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創造
因為藝術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不斷突破自我才能有所進步
藝術家也因為創造而有所成就,因為創新而升華
長久以來,藝術家們一直在努力創新,吸取精華,柔和自身特點,才形成現在的各家均有特點的局面
B. 生命的偉大在於創造和貢獻對嗎
本題考查的是生命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人生的價值體現在對他人、社會的奉獻之中,奉獻使人快樂,使人充實,使人高尚.因此選項AD正確;選項BC不符題意.故選AD.
C. 生命起源於什麼時候
生命到底起源於何時。雖然眾說紛紜,但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始生命的誕生大約是在40多億年前。截止目前,自然界生存著種類繁多,千奇百怪的各種生物,僅人們已知的世界上現存的動物就有110多萬種,還有50多萬種植物和微生物。
生命是物質的
從古至今,對於生命的起源問題曾有過「獨創論」、「自然發生論」、「生命永恆論」等多種理論,這些理論有的認為生命由上帝創造,有的認為生命乃自然而然產生,還有的認為生命源於生命,就像人來自於人。隨著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出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後,人們的認識才逐漸統一。
1850年以來,人們發現在成千上萬種有機物中,只有兩種物質是生命的基礎:即核酸和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物質之一,是生命活動的基礎;核酸則是生命本身最重要的物質,沒有它,活的機體就不能繁殖,當然也就不能出現生命。由此證明:生命是物質的,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D. 10生命來源於( )。(單選2 分) a.上帝創造 b.宇宙 c.自然發生 d.化學進化
A、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無科學依據.A錯誤.
B、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千千萬萬不同的生物種類?它們從哪裡來的?不同的物種之間有聯系嗎?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這個問題了.與神創論差不多同樣的古老,人們根據自己雙眼對許多表面現象的觀察,如腐肉會產生蛆,久不洗澡會生虱子等,得出了生物是自然發生的,這叫做自然發生論或自生論.用來介紹生命起源,證據不足.
B錯誤.
C、1969年,人們通過技術測量,發現在澳大利亞啟遜鎮的隕石中含有並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由此證明,原始生命可能來自外星球,不被推崇.C錯誤.
D、化學起源學說認為,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由無機物形成簡單的有機物,簡單的有機物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由復雜的有機物形成簡單的生命,米勒證明了第一步,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D正確.
故選:D
E. 生命在於創造短文閱讀題答案
作者通過運用對比的寫作方法,將大河與我們追求的「安全」的小池子進行比較,告訴我們生命在於創造,而不是去追求所謂的永恆,否則就會像小池子那樣滿是泥濘,抒發了作者對創造性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F. 生命在於創造 閱讀答案
1、為什麼說「生命來在於創造?源因為心中沒有圍牆,沒有立足點,沒有障礙,沒有休止符,完全隨著生命在動,無時無刻不在推進、探索、爆發,只有這樣,心才會快樂、歷久彌新。
2、河水和池塘在文中各比喻什麼?河水比喻生命。池塘比喻圍牆
3、舉例論證。明白冀求、滿足只會招來悲傷、痛苦。
4、作者使用第二人稱,不但指向性很強,而且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讀時令人倍感親切。
G. 《生命在於創造》的閱讀答案
《生命在於創造》:
1、文章的題目是論點,因為這個陳述句表明了作者專的見解和主張。
2、作屬者使用第二人稱,不但指向性很強,而且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讀時令人倍感親切。
3、各比喻大千世界(社會)和生命。
4、舉例論證。說明了生命很短暫,沒有永久的,永遠都有變化,永遠都有死亡。
5、因為只有創造,才能使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推進、探索、爆發的狀態,心才會快樂,歷久彌新。
6、示例:啟示我們走出小池子,去創造,去創新。
H.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和奉獻
生命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創造生命的價值要體現在行動中,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多做貢獻.選項①觀點錯誤,因為奉獻並不是杜絕索取.故選D.
I. 何謂生命與創造
[法]羅曼·羅蘭
生命若是一張弓,那夢想就是弓弦。但,箭手在哪裡呢?我見過一些俊美的弓,用堅韌的木料製成,表面光滑沒有一絲節痕,諧和秀逸如神之眉,但卻沒什麼用途。
我見過一些行將震顫的弦線,彷彿從動盪的內臟中抽出的腸線,在靜寂中戰栗著。它們綳緊著,即將奏鳴了……它們將射出銀矢——那音符——在空氣的湖面上拂起漣漪,可是它們在等待什麼?終於鬆弛了。於是,永遠沒有人聽到那串美妙的音符了。
震顫沉寂,箭枝紛散;箭手何時來捻弓呢?他很早就來把弓搭在我的夢想上。我幾乎記不起我何時曾躲過他,只有神知道我怎樣地夢想!我的一生是一個夢,我夢著我的愛、我的行動和我的思想。當我晚上無眠時,當我白天幻想時,我心靈中的謝海萊莎特就解開了紡紗竿。他在急於講故事時,他夢想的線索被攪亂了,我的弓跌到了紡紗竿一面,那箭手——我的主人——睡著了。但即使在睡眠中,他也不放鬆我,我挨近他躺著。我像那把弓,感到他的手放在我光滑的木桿上。那隻豐美的手、那些修長而柔軟的手指,它們用纖嫩的肌膚撫弄著在黑夜中奏鳴的一根弦線。我使自己的顫動溶入他身體的顫動中,我戰栗著,等候蘇醒的瞬間,那時,我就會被神聖的箭手摟入他的懷抱里。
所有我們這些有生命的人都在他掌中;靈智與身體,人、獸、元素——水與火——氣流與樹脂——一切有生之物……
生存有什麼可以恐懼的呢?要生活,就必須行動。您在哪裡,箭手,我在向您呼喚,生命之弓就橫在您的腳下。俯下身來,撿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
我的箭嗖地飛去了,猶如飄忽的羽翼。那箭手把手挪回來,擱在肩頭,一面注視著向遠方消失的飛矢,一面注視著已經射過的弓弦漸漸地由震顫而歸於凝止。
誰能解釋神秘的宣洩呢?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在於創造的刺激。
生活在這刺激的狀態中,是萬物共同的期待。我常觀察我們那些小同胞,那些獸類與植物奇異的睡眠——那些禁錮在莖衣中的樹木、做夢的反芻動物、夢游的馬、終生懵懵懂懂的生物。而我在它們身上卻感到一種不自覺的智慧,其中不無一些悒鬱的微光,顯出思想快形成了:「究竟什麼時候才行動呢?」
微光隱沒。它們又入睡了,疲倦而聽天由命……
「還沒到時候吶。」我們必須等待。
我們一直等待著,我們這些人類。時候畢竟到了。
可是對於某些人,創造的使者只站在門口;對於另一些人,他卻進去了,他用腳碰碰他們:「醒來!前進!」
我們一躍而起:咱們走!
生命感悟
我之所以生存,因為我創造。生命的第一個運動是創造。一個新生的男孩剛從母親子宮里冒出來時,就立刻灑下幾滴精液。一切都是種子,身體和心靈均如此。每一種健全的思想是一顆植物種子的包殼,傳播著輸送生命的花粉。造物主不是一個勞作了六天而在安息日休憩的有組織的工人。安息日就是主日,是造物主那偉大的創造日。造物主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日子。如果他停止創造,即使是一剎那,他也會死去。因為「空虛」時刻張著兩顎等著他……顎骨,吞下吧,別做聲!巨大的播種者散布著種子,彷彿流瀉的陽光;而每一顆灑下來的渺小種子就像另一個太陽。傾瀉吧,未來的收獲,無論肉體或精神的!精神或肉體,反正都是同樣的生命之源泉。
「我的不朽的女兒,劉克屈拉和曼蒂尼亞……」我產生我的思想和行動,作為我身體的果實……永遠把血肉賦予文字……這是我的葡萄汁,正如收獲葡萄的工人在大桶中用腳踩出的一樣。
因此,我一直創造著……
「我之所以生存,因為我創造。」從出生那刻起,生命與創造便緊密相連。
從遠古時期祖先探索出鑽木取火,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到現在科學家讓新發明不斷更新換代,我們一直在創造。
創造,即是突破。人貴有勇於挑戰,突破自我的秉性。而每一次挑戰與突破,又為下一次生命的創造提供了歷練和資本。
生命貴於創造,所以,不要讓我們的智慧,止步在創造的瓶頸。
生命如屋
張麗鈞
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該怎樣度過?聽到過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將生命中的每一天當做生命的第一天去過,帶著最初看到這世界的新鮮與驚喜,讓充滿好奇的眼睛在尋常的天地間讀出大美,讓心在與萬物的美好交流中感到無比的欣幸與滿足;另一種說法卻是:將生命中的每一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去過,帶著即將辭世的留戀與珍惜,及時兌現夢想,及時將生命中的「不如意」改寫成「大如意」,寬宥他人,感謝命運,在夕照里掬一捧純粹的金色,鍍亮心情。
我同樣地喜愛著這兩種說法。我願意讓自己熱愛世界的心永葆「第一天」的新奇和敏感,也願意讓自己珍惜世界的心永遠懷有「最後一天」的警醒和勇毅。
很久了,我一直不能忘懷那個叫喬治的人。這個不幸的建築師被命運虧待、捉弄——妻子離他而去,兒子被判給妻子後,沉溺於毒品不能自拔,並且和喬治關系疏遠。喬治對自己做了20年的工作也極不滿意,終於在氣急之下和上司大吵一架,憤然辭職,沖出了辦公室。這個喬治已經夠倒霉了,但是,更倒霉的事情又出現了——他被告知得了癌症,僅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了。
潦倒的喬治,就像父親留給他的那幢建在海邊的破舊不堪、搖搖欲墜的舊房子。瀕臨死亡的生命,瀕臨倒塌的房屋,喬治的世界凄慘到了極點。但是,命運一次次的棒喝卻將他打醒了,他下決心改變自己似乎再也難以改變的生活。倒計時的生命之鍾在耳畔滴答作響。
喬治要在這人生的最後幾個月里重活一回。
他決定將海邊那幢破舊的房子按照自己多年來夢想的樣子重新修葺。似乎直到這時,徒然浪費了幾十載寶貴生命的喬治才恍然明了,自己這個建築師原是可以為自己建造一幢美麗房舍的!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邀請兒子暑假來海邊和自己一道修建房屋,而終日無所事事的妻子開始主動給父子倆送飯,慢慢地,竟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海風吹拂,陽光強烈。父子倆在勞動中重建親情,夫妻倆也在勞動中鴛夢重溫。兒子擺脫了毒品的困擾,並得到了甜蜜的愛情。妻子對喬治有了全新的認識。房子建起來的時候,愛也成長起來……
這是美國電影《生命如屋》中的情節。這部影片,以「愛的重建」與「屋的重建」,給人以生命「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強烈震撼和深刻啟迪。不幸而又萬幸的喬治,將人生之悟砌進了牆里。我相信,即使他命赴九泉,也會含笑憶及自己生命尾聲中重獲的那一次「濃縮版」的、有價值的生命——愛的體驗,情的升華,咀嚼人生況味的晨昏,房屋矗立起來時強烈的成就感……
生命總在不覺間流逝。日子被日漸麻木的人過得舊了、更舊了。「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提醒,其實是善愛者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題。在這道思考題面前,願倦怠麻痹或緊張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問問自己,在激情燃燒過後,是否曾守著灰燼懨懨度日?在人生謝幕之前,是否曾鎖著眉頭打發時光?在「第一天」和「最後一天」之間,歲月那麼漫長,漫長得讓人誤以為凋零隻是遠方別人的事。你願不願意隨喬治一同醒來?像詩人一樣活著,像農夫一樣勞作,贊美陽光,享受生命……
生命如屋,值得我們帶上所有的熱情與智慧去悉心建造。
生命感悟
看過幾個經典的問題:人的生命有幾天?答曰:兩天。今天,明天;最重要的是哪天?答曰: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是的,撇過逝去的昨天,我們活在今天和明天,而第一天給予我們新生,最後一天則教會我們留戀。
人生苦短,很多人習慣沉溺於昨天的無可挽回,而又忽略了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短暫。
好日子,要慢慢品嘗;壞日子,要飛快地過。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築師,只是設計的草樣不同。或許建築過程中會有風吹雨打,甚至坍塌,但只要信念不倒,每個人都會最終收獲自己的堅實城堡。[法]雅克·薩洛美
我們每人都有一些首要的事,只不過我們並不將它們置於同一層次,因為這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而在我們不同人看來,這些層面可能是對立的。
「像我今天這樣的人,首要的是什麼呢?」
「像我這樣作為丈夫、父親、職業者、曾經的孩子、公民,首要的又是什麼?」
「作為汽車司機,作為人際關系的塑造者,首要的又是什麼呢?」
有時,我們可能難以分清「首要」和「緊要」。
在危機、沖突、威脅的情形中所產生的不安迫使我們做出選擇將某些決定列為首要,而不是其餘那些在多少有點兒散亂的情感壓力下做出的選擇。
「緊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反應性」的方面,我甚至把它看成一個非選擇的過程;「首要」的最大特徵就是其「關系性」的方面,是一個有充分認識和反思的選擇過程。
有效的選擇總意味著放棄、失望、更明晰的承諾,甚至可能是痛苦的決裂。
「35歲時,當我有了第三個孩子,我決定我的首要就是做一個好母親,我已放棄了重要的職位,以便全身心照顧好他們。」
「我的首要就是我的個人信念和政治承諾,若我接受這個承諾,那我將不得不為之操勞奔波、並會犧牲自己的一部分人格,那我將會覺得背叛了自己。我失業了,我不得不又面臨其他類似的選擇……」
去確定別人生命中的首要不是我的責任,我最多隻說說自己的。在我看來,對於像我今天這樣的人,首要的事情有:
*保持經濟上的自治,並在此之上保持獨立。
*若別人還未過分苛求,或者並未超出我的寬容的限度,那麼應忠於自己的承諾。
*在所有關系中都能夠尊重自己,亦即在自己所感覺的、經歷的,在自己所說的、所做的一切里,能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協調的位置。
*注意不去傷害生命,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對和周圍的人的關系的質量保持警惕,避免維持那種浪費精力的關系。
*坦誠對待愛情,接受幸福的短暫。
現在我意識到,在我的首要中,既有永恆,也有變化。
然而,我發現我可能會過一種充滿沖突的生活,我唯一的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亦即能暫時或更長久地放棄一些操守、行動甚至一些承諾,以保持與內心嚮往的一致與和諧。
我希望它們不過分矛盾,希望它們能自我協調。
在這方面,只有我們自己才應為這種自由付出代價。
生命感悟
人不得不選擇去做的,是必要;經過思考後選擇去做的,是首要。
親情、事業、公益,所佔每個人生命的比重不同,所以每個人生命中的首要也不盡相同。只是有時候,我們想要的,往往是得不到的;得到的,未必是真正需要的;而需要的,不一定就是生命中首要的。我們需要給自己的人生排序。只有有了秩序和順序,我們的生命才會井然有序。明白了什麼是自己首要的,我們的人生才會真正有意義。
生命的賬單
梅桑榆
人對於金錢的開支,大多比較留心,購某物花了多少錢,辦某事花了多少錢,即使不像賬房先生那樣筆筆入賬,心中也有一本大致的賬單,但對於時間的付出,卻往往不大在意。如果有誰為人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用去的時間一一予以記錄,列出一份「生命的賬單」,不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會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法國《興趣點》雜志對人一生中對時間的支配做過一次推算:「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走著:16年;跑著:1年零75天;吃著:6~7年;看電視:6年;開車:5年;做夢:4年;聊天談笑:1年零258天;做飯:1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隊:1年零135天;過節:1年零75天;閱讀:250天;如廁: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說『你好』:8天,看時間:3天。」英國廣播公司也曾委託人體研究專家對人的一生進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數字可以作為這一推算的補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電話:2年半;等人回電話:1周;男士們一生中無所事事的時間: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並不全面,而且有些數字也不具很強的說服力和可信性,但卻也為我們大致列出了一個生命的賬單。
這份賬單上的一連串數字,使我吃驚不小,並且暗暗為自己算了一筆時間賬。我年輕時有過酗酒的經歷,與人聚飲很少不醉,而一醉就要沉睡數小時,醒來之後,大腦仍是暈暈乎乎、昏昏沉沉,不能正常投入工作。我算了一下酗酒所耗費的時間:飲酒與沉睡至少要耗去8小時(醒後渾渾噩噩的狀態尚不算在內),即一個工作日,每月以8次計,一年就要耗去96個工作日,如果酗酒30年,就要耗去2880個工作日。幸虧我後來改變了環境,不再沉醉於酒,我生命的賬單上才減少了這筆完全不必要的開支。我是個煙民,我算了一下抽煙所耗費的時間:我抽一支煙需時5分鍾左右,並且在抽煙時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因抽煙而推遲做某事,我每日抽煙一包,耗時100分鍾,一年就是36000分鍾,也即600個小時。如果我做40年的煙民,就要為抽煙耗去24000個小時,即3000個工作日。如果將這些時間用於讀書寫作,我將要多讀多少書,多寫多少文章?除此之外,懶覺和無所事事是兩頭永遠喂不飽的豬,不知吞掉了我多少原本可以用於工作的時間。
任意空耗時光者當然並非我一人。有的人樂於閑聊,一日無人與他扯談就覺得度日如年;有的人樂於作長夜飲,二三酒友相聚沒五六個小時不能盡興;有的人樂於賭,壘起「長城」常常通宵不疲;有的人樂於煲電話粥,抓著話筒聊上一兩個小時仍言猶未盡;有的人樂於睡,別說日出三竿,即使紅日當頂他仍高卧不起……這些人的生命賬單上,有些數字就要改寫,或是聊天8年,或是飲酒6年,或是打電話5年,或是搓麻將12年,或是睡覺30年……《興趣點》雜志根據推算結果得出結論:成年人一年醒著的時間里,只有40%用於工作。而上述這些空耗時光的人,用於工作的時間,恐怕只能有20%~30%,甚至更少。
人們對於自己存摺上的數字,總是瞭然於心,每項開支總有其目的性,若是花了不當花的錢,心裡就會又後悔、又惋惜。殊不知生命也像一個存摺,這個存摺上的數字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如果我們將一部分生命支付於無意義的事情上,便會給有意義的工作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每一個珍愛生命、並且不願白活一生的人,都應該經常查看一下自己生命的賬單,將以往的支出盤盤點,總結教訓,糾正失誤,制定合理的計劃,盡量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像開支金錢一樣開支組成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感悟
生命是一筆昂貴的開支,吃飯、睡覺、戀愛、婚育,都有一筆筆昂貴的利息,而且永遠無法還清。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跟金錢的賬單最大的不同就是,金錢可以花了再掙,生命消耗了卻不再,永遠只是單行線。所以,我們不抽煙,不是在節約煙草的開支,更是在節約我們的健康;我們不酗酒,不是在心疼酒精的花銷,而是在珍惜我們清醒的光陰。
因為我們知道,一旦到了生命的終點,這筆賬單上欠債的多寡,便是對我們人生的終審。一切意義或者無意義,一覽無遺。所以,請節約你生命中的每一筆「開支」,因為面對這條單行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節約。
青春小語
[中國台灣]羅蘭
問問自己,你要得到什麼?你最喜歡最嚮往的東西是什麼?你先在心裡為自己找到答案。也許,你喜歡發財,也許你喜歡發了財以後,為自己弄一片果園;也許你打算出國;也許你想參加高考;也許你想成為音樂家、畫家或作家。那麼,等你確定了你的目標之後,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項目突然變得有意義起來,而另外又有些項目突然變得不重要起來。那時,你就會找到一些可以把自己發動的力量,讓自己不再那麼毫無目的地懶惰下去了。
在不適合自己志願的路上奔波,猶如穿上一雙不合適的鞋,會令你十分痛苦。
一個人只有在他為自己的興趣和志願去追求和努力的時候,他才覺得他的人生是有目的的。奉勸對人生有懷疑的同學們,好好想一想,你喜歡什麼?你擅長什麼?你想做些什麼?放下一切的功利,一切的虛榮,堅決地朝著你所認定的方向去追求,你就不會再覺得苦悶和彷徨了。
果斷可以使自己堅定不變,擔當可以消除個人患得患失的痛苦。後悔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與其後悔不如改過,立刻給自己找一個新的起點,從頭做起。
世間事物,你有所取,就必定有所舍。在你取得一件東西的同時,也必定會失去一件東西。取捨之間要有膽量。你要明白,兩條路,你反正只能選擇一條。而這兩條路的利弊也往往不是絕對的。你有所得,就有所失。只有你衡量過其中一條的利多弊少,你就只好放棄另外那條路上那少量的利益了。
不要挑剔已經選擇了的東西,而要去記住你當初選擇它的時候,所看到的它的好處。
既然當初是你自己認為有理由這樣決定的,那麼,那個理由一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要堅信自己的決定,已經放棄了的,就隨它吧。
生命感悟
忽然想起若干年前風靡校園的一首民謠《青春》:「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飛雪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
短暫的時光與永遠的懷念,甜蜜的回憶摻雜淡淡的憂傷,永遠是青春不變的主旋律。難以想像,沒有感恩,沒有回憶的青春是多麼灰暗和無力。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如果沒有過熱情和激情的歷練,將是多麼蒼白的遺憾。
力求知,謹做人,嚴律己。但願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的青春不會只剩下一種色彩的回憶。
生命的三分之一
鄧拓
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這有什麼標准可以衡量嗎?提出一個絕對的標准當然很困難,但是,大體上看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勞動、工作等等的態度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適當的估計了。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掉。我國歷史的勞動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寫的《漢書·食貨志》上有下面的記載:「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這幾句讀起來很奇怪,怎麼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顏師古做了註解,他說:「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這就很清楚了。原來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地、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於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
一個月本來只有30天,古人把每個夜晚的時間算作半日,就多了15天。從這個意義上說來,夜晚的時間實際上不就等於生命的三分之一嗎?對於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歷代的勞動人民如此重視,而且有許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視。班固在《漢書·刑法志》里還寫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
有的人一聽說秦始皇就不喜歡他,其實秦始皇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班固對他也還有一些公平的評價。這里寫的是秦始皇在夜間看書學習的情形。
據劉向的《說苑》所載,春秋戰國時有許多國君都很注意學習。如: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如何不炳燭乎?」
在這里,師曠勸70歲的晉平公點燈夜讀,拚命搶時間,爭取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於繼續浪費,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啊!
《北史·呂思禮傳》記述這個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學的情形是:
「雖務兼軍國,而手不釋卷。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數升。」
光是燭灰一夜就有幾升之多,可見他夜讀何等勤奮了。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為什麼古人對於夜晚的時間都這樣重視,不肯輕易放過呢?我認為這就是他們對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嚴肅認真態度,這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時間,向讀者同志們做這樣的談話,目的也不過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勞動、工作以後,以輕松的心情,領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識而已。
生命感悟
托爾斯泰說:「白天,我們忙著工作和瑣事;夜晚,我們思考和休息。」道出了人生常態。然而生命如此短暫,睡去三分之一,我們還能剩下多少?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白天的時間要工作,要交際,要養家糊口,可以說是被安排著去做的,身不由己。而夜晚,難得可以褪下一身疲憊,安眠我們不堪重負的身體和神經。只是,熱愛生命的人更願意騰出一部分時間去思考,去學習,去創造。
有多少靈秀的篇章,出自某個夜晚感性的手筆?又有多少發明的靈光,乍現於某個夜晚智慧的頭顱?珍惜這可以由中間分配的三分之一吧,你知道有多少奇跡和驚喜,在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等待著你去發現,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