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性螺旋

創造性螺旋

發布時間:2021-12-09 13:01:04

⑴ 螺旋心理劇的螺旋心理劇——治療性螺旋模式

它是在古典心理劇治療原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用以防禦二度創傷的一種臨床上的結構方法,其獨特的結構包括安全結構、包容、臨床診斷的重點以及介入方式,以便增加用行動方法治療創傷的效果。治療性螺旋模式想要提供:
1、適用於創傷倖存者的經驗性自我組織建構
2、安全的經驗性心理劇治療的清晰臨床結構
3、進階的行動介入方式,以便包容、表達、修補和整合未處理的創傷素材 。 在西方醫學中,醫師的標記是一根有雙蛇盤繞的棍杖——很像一個螺旋,並且意味著「不要造成傷害」。凱特所帶領的螺旋心理劇團隊所接觸過的土著文化——美國原住民、澳大利亞原住民、紐西蘭毛利人、南美洲和韓國巫師——都將螺旋融入其療愈象徵之中。TSM視安全療愈為最高原則,因此很適合運用螺旋意象。
在古典心理劇理論中,「心理劇式螺旋」(psychodramatic spiral)認為行動的發展要「從周圍到中樞」(Goldman&Morrison,1984),演出時從主角目前生活的評估場景移向過去的連接場景 。
TSM選擇螺旋形狀的幾個理由都與創傷的臨床實務有關。因為許多創傷倖存者體驗到的內在混亂和人際苦惱通常都感覺起來像一陣龍卷風;提供一個治療性螺旋意象可以讓來訪者對龍卷分過的失控能量賦予一個替代性意象。來訪者可以學習依自己需要在螺旋上下移動,而不是被龍卷風的混亂所蹂躪。
螺旋意象被區分為三股,以便進一步澄清倖存者的創傷內在表徵。想像有一個三度空間的螺旋意象,形狀就像一個DNA模型有著三股,每一股有不同的顏色。紫色代表能量,茶色象徵著經驗,粉紅色代表新的意義。在健康地運作時,個體會在每一股上下移動或是在療愈修補的意識旅程中從一股移向另一股。在創傷發生時,這些股的整體流動收到阻礙、扭曲、限制,並且彼此間被區隔開來。 第一股螺旋叫做「能量」。從古典心理劇來看,它是一個一直可以恢復的自發性和創造力狀態,就像是身體活力充沛和生氣勃勃那個樣子;它將人類彼此連接起來。在TSM中,它是一種靈性感。能量可以是集體的,也可以是個人的,而且可以通過歷史、家庭、性別、種族、文化和靈性角色等豐富來源而觸及。
(1)安置觀察性自我角色並將其具體化。
在TSM里,自我(OE,Observe Ego)的含義是觀察性自我,是一個具有觀察性的角色而且能不加判斷與批評地接收信息。它就是觀察和注意所發生的事。當我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卡住時,他是個可以進入那個地方的角色,無論在語言上或比喻性的。對於創造與持續保有安全感,OE是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因而尋找具有觀察性自我功能的OE卡並將其具體話地標記出來,是建構安全結構的首要一步。
(2)布巾圓圈
作為一個團體,第二個步驟就是創造一個空間去包容創傷的情緒和過去體驗的地方。當團體開始時,在與阿奴按中放著各種不同顏色、質地和尺寸的布巾,每個團體和團隊成員都至少選取一塊布巾來代表他們今天給給團體的一種力量。這些長處可以是個人的、人際的、或超人際的。每一條絲巾代表一項長處;它們會被一一命名,說這是什麼力量。然後放下來。
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團隊成員說這條布巾帶給自己什麼力量,或者做一個動作,然後大家也跟著做一個動作,深呼吸,放下布巾,用深呼吸來吸進這個力量。
還有一種相互表達並贈予力量的方法:某成員選擇一條有力量象徵意義的布巾,選擇一位小組成員(無論認識與否)並把它送給對方,並表達其中代表的力量,從而促進團隊成員彼此內心鏈接。
接下來每個人都站起來表達出這種力量,並且把布巾放下,排成一個有型的圓圈或容器。為了探尋和找出創傷經驗的意義,我們必須挖掘自己的資源,並清除自己可用的長處,布巾源泉同時也在經驗空間和觀察空間之間畫了界限。這個容器就成為經驗源泉,而且團體會指導創傷素材可以安全地在這個圓圈之中演出,這個結構會不斷提醒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建立這些界限 第二股螺旋叫做「經驗」,是促進改變的所有體驗性方法的共同特徵,它專注於意識狀態下安全有效地重新體驗創傷氣泡。
(1)光譜測量法
使用光譜測量法是獎勵安全結構的第三步。參與者站在一條線上,線的一段代表最多,另一端代表最少,由參與者來決定自己所站的位置。這種行動法使參與者與團體能快速地收集測量信息,如參與者的心理劇經驗多寡,有助於針對每個團體進行適當的介入策略。
導演可以問下列問題來了解成員的狀況。
對心理劇了解的程度如何?
現在的感覺是好還是偏向不好的 ?
遇到困難的時候找到何種資源來幫助自己?
對這個團體是想參與還是只想了解?
(2)行動式社會測量法
第四個步驟是行動社會測量法。團體成員指出他與別人的聯結是什麼?這會幫助參與者看到團體內存在的連接,然後協助團體成員進一步連結。
例如,在下列問題做選擇,將手搭在你選擇的人的肩上:
請在團體中選擇一個你最先認識的人。
在這個團體裡面,這幾天你想要對誰有更深的認識?
晚上不上課的時候,你可以找誰吃飯,誰可以跟你一起出去玩一玩?
在誰面前說出秘密時你覺得最舒服?
有困難時會找誰訴說?
你在誰身上看到你內在受創傷的孩子的形象?
什麼樣的人是你理想的父母?
(3)圓圈社會測量法
第五個步驟是,團體成員圍成一圈並且衡量自己是否符合所列出的標准,決定誰進入或退出此圈子。主角或輔角,設置是團體成員自發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並自己首先移動身體,走到圓圈裡面,團體成員有類似經歷的人隨後走進圈裡。比如:
誰有寵物?有的話,請到圈子裡
誰像我一樣曾經對愛情很困惑、迷茫?
這種方式用來延續團體彼此的連結並在口頭上標明我們的經驗——自己與他人共有的經驗。准確的標示經驗是創傷痊癒之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種行動結構給予我們一個機會來認識對方及分享我們自己的經驗,螺旋的過程帶出創傷,並為做心理劇做准備。 第三股螺旋叫做「意義」。人們根據過去的經驗所形成的意義生活著;個人的故事在指引著生活。當認知意義附加於正確的經驗時,這些象徵性表徵便會製造出有關自己和其他人的現實目標和期待;然而,當創傷扭曲了信念系統,就必須花些時間根據個人經驗——而非內射的意義——來找出一個新的個人故事。
意義通常通過策劃藝術活動來進行,這是建立安全結構的第六個行動步驟。
策劃藝術互動
每個工作坊也會策劃一個能在治療中持續進行的藝術活動。它可以讓參與者用非言語的方式創造性地標示並致命不同的角色與經驗。
八人左右為一組,在小組里相互交流,說明這是什麼力量,然後做一個動作,每個人把自己的動作加進去,必要時加上音樂等元素,就像是一個舞蹈,這些力量在裡面交織,他們給藝術活動一個形容並取一個名字或標題說明「我們是什麼樣的力量」,同時表演出來,然後圍城圓形。
如果有人不了解或感到不安全時此模式鼓勵人們提問。當工作小組擔負起主要的安全責任時,每個人就有責任提出他們自己的需要,且讓工作小組成員知道他們有壓迫感而且需要說出來。 經過多年來將心理劇引用於創傷倖存者的時間,螺旋心理劇治療者逐漸體會到只有一個受過訓練的「會心」團隊才能夠進行最安全和最深入的工作。除了極少數的案例以外,來訪者若要對核心的創傷場景做完全而有意識的重新經驗,就必須獲得一個有力量的團隊的支持,這個團隊應該受過古典心理劇的技巧以及創傷症狀的細微差別知識等方面的訓練,這也就是她會被稱為創傷行動團隊的原因,團隊成員整合心動方法的知識,並將它們應用到創傷之中。每個團隊包括一個團隊領導者/導演(TL)、一位助理領導者(AL),以及至少兩位受過訓練的輔角(TAE)
(1)導演
在TSM中團隊領導者為了確保安全性,需要運用三種臨床技巧;過程評估、包容退化及發泄、平衡認知與情緒。
過程評估是指團隊領導者能夠在當下評估主角及團隊承壓UN的問題及情緒水平,並據此調整臨床策略。
當團隊領導者認為處方性角色已定位,主角以准備好處理創傷氣泡,這是才會讓主角出現退化,進入主角的創傷情緒並促進宣洩。
在古典心理劇中,導演經常讓主角直接進入情緒中,而不管主角是否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在TSM中團隊領導者隨時注意平衡認知與情緒,避免主角重新經歷失控的情緒,再度收到創傷
團隊領導者除了擔當導演的而角色,同時要扮演助理領導者和受過訓練的輔角的中介,以便更好地指導和協調他們。
(2)助理領導者
因為在主角演出其內心世界史,會有團體成員的情緒被引發,因此,TSM創設助理領導者角色對團隊領導和團體成員提供支持
演劇的過程中,助理導演會引導輔角、關注團體成員,隨時保持與導演關於團體成員狀況的交流。如果某個成員出現悲傷、壓抑等情緒,助理領導者會指定一位TAE做他的替身來平衡認知情緒。助理領導者也會把對主角故事有類似反應的團體成員聚集起來,彼此支持。助理領導者也會根據主角演出的進程,將一些成員想參與演出的某個自發性角色放到演出中。
(3)受過訓練的輔角
受過訓練的輔角能夠在扮演角色的同時了解到導演的治療方向,不斷地收集或體會所扮演角色的信息,包括觀眾的情緒等信息,並報告給助理領導者,再有助理領導者告知導演,作為導演治療的參考。
在TSM中,受過訓練的輔角主要有三種心理功能:提供包容給被觸動的團體成員,將自己作為研究中的主動角色,扮演困難的角色或可能再度受創傷的角色 什麼是角色原子?
古典心理劇所提出的角色理論將創傷的內化作用正常化為「角色」,並且讓來訪者用一種不會引發羞恥的方式來談論自己的經驗。
創傷倖存者的精神內在角色原子是一個臨床概念。它是主要的評估工具之一,是用來引導TSM的介入策略,裡麵包含的是創傷倖存者的自我的組合及其人格結構里必要的內在角色。同時,它為創傷之後恢復健康人格所需要的角色開出處方。
它被區分為:
(1)處方性角色:健康人格運作的必需角色:觀察、恢復、包容
(2)依據創傷而來的角色:從暴力經驗中內化發展的角色:受害者、加害者、遺棄的權威。
(3)轉化性角色:在創傷角色與處方角色自發的互動中誕生的新角色:改變機制,足夠好的權威。
當以上三個角色依照TSM處方的順序發展出來後,經驗療法就能安全地用在創傷倖存者身上。

⑵ 舉例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直線組織和螺旋式組織的特點

直線式組織有益於兒童邏輯地思考問題,而且對於一些接受性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具有較高的效能。螺旋式組織有益於兒童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經驗,原有經驗將在新經驗的獲得中起著連接作用、有利於學習活動的遷移,有利於學習活動的深入,也有益於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⑶ 腦袋裡面空空的 曾經的創造性思維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都沒有了

各種思維和智力復的發展不制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有起有伏的波浪式或螺旋式發展模式的!每個人的思維能力都會有好、壞的時候,現在不好,不等於過段時間也不好。不好的時候學會積極閱讀思考、積累和醞釀各種相關知識,等到時機成熟了、積累豐富了,又會迎來新一輪的思維能力的狂飆期了!

⑷ 求思路😳

在10多年的理論研究,發展研究和培養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經驗,依據皮亞傑的認知建構理論,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和林崇德的思維心理的三棱結構模型,建構了由知識,方法和品質構成的兒童青少年思維能力的三維立體結構模型,
根據該結構模型,在知識的教學和學生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種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是兒童青少年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途徑.基於兒童青少年思維能力的三維立體結構模型,
設計了用於培養兒童青少年思維和創造力的"學思維"活動課程.從方法維度來講,主要包括觀察(順序觀察,分步觀察,對比觀察等),抽象思維(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形象思維(表象變換,想像,聯想,圖形思維等),創造性思維(類比思維,臻美思維,重組思維,發散思維,等效思維,
突破定勢,逆向思維等),綜合活動(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概念形成,規律建立,探究活動,產品設計)等方法·,從內容來講,主要涉及數學,語文,科學,社會,藝術等學科以及日常生活;從品質來講,主要有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獨創性.活動的設計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先從日常問題開始,再到各個學科領域;先從具體形象問題開始,再到抽象問題;先從簡單問題開始,再到復雜問題.既要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
又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該課程共有8冊,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每個年級一冊,以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為主線進行編制,每冊有18個左右的活動,每個活動包括活動導入,活動過程,活動小結和活動小結四個部分.《"學思維"活動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活動性.從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出發,讓他們在各種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活動中進行充分地思考.在活動中體驗自己與他人思維方式和風格的差異;在活動中頓悟以前和目前思維路徑的不同;在活動中監控自己的思維方向,提高思維品質,完善思維方法.
二是系統性.系統地抓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對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法進行螺旋式上升的迂迴訓練,旨在使他們在具體情景問題中,能動地選擇相應的思維方法進行創造性地問題解決.
三是遷移性.整個活動中貫穿著"思維訓練"這一主線,每個活動都設置"活動拓展"這一環節,使教師和學生時時注意把剛學習到的思維方法遷移到其它的問題情景中去.四是跨學科性.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一個縱向的層面涉及了大多數的學科知識,如:語文,數學,物理,社會,藝術等.

⑸ 螺旋花披扁方法最好有視頻看到來學

也許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其實你有這么好的數學基礎,想在高考時數學考出你理想成績一點也不難,你只要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放輕松點,相信自己行,那就一定行!一下是我找來的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作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

「凡事預則主,不預則廢」。課堂就是戰場,學習就是戰爭,不能打無准備的仗。如果第二天有數學課,第一天就要進行充分准備。一方面要通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看看哪些是懂得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對教材後邊的習題初做一遍,把不會做的題做上記號,一起帶到課堂去解決。這樣做,就會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培養讀書的習慣,形成自學的能力。

二.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

聽課要提前進入狀態。課前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正式上課鈴聲未響,老師尚未走進教室之前,就該把有關的課本(包括筆記本,練習本)和文具事先擺放在桌面上,等待老師的到來。不要指望老師站在講台上等大家慢慢翻箱倒櫃,找這找那。老師進入教室,就應該帶著預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專心聽講。還要掌握老師講課的規律,圍繞老師講課質點,積極思考,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特別是課堂練習和課內作業,要爭取回答得又迅速又准確。還要抓住老師講課要領,做好課堂筆記,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難點、關鍵和典型例證。還要記下尚未聽懂的問題,以便課後繼續鑽研或是請老師給予輔導。

三.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這些例題通常對完成作業有較強的啟發和示範作用),理解和記憶基本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這些就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當天及時復習,能夠減少知識遺忘,易於鞏固和記憶。經常復習能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只有系統化了的知識,才有利於運用,才有利於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過渡,才有利於掌握更新的知識。復習要有計劃,既要及時復習當天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復習。

四.認真完成作業,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楊樂院士在回答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時,就是很簡短的三句話: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實踐,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三是循序漸進。這里所說的實踐,就是做題,就是完成作業。作業是練習運用知識的主要手段。一定要先復習後作業。除了要求獨立完成作業,反對互相抄襲之外,作業還必須字跡工整、格式規范。要認真讀題和抄題。認真抄題,一可磨練意志,二可推敲題意。在新課學習階段,抄題不是多餘的負擔,不該借口佔用時間而懶於抄題。要先審題後解答,所答要對所問。做完作業要檢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和失分,保證作業質量,養成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通過作業練習,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要按時交,在按時和獨立完成的基礎上,要求正確、整齊、迅速。凡是老師批改時指出的錯誤,必須及時弄懂,認真改正。同時允許一題多解,提倡獨立思考,鼓勵創造性。

五.及時進行小結,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學完一個課題或是一個章節,就要及時進行小結。小結就是把每一課題、每一章節的有關知識進行梳理,通過比較異同和尋找相互聯系,提煉出實質性的東西,例如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等。把它們用簡明的文字概括起來或是用圖表示意,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楊樂院士介紹學習方法的第二句話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這一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它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促進對知識的積累和記憶。每一課題結束都應該有小結,每一階段末了更要進行系統總結。總結時,除了總結歸納所學知識之外,還可記下那些在有關知識啟示之下所萌生的聯想、猜想和發現,以便進一步思考和研究。還可總結學習方法上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特別是半期、學期考試之後,更要結合各科成績進行一次學習方法總結,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此時,有經驗的老師還會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不斷調整,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學習方法,逐步學會科學管理自己的學習,使之學得又輕松又有效果,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五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每一環節的落實程度如何,都直接關繫到下一環節的進展和效果。一定要先預習後聽講,先復習後作業,經常進行階段小結。每天放學回家,應該先復習當天功課,次完成當天作業,後預習第二天功課。這三件事,一件也不能少。否則就不能保證第二天有高質量的聽課效果。

謝謝!加油,你行的!。。

⑹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

現代社會極具競爭性、挑戰性和開拓性,只有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是積極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

思維一般是在問題情境中發生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創造性思維亦如是。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或者在活動中進行積極的創造,自然會遇到種種常規思維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將迫使你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特別是那些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活動,是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

二是積極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雖然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統一,但發散思維更集中體現了創造性的特點。因此,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做一件事,可以設計兩個甚至三個、四個方案;遇到一個問題,不要局限於一個維度的思考,不能滿足一個答案,而應進行二維甚至多維思考,敢於走出常規,廣思多慮,標新立異。長期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久而成習,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

三是學會捕捉靈感。

靈感是人腦以最優勢功能加工處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狀態,它常給人一種豁然開朗,妙思突發的體驗,使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頓釋。對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調查表明,在他們的發明創造和創作過程中,大多出現過靈感。靈感具有突發性、瞬間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易捕捉,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可欲而不可求。其實,靈感的出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第一,靈感是深思熟慮的產物。靈感出現的基本條件是,個體必須對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了一個長時間的思考,達到了深思熟慮甚至思維飽和的程度。這時從表面上看,已經走到了「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但由於窮思竭慮,已諳熟了問題的方方面面,所有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導致的結果都爛熟於心。此時,一旦外界某種刺激忽然與所要研究的問題契合,靈感就一觸即發。

第二、靈感往往出現在個體緊張思維後精神鬆弛的狀態中。當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走投無路的時候,人們往往暫時把問題放下,從事別的活動或思考別的問題,使自己從該問題的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這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無為的鬆弛、消遣,如下棋、看電視、閑聊、散步、聽音樂或舒適地躺在草地上,望著白雲從蔚藍色的天空中飄過,等等。其實,這種放鬆不知不覺地敞開了人的思維的大門,使人的思維更加開闊,思維因無任何限制而自由奔放,靈感不期而至。阿基米德在沐浴時,從池水外溢想到了物體的浮力原理發現了金冠攙假的秘密;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華萊士因發瘧疾卧床時想到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觀點;凱庫勒在瞌睡小憩時解開苯的化學結構之謎等科學家發明創造的事例,都充分印證了一張一弛是靈感產生的道理。

我們知道靈感是怎麼產生的,也就懂得了怎樣去捕捉靈感。這就是:一要對問題深思熟慮,對問題本身以及有關資料要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深入地研究探索,直至把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搞清楚,為靈感的捕捉鋪平道路。二是對問題達到一種專注沉迷的程度,要全身的投入問題的思考,不達目的絕不罷手。三要適時放鬆精神,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做點別的事情或休閑一下,給思維留足發散的空間。

四是培養想像力,敢於大膽猜想

想像是人腦對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在想像過程中產生的新形象,叫做想像表象。想像表象可以是人自己未曾親身感受過的事物,也可以是現時生活中尚不存在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形象。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不囿於成見的標新立異的大膽猜想,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標志。魯班發明了鋸,是他被絲茅草劃破手指聯想的結果;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是他們觀察飛鳥和看到一架有螺旋槳的玩具而聯想的結果。

培養自己的想像力、聯想能力和猜想能力,一要博覽群書,豐富記憶表象;二要重視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所有經歷,處處留心,深入觀察,細心體會,增強感悟能力;三要有膽量,不畏攝權威與定律,敢於提出超常的想法。人生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是黑暗的。

⑺ 小學教師如何適應新教材的螺旋式教學

一、加強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豐富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離開了教師自身優秀的業務素質都是紙上談兵,「螺旋式上升」教學也是如此,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呢?
①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不僅要求教師掌握數學學科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具有一定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的再學習,再「充電」,再教育,
②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能滿足於已取得的學歷和現有的知識,要主動地擴展自己的視野,了解所教學科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數學在各學科領域的應用,將實用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
③認真學習《新大綱》《教育學》《心理學》等,豐富教學方法,
④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的將多媒體運用於教學不僅能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必須盡快掌握、使用現代化教育設備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優秀的數學人才。
二、「螺旋式上升」教學不能只重形式,不重知識的整體結構
「螺旋式上升」教學的目的是優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所以,在按照「螺旋式上升」進行教學時,切不可只是形式上將同一模塊的知識分在不同的學時或學期講授,這只能降低學習效率,而是要按照「是什麼」「叫什麼」「為什麼」「怎麼用」的步驟「螺旋上升」、逐步到位,「螺旋式上升」教學不能簡單地追求螺旋上升的形式,需要注重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加強知識的層次性,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步步為營、層層遞進、逐步加深。
三、「螺旋式上升」教學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做好「螺旋式上升」教學,需要教師合理把握「螺旋式上升」的速度與深度,其速度與深度是由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能力所決定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很多時候對所學的知識不是當場就可以完全理解的,需要通過不同程度的反復學習來逐步理解,「螺旋式上升」教學過程中,在講某一知識的進階內容時,學生經常忘記之前學習的基礎內容,通常需要教師引導著再復習一遍,此時,如果教師不做好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忽略了學生對於前期知識復習的需求,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難於理解,學習效率降低,在進行新內容教學之前,先要引領學生復習相關的前期內容,使之對這一知識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每次新內容教學之前都能溫故知新,逐步加深拓展,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逐步牢固,逐步深刻,這是「螺旋式上升」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根本目標,如何在授課之前與學生做好有效的溝通呢?我在講解新課程之前,一般是通過做練習或者提問的方式與學生溝通知識的掌握情況,摸清學生的「底」之後,再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和學習新知識,這樣使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
四、「螺旋式上升」不但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學習模式。
作為數學老師要充分利用和把握數學知識的這種螺旋式結構,並通過探討螺旋式結構與數學教學的關系,認清數學學習的螺旋式上升的特點,這樣才能保證「螺旋式上升」教學的高效性,也才能培養出高分高能的數學人才。

⑻ 舉例說明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直線式組織和螺旋式組織的特點,同仁們,回答重點是舉例

美國傳統教育的「學科中心」課程觀與進步教育的「兒童中心」課程觀一直在爭論:課程內容究竟應按知識邏輯順序進行「直線式」編排,還是應按兒童學習的心理順序進行「圓周式」的編排?布魯納認為,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與兒童的心理順序並非格格不入,通過合適的「轉換」手段,可以使其相輔相成。為此,他提出:以與兒童的思維...方式相符合的形式,盡可能早地將學科的基本結構置於課程的中心地位,隨著年級的提升,使學科的基本結構不斷拓寬與加深;這樣,學科知識結構就可以在課程中呈螺旋式地上升。具體來說,就是從兒童已經學會的基本知識開始,並在這個基礎上,增加更復雜的和更精細的類目和編碼,當教學向前推進時,往往返回到以前理解的基礎上再提高。可見,他提出的螺旋式課程,就是以倒三角形的螺旋狀結構組織學科知識,其核心仍是學科的基本結構。這就保留了直線式組織中的邏輯順序,即下一階段比上一階段高升、深入和分化;這也融會了圓周式組織的心理順序,即由同心圓一波又一波地擴散、加寬知識面。

⑼ 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阿基米德發明的螺旋提水器

⑽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對推動生物化學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原因是什麼

兩位科學巨匠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驚世發現,揭開了分子生物學的新篇章。如果說十九世紀達爾文進化論在揭示生物進化發展規律、推動生物學發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話,那麼,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則是開啟生命科學新階段的又一座里程碑。由此,人類開始進入改造、設計生命的征程。 誠然,生物科學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其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不同學科新理論、新技術相互滲透融合的結果,但勿庸置疑,它首先是科學家個人創造性勞動的寶貴結晶。今天,了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產生的背景、條件,以及對生物學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對我們深刻認識這一重大發現的科學價值,正確把握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規律和方向,是大有裨益的。正是基於這一認識,筆者撰寫了這篇短文,權作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50周年的紀念。 浩繁紛雜的生物盡管千差萬別,但不論哪一個種類,從最小的病毒直至大型的哺乳動物,都毫無例外地可以把自己的性狀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而無論親代與子代,還是子代各個體之間,又多少總會有些差別,即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人們曾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別」,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存在於一切生物中的這一自然現象,並為揭開遺傳、變異之謎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7世紀末,有人提出了「預成論」的觀點,認為生物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性狀特徵傳給後代,主要是由於在性細胞(精子或卵細胞)中,預先包含著一個微小的新的個體雛形。精原論者認為這種「微生體」存在於精子之中;卵原論者則認為這種「微生體」存在於卵子之中。但是這種觀點很快為事實所推翻。因為,無論在精子還是卵子之中,人們根本見不到這種「雛形」。代之而來的是德國胚胎學家沃爾夫提出的「漸成論」。他認為,生物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都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遺傳變異的操縱者究竟是何物?仍然是一個謎。 直到1865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在闡述他所發現的分離法則和自由組合法則時,才第一次提出了「遺傳因子」(後來被稱作為基因)的概念,並認為,它存在於細胞之內,是決定遺傳性狀的物質基礎。 1909年,丹麥植物學家約翰遜用「基因」一詞取代了孟德爾的「遺傳因子」。從此,基因便被看作是生物性狀的決定者,生物遺傳變異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1926年,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發表了著名的《基因論》。他和其他學者用大量實驗證明,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它在染色體上佔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間,呈直線排列。這樣,就使孟德爾提出的關於遺傳因子的假說,落到具體的遺傳物質———基因上,為後來進一步研究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奠定了理論基礎。 盡管如此,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直至本世紀40年代,當科學工作者搞清了核酸,特別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時,基因一詞才有了確切的內容。 1951年,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得到了DNA結晶; 1952年,得到DNAX射線衍射圖譜,發現病毒DNA進入細菌細胞後,可以復制出病毒顆粒…… 在此期間,有兩件事情是對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一是美國加州大學森格爾教授發現了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結構,給人以重要啟示;一是X射線衍射技術在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中得到有效應用,提供了決定性的實驗依據。 正是在這樣的科學背景和研究條件下,美國科學家沃森來到英國劍橋大學與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合作,致力於研究DNA的結構。他們通過大量X射線衍射材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1953年4月25日在英國《發現》雜志正式發表,並由此建立了遺傳密碼和模板學說。 之後,科學家們圍繞DNA的結構和作用,繼續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於1961年成功破譯了遺傳密碼,以無可辯駁的科學依據證實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正確性,從而使沃林、克里克同威爾金斯一道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現代生物學研究業已搞清,核酸是由眾多核苷酸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主要有四種類型,它們按不同的順序排列,構成了含有各種遺傳信息的核酸分子。基因就是核酸分子(主要是DNA)中含有特定信息的核苷酸片斷。 在對生物的遺傳物質進行深入研究,並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自然界中的大量生命現象和實驗中的許多實驗結果,也給生物學工作者以有益的啟示。 比如,大腸桿菌是一個品系繁多的大家族,有上萬種不同的類型。有的品系因缺少指導合成某些特殊營養物質的基因,因而必須從培養基中直接攝取這些營養物質方能生活。這些大腸桿菌被稱作營養缺陷型。如大腸桿菌K不能合成蘇氨酸(T)和亮氨酸(L);而它的另一個品系則不具備合成生物素(B)和甲硫氨(M)的能力。把這兩種大腸桿菌的任何一種單獨放在缺少TLBM的培養基上都不能生長。但是,當把這兩種大腸桿菌混合在一起,放到缺少上述四種物質的培養基上,卻奇跡般地長出了新菌落。這是什麼原因呢?前面已經說過,大腸桿菌K中缺少T、L兩種基因,卻含有B、M兩種基因;而另一個品系的DNA上,盡管不具備B和M基因,卻含有K中缺少的T、L兩種基因。當把它們放在一起大量培養時,前一品系細胞中的DNA有可能通過細胞膜進入後一品系的細胞中,使兩種類型的DNA之間進行重新組合,形成同時含有BMTL四種基因的大腸桿菌新類型。其實,上面這種細菌間的雜交現象並不是僅僅在生物學家專門設計的營養缺陷型實驗中才能進行,在自然狀態下的許多細菌中同樣存在,只不過數量太少,一般不易被人們發現罷了。 上述DNA的轉移,主要是靠細胞之間的接觸實現的,無需藉助外力的幫助。但是,也存在另一種情況,DNA的轉移和重組,是在第三者的介入下完成的。如噬菌體的轉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噬菌體是專門侵染細菌和放線菌的一類病毒。它體積小,結構簡單,除六角形頭部含有DNA外,周身披有一個起保護作用的外殼和一個蝌蚪狀的尾巴。侵染細菌時,先從自身尾部分泌出一種溶菌酶,將菌體某處的細胞壁溶解,然後再把頭部的DNA經由這個缺口送入細菌體內。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有兩種類型。一種叫烈性感染,即侵入菌體內的噬菌體DNA立即進行自我復制,產生新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然後分泌溶菌酶使菌體細胞壁裂解,釋放出新的噬菌體;另一種類型叫溫和感染,即噬菌體DNA進入菌體細胞後,並不立即進行自我復制,而是插入到被感染菌體細胞的染色體內,潛伏下來。當細菌染色體進行自我復制時,它也跟著復制,並隨染色體一同悄悄地進入子細胞內。可是一遇到紫外光照射等外來刺激,溫和噬菌體的DNA就會立即脫離細菌染色體,迅速復制,進而使菌體裂解,釋放出新的噬菌體。生物學工作者用溫和噬菌體去感染有鞭毛的沙門氏桿菌,並通過紫外光照射促使侵入菌體內的噬菌體DNA迅速復制,釋放出成熟的噬菌體,然後再用它們去感染無鞭毛的沙門氏菌,結果使無鞭毛細菌長出了鞭毛。其原因在於,當溫和噬菌體侵染有鞭毛的沙門氏菌,進行自我復制時,陰差陽錯地誤把菌體細胞中決定鞭毛性狀的DNA片斷,也裹進了自己的蛋白質外殼內,而當它們再去感染無鞭毛的沙門氏菌時,就把這種決定鞭毛性狀的DNA片斷帶進了無鞭毛的沙門氏菌中,以至出現了使無鞭毛的菌長出鞭毛的怪事。這種現象叫「轉導現象」。這一實驗不僅再次證明,生物細胞中的DNA可以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而且表明,在實現這種轉移的過程中,噬菌體是一種理想的運載工具。 既然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主要遺傳物質,在自然界中又存在著DNA的轉移和重組,並且還有噬菌體等充當基因的運載工具,那麼,能不能設法把不同生物細胞中的DNA分子分離出來,進行體外切割,以獲得我們需要的某些特定基因;或者人工合成某些基因片斷,然後再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方案,讓基因重新組合,通過一定的運載手段,把重組體重新送回到生物體細胞內,並使它的功能表達出來,從而突破遠緣雜交的障礙,按照人們的意志改造生物、創造出新的品種呢? 如前所述,大腸桿菌是人類最熟悉的微生物之一。大腸桿菌細胞質中的質粒是一種環狀DNA,出入細胞較為容易。加之它結構簡單,繁殖快,易於培養,所以大腸桿菌自然就成了基因工程研究的對象和理想的操作工具。1969年,美國生物學家夏皮洛等人首先用生物學方法,從大腸桿菌的質粒環狀DNA片斷上人工分離出了基因。三年之後,美國科學家科恩,首次把兩個大腸桿菌的質粒從細胞中分離出來,在體外讓質粒中的DNA分子重新進行組合,然後再送回大腸桿菌中,使其成功地獲得表達,從而第一次實現了基因操作。 自此以後,基因工程獲得了如火如荼的發展,取得了一個個振奮人心的突破,宛如升起在科學上空的瑰麗明星,令人神往。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用基因操作突破種間壁壘,實現各種生物遺傳性狀的重組,基因工程已成為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醫葯健康和各個產業部門。放眼未來,它在造福人類中的作用是無可限量的。前景誘人,任重道遠,讓我們為之奮斗努力吧!

閱讀全文

與創造性螺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