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大發明有嗎
中國有「四大發明」那是大家都知道了解的。前幾年有很多類似「尋找中國第五大發明」的活動,網上很多網民也沸沸揚揚地挑選,但最終是沒有官方肯定的答案的。
關於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說法有很多種,有說毛筆、漢字、筷子、白酒、科舉制等等等等(太多了我差不多都忘了),還有更搞的說是彩票、足球(這個確實也是啦)。
我比較贊成的是雜交水稻或是「交子」(學歷史的都知道呵呵)
還有,補充一下。
咱中國人一直都很自豪的「四大發明」:造紙、火葯、印刷術和指南針,這種說法不是中國人自己的總結,而是來源於英國人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所著的那本《中國科學技術史》。
❷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還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廣受關注。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由於其是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因此被稱為「太陽歷」。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其又被稱為「夏歷」。
(2)網購之後的五大發明擴展閱讀:
在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古人劃分四季的方法,立,開始。即春、夏、秋、冬開始的意思。立春的日期為每年公歷2月4日前後;立夏為每年公歷5月6日前後;立秋為每年公歷8月8日前後;立冬為每年公歷11月7日前後。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平分。這兩天晝夜時長相等,同時,春分和秋分又把春天和秋天分成兩段。春分為每年公歷3月21日前後;秋分為每年公歷9月23日前後。
夏至、冬至:是指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經來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晝最長,冬至日白晝最短,因此古人分別稱之為日長至和日短至。夏至為每年公歷6月22日前後;冬至為每年公歷12月22日前後。
❸ 中國五大發明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1、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造紙術
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4、火葯
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5、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節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❹ 國際上把什麼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
24節氣」指導著中國的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也是傳統歷法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❺ 如果未來3年裡,第五大發明會出現什麼
應該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它被稱為"東方魔稻",被譽為是中國第五大發明
❻ 中國第五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的第五大發明,還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廣受關注。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也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一個重要發現。直到今天,它對農業生產仍具有指導作用。英國學者李約瑟贊譽:「中國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堅毅、最精確的天文觀察者。」
節氣的來源
上古時代,天人合一。任何一個首領,其首要職責就是仰觀俯察,授民時歷,並以此為中心進行祭祀和管理禮制;其次才是開疆拓土。有了「認識天文,教民稼穡」的本領才能為先民所敬重和擁戴,從而擔任「領袖」。
史載,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的萌芽狀態,那時人們注意到太陽升落、月亮圓缺的變化,從而產生了時間和方向的概念。燧人氏時代已經確認天北極,創《河圖》《洛書》、星象歷;伏羲氏時代發明了八卦,並創立了天道觀測系統;
到了炎帝時代發明了太陽歷,發現了太陽黑子,並發明了熒惑歷(火星歷)等,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
炎帝發明太陽歷已被考古界證實。1972年河南伊川土門遺址出土了神農氏太陽歷陶缸。歷圖整體作雙踆烏載日,像一個大圓裡面畫了五隻眼睛。據史學家王大有先生考證,這個圖就代表了二十四節氣。一幅簡單的圖畫就概括出復雜的節氣,祖先的聰明才智令人嘆服。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