㈠ 中國第一個發射的火箭叫什麼名字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航天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2005年是我國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國已經成功發射22顆返回式衛星。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的科學試驗成果,已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廣泛運用。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形成先進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陸地測控站、4艘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通信網組成,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截至目前已將27顆國外製造的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0年10月,載著兩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衛星升上太空,開始了我國首次攜帶高等動物的空間軌道飛行試驗。試驗的圓滿成功,為我國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以及長期載人太空飛行獲得了許多寶貴數據。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天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國先後4次成功發射神舟一號至四號無人飛船,載人飛行已為時不遠。
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並首次進行多人多天飛行試驗
2008年9月25日,「神舟」7號飛船在內蒙古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
回答者: 723709800 - 門吏 二級 10-4 13:38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6 個人評價
好
83% (5) 不好
16% (1)
相關內容
�6�1 中國航天大事記的資料
�6�1 中國航天大事記
�6�1 2008中國航天大事記
�6�1 中國航天飛行史?
�6�1 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為何如此之快?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中國航天 大事記
其他回答 共 2 條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航天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2005年是我國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國已經成功發射22顆返回式衛星。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的科學試驗成果,已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廣泛運用。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形成先進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陸地測控站、4艘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通信網組成,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截至目前已將27顆國外製造的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0年10月,載著兩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衛星升上太空,開始了我國首次攜帶高等動物的空間軌道飛行試驗。試驗的圓滿成功,為我國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以及長期載人太空飛行獲得了許多寶貴數據。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天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國先後4次成功發射神舟一號至四號無人飛船,載人飛行已為時不遠。
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並首次進行多人多天飛行試驗。
回答者: 石阪友好條約 - 試用期 一級 10-4 13:24
曙光
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後不久,科學家就上報了關於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
當時的人們,給中國規劃中的宇宙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暫停。
「863計劃」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學家聯名向中央呈報了一份《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央很快就批准了這個建議,這就是後來著名的「863計劃」。
航天技術是「863計劃」七大領域中的第二領域。「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長二捆」
1990年夏天,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火箭——長征二號E即「長二捆」火箭順利升空。「長二捆」就是承擔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這一天,中央正式批復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
航天員選拔
1995年10月,我國決定從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中選拔首批預備航天員。
不久,12名預備航天員從數千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連同2名航天員教練員,組成中國首批航天員的隊伍。
1997年底,經中央軍委批准,由14名預備航天員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員大隊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齊。這一天從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生日。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鮮為人知的是,這枚載人航天工程的「先鋒官」,竟是由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將初樣產品直接當成正樣產品使用,在中國航天史上史無前例。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四號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進行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㈡ 中國第一艘火箭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1970年4月27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衛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㈢ 中國什麼時候發明的火箭
歷史上的5月18日中國發射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
2007年05月18日13:50【字型大小大中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圖為運載火箭點火起飛。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㈣ 中國火箭是誰第一發明的
芬
.
布朗
(
德國人
)
13
世紀時
,火箭已被中國做為武器之用
;
但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卻是
20
世紀後才製造的版
;
20
世紀後
,美國的哥權達特
.
蘇俄的卓可夫斯基
.
德國的奧貝爾特等人投入研究的行列使火箭得以復甦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德國的芬
.
布朗開發完成了
v2
號火箭
;
軍用武器中
v2
號火箭是外太空火箭的原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投誠於美國的芬
.
布朗
,在美國陸軍繼續研究外太空火箭
,美國藉芬
.
布朗之力
,快速提升製造火箭的技術
;
1969
年
。阿波羅十一號成功地登陸月球表面
㈤ 中國第一個火箭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是中國,早在八世紀末的唐代就發明了火箭。最初的火箭是在箭頭上附著油脂、松香、硫磺之類的燃燒火葯團,點燃引線後, 用人力射出。
㈥ 中國第一個火箭
我國發射的第一個火箭是:長征一號火箭。
長征一號(CZ-1)是為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研製的三級運載火箭,全長29.4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質量81.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00千克。
長征一號火箭於1965年開始研製。1969年11月,長征一號火箭首次試飛,由於第2級故障,未能入軌。1970年4月24日,首次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送入太空。
研製歷程
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同年,國防部五院一分院(1964年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組建成立。當時的中國,火箭事業幾乎為零。
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我國近程導彈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從此具備生產、製造導彈的能力。
1962年3月21日,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飛行試驗失敗。
1963年4月2日,國防部五院科技委召開年會,由錢學森主持,討論通過了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提出的「地地導彈技術發展途徑」,確定了導彈技術發展的方向。
1964年6月29日,地地中近程導彈飛行試驗成功,標志著我國從此具備自行設計導彈的能力。
1964年,著名科學家趙九章向周恩來總理提交了一份關於「盡快全面規劃中國人造衛星問題」的建議書。1965年1月,時任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向國防科委和國防工辦提出「制定我國人造衛星研究計劃」,受到了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專門委員會的高度重視。
1965年2月18日——3月7日,第七機械工業部黨委和第一研究院黨委召集會議,經反復討論和研究,提出在1971年完成「八年四彈」(近程導彈,中程導彈,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的具體實施步驟。
1965年4月,國防科委綜合各方面意見,形成了《關於研製發射人造衛星的方案報告》,提出在1970年到1971年間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設想。報告建議:衛星工程總體和衛星本體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載火箭由第七機械工業部負責,地面觀測、跟蹤、遙測等系統以第四機械工業部為主、中國科學院配合。
1965年5月4日,中央專委第12次會議討論了《關於研製發射人造衛星的方案報告》,並作出了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決定,代號「651」。
1965年7月,中國科學院提出我國人造地球衛星規劃方案。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工委的委託,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和工作安排會議」(代號為651會議)。
初步確定了衛星方案,並將運載火箭總體設計的任務分配給上海機電設計院(1965年遷北京後改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八研究院)。
1966年1月,根據國防科工委要求,第七機械工業部確定發射第一顆衛星的運載火箭第一、二級在遠程液體導彈基礎上進行設計,有關改變飛行程序和彈道計算的工作由第一研究院承擔。
1966年3月22日到3月29日,在北京召開了我國第一個人造衛星地面系統會議(代號為651地面會議),討論和確定651任務地面系統方案、分工以及具體落實。
1966年4月18日至28日,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召開了「人造衛星軌道選擇會議」。會議提出了選擇軌道傾角的五條原則,並確認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軌道傾角應在60度和70度之間。
1966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定名為東方紅一號,運載火箭定名為長征一號(CZ-1),整個工程代號為「651」工程。
1966年12月2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中程導彈首次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從此具備自行研製導彈的能力。
1967年11月1日,國防科委決定將長征一號的研製任務由第八研究院轉交給第一研究院。
1967年12月,上級決定抽調第一研究院一部副主任孫家棟等18名技術骨幹支援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
1969年9月上旬,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完成了試車工作。
1970年2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合練火箭出廠,到酒泉發射場進行靶場合練。
1970年3月26日,長征一號火箭出廠。
1970年4月8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技術陣地完成第一次總檢查。
1970年4月14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聽取了長征一號測試檢查情況、東方紅衛星測試檢查情況以及發射准備情況。16日周恩來總理同意摘掉過載開關,批准長征一號火箭轉往發射陣地。
1970年4月24日凌晨,毛澤東主席批准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1970年4月24日21點35分44秒,長征一號升空,21點45分23秒衛星入軌。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震動了世界。
㈦ 第一個發明火箭的是誰
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尤里·加加林成專功地完成屬了劃時代的宇宙飛行任務,從而實現了人類遨遊太空的夢想,開創了世界載人航天的新紀元,揭開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序幕。「東方一號」載人宇宙飛船質量為4.73噸,由載人艙與設備組成。前艙地直徑2.3米的球體;後艙是直徑2.58米,長3米的圓柱艙段,裝有氮氣與氧氣瓶、無線電設備所用的化學電池及姿控發動機與反推火箭等。
飛船在一定程度187×327千米高的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飛行一圈,歷時108分鍾,航程40多千米,脫離軌道返回地球。在距地面7千米時,加加林從座艙里彈出,靠降落傘安全落在田野上,完成了劃時代的飛行。
那麼,宇宙飛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航天器的呢?我們可以回答說:宇宙飛船,又稱為載人飛船是載人航天器的一種,宇航員可乘坐其離開地面進入宇宙空間執行航天任務,並能在其上工作、生活並安全返回地面,人們將此種航天器稱為載人飛船或宇宙飛船。它是載人航天器中最小的一種,在運行軌道上只能飛行幾天到十幾天,即返回地面僅能一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