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線戰術」是誰發明的
1953年 英格蘭對匈牙利的友誼賽上 匈牙利採用了424戰術,即最初提出了中場球員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內 後衛、中場、前容鋒第一次真正的在足球比賽中投入使用這種站法了 最初的三線戰術開始起巴西採用的強調個人技術和自由足球的433戰術,到英格蘭人使用的442中場一條線戰術,再到1986年世界盃上出現的352戰術,343戰術,都是三線戰術的典型代表戰術。可以說,在過去50年的足球史上出現了很多三線戰術的變異戰術。 你要問誰發明的,估計誰也答不出來的,應該說是群體的智慧吧。
Ⅱ 手語啥時候傳入中國是誰發明的!
在美來國,手勢語的最初提倡者源是加勞德特,他於1817年在康乃狄克州的首府為聽障人群創建了第一所學校。
具體的手語分手勢語和手指語兩種。
每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手語,都是聽障人士在生活中形成的,沒有固定的發明者。
美國手語與中國手語不同,沒有什麼傳入和非傳入。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手語和聽障人士的關心!
Ⅲ 手語是誰發明的
手機是誰發明的?
2004-2-13 中國科普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這個應該可以了吧?^^
Ⅳ 特種部隊戰術手語圖文講解
特種部隊戰術手語圖文講解:
1、 你——以食指指向受訊的隊員。
我——以食指指向自己的胸膛。
來——伸開手臂,手指間緊閉,然後向著自己身軀方向擺動,指示隊員靠近自己。
資料拓展:
1、成人——手臂向身旁伸出,手部抬起到胳膊高度,掌心向下。
2、小孩——手臂向身旁伸出,手肘彎曲,掌心向下固定放在腰間。
3、女性嫌疑犯——掌心向著自己的胸膛,手指分開呈碗狀,寓意是女性的胸部。
4、人質——用手卡住自己的脖子,寓意是被劫持的人質。
5、指揮官——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排伸直,橫放在另一手臂上。
6、手槍——伸直大拇指及食指,互成90度,呈手槍姿勢。
7、自動武器——手指彎曲成抓狀,在胸膛前上下掃動,像彈奏吉它一樣。
8、霰彈槍——發信號的是手持霰彈槍的隊員,只需用食指指指自己的武器便可。
9、門口——用食指由下方向上,向左再向下,作出開口矩形的手勢,代表門口的形狀。
10、窗戶——用食指由下向上,向右,向下再向左作出一個閉合矩形的手勢。
11、聽到——舉起手臂,手指間緊閉,拇指和食指觸及耳朵。
12、那裡——伸開手臂,用食指指向目標。
13、掩護我——把手舉到頭上,彎曲手肘,掌心蓋住天靈蓋。
14、放催淚彈——手指分開呈碗狀,罩住面部的鼻子和嘴巴。
15、集合——手腕作握拳狀,高舉到頭頂上,食指垂直向上豎起,緩慢地作圓圈運動。
16、推進——彎曲手肘部位,前臂指向地上,手指緊閉,從身後向前方擺動。
17、明白——手腕舉到面額高度並作握拳狀,掌心向著發指令者。
18、發現狙擊手——手指彎曲,像握著圓柱狀物體放在眼前,如同狙擊手通過瞄準鏡進行觀察一般。
19、趕快——手部作握拳狀態,然後彎曲手肘,舉起手臂作上下運動。
20、看見——掌心稍微彎曲並指向接受信息的隊員,手指間緊閉,將手掌水平放置在前額上。
21、檢查彈葯——手執一個彈夾,舉到頭頂高度,緩慢地左右擺動。
22、、指令已收到——伸開手,大拇指和食指呈圓形狀,同「OK」的手勢相同。
Ⅳ 解放軍的戰術手語何時開始應用
他們採用的是美式手語。
解放戰爭中幾乎沒有手語的應用,那是藝術的誇張而已。
我們國家部隊中以前最為普遍的是使用軍號,後來發展使用旗語和哨聲。
在特種部隊中使用手語比較多。因為它具有隱蔽性。
現在一般軍隊也在推廣手語。
但是手語只能小范圍作戰使用。大的戰爭還是需要傳統的方式。
Ⅵ 誰發明的砍鯊戰術
「砍鯊戰術」由小牛隊前主教練老尼爾森發明,即採用犯規戰術對付回奧尼爾,減少「答鯊魚」投籃命中的機會。由於罰球是奧尼爾的「死穴」,所以「砍鯊」後,他雖然獲得了罰球的機會,但是命中的可能性非常小。 砍鯊這個詞在奧尼爾在NCAA打球是就有媒體報道
類似砍鯊戰術的戰術找在維爾特-張伯倫時代就已經用上了,那時主要對象是張伯倫(因此在那時叫砍張戰術)。
這個戰術不只是針對中鋒,反正就是針對罰球差,但殺傷力很強的球員。
Ⅶ 手語是誰發明的
手語是由於聾人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已作為聾人的一種語言,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手語包括手指語和手勢語。手指語是用手指的指式變化和動作代表字母,並按照拼音順序依次拼出詞語;在遠古時代,全人類都處在簡單的有聲語言階段,常常用手做各種姿勢來表示意思,這樣的手勢大多數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動作,叫作自然手勢,此後,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聾教育的產生與發展,開始創造出具有語言性質的手勢,這種在有聲語言和文字基礎上產生的,與有聲語言密切結合的手語,稱之為人為手勢。自然手勢和人為手勢結合成為手勢語。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同漢語有各地方言一樣,手語也有各種不同的地方手語。50年代後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修訂出一套《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四輯),這是我國聾人手語規范化工作的開端。1979年,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將原有的四輯修訂為兩輯,定名為《聾啞人通用手語圖》,以後,又陸續編纂了第3輯和第4輯。1985年底,又對這四輯手語單詞進行增刪、修訂,在1987年召開的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上,將《聾啞人通用手語圖》易名為《中國手語》。1990年,中國聾人協會編輯的《中國手語》工具書正式出版發行,1994年又組織編寫、出版了《中國手語》續集,對推廣手語,規范手語,有著重要意義。
Ⅷ 擋拆戰術是誰發明的
傑里 斯隆 發明!
馬龍和史托克頓發揮到最高境界的!
「擋拆」本是一種很古老、很原始的戰術,但在名帥斯隆的調教下,猶他「雙煞」卻能將它支用得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這一戰術到底有何奧妙,下面詳作講解。
如何跑位
組織後衛斯托克頓在前場的左邊組織進攻,大前鋒馬龍在前場的右邊活動,得分後衛霍納塞克也站在右邊,小前鋒拉塞爾和他遙遙相對,在左邊外活動。中鋒波利萊斯站在居中偏右,好讓出跑動路線。霍納塞克從馬龍手中拿球後,沿底線跑動,馬龍也隨後移動,到左邊占據有利的投球位置。斯托克頓接霍納塞克的球之後,迅速將球傳到馬龍手中,然後也迅速跑動,切斷從中路來防守馬龍的對方中鋒,馬龍就可以從容跳投得分。
成功的奧秘
馬龍不僅是全聯盟最優秀的投球手,而且在大前鋒位置上也是最優秀的傳球手。斯托克頓視野開闊,一旦他有機會,既可以給霍納塞克喂球,也可以繼續運球尋找第二次機會。馬龍如果拿到球,霍納賽克已到左邊角,斯托克頓切斷了中路對方的防守,他有足夠的時間運球。如果斯托克頓沒有機會經馬龍傳球,馬龍就反身向右側跑動,這時,對方能夠防守他的只有霍納塞克的防守者,但霍納塞克的中遠投非常准,他又有了出手機會。對方如果不夾擊的話,馬龍得到球要麼就地跳投,要麼轉身跳投,甚至可以突破上籃,得分的可能性就已經很大了。
如何防守
馬龍的防守者必須站在馬龍和持球隊員之間,這樣就很容易切斷傳球路線。另外還得准備隨時對馬龍進行夾擊,有時候,斯托克頓、霍納塞克或拉塞爾的防守者可以對馬龍進行包抄,特別是斯托克頓的防守者,要一直對他進行貼身防守,直到球傳出去之後,馬上夾擊馬龍,既不讓他投球,也不讓他傳球,效果較好
Ⅸ 手語是誰發明的
大多數人說話都是用嘴巴來發音的,當然,在說話的同時也會做一些手勢?但對於聾啞人來說,打手勢則是他們和別人交流的最常用辦法?
世界上第一個為聾啞人設計一套手語的,是一位法國傳教士兼教師,他就是阿貝?德?列培?
在傳教和教書過程中,阿貝,德?列培經常會碰到一些不會說話的聾啞人?尤其是他班上的一個叫尤里的學生,非常好學,但是他無法開口說話,這使列培非常同情,他想:"要是這些聾啞人也會說話該有多好啊!"
1760年,列培在到山區任教的路上,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單手或雙手的不同姿勢來代表不同的字母,或者整個單詞?用緊握的拳頭代表字母A;將一隻手握成一個空心?開口的拳頭表示C;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V?列培一路上不停地琢磨著,從山區回來後他馬上按自己編的這套手語教給他的學生尤里,沒過幾天,尤里就學會了用手"說話"?師生倆毫無障礙地"交談"起來,此時,列培的心裡多麼興奮?
列培編的手語,後來成為人們使用的手語體系的基礎?許多聾啞人都學會了用手"說話"?
當然,手語也並不是聾啞人使用的惟一交際工具?許多人還學會了認讀唇語,就是看見你的嘴唇怎麼動,就辨別出你在說什麼,有的聽力喪失的人甚至還會開口說話,雖然他們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Ⅹ 手語的發明者
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聾教育家是法國德雷佩神父。他為了需要,自己創造發明手語以利管訓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為國立聾校,他擔任第一任校長。美國在1817年設救濟院,收容聾人並開始使用手語,美國手語源自法國。日本模仿力強,1880年也在東京設立第一所聾啞學校,而後大阪、京都也都相繼成立聾校。1895年起台灣被日本人占據50年,在這段期間日本人在台灣的台南、台北成立聾校,所使用的手語大多是東京、大阪型。
我國手語工作有歷史記載的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緒13年),美國傳教士梅里士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聾啞學校,並搜集中國聾人手勢,同時將手指字母傳入中國。 這是我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解放後的50年代中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組織整理中國各地地方聾人手勢,選擇北京、沈陽、哈爾濱、青島、上海、南京、武漢、廣州、蘭州、成都、昆明等11個城市作為基地,在地方手勢的基礎上加以綜合篩選,編制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共4輯,收入2000餘個單詞手勢動作圖解。這是我國手語工作的正式開始。1985年底,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委託上海市盲人聾啞人協會對4輯《聾啞人通用手語圖》進行全面修訂,提出修改意見,在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討論通過,易名《中國手語》,共分15大類,收詞3330條。1992年底,中國聾人協會成立中國手語新增詞工作小組,要求全國各地徵集原中國手語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詞詞目及手勢動作設計。1993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中國手語新增詞手勢動作審定會議,通過將2266個新增詞及手勢動作,做為《中國手語》(續集)出版。正續兩集《中國手語》共收入5600餘個單詞手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