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打馬吊發明

打馬吊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09 16:09:21

Ⅰ 如何打馬吊

馬吊指得就是麻將 發源地是中國 具體玩法:你身邊有會玩得朋友讓他教教 說復雜也滿復雜 只要掌握基本玩法就可以了 麻將:首先「那個框」叫白板,「雞」叫幺雞,也就是1條了! 一開始你會有13張牌,胡的話要有14張,第十四張要是別人打出來的或是你自己抓到的(這個要看運氣!)在14張牌里,只能有2/3,意思是說萬,餅,條里只能有萬和條,或萬和餅,或餅和條。「胡」要有一對將(就是一對相同的牌)剩下的有4堆3張的(這3張要連在一起或者一樣),這就有14張了。 例如:「1條,2條,3條」、「3個7條」、「4萬,5萬,6萬」和「一對白板」。這樣就算胡了。 還有如果你有很多對子,例如:「一對5萬」,剛好!有人打出了一個另5萬,你就可以立即大叫:「碰!!!」你就可以把對方打出來的5萬拿走,把你的一對5萬倒下和那個5萬並排放在你面前,你在打出一張,這樣還是保持原來的數量。或者你有:「3個8條」,有人恰好又打出了一個8條,你也可以立即大喊:「杠!」然後重復「碰」的過程,只不過有四個牌,打完你的牌後要從碼好的牌的末尾摸一張牌。 「東西南北」你就當普通牌打好了,只是沒辦法連而已。(因為有些人喜歡不用「中,白板,東西南北」,所以不必在意) 骰子是用來決定誰先摸牌的,例如投出5點(上一輪誰贏誰擲骰子),然後從擲骰子的人面前的麻將順時針(還是反時針,我記不太清了)數5,就會有數回擲骰子的人的那一面,然後數5格,開始抓牌。 反正有很多種玩法,你可以去網上搜搜,應該會有的。

Ⅱ 古時候為什麼把麻將叫作馬吊

馬吊(當然也含有打法),是指馬士英只要一遇到李闖王,就要馬失前蹄,馬就回要變成三隻腳,所以人們叫它答馬吊。

馬吊牌是一種紙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閑家之分。庄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閑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庄。 成吊牌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此牌是從馬子演變而來,牌面上所畫又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叫一弔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若如此認識,馬吊牌的名稱的涵義便不言自明,翻譯過來,大概是「關於錢的牌」。

Ⅲ 什麼是馬吊

麻將牌,亦稱麻雀牌,是中國最普遍的娛樂用具之一。不論海內外,只要有華人之處,就有麻將牌劈啪之聲。甚至在日本,近年麻將也很風行。麻將可算得是中國的一大「發明」,且有國際性趨向! 麻將牌的起源,也有些不同說法。 近人徐珂著《清稗類鈔》中,稱麻將二字系「馬吊」的音轉,後來訛馬吊為麻雀,還認為大約是江浙口音。其實不然。在江浙口音中「吊」和「雀」的發音相差很遠,不大可能混淆。宋儒楊大年曾著《馬吊經》,李嗣業亦著有《馬吊譜》,詳述馬吊戲的玩法。惜未見到過這種古書,不得而知其詳。 美國《僑報》1995年4月25日曾載一文,謂民間傳說明初已有麻將牌。三保太監下南洋時,攜有愛姬伍夫人(太監可有妻室,史有記載)。海上航行時,百無聊賴,鄭和以「它」(不知為何物)狀船上的鐵餅,以「索」狀繩纜,以「萬」狀甲兵,中、發、白字樣狀航行的旗幟,東西南北狀以辨風向的小旗指標,製成牌以資消遣。這種說法有何依據,未見說明,又託附古名人故事,甚為牽強,難以使人相信。而且,如果明初真已有麻將之戲,為何有明一代和晚清以前的書中未見提及?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雖對大觀園中宴飲娛樂之事,詳備縷陳,唯始終未見提及麻將。如果那時已有麻將,在劉姥姥二入大觀園時,薛姨媽、王夫人和劉姥姥一定會陪著賈母打上幾圈,不一定需要鴛鴦來三宣牙牌令了。再如賈珍、薛蟠一類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之輩,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賭博嬉戲,但亦未見提到他們打麻將的事。 近年蘇州作家谷新之撰文,對麻將牌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見解。谷氏認為麻將起源於江蘇太倉。太倉本來就是皇家的糧倉,與東南主要產糧地區一樣,所產糧食(米)作北京、邊關糧餉之需。糧倉容易招引麻雀前來覓食,造成雀患,守倉兵丁以火槍捕雀取樂。倉官對此不但不加干預,還予以獎勵,每捕雀輒發給竹製籌牌,計數酬勞。籌牌上刻有字,同時亦可當作游戲工具。籌牌同時又是賞錢的憑證,於是又可以用來博彩輸贏。這種游戲流傳下來,經不斷演變而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牌。「將」可能是「雀」的轉音。其玩法和術語都與捕麻雀有關。 就以筒、索、萬三種牌的圖案而言,筒子就是捕捉麻雀所用火槍橫截面(或者槍口)的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就是束,是細索捆穿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是只鳥;二索為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萬即賞錢。東南西北為風向,土槍無力,風向影響命中率,所以放槍時要注意風向。中即打中,塗以紅色,故稱「紅中」;白(白板)表示放空槍,沒有打著鳥雀;「發」表示得賞發財。「碰」即「砰」,是槍聲。成牌謂之「胡」,實為「鶻」(hū);鶻是鷹的一種,善捕雀,故每局勝了,就有如鶻來了,已操勝券。此外「吃」、「杠」等術語,都與捕雀有關。舊時麻將牌是竹製的,其圖案則刻在磨光的骨板上,骨板鑲嵌在竹板上。麻將牌用竹製而不是像有些牌是用紙做的,或許與最初的竹籌有關。不過這一點谷氏沒有提起。谷氏關於麻將的起源的說法,說服力較大,似較可信。 麻將牌中谷氏沒有提到的「花」,可能是後來加進去的。我所見民國初年的麻將牌中已有春夏秋冬四隻花。抗戰期間,在淪陷區內很多人盡量不到娛樂場所去,免得受日敵和漢奸滋擾,大多閉門家裡坐,成日打麻將,寢饋於斯,日以繼夜,打牌技術,熟極而巧,並在牌中添加四個「百搭」,使打牌的方法變得更加靈活,頗能益智。麻將牌中有「百搭」,蓋起自此時。 麻將之戲究竟起於何時,谷氏沒有明確指出。上面提到《紅樓夢》中沒有提到過打麻將之事,估計乾隆中葉以前,麻將尚未發明。既然已有火槍可以用來打鳥,大概是在晚清時期。從太倉的守倉兵丁從捕雀、玩籌牌開始到逐漸改進,得到推廣,為大眾接受,總有一個過程。清同(治)光(緒)年間作者李嘉寶(1867—1906)所著《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有這樣的文字:「孫大鬍子是天天打麻雀,嫖姑娘。」近年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寫的《晚清宮廷生活見聞》(1982年出版),談到清末貴族生活娛樂時提到「並有時互約作『叉麻雀』之戲。」可見,在距今一百多年前打麻將已經很普遍了!參考資料: http://www.cqyxyx.com/dispbbs.asp?boardid=8&id=9

Ⅳ 打馬吊是什麼意思

打馬吊是打麻將的意思;

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及閩南地區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

麻雀牌起源說

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

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游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Ⅳ 麻將(馬吊'麻雀)的起源

一、麻將是一種漢族人發明的博弈游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不同地區的游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二、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中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Ⅵ 什麼叫打馬吊

打馬吊就是打麻雀的廣東俗語,普通話也就是打麻將。
這個是很俗的話了,正式的就叫打麻雀。
給個好評,謝謝!

Ⅶ 打馬吊何意

到明代天啟年間,本來作為游戲的附屬品籌碼,經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

馬吊牌是一種紙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閑家之分。庄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閑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庄。

成吊牌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此牌是從馬子演變而來,牌面上所畫又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叫一弔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若如此認識,馬吊牌的名稱的涵義便不言自明,翻譯過來,大概是「關於錢的牌」。

據胡適先生考證:麻將是由明代一種叫「馬吊」的紙牌演變而來的。在明代,士大夫整日整夜沉溺於打馬吊,把正事都荒廢了。明亡之後,清人吳偉業著有《綏冠紀略》,認為明朝亡於馬吊。當然,這樣下結論今日看來是有失偏頗的。
胡適指出,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和小腳,其實中國還有第四害,這就是麻將。據估計,當時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時計,就要消耗400萬個小時,相當於損失了16.7萬天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不算。對此,胡適痛心疾首地感嘆道:「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的!」
胡適還講過這樣一個海外見聞:他留學異國時,發現麻將已經傳到國外,成為東、西方社會各界頗為時髦的一種游戲:「俱樂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將,書店裡出了許多研究麻將的小冊子。中國留學生沒有錢的可以靠教麻將掙錢吃飯。」可是到了1927年,當他重遊各國時,又驚奇地發現,麻將在西洋已成為「架上的古玩」,很少有人問津。原因何在?胡適分析後下結論:但凡「勤勞奮斗」的民族是絕不會被「麻將軍」征服的,麻將只能是愛閑愛盪、不珍惜光陰的民族的「專利品」。

Ⅷ 馬吊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在明代天啟年間,本來作為游戲的附屬品籌碼,經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

Ⅸ 打馬吊是誰發明的

請輸入你的答案...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游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相傳明朝名為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例如:「筒」圖案就是火葯槍。

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游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杠」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那麽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由來】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打馬吊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