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題目 學會發現美和創造美
美並不遙遠。美就在我們平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的心靈如果不美,就不能發現美。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就不可能具有正常的審美需要;而如果沒有正常的審美需要,就不可能去發現美、欣賞美,甚至還有可能以丑為美。我們只有具備了美的心靈,才能夠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眼睛是人類最高貴的審美感官,它通常最喜歡美的形式。事實上,形式美確實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眼睛這個最重要的審美感官。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喜歡看什麼,不單純是眼睛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責任。人的心靈喜歡什麼,人的眼睛就會去自覺地看什麼,即心靈的愛好直接決定著眼睛對事物的好惡。
如何發現和欣賞美?薛教授在文中從五個方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第一,我們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天人合一是指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相通、相類和統一。天人合一體現了最高的自然和諧美,也是中國古代宇宙觀和人生觀有機統一的重要體現。各種自然美琳琅滿目。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楊柳依依、雪飛梅紅、茫茫林海、小溪潺潺、月朗星稀、山清水秀、江南水鄉、塞北沙漠、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優美的黃山、秀麗的灕江、浩瀚的大海、廣袤的沙漠、蔥綠的草原、皎潔的明月、閃爍的繁星、茫茫的雪原、浩浩的長江、咆哮的黃河、冰清玉潔的荷花、傲霜鬥雪的菊花、昂然挺立的翠竹、威風凜凜的老虎、展翅高飛的雄鷹、昂首挺胸的雄雞、馳騁千里的駿馬、悠然自得的牧牛等各種自然事物,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自然美的豐富多彩能夠激發人們產生多方面的人生智慧。從自然美的豐富性來看,琳琅滿目的自然美能夠拓展人們的審美視野,啟發人們體驗審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這就有利於開發人們的智慧。自然美的風格具有多樣性,這有利於啟發人們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和審美的差異性。既有江南水鄉的四季常青,又有北國風光的茫茫雪原;既有林深山高、白雲生煙的幽靜、高遠之美,又有閑雲野鶴、竹林疏放的雅緻之美;既有小溪潺潺、泉水叮咚響的優美,又有長江黃河、狂濤巨浪的壯美……各種不同的自然美都能夠給人們不同的審美愉悅,豐富人們的審美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感,拓展人們的審美視野,激發人們的智慧。
第二,我們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各種勞動產品的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種美學已經開始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審美幾乎無處不在,就連日常生活也彷彿變成審美化和藝術化了,生命美學、生活美學、勞動美學、建築美學、服裝美學、技術美學、生態美學等各種部門美學交互輝映,形成了絢麗多彩的美學新潮。在美學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之際,我們可以發現,各種勞動產品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美化了,因為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於是,也許就在人們不經意間,各種美的產品已經鋪天蓋地朝我們走來,迅速進入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學習中,以往看似非常枯燥的書本,也開始變得具有審美效果,從書面設計到版面的安排,甚至在書店裡各種圖書的排列也具有了美學效果;在工作中,各種勞動環境的美化、勞動工具的美化以及勞動產品的美化都在不斷地進入我們的審美視野;在日常生活中,從消費美麗,到家庭布局的美化,乃至色彩搭配的美味佳餚(視覺美餐)等等,各種生活美已經大大方方、其樂融融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第三,我們還要發現和欣賞各類人才的美。只有擁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心靈,只有把人才的美視為最高的社會美,我們才能夠有一雙發現人才美的眼睛;沒有尊重人才的心靈,就不可能有發現人才美的眼睛。即使發現了人才美,對人才美也會視而不見,甚至可能產生嫉妒心理。因此,要欣賞人才的美,就應該學會發現人才美的內在意蘊。人才美雖然形態各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其共同的特徵是求真向善,是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或者進步性的實踐活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從社會整體而言,對於人才的美,可能會出現三種態度:(一)羨慕人才美,自覺欣賞人才美,同時,以人才美為榜樣,能夠自我激勵,發奮成才。(二)面對人才美,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憤憤不平,不怪自己不努力,而盲目攀比,缺乏自知之明。(三)無動於衷,麻木不仁。哀莫大於心死,處於這種狀態的人,面對人才的美,好像視而不見,既不羨慕,也不嫉妒,感覺人才美與自己彷彿沒有什麼關系。
第四,我們還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各類藝術的美。在琳琅滿目的藝術世界裡,各種豐富多彩的藝術美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異彩紛呈,令人心醉神迷。人們經常鑒賞藝術美,能夠促進心靈的豐富性。這些藝術世界的美總是以千姿百態的審美風格感染和熏陶著人們,讓人們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藝術美的存在,領悟藝術美的價值,接受藝術美的啟迪。在藝術家的筆下,各種不同的藝術展現了豪放、婉約、典雅、古樸、平淡、清新、自然、沉鬱、浪漫等等各種風格,通過濃郁的詩情畫意,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藝術美直接為我們提供了欣賞的對象,也為我們產生豐富的美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五,我們在欣賞自然美、產品美、人才美和藝術美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欣賞那些平凡的美。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勞動者,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那些見義勇為者,那些拾金不昧者,那些在公交車上給別人讓座者……我們平凡的生活中也到處閃爍著美的光彩。我們只有學會發現和欣賞各種美,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靈充盈起來,完善起來,美好起來。我們如其怨天尤人,到不如捫心自問:我們為社會、為他人創造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⑵ 什麼才叫發現美、創造美、分享美
簡單比喻如下:
創造美:喬布斯→創造了iPhone手機。
發現美:我們→發現了iPhone手機。
分享美:我們→把iPhone手機分享出去。
∈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正確消費,減少浪費...By 派森一族
⑶ 作文在首飾專業欣賞美、創造美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期望去大城市,成就一番事業,可在我心中,始終藏著一句話:「有心的地方便有美麗的風景。」我不渴望去一個有著美麗的風景的地方,真正的風景,由心創造,因為我知道,只有自己創造的,方能長存於心。美麗需要創造一,更需要用心去思考,一顆無畏的真心便能成就別樣的美麗。面對他人不願去的地方,面對滿臉惶恐的孩子,她報以最誠摯的微笑,在這片充滿傷痛的土地上,她用無畏的心和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隱形村落」的脊樑,也完成了孩子們渴望上學的夢想。初入村時,她心中湧出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痛。荒涼的大山,破敗的學校,破舊昏黑的家,震撼了她的內心。從此,她開始了一段艱辛的「造美」之旅。她與官員溝通,設法籌措資金,與家長「搶孩子」……所有的一切,她一個人承擔。經歷了八年的努力,她的願望終成現實。如今的她可以在種滿薔薇的書亭中喝著咖啡,欣賞更艷麗的花,孩子們單純的笑臉便是她心中最美麗的風景。一點一滴的積累鑄就今日的美麗,一顆勇敢的心讓無數孩子不再彷徨。「六月的清晨,空氣中有露珠的花芳,人們唱著歡快的歌,對彼此投以最純粹的笑容。」這是泰戈爾筆下最美的世界,也是他始終在尋找的美的地方。他的心化作一個最質朴的信仰,支撐著前行。在最動盪的時代,一顆有信仰的心足以讓我們找到自我,堅定前行。有信仰的人不用害怕社會的紛繁復雜,不用在意聰明的人說你不夠圓滑,不用在意別人給你的美景,那些都是過眼雲煙。一個一輩子堅守的信仰才是一個人創造美麗的動力。愛麗思·門羅一生致力於寫書,她說:「我要一直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獲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經歷昭示我們:信仰給予人的,可以抵抗歲月留下的滄桑,也會造就一份獨一無二的美景。當金錢、慾望充斥著整個世界,當灰塵刃具我們的真心蒙上了污垢,我們是否有勇氣洗去它,還原最澄澈的本心呢?我們需要一種堅定的信仰,回望我們來時的路,從而獲得前行的勇氣和力量,也好讓記憶中的美景重新浮現在心中。我們欣喜於遇見一個更崇高的自己,欣賞著、創造著這份美麗。帶上一顆執著的心,洗去污濁,便能更好地欣賞和創造獨屬於一個人的風景。我們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王子和公主,也沒有一草一木是獨為你一個而長。而成長是一個需要美麗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用一顆無畏、有信仰且執著的心,去創造美麗,相信終有一天,一份宜人的美,跨越千山萬水,只為你而來……因為生活的美麗,獨屬於用真心生活的人,無畏、執著的心將幫助我們向著更蓬勃更崇高的目標挺進。
⑷ 什麼是發現美 欣賞美表達美 創造美
發現美:發覺美。欣賞美:享受美。表達美:把美展示出來。創造美:從新的角度來欣賞美。
⑸ 如何培養孩子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學設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幼兒教育的內容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其中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著自身獨特的作用。在幼兒期,幼兒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很多種,如音樂、舞蹈、美術、手工製作、書法、影視作品等,其特徵也各不相同。教師應通過藝術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基本特徵,體驗審美愉悅,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發現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下面我談談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觀賞自然美:培養幼兒發現的能力。幼兒處於認知發展的最初階段,觀察力、注意力、抽象想像思維能力正在初步發展。而對美麗奇妙的世界,該如何引導幼兒去發現美,為表現美、創造美積累經驗呢? 1、傾聽自然美 幼兒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豐富的事物和現象給了他們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師應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感受和欣賞美的事物,一起傾聽自然中各種好聽的聲音,如鳥叫聲、蟲鳴聲流水聲等,引導幼兒感知聲音的音色、強弱、快慢等,想像聲音像什麼,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帶領幼兒領略自然美。 2、欣賞節日藝術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節日,節日里都會有各種慶祝的活動。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六一節等,在這些節日來臨之際,可組織幼兒觀賞這些文藝節目,讓幼兒感受節日特有的藝術美。 二、欣賞音樂作品,培養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俄國兒童文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應當竭力使孩子們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兒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從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中獲得,同時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促進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 。引導幼兒從作品旋律的節奏,強弱,快慢和情緒、樂段的變化去感受音樂的特點,甚至是討論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學習音樂欣賞課《奇妙的大森林》時,在樂曲中高音區跳躍的旋律表現出了小松鼠的歡快,低音區緩慢的旋律則代表了大象的穩重。在欣賞體驗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2、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作品 。由於幼兒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還不能感知音樂中細微的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音樂作品,最好是選擇一些簡單,情緒情感鮮明的樂曲(如搖籃曲、進行曲、舞曲)等,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從《綱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兒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提倡幼兒的參與性,充分挖掘其表現形像的潛力。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幼兒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使幼兒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 1、歌唱活動 :唱歌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孩子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做到真確的呼吸,准確的吐字、准確的音高和節奏、自然而美好的聲音等等,孩子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幼兒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含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幼兒對理解歌詞的興趣,引導他們將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如在音樂活動《小樹葉》中,因為歌曲有兩段,而兩段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要求小朋友唱歌的情緒是不同的,開始小朋友們總是把握不了歌曲的感情,唱起來沒有表情,聲音不好聽。對此,我把歌曲用一個孩子離開媽媽的故事講解給小朋友聽。我說,第一段是樹葉寶寶要離開自己的媽媽,心裡又難過又害怕,因此唱的時候聲音要低沉,緩慢些。臉上的表情是難過害怕的。第二段,小樹葉是堅強勇敢的,它告訴媽媽明年春天又會回到媽媽的懷抱,應該用歡快明亮的聲音來唱。臉上的表情是開心的。在經過這樣的理解與練習後,幼兒的歌聲中充滿了感情,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2、樂器教學 :樂器教學最大的價值在於增強了音樂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當某件樂器第一次出現在幼兒的面前時,幼兒總按捺不住想玩弄樂器以發出聲音,這時,我會先告訴幼兒怎麼正確地拿放樂器,怎麼樣讓樂器發出好聽的聲音達到正確演奏,老師說什麼,孩子做什麼,給幼兒畫一個框。雖然活動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兒的學習是被動的,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想到這里我又利用平時戶外活動剩餘的時間帶領幼兒去音樂大教室感受樂器,在這里也讓他們'亂一亂',讓幼兒自己去發現,以保護幼兒對新玩意兒產生的好奇。 3、律動教學的目的在於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而不在於律動的動作本身,它是一種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孩子學」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和大腦。我在音樂活動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幼兒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音樂活動中,我總是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有利於自信心的樹立,也利於良好個性的培養。每次的音樂活動最後我都會讓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個空地,盡情的跳舞,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盡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大家,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創造機會與空間,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是最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但是當前的一些社會環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卻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我認為創造力培養的過程就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種音樂所表達的形象、意義、最終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聲音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同時進行即興創造和創作實踐活動,創造出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新的音樂過程。 1、利用多種途徑提供藝術創造的機會和空間。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利用身邊的資源(如錄音機、電視等)播放音樂、表演等,鼓勵幼兒模仿表現,不過多限制幼兒,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可以自由參與的條件和機會。甚至是有意組織、邀請和鼓勵幼兒參加一些藝術活動(如:唱歌、律動、舞蹈和表演等集體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藝術活動中培養美的經驗,並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勵支持幼兒對聲音的探索,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性。工具、材料還有自然界都能發出聲音,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聆聽、探索和想像。如引導幼兒聆聽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擊樂器或敲擊方法發出的聲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擊樂器模擬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點的聲響,用嗓音和身體動作發出不同的聲響和節奏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重視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創造活動,感受創造樂趣。 3、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節奏是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
⑹ 感受美 欣賞美 創造美 表現美
心靈美,外貌美,
⑺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美與人生俱來,人生與美同在,會欣賞美而後會創造美。
美就在我們的身邊」,追求美好的目標,最實現的就是從身邊的事做起。
在海邊有個撿貝殼的男孩兒,每撿一隻,他都認為不是最好的,便隨手丟掉了。黃昏來臨,其他的孩子撿了滿滿一籃子美麗的貝殼,而他卻愁眉不展,籃子里空空的。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像那小男孩兒,為追逐自己認為最美好的,結果到頭來卻一無所獲。人們往往追心和求索,忙忙活活,一路的好風光卻未能欣賞。「人生的美,就是一邊走,一邊撿散落在路邊的花朵,那麼一生美麗而芬芳」。有的人,給自己定的目標往往太高,雖盡力拚搏卻終無所獲。也許他不知道,他選擇的本是無法企及的痴心妄想。
現實的美是永遠的,而推測的美往往夢幻想。總有人盲目的走過一段年輕的歲月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追求的那種完美,只是浪漫的夢幻。
請記住:「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個足跡,都是值得留戀的。不要輕易丟失你的收獲,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是一枚值得珍藏的貝殼,即使很小很小,也要把他裝進人生的口袋」。「因為每一枚貝殼都有他的價值」。
0
⑻ 如何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美育,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因素。以表現自然美的《草原》、《火燒雲》;表現社會美的《撈鐵牛》、《誠實的孩子》;表現藝術美的《月光曲》等等。這些文章不僅表現客觀存在的自然美,社會美和經過加工塑造的藝術美,而且表達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從中獲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賞美的能力,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對他們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塑造美好的心靈,培養高尚的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重視美育滲透,進行了如下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 引導觀察感受美感受美是一種重要的審美能力。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葉聖陶先生也有一句名言:「只要動手去采,隨時都會發現晶瑩的寶石。」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觀察。世界就像五彩繽紛,變化無窮的萬花筒一樣,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間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觀察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展開合理想像,讓學生感受圖畫之美。如在教學古詩《小池》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圖,想想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學生很快就看出圖上畫著泉眼,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等景物
⑼ 感受美 欣賞美 創造美 表現美 xx美 幫我想個名詞 動詞 說錯了
心靈美,外貌美,
⑽ 人類長期欣賞美創造美的實踐活動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論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專門
①就連原始的人類也不例外;
②人類對美的追求一直在發展;
③美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專業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