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魯迅與大陽社創造社論戰的焦點

魯迅與大陽社創造社論戰的焦點

發布時間:2021-12-09 14:56:32

㈠ 魯迅的社戲,主要講些什麼內容,反應了什麼問題

請注意:文中的「我」並不是魯迅本人。《社戲》不僅表現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還是為了寫理想中的農村生活來批判現實中的農村,這是作者的主要目的所在。文中的各個人物都是無比善良、淳樸,這一點在少年們和六一公公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時(現實中)的農村會這樣嗎?人與人之間相互猜疑,勾心鬥角,魯迅為了批判這一現實,創作了《社戲》。其實在《故鄉》中,我們能夠看到當時農村的狀況。

㈡ 魯迅《社戲》的問答題,急!各位幫幫忙!

很多題~~~~
1.請簡單概括文章內容
2.文中為什麼說「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3.我在平橋村得到很多優待,文中那些句子體現了這點?
4.文中寫豆麥的作用是什麼?
5.文章是從那些角度表現了江南水鄉的清新秀美?寫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麼?
6.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一句中 他 指什麼?表達我的怎麼的心情?
7.13段插敘有什麼作用?
8.課文23段中「躥」這個動詞用的好,為什麼?
9.課文最後一段應該怎樣理解?
10.把題目改成「平橋村的一夜」同意嗎?為什麼
1戲前波折→月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
2這里人情淳厚,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是公共的。在這里可挖蚯蚓,釣魚蝦,放牛,不必讀難懂的書,充滿了童真之趣。還可以去看社戲。偷吃羅漢豆不但不挨罵,還受到誇獎。②這兒有濃郁之鄉土氣息,景色優美,就是有以上原因,所以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3民風淳樸鄉民善良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者作為客人,「在這里」「得到優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夥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書,而且也沒有那多規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對於自幼就壓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這樣的自由是一種多麼寶貴的享受;而且在農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掘蚯蚓」「釣蝦」「放牛」,相對城鎮宅院中「我」那種受束縛的生活而言,無疑是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了。
4為了引出下文。
5從人的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描寫夜色,由遠至近,表現了「我」興奮愉悅,急切期待的心情。為了襯托出急於看戲的心情。
6他指橫笛聲
那聲音指社戲台上傳來的樂器聲表達我急於看戲的心情。
7使文章很自然的過渡到看戲這一內容上。
8以動詞「躥」寫船,把靜物寫活了。
9①如何理解句中的「再沒有」和「不再」兩個詞,說明了什麼?(那次看社戲的經歷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板書:難忘
②如何理解句中的「好戲」,真是看了一場好看的戲嗎?文中哪個地方專門寫戲的?(不是戲本身的好看,而是由戲想到戲外的人好而難忘)
a、要求快速找出戲不好看的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b、運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為 (評價人物品質),例如 (舉表現人物的語句)的句式自由賞讀人物描寫語句 。板書:鄉人好(淳樸)
③如何理解句中的「好豆」,文中提到的「羅漢豆」真的很好吃嗎?(不是豆好吃,而是偷豆的事很好玩且有趣而難忘)板書:鄉事趣
④如何理解句中兩次重復的「那夜」,「那夜」到底是什麼樣的夜晚,美嗎?文中有沒有專門描寫「那夜」的語段?(有,第11段)
10不同意,這兩個根本就是不同的定義(按自己觀點)

㈢ 革命文學論爭的大致過程及其對魯迅的影響

1928年爆發的「革命文學」論戰,既是不同文學觀念的交鋒,也是新舊報刊對話語權威的爭奪。革命文學陣營對「新」的普遍追求和對「舊」的普遍厭棄,使得論戰雙方的立場差異往往表現為新舊報刊之間的對峙。隨著《大眾文藝》等刊物紛紛刷新改版,報刊編輯、發行上的新陳代謝也反映出革命文學運動的逐漸展開和深入。

毋庸置疑,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來看,1928年爆發的「革命文學」論戰都是一場堪與「新文學」論戰等量齊觀的文壇大事件。不過,其過於復雜的歷史構成也使得任何一種簡潔明快的敘述企圖終會落空,尤其是當文學史被還原為「文學的可能性的歷史」時,那種只從文學內部來闡釋「革命文學」論戰的嘗試已經越來越讓人生疑。如果考慮到論爭產生了三百五十多篇文章,捲入了多達一百五十餘種報刊的事實,那麼,我們不妨從文學生產的角度將這場具有重要文學和政治意義的論戰描述為一場「報刊之戰」。其實在論戰漸入高潮時,像鄭伯奇這樣的革命文學家就已經意識到了論戰與報刊之間的密切關系。他指出,1928年的中國文壇有兩個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是「很可喜的現象」,一是「新刊物的簇生」,二是「關於革命文學的全文壇的論戰」。正是這種一體兩面的共生關系,讓我們有可能從報刊之間的對峙、競爭、轉化和趨同中去透視論戰各方的復雜關系。
1928年1月15日,後期創造社的機關刊物《文化批判》在上海創刊,其激進的文學態度和政治立場讓它成為「革命文學」論戰爆發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這個刊物從醞釀到正式出版卻經歷了一次頗為戲劇性的逆轉。在最初的計劃里,創造社是想與魯迅、蔣光慈等結成同盟,「共同辦一個刊物,提倡新的文學運動」。這里所謂「共同辦一個刊物」,乃是指「復活」曾名動一時但已停刊許久的《創造周報》。這一計劃得到了郭沫若、鄭伯奇等人的支持,卻遭到成仿吾和馮乃超等後期創造社成員的激烈反對。爭執之下,成仿吾一派占據上風,迫使創造社放棄復刊《創造周報》轉而新辦《文化批判》。而且,新刊物在創刊伊始即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魯迅、蔣光慈等原計劃里的「同志」,以四處出擊的方式直接點燃了這場「全文壇的論戰」。
因此,從《創造周報》到《文化批判》,一個出版計劃的改變透射出的是文人集團的聚散離合以及整個文壇格局的分化重組。與此同時,是復活一個「舊」雜志還是創辦一個「新」雜志,取捨之間也反映出在潮流涌動時革命文學家對「新」與「舊」的普遍態度。郭沫若說:「至於《創造周報》的沒有恢復是因為大家的意思以為不足以為代表一個新的階段的標幟,所以廢除了前議,才有《文化批判》的出世。」 也就是說,一個雜志身上往往凝聚著某種事關重大的時代意義。時代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自然也要求有「一份全新的雜志」與之適應。那些過去時代的雜志即便曾經震動一時,但時過境遷,已「不足以為代表一個新的階段的標幟」。堅決反對復活《創造周報》的成仿吾把這個道理說得更清楚。在他看來,「文學在社會全部的組織上為上部建築之一」,因此,「我們要研究文學運動今後的進展,必須明白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的現階段」。而這個「現在的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就是:「資本主義已經到了他的最後的一日,世界形成了兩個戰壘,一邊是資本主義的餘毒法西斯的孤城,一邊是全世界農工大眾的聯合戰線。各個的細胞在為戰斗的目的組織起來,文藝的工人應當擔任一個分野。」雖然正是創造社「努力救了我們全文學革命的運動」,使「文學革命的巨大火炬至今在燃,新文化運動幸而保持了一個分野」,但無論如何,創造社畢竟還是「代表著小資產階級(Petitbourgeois)的革命的『印貼利更追亞』」,它迫切需要「再把自己否定一遍(否定之否定)」,「克服自己的小資產階級的根性,把你的背對向那將被奧伏赫變的階級,開步走,向那齷齪的農工大眾。」 這樣看來,在一個已經邁向「革命文學」的時代里,去復活一個代表著「文學革命」時代輝煌的《創造周報》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反動」的。相反,對於全新的《文化批判》,成仿吾等人則深信它作為「思想界的新的生命的力」,必將「在新中國的思想界開一個新的紀元」。《文化批判》一創刊也的確處處以「新」標榜。成仿吾們不但把《文化批判》的出版自詡為「一種偉大的啟蒙」,而且還語重心長地「告誡」讀者:「新的思想自有它的思考法與表現法,初入門的人最初或者有點看不慣,但是覺悟的讀者當能耐煩去接近而理會新的思考法與表現法。」 為了讀者能盡快掌握那些「尖端」的「新的思想」,《文化批判》甚至還專門設立了「新辭源」欄目,每期登載對諸如奧伏赫變、布爾喬亞、普羅列塔利亞、意德沃羅基等這類「新術語」的釋義。
1928年爆發的「革命文學」論戰,既是不同文學觀念的交鋒,也是新舊報刊對話語權威的爭奪。革命文學陣營對「新」的普遍追求和對「舊」的普遍厭棄,使得論戰雙方的立場差異往往表現為新舊報刊之間的對峙。隨著《大眾文藝》等刊物紛紛刷新改版,報刊編輯、發行上的新陳代謝也反映出革命文學運動的逐漸展開和深入。

【關鍵詞】 革命文學/論戰/報刊/新舊之爭

毋庸置疑,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來看,1928年爆發的「革命文學」論戰都是一場堪與「新文學」論戰等量齊觀的文壇大事件。不過,其過於復雜的歷史構成也使得任何一種簡潔明快的敘述企圖終會落空,尤其是當文學史被還原為「文學的可能性的歷史」① 時,那種只從文學內部來闡釋「革命文學」論戰的嘗試已經越來越讓人生疑。如果考慮到論爭產生了三百五十多篇文章,捲入了多達一百五十餘種報刊的事實②,那麼,我們不妨從文學生產的角度將這場具有重要文學和政治意義的論戰描述為一場「報刊之戰」。其實在論戰漸入高潮時,像鄭伯奇這樣的革命文學家就已經意識到了論戰與報刊之間的密切關系。他指出,1928年的中國文壇有兩個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是「很可喜的現象」,一是「新刊物的簇生」,二是「關於革命文學的全文壇的論戰」③。正是這種一體兩面的共生關系,讓我們有可能從報刊之間的對峙、競爭、轉化和趨同中去透視論戰各方的復雜關系。
「新」與「舊」的對峙
1928年1月15日,後期創造社的機關刊物《文化批判》在上海創刊,其激進的文學態度和政治立場讓它成為「革命文學」論戰爆發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這個刊物從醞釀到正式出版卻經歷了一次頗為戲劇性的逆轉。在最初的計劃里,創造社是想與魯迅、蔣光慈等結成同盟,「共同辦一個刊物,提倡新的文學運動」④。這里所謂「共同辦一個刊物」,乃是指「復活」曾名動一時但已停刊許久的《創造周報》。這一計劃得到了郭沫若、鄭伯奇等人的支持,卻遭到成仿吾和馮乃超等後期創造社成員的激烈反對。爭執之下,成仿吾一派占據上風,迫使創造社放棄復刊《創造周報》轉而新辦《文化批判》。而且,新刊物在創刊伊始即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魯迅、蔣光慈等原計劃里的「同志」,以四處出擊的方式直接點燃了這場「全文壇的論戰」。
因此,從《創造周報》到《文化批判》,一個出版計劃的改變透射出的是文人集團的聚散離合以及整個文壇格局的分化重組⑤。與此同時,是復活一個「舊」雜志還是創辦一個「新」雜志,取捨之間也反映出在潮流涌動時革命文學家對「新」與「舊」的普遍態度。郭沫若說:「至於《創造周報》的沒有恢復是因為大家的意思以為不足以為代表一個新的階段的標幟,所以廢除了前議,才有《文化批判》的出世。」⑥ 也就是說,一個雜志身上往往凝聚著某種事關重大的時代意義。時代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自然也要求有「一份全新的雜志」與之適應。那些過去時代的雜志即便曾經震動一時,但時過境遷,已「不足以為代表一個新的階段的標幟」。堅決反對復活《創造周報》的成仿吾把這個道理說得更清楚。在他看來,「文學在社會全部的組織上為上部建築之一」,因此,「我們要研究文學運動今後的進展,必須明白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的現階段」。而這個「現在的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就是:「資本主義已經到了他的最後的一日,世界形成了兩個戰壘,一邊是資本主義的餘毒法西斯的孤城,一邊是全世界農工大眾的聯合戰線。各個的細胞在為戰斗的目的組織起來,文藝的工人應當擔任一個分野。」雖然正是創造社「努力救了我們全文學革命的運動」,使「文學革命的巨大火炬至今在燃,新文化運動幸而保持了一個分野」,但無論如何,創造社畢竟還是「代表著小資產階級(Petitbourgeois)的革命的『印貼利更追亞』」,它迫切需要「再把自己否定一遍(否定之否定)」,「克服自己的小資產階級的根性,把你的背對向那將被奧伏赫變的階級,開步走,向那齷齪的農工大眾。」⑦ 這樣看來,在一個已經邁向「革命文學」的時代里,去復活一個代表著「文學革命」時代輝煌的《創造周報》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反動」的。相反,對於全新的《文化批判》,成仿吾等人則深信它作為「思想界的新的生命的力」,必將「在新中國的思想界開一個新的紀元」⑧。《文化批判》一創刊也的確處處以「新」標榜。成仿吾們不但把《文化批判》的出版自詡為「一種偉大的啟蒙」,而且還語重心長地「告誡」讀者:「新的思想自有它的思考法與表現法,初入門的人最初或者有點看不慣,但是覺悟的讀者當能耐煩去接近而理會新的思考法與表現法。」為了讀者能盡快掌握那些「尖端」的「新的思想」,《文化批判》甚至還專門設立了「新辭源」欄目,每期登載對諸如奧伏赫變、布爾喬亞、普羅列塔利亞、意德沃羅基等這類「新術語」的釋義。
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戰線,走在當時革命文學論爭的前列.從此,魯迅的文學生涯真正意義的開始啦.

㈣ 太陽社、創造社為什麼攻擊魯迅

魯迅針砭時弊,愛說實話,難免會得罪一些人。

㈤ 太陽社和創造社

創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太陽社—— 太陽社是現代文學團體。1927年秋成立於上海。發起人為蔣光慈、錢杏□(阿英)、孟超、楊□人等

(1)文化立場之差異:
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

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

太陽社的主要成員大都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從實際斗爭中轉移到上海從事文化活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有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在文學主張與創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傾向:積極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反映工農大眾的生活與斗爭。
如蔣光慈的《短褲黨》等所謂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所以,所謂的「差異」主要是創造社前期提倡的「浪漫主義與唯美主義」文學主張。
到大革命後,兩者都由於受到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左傾思潮的影響,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打起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大旗,走上「唯我獨革,唯我獨左」的道路。

(2)產生原因:
創造社是由留日的知識分子在1921年就建立的。當時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反對封建主義,追求「個性解放」符合了中國知識分子精神需求。——
所以創造社在當時能同茅盾的「文學研究會」,魯迅的「語絲社」等一起並肩戰斗。

太陽社是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1927年成立的文學社團。由於共產黨的失敗,他們從實際斗爭中轉移到上海從事文化活動,他們有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在文學主張與創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傾向:積極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反映工農大眾的生活與斗爭。——
所以「他們又難免在激情中夾雜著偏激的情緒」。

後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郭沫若出走日本,田漢等回到書齋)。
然後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

這樣後期創造社同太陽社有了同一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有了「無產階級文學」的實踐(這都來自蘇聯),為了「掌握無產階級的話語權」,兩者在對「封建餘孽」魯迅進行惡劣的「批判」的階級路線上,聯合起來了。

(3)太陽社於1929年底自動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員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創造社於1929年為國民黨政府封閉,部份成員加入「左聯」。

㈥ 魯迅寫的《社戲》這片文章,為什麼花了很多文字寫了偷羅漢豆的事情這不是片里寫作的中心和主題了嗎

題目雖叫《社戲》,但「戲」只是一個引子,實際是通過看戲經歷來回憶生活、回望故土。因此不拘泥於就戲寫戲,更能體現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體現少年時代的美好和故鄉百姓的朴實、善良,是深化和豐富了文章的主題而非偏離。
文章中的偷,更多地是一群小孩子的玩笑和惡作劇,而且偷的還是自家的東西,更加體現了小孩子的天真無邪

㈦ 魯迅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事例

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魯迅是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此之前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於上海,魯迅也是發起人之一。這就觸怒了國民黨反動派,他們在《革命日報》上便說魯迅為「金光燦爛的盧布所收買」。

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執行委員許紹棣更藉此呈請國民黨中央通緝「墮落文人」魯迅。在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魯迅不得已於3月19日隻身離家出走避禍,直到4月19日返家。

此後1931年春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被捕、1933年6月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杏佛被殺,魯迅的生命安全幾度受到嚴重威脅。與此同時,國民黨特務機構加強了對魯迅的監視。

盡管如此,魯迅依舊堅持用筆頭書寫自己對時局的不滿。

(7)魯迅與大陽社創造社論戰的焦點擴展閱讀:

魯迅的追求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女師大學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

之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三十年代又與共產黨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斗爭,其後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

他與同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㈧ 這幾個課後題是魯迅的社戲,請回答這幾個問題謝謝

「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回望」說明我依戀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4、因為在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㈨ 如何評價魯迅與創造社之間的論戰

論戰抄本身沒什麼意思,倒襲是論戰之外的其他有意思。

魯迅說不存在革命文學,只存在革命家文學,革命是拋頭顱撒熱血的事,哪兒有空來搞文學,等到革命家們成了功,所謂革命文學者,要麼是書生的痴想,要麼馬屁精的阿諛奉承,「等到陶淵明寫悠然見南山」的時候,也許已經有了些許醉意了,何況他也未必拿鋤頭。

魯迅後來又說,文藝和政治總是說不到一起去的,文藝家總是敏感,大眾還在忍耐的時候,文藝家已經起來大鬧了,這自然為政治家所不許,所以無非是迫害,流放,甚至殺頭,等到大眾終於覺悟,起來革命時,才發現文藝家所說的不錯,將文藝家尊為先賢,但等到革命完成,革命者成了政治家,則不多時文藝家又不滿了,又出來說話,這反倒是革命者~~也就是現在的政治家們所不滿的,於是照樣的殺頭,流放,迫害。事後看來,魯迅每一個地方都說中了。

㈩ 魯迅在黑暗社會反抗斗爭的事

魯迅先生《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的那句話值得我們參考:「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希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魯迅與大陽社創造社論戰的焦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