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起源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
發展歷史: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昊自牧《夢梁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雲:"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顧近歲以來,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早其極。"
拓展資料:
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
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
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② 茶是怎樣發明的是誰發明的呢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發源終極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由於如斯,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進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貴重產品進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一笥"和「 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 "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發源的?對這個題目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題目」。由於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假如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題目的回答有多種謎底: 1.祭品說:這一說法以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終極成為飲料。 2.葯物說:這一說法以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品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品,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終極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鐵觀音批發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熟悉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仍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③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一、時代起源說
1、神農說
唐朝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2、西周說
晉朝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4、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二、功能起源說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嘗食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
5、交際說:《載敬堂集》載:「茶,或歸於瑤草,或歸於嘉木,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檟蔎茗荈。《爾雅·釋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為茶之通稱。
茶之用,非單功於葯食,亦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來》詩雲:「客來正月九,庭迸鵝黃柳。對坐細論文,烹茶香勝酒。」此說從理論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軌疇,突顯了交際場合的一種雅好,開飲茶成因之「交際說」之端。
(3)茶的發明擴展閱讀
茶樹品種從分類上認定,它們分屬於四個系:
1、五寶茶系:廣西茶、大苞茶、廣南茶、五室茶、疏齒茶.
2、五柱茶系:厚軸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緬茶、園基茶、皺葉茶、馬關茶、哈尼茶、多瓣茶。
3、禿房茶系:勐臘茶、德宏茶、突肋茶、擬細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脈茶。
4、茶系: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
茶葉品種
根據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的分類法,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
④ 茶葉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⑤ 茶葉是誰發明的
茶葉的起源無從考究。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5)茶的發明擴展閱讀
茶葉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側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無毛。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無毛,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厘米,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
⑥ 茶葉 是誰發明的
茶起源於中國,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最早可以追述到石器時代的炎帝神農氏。根據找到的大量實物證據和文史資料顯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飲茶的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普遍認同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在歐洲,可笑的英國人說飲茶的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但是有人指出這些茶樹種其實是英國人從中國偷過去栽種的,而且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在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制茶,怎麼這么巧,侵略東南亞的英國人一來就有野生茶樹了。而且他們都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制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制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根據可靠地考古發現,中國才是飲茶的真正發源地。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樹,按照英國人的邏輯,浙江的發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現在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於茶樹的起源,有這幾個學說: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怎樣鑒定茶葉的好壞?
【九項指標】
外形五項:整碎、色澤、嫩度、條形、凈度;
內質四項: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⑦ 茶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從而發現了茶的葯用價值。從此,茶從我國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一個叫祁葉的人,他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茶葉的,那個時候茶不是象現在一樣經過翻炒的,是從茶樹上摘來放進茶具裡面就泡的!
到了三國、兩晉以後,茶文化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起來,茶人茶事多有所見。
唐宋時期,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茶文化發展到這一時期,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各地,茶一下子成為舉國之飲。而且,這時出現了被譽為"茶聖"的陸羽及其《茶經》,將茶文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由於茶人輩出,使飲茶之道如對水、對茶、對茶具、對煎茶的刻意追求達到了一個極盡高雅、完美、精妙的地步,以至於到了唐朝後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現了一股奢靡之風。
禪僧們為了更好地參禪也開始大量地飲茶,他們對茶的研究、理解和追求,迥異於世俗之人,宗教色彩和禪宗思辨的介入,使中華茶文化史上出現了一種特有的現象:茶禪一味。
明清以後,茶文化似乎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刻意追求好水的人少了,一味講究貢茶的事也少了,茶人更追求、講究的是茶的本身至味和內在意味,並藉以實現精神上的追求,得到心靈的撫慰,或尋求一種物我合一的化境。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在現代社會,茶文化更起著豐富文化休閑生活,促進茶葉經濟貿易的發展和推進國際文化交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茶文化規模將更大,涉及領域更廣,功能更顯著,傳統與現代融合更為緊密,茶文化將成為世界性文化。
共0
⑧ 世界上最早的茶是怎麼發現發明的
我國是茶的故鄉,悠悠五千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從而發現了茶的葯用價值。從此,茶從我國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來,中華茶文化植根於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吸取了民族優秀傳統中豐涵無比的給養,融宗教、哲學、醫學、格律、樂理、繪畫、美學、建築學等各家之長,發展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彌可珍貴的遺產,在歷史的長廊中熠熠生輝。
一個叫祁葉的人,他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茶葉的,那個時候茶不是象現在一樣經過翻炒的,是從茶樹上摘來放進茶具裡面就泡的!
到了三國、兩晉以後,茶文化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起來,茶人茶事多有所見。
唐宋時期,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茶文化發展到這一時期,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各地,茶一下子成為舉國之飲。而且,這時出現了被譽為"茶聖"的陸羽及其《茶經》,將茶文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由於茶人輩出,使飲茶之道如對水、對茶、對茶具、對煎茶的刻意追求達到了一個極盡高雅、完美、精妙的地步,以至於到了唐朝後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現了一股奢靡之風。
禪僧們為了更好地參禪也開始大量地飲茶,他們對茶的研究、理解和追求,迥異於世俗之人,宗教色彩和禪宗思辨的介入,使中華茶文化史上出現了一種特有的現象:茶禪一味。
明清以後,茶文化似乎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刻意追求好水的人少了,一味講究貢茶的事也少了,茶人更追求、講究的是茶的本身至味和內在意味,並藉以實現精神上的追求,得到心靈的撫慰,或尋求一種物我合一的化境。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在現代社會,茶文化更起著豐富文化休閑生活,促進茶葉經濟貿易的發展和推進國際文化交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茶文化規模將更大,涉及領域更廣,功能更顯著,傳統與現代融合更為緊密,茶文化將成為世界性文化。
⑨ 茶發明的時間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布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⑩ 茶是誰發明的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飲,發乎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國是發現與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茶樹原產於中國的西南部,雲南等地至今仍生存著樹齡達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樹。四川、湖北一帶的古代巴蜀地區據歷史的記載是中華茶文化的發祥地。從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時期,茶葉生產區域不斷擴大,茶文化不斷發展,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茶,這一古老的飲料,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茶的發現與利用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中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如以神農時代開始算起,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始於原始母系代族社會,距今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與茶的發現
據茶史考證,最早利用茶的為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
一說,神農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葯,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葯親口嘗試,體會、鑒別草葯的功能。有一天,神農在采葯中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將它定名為"茶"。這就是茶的最早發現。此後茶樹漸被發掘、採集和引種,被人們用作葯物,供作祭品,當作菜食和飲料。
二說,天神所賜,神農發現。當時神農氏給人治病,不但需要親自爬山越嶺採集草葯,而且還要對這些草葯進行熬煎試服,以親身體會、鑒別草葯的性能。有一天,神農氏采來了一大包草葯,把它們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幾堆,就在大樹底下架起鐵鍋,放入溪水,生火煮水。當水燒開時,神農打開鍋蓋,轉身去取草葯時,忽見有幾片樹葉飄落在鍋中,當即又聞到一股清香從鍋中發出,神農好奇地走近細看,只見有幾片葉子飄浮水面,水中湯色漸呈黃綠,並有清香隨著蒸汽上升而緩緩散發。他用碗舀了點汁水喝,只覺昧帶苦澀,清香撲鼻,喝後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頭腦也更清醒了,不覺大喜。於是從鍋中撈起葉子細加觀察,似乎鍋邊沒有此樹,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邁心善。采葯治病之苦,賜我玉葉以濟眾生」。自此,一邊繼續研究這種葉子的葯效,一邊涉足群山尋找此種樹葉。一天,神農終於在不遠的山幼里發現了幾棵野生大茶樹,其葉子和落入鍋中的葉片一模一樣,熬煮汁水黃綠,飲之其味也同,神農大喜,遂定名為「茶」,並取其葉熬煎試服,發現確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認為是一種養生之妙葯。據說,當年神農發現的這種「茶」,就是今天被人們稱作茶的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