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曲式創造者

曲式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12-09 08:08:25

❶ 搖滾卡農我最愛聽了啊創作者是誰啊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❷ 貝多芬傳 簡介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崙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並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他是這樣一個人,羅曼·羅蘭在傳記的最後這樣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❸ 卡農的創作者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記得採納啊

❹ 卡農鋼琴曲的創作者是誰

約翰·巴哈貝爾(Johann Pachelbel),德國音樂家,是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主要作品;D大調卡農
主條目:D大調卡農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調卡農),三百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這個曲子的創作時間大約是在1678至1690年之間,樂曲編制由三把小提琴以及數字低音,一開始低音樂器奏出兩小節頑固八個低音,接下來三部的小提琴依次出現,低音樂器從頭到尾重覆了二十八次同樣八個音。一般在這一個曲子之後還附加上一首輕快的Gigue(吉格舞曲)形成一對來演出。
要特別註解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Gigue是吉格舞曲。
D大調卡農
巴哈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巴哈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❺ 宋元時期音樂文化的本質特徵(具體說)急用!!

新音樂品種的形成和聲樂器樂的全面發展(公元960—公元1911)

(一)
這一段歷史包括宋(遼、金)、元、明、清,其特點是:不但以前佔主導地位的歌舞音樂繼續有所發展,而且產生了許多新的音樂品種,從而使聲樂和器樂得到了全面發展,成為中國近代音樂的基礎。
如前所述,中國的音樂,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鎖在高門大宅里,普通平民雖然是音樂的創造者,也是新的音樂品種的提供者,但卻並不能最終享有它們。這種現象在隋唐時終於有所改變,那時侯,佛教寺院的廟會之類附帶著成了平民的音樂活動園地,酒樓也時有詩歌的演唱。到宋代以後,進一步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由於工商業發展,都市繁榮,以市民為代表的平民有了自己的娛樂場所,當時稱之為「瓦市」、「勾欄」,「瓦市」「勾欄」在都市之中,既經營貿易,也進行平民藝術的演出活動。如果說宋代以前的音樂幾乎都是以宮廷演出為代表的話,那麼,宋代以後的音樂就要以這些「瓦市」、「勾欄」,還有其後的「戲樓」、「茶館」等的演出為代表;對於歷史來說,宮廷音樂已無足輕重。所以,宋代前的中國音樂史幾乎是宮廷音樂史,宋以後事實上已是市民(或平民)的音樂史。
山西繁峙縣岩上寺演唱壁畫(插入圖37):宋元時期廣大城鎮鄉村出現了各種民間音樂活動。寺中壁畫有佛教故事,也有有依照社會生活描繪的宮廷城闕,樓台亭榭、民宅村舍、茶樓酒肆等。這是繪在西壁上的一座酒樓,樓上有品茶飲酒者數人,左側有兩女子,一人拴手執槌擊一支架上的扁鼓,一人擊拍板,是賣唱的女藝人。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當時城市中多有用鼓、拍板等樂器伴奏唱小曲者:「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詞,專沿街趕趁,……或於酒樓,或花街柳巷妓館家袛應,但犒錢不多,謂之『荒鼓板』」。此畫即藝人在酒樓演唱的情景。

(二)
「瓦市」又稱「瓦舍」、「瓦子」,實指在城市的曠場(一般為瓦礫場)上形成的交易市場,「瓦市」中設有為數不等的「看棚」,即上架布棚,四周用繩網或草薦圍起的簡陋表演場地;有些「看棚」中心設低矮欄干,將觀眾與表演者分開,這種看棚就稱為「勾欄」(「勾欄」是欄乾的別名)。宋代已有以在路邊場地表演各種雜技、說唱故事、雜劇等為生的賣藝人,俗稱「路歧人」。他們也藉「看棚」表演。「看棚」不賣票,而是邀人觀看(故又稱「邀棚」),一個節目結束或演至要緊關頭時停住,向觀眾收費,然後繼續表演。在「看棚」(「勾欄」)內表演的藝術品類非常豐富,其中有關音樂的就有嘌唱、唱賺、鼓子詞、諸宮調、雜劇等多種。這些都是宋以後新出現的音樂門類。
嘌唱和唱賺是藝術歌曲。嘌唱是取現成的令曲小詞,經過變奏、變調處理而進行演唱的音樂品種。唱賺則選擇一些流行的歌曲,組織在同一宮調內,前加引子,後有尾聲,歌詞從頭到底只用一韻。也就是說,唱賺所唱,是一宮、一韻、多曲外加頭(引子)尾(尾聲)的歌曲。唱賺所選用的曲調,有大麴、(宋大麴。其歌詞是長短句,與唐大麴歌詞為五、七言不同;曲調也應有變化,不可能是唐時舊貌)、曲破(宋大麴與曲破是分成兩類的)、嘌唱、番曲(外族音樂)等,這些曲調也就成了曲牌。唱賺的伴奏樂器有笛(指橫笛,下同)、鼓、板。唱賺首先將曲牌聯綴組合,並由此而創造出一種新的曲式結構。

鼓子詞和諸宮調都是說唱,其說和唱都得圍繞一定的故事內容展開。但鼓子詞音樂較簡單,往往反復演唱同一曲調,不過它有伴唱,可以減少一些單調之感。諸宮調比鼓子詞前進了一大步,它是11世紀時在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瓦子勾欄內賣藝的澤州(今河北平泉附近)人孔三傳首創的。孔三傳所創的諸宮調的主要特色在於結構,它把同一宮調(調高)的一些曲調(即曲牌)聯合成一組;而各組之間的宮調卻不相同(所以叫做「諸宮調」)。其曲牌來源於唱賺(包括宋大麴)、詞曲及當時的民歌。顯然,諸宮調是在唱賺基礎上的再創造。諸宮調的伴奏樂器也與唱賺相同,是笛、鼓、板。比較晚些的《西廂記》諸宮調(比孔三傳約晚一個世紀),已經用到14個宮調,基本曲牌達151個。更值得注意的是,對這些曲牌的運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往往會根據內容的需要而在不同的方面作出突破,例如變奏,變更句式等等,這就是基本曲牌的變體。《西廂記》在這151個基本曲牌的基礎上,共產生了293個變體。諸宮調在曲牌組合、宮調轉換、體式變化等多方面作出的總體性創造,為中國音樂發展史樹起了一塊里程碑。
宋張澤端《清明上河圖》中的說唱場面(插入圖38),《清明》描繪北宋都城汴京(河南開封)清明節一天,從較為到城內街市的繁榮景象,廣闊的展示了社會各階層人物的面貌河生活。全圖為一長畫卷,這一局部畫面是市中心十字路口,街道寬闊,路旁有售物小販,路上有往來的馬車。在一店鋪門前,簇擁的人群眾,立一老者正在說書或演唱。

(三)
「雜劇」最早見於唐代,那意思和漢代的「百戲」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諸如雜技等各色節目。「雜」謂雜多,「百」也是形容多;「戲」和「劇」的意思相仿,但都沒有今天「戲劇」的意思。到了宋代,「雜劇」逐漸成為一種新表演形式的專稱;這一新形式也確實稱得上「雜」的,包括有歌舞、音樂、調笑、雜技,它分為三段:第一段稱為「艷段」,表演內容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說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雜扮、雜旺、技和,表演滑稽、調笑,或間有雜技。三段各一內容,互不連貫。
?? 雜劇的音樂,有些直接取自宋大麴,有些則來源於民間小曲。但宋大麴一般只取唐大麴的一部分,稱為「摘遍」;宋大麴的結構也已遠較唐大麴簡單。
南宋雜劇人物組畫(插入圖39、40):一幅是兩人對面作揖,所演劇目不明,畫面右側擺一平面鼓,鼓面上置鼓箭和甩子,帥子是用四、五個竹片系繩製作,常與竹板合用,是北方常用的民間樂器。平面鼓和帥子都用於雜劇伴奏。另一幅是表演劇目《眼葯酸》,劇情似乎是左方一人扮作眼科醫生,正給右方一人看病。
北宋以後,雜劇既有隨南宋南遷的,也有為金所繼承的,金繼承的宋雜劇也稱院本,性質上與宋雜劇卻沒有區別。

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12世紀,南方也產生了一種與宋雜劇不同的戲曲南戲,又叫戲文,又因為產生地在浙江溫州,所以又叫溫州雜劇、永嘉雜劇。南戲完全表演故事,結構可隨故事變化,不象宋雜劇基本由三段構成。南戲音樂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謠為主,大概後來受到宋雜劇的影響,也採用唱賺、詞調和大麴的部分曲調。南戲雖不講究宮調,時間久了卻也自然形成了集曲成套的規律,曲牌聯接已有一定次序。在南戲的舞台上,一般角色也可歌唱,因此便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各種形式,音樂的路子顯得開闊了。
江西鄱陽南戲人物瓷俑(插入圖42-47),南宋洪子成墓出土。資額寫瓷俑姿態生動,表情細膩,富於生活氣息。可能石幾出南戲中的角色,這些瓷俑反映了南戲早期的表演形態。

(四)
南宋時,北方和南戲對峙的最初是金院本(雜劇),1234年金亡於元,便形成元雜劇和南戲並行發展的格局。元雜劇是在宋(金)雜劇和諸宮調基礎上興起的新雜劇,它既與宋雜劇不同,也與南戲不一樣。元雜劇的結構,在音樂上以「套」為單位(其戲劇結構則以「折」為單位;每「折」戲用一「套」曲),所謂一「套」,與諸宮調的一組相象,都是把為數不等的不同曲調編集在同一宮調內而形成的。一「套」的唱詞也一韻到底,而且幾乎每句押韻,不押韻的較少。元雜劇一般由四「折」加一「楔子」構成一本連貫的戲。四折也就有四「套」曲調。「楔子」插在一二套或三四套之間,或加在套前,但楔子不用長套曲調,一般用[仙呂·賞花時]一曲(「仙呂」指其宮調屬「仙呂調」,「賞花時」為曲牌名。不少曲牌名來源於其最初取作曲牌時唱詞的前幾個字,故曲牌名一般只有相區別的意義,與標題音樂的標題不同),或者加上一首[么篇]。(「么篇」的「么」,有人說是前後的「後」字繁寫體的省寫,若按其說,則「么篇」等於「後篇」。但按音樂內容而言,「么篇」實即前曲的變體。)元雜劇的曲牌來源很廣泛,有唐宋詞調、諸宮調和一些外民族歌曲。相對於南戲所用為「南曲」,元雜劇的曲調便通稱為「北曲」。前面說過,諸宮調《西廂記》(插入圖41)曾用到14個宮調。到元代,元人寫的《唱論》列了17宮調,但同是元人寫的《中原音韻》只列了12宮調,實際上元雜劇所用宮調更少,僅9個而已(常用的只7個)。即使這9個宮調,相傳至今,在實際使用時也因角色不同而可隸入不同調高。

(五)
燕樂的宮調本來應有其音高和音列方面的限定意義的,至元雜劇,這些意義已經基本失掉了,這可能與主要伴奏樂器由唐的琵琶到宋的篳篥再到元雜劇的笛的變化,(元雜劇的伴奏樂器也用笛、板、鼓。)以及雜劇曲調必須適應單獨演唱者的嗓音條件等原因有關。
元雜劇和南戲不同之處,不但在結構上前者為「四折一楔子」,後者以「出」為單位,普通一戲即有二、三十齣之多;音樂分類上前者所用為「北曲」,後者為「南曲」,而且在於前者四折始終由一個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唱,其他角色只能說話不能唱,即使唱,也只能唱與主角的套曲無關的短小曲調,而南戲如前所述,卻是一般角色都能唱,也沒有宮調限制。顯然,南戲較元雜劇可塑性強些,因此就更有發展的潛力。可是元滅宋以後,南北一統,元雜劇隨其政治、軍事勢力進入南方,南戲一時幾被遮沒。但元代中期,形式比較自由的南戲首先採北曲與南曲共同構成「套數」(即套曲),稱為「南北合套」,使戲劇的音樂兼具南北之長。一般說來,北曲雄健剛勁,南曲平和柔美。中國音樂的風格歷來以南北的區別最顯著,自《詩經》--《楚辭》,至《相和歌》--《吳歌》、《西曲》,莫不說明了這一點,但至今依然存在的北方音樂剛勁,南方音樂平和的風格差異,恐怕是南北朝以後逐漸形成的。元雜劇後來也用「南北合套」,不過那時雜劇已開始走向衰落。上述唱賺、諸宮調、南北曲的音樂,在後來的崑曲中都有某種程度的保留。

❻ 誰能告訴我 小提琴協奏曲的由來 還有 梁祝版的小提琴協奏曲的作曲家 創作者 和創作年代

協奏曲可以這樣理解,一件主奏樂器與樂隊的協同演奏。鋼琴與樂隊就是鋼琴協奏,小提琴與樂隊就是小提琴協奏。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1959年寫成並初演。當時,何占豪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為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以表現這對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和反抗。最後化蝶的描寫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反映了人民的願望與理想。作品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並非是越劇「卡戲」式的模仿,而是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運用了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在藝術處理上,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用來表現「梁祝相愛」的主題;展開部中的「哭靈投墳」則用了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國民族樂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聽來別有風味。這部協奏曲旋律優美,色彩絢麗,通俗易懂,藝術性很強,在國內被譽為「民族的交響音樂」,國外音樂評論家則稱它是「《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片段 1):結拜 (片段 2):共讀
(片段 3):相戀 (片段 4):送別
(片段 5):抗婚 (片段 6):樓台
(片段 7):哭墳 (片段 8):化蝶

何占豪 (1933-) 浙江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後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並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作品創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風格問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畢業後,轉入作曲系,隨丁善德學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還有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越劇《孔雀東南飛》的音樂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❼ 卡農鋼琴曲的創作者是誰

卡農是一種曲式,一種譜曲方法,並不是某首曲子,只能說某版本的卡農的創作者是誰,而不能說卡農的創作者是誰,比較有名的有喬治溫斯頓和帕海貝爾詳細可以看網路http://ke..com/view/30689.htm

❽ 朴樹唱送別泣不成聲,音樂創作者都是這樣感性的人嗎

首先 答案是肯定的。

簡評:這是一段由遠及近由內而外的情景聯想,通常這樣的填詞需要一定的電影思維,把自己的眼睛當作是攝像機的鏡頭,如何去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然後把它們轉化成自己的歌詞,這可不是什麼天賦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年累月地實踐積累,只有不斷地寫,才能把文字的那種青春翠綠、簡單輕盈描繪地既生動又自然,更重要的是這一段的韻腳非常適合魏如昀的音色,她可以把這首歌唱得很輕很通透。

❾ 卡農鋼琴曲的創作者是誰

卡農是一種曲式,一種譜曲方法,並不是某首曲子,只能說某版本的卡農的創作者是誰,而不能說卡農的創作者是誰,比較有名的有喬治溫斯頓和帕海貝爾

詳細可以看網路

http://ke..com/view/30689.htm

閱讀全文

與曲式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