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大學生活過了一大半
,
在三年的生活中
,
除了努力學習還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
批判性
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
錢學森先生在《關於形象思維的一封信》中指出:
「凡有創造經驗的同志都知道,光靠
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能創造,不能突破,要創造要突破得有靈感。
」正因為靈感思維是非
線性的、體型的思維,它又具有突發性、偶然性、獨創性、模糊性等特點,所以創造發明尤
其得惠於靈感。
要有創造力,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凡具有科學價值、
有創新意義的東西都
不會是單一思維的結果,
而是各種思維的綜合創造。
其中,
靈感思維來自潛意識發展到顯意
識,具有突破性的創新作用。因而,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那麼,什麼
是創造性思維
?
它並非一種思維類型,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有創造力的思維活動方式。它需
要綜合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某種創新意識,
並經靈感思維的火花點燃,
且在抽象思維與形象
思維的進一步發展中形成創新成果的綜合思維的過程。
從思維方向看,
求異或求同、
輻合或
發散、順向或逆向、多向或多層次,均能發展創造性思維。因此,創造性思維又是多向的、
多層的立體式思維方式。
曾經讀過一本書《跳出思維的框框》
,鼓勵我們走出誤區,活學活用所學知識,反對本
本主義。
《中國人思維的批判》更受啟發,本書作者以現實的案例、流暢的筆調,他運用古
今中外的先進的理念,
條理清晰地將當下甚至遠古國人很多眼見得色,
耳聽為聲卻又習以為
常的非正常現象,
以思維方式作為切入點一一地剖析開來,
讓人們於深入淺出的文字中,
找
到了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旨。通過讀書,讓我們每個人深刻的認識到:
「批判性思維不僅在日
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還是包括心理學在內所有科學的基礎。通過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你就能把真正的心理學同那些散布於電台和書店裡的偽科學區分開來。
批判性思維不僅需要
邏輯能力,
擁有許多其他的能力與性格傾向也很重」
其中思維的批判性品質是起決定性作用
的因素。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從實際出發,
嚴格根據客觀標准和規律評定事物是非優劣的
一種極其重要的思維品質,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分析性、全面性和獨立性。
在學生學習、生活、
獨立創造、
發展完善等各方面的各細微環節,
思維的批判性都發揮
著重要作用。然而,
由於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還很不成熟,
面對紛繁復雜的萬事萬物,往往以
感情代替理智,
用感覺代替分析,
把部分看成整體,
將現象誤作本質,
導致他們明辨、
品評、
查檢能力低下,加上情感脆弱,情緒極不穩定,很容易產生固執、偏激、武斷甚至形成逆反
心理,給教育教學和自我發展徒增「曲折、苛坎。
」
那麼如何依據思維批判性的特點具體實施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批判性思
維。
一、學會傾聽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傾聽是要求學生開動思維器官,
集中注意力傾聽說者傳輸的信息,
迅速地在大腦中形成清晰
的印象,
並迅速做出判斷。
我覺得學生對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判斷的過程,
就是批判性思維的
開始。
二、勤於思考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我們能否批判性地接受事物,
做到有接納,
有否定,
關鍵在於我們對事物是否有自己獨立的
思考。多角度思索,發展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才能達到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三、善於辯論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保證
辯論的過程就是在充分暴露認識矛盾的基礎上,自己判斷對錯,明辨是非。
在認真傾聽、捕
捉信息的基礎上,再加以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提高批判性思維。
四、打破常規,標新立異。
㈡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不是有些人,而是幾乎所有人。因為有批判精神的頭腦都被禁聲了。通知老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所有人都不會獨立思考沒有批判的能力沒有這些發聲的平台。
㈢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的思維品質有哪些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合理的、反思型的思維,它決定了人應該信什麼和做什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Robert Ennis)。
同義詞:審辯式思維
近義詞:理性思考、獨立思考
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意味著提高思維質量、學會獨立思考、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
什麼時候需要批判性思維?
人們每天會接收大量信息,例如閱讀書籍或文章,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看電視電影廣播綜藝節目,接受教育或者培訓。其中大部分信息其實都是觀點的表達。我們需要決定:該不該相信、接受這些觀點?這就需要批判性思維。
與此同時,我們每天還要形成、發表很多觀點——無論是發表意見或演講、撰寫文章或報告,基於這些觀點作出決策或行動——從人生、職業方向的選擇,到解決和分析工作中的業務問題乃至參與公共。我們該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如何更加理性的決策、行動?這也依賴批判性思維。
總的來說,在以下四大場景中,尤其需要批判性思維:
-閱讀
-寫作
-提高溝通效率與說服力
-發現、分析並解決問題
批判性思維能解決什麼問題?
-讓人意識到不該相信什麼,避免不明智的決策和不良的後果;
-幫人意識到應該相信什麼,成為有洞見的智者,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幸福度;
-讓人際關系更和諧,提高溝通的效率和效果;
-讓社會更加理性和公正。
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究竟如何?
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正是我們所缺失的。
聯合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政府和教育組織、APEC教育部長會議、世界多所知名大學,都將批判性思維視作21世紀人才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
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教育的重要目標,被融入教學標准、教材和課程中。盡管如此,很多國家,並沒有包括這些內容。更讓人擔憂的是,我們傳統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與社會媒體氛圍,常常缺乏對兒童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甚至過度強調權威。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通過思維訓練,任何年齡和背景的人都可以顯著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需要系統的學習和持續的訓練,就像我們通過教育習得如何識字、如何閱讀、如何計算。
批判性思維不僅僅只是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而是有兩千多年歷史積淀、數十年學術研究為基礎的、明確的思維方法。這套思維方法把思考和決策的過程顯性化,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哪裡出了錯,哪裡可以被改進。身體需要通過運動變得更健康,思維也需要科學訓練才能更明智。
批判性思維3個關鍵詞
不懈質疑:不論對別人的觀點、還是自己的觀點,都要有質疑的意識。要認識和承認自己的局限性,對復雜的問題有好奇心和耐心。但不是為了質疑而質疑,也不是陷入懷疑主義,什麼都不相信。質疑是為了求真,是為了更好的相信。
多元意見:意識到很多問題是復雜的。以開放的心態,平等對待不同角度的觀點,避免自我中心或盲目從眾。對別人的觀點感興趣,而不只是想著要怎麼說服別人,讓別人屈從於自己的意見。不要天然覺得自己的觀點是最優越的,或者走到相反面認為眾人的意見就是對的。
理性判斷:理性,就是不被感情操縱,能經過深思熟慮,有理有據,作出明智的判斷。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做出決策、解決問題、採取行動。
從三個關鍵詞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維要求人有求真、求知、開放、公正的思維品質。
核心方法
批判性思維最核心的思維工具,是論證(Argument)。通俗的說法,就是講道理,做推理。一個基本的論證,最少由結論和理由組成。理由用於支撐結論,兩者存在推理關系。
決定信什麼和做什麼的關鍵,就是判斷論證質量的高低。換句話說,人應該相信論證質量更高的觀點,由此指引自己的決策和行為。
怎麼評價論證質量?學術領域常用的評價論證的三個標准,簡稱為三個字母:ARG。
㈣ 如何塑造獨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
主持人:好歡迎大家回來,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塑造獨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華人文化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夏駿老師我們掌聲歡迎!夏老師您好我們剛才第一部分的時候,讓現場的觀眾跟我們網上的觀眾充分的討論一下什麼叫做獨立思考以及理性批判,在做這期節目直播的時候我們做預告頁的時候有一個問題被頂的最高,這位朋友叫做「小芭蕉」說,這個時代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社會變化太快,信息太雜,人情世故,大學也在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現在的大學教育對於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卻捉襟見肘,我們該如何尋求一種途徑和渠道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被教育」,形成自己的思考體系?而理性批判,對於我們而言有哪些實際的應用呢?
嘉賓:我覺得獨立思考不被教育的第一步,可能我們要有一個被教育的過程。就是說任何一個人對一個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背後需要一種力量來支撐。這個力量是什麼?這個力量是你的知識結構和你的知識面,生命是一個人生的經歷。所以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我認為特別不容易,因為潮流很洶涌,實際上就是說你們很早就需要面對一個自己的很多選擇和判斷,而且這些選擇和判斷非常的嚴酷,時間一過以後可能這個判斷一旦走神以後,可能就失去了人生的戰略性機會。所以這種緊迫感、危機感,這種感覺比我們這代人還要嚴酷。
所以我是認為,就是從我們上大學時候開始,我們任務是什麼呢?我們要建立一個自己的知識結構,這個結構可能不那麼完整,但是要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基礎。上學的時候我個人有這樣一個經歷,我們那個時代因為中學我們基本荒廢了,我們這代人被稱為「文化沙漠上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小學開始就是紅寶書,遊行文化大革命,到了上中學的時候粉碎四人幫。基本上我們受教育的過程全部是文化革命的過程,沒有文化的過程。
這樣一個過程中間有一點比較好,我們不斷被時代顛來倒去,不斷的否定之否定,讓我們青春期的時候覺得可信的東西不多,或者說曾經崇拜的一下變成負面的可悲的東西。這樣天然的建設了這代人,雖然自己的基礎不那麼雄厚,但你批判意識,因為你必須批判沒有選擇,10歲的時候告訴你偉大的東西,13歲的時候告訴你是荒誕的,這個時候你怎麼辦?靠自己去尋找一個建樹。
我在上大學因為我們第一學期一年級,我在補中學的課,唐詩、宋詞我上中學時代是被批判的不允許看,我在中學時代看一本水滸,是在批水滸批宋江的時候看水滸的,《紅樓夢》、《三國演義》都是不允許看的。那個時代上大學的時候補中學的課,我記得唐詩、宋詞一百首、三百首是一年級兩個假期背的。我們知識恐慌,我們沒有文化我上大學的時候中學生都不是,只有中學生的知識結構,飢渴之後困惑。這個國家怎麼會這樣呢?三年前的偉大變成三年後的荒誕呢?你急於尋找一個個人命運和未來的歸屬感,什麼東西可以支撐我們的人生,能讓我們人生不荒誕?
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念了《魯迅全集》。中學的時候18歲,18歲的時候念了《魯迅全集》,我建議現在的年輕人你上大學學文科也好,你念《魯迅全集》之後不一樣,你感受他的成長經歷中間的方方面面,包括他怎麼樣看愛情,包括他怎麼看他身邊的事情,包括怎麼看兄弟感情。我們能看到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怎麼處理方方面面的事物的立體素質,和看國家命運。
18歲讀《魯迅全集》我的領悟還是有限的,1700張的卡片就奠定了我知識分子最初的知識結構,或者說你要想理性的思考你有這么一塊磚頭,我的第一塊磚頭就是《魯迅全集》。現在想起來,其實了不起的魯迅,本身他的全集內容中間和他的思想中間也是有立體的一面的,甚至另一面有負面的東西,但是他過於的不寬容,在後來變成我自己需要超越的東西。我一開始吃他的奶吃的太多變成這樣一個非常疾惡如仇的人,後來的時候,但那個時候我當時學研究生,大量念了朱自清這樣的人的文章,非常淡雅的風格形成互補和沖淡,人生本身的修建和基本的判斷力,來自於你站在某個巨人的肩上,讓你覺得自己腳下有一點高度。
如果我們自己的知識沒有基本的知識面上,你的基本判斷在別人的肚皮以下,沒有與他並肩的時候你看不到外面的天,你在人群中間只看到坐井觀天的感覺,你怎麼樣對天下大事有瞭望和有判斷呢?所以,我覺得年輕人上大學期間,要形成站在巨人肩上的高度,拿到一個望遠鏡,這個很重要。
主持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到望遠鏡太重要了。現在社會上很多年輕人,他們在實現和尋找自己價值的同時會有一些抱怨,您認為年輕人為什麼會抱怨?這種抱怨和批判間有什麼區別?
嘉賓:年輕人抱怨很正常,因為青春年輕的時候所有的甚至說錯誤都應該被原諒。因為我們人生經歷給我們人生體驗不夠立體,因為我們的知識面和我們的視野不夠寬闊,因為我們見到的人生苦難不夠深厚,所以我們會把眼前的並不是特別大的苦難的事情看的特別重,因為這需要時間,這從經度和緯度上講,經度是我們知識結構,緯度是我們時間,這兩個東西都不夠。
我這個人到中年的時候,人生的收獲有一個巨大的收獲是收獲時間。我看到90歲以上的人我特別羨慕,我覺得這個時候,一個人70歲離開人間和90歲離開人間人生感覺真正不一樣,人生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你百歲老人的時候你是真正登頂的人,百歲老人得到的人生的反饋,在人生腦海中形成的人生的反饋絕對是人生頂級的收益。
我念書的時候短命人的書不太念,我覺得他思維里有短命的毒素,盡管這個思維是偏見的。能夠長壽的人他的內分泌和思維之間的關系,至少能讓我們可以感受他,跟著他思維往前走的狀態。我覺得人生的收獲,其實人生的生命是根本收獲,你收獲了時間,收獲時間的過程中你比別人更多、更深和更遠的人生感受,這是人生最大的收獲。
主持人:我們看一個網上的問題,有一位叫做「羅為奇」的朋友說,說:「我是一個基層管理者,和我的員工交流意見很讓我頭疼,通常我會在小組內開會收集大家的意見,但這時候總沒有人發言,好不容易得出了一個結論,又老是有人找各種理由反駁,讓他們自己提一個方案,他們又說不上來,結果這樣的會浪費了很多時間,請問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解決?」
嘉賓:小組中有一個人總提取批判性態度,但是缺少常識性知識。
主持人:讓大家說的時候不說,討論有結論的時候有各種反對這個結論的意見,浪費很多時間。
嘉賓:因為你一開始沒有樹立一個靶子,第一個結論大家覺得有效的靶子,可能構不成靶子的目標性,這個時候繼續討論。如果說這個時間浪費的話,是項目的組織者沒有拿出更明確的靶子,吸取這個教訓,你在下一輪討論的時候拿出一個相對有效的靶子。你說這個靶子本身是我們今天討論不成熟的方案,第二輪形成的初步結論危機放到第一輪,時間就節約了。
主持人:還有一個「kfy5211」的朋友說夏老師你好我是大二的學生,獨立思考往往造成偏執的看法,我認為批判帶有感性色彩,因為不喜歡帶有批判,理性的批判又是怎麼回事?
嘉賓:年輕人有一些感性的批判也沒關系,以前人的說法叫深刻的片面,它有時候片面本身跟深刻之間有關系,但是片面跟完整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距離較遠,但是它是一種重要的參考。我覺得一個偉大的事業和一個偉大的格局,試金石就是能不能容忍和包容一個深刻的片面。就是說你能夠把一個事情你的某一個力量發出的觀點,可能在某個方面極致化,他離你解決問題的最終格局扯的很遠,一下子能把你的溶度擴的遠。碰到這種觀點的時候,我會想想,我看他中間的養份在哪裡,這樣一種創建包含他片面其中。
主持人:我還有個問題比較長,有一位叫做「水果吐司」的朋友說,說:現實中我們年輕人有時能發現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但我們提出來的時候通常遭到嗤之以鼻,比如我在高中有一個數學老師就非常不負責任,上課從來不備課,只講習題,因為他不備課的緣故,所以一遇到難做的大題他自己也不會,還得邊想邊做,結果一堂課40分鍾下來能講兩道大題就不錯了。我們曾向年級的領導反映過,結果得到的回復是「不要想學校為你做了什麼,要想你為學校做了什麼」,拋掉我們從課上能有多少收獲不談,我覺得作為老師備課還是起碼的責任和素質。現在在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與這位老師相似的人,他們完全沒有基本的責任感,當有人對他們提出意見的時候,他們的回復通常是「我當年多麼多麼苦你受過么?沒受過你敢說我么?」或者「你說我不負責任?你自己負責任么?」或者「你憑什麼說我?你是我爹么?你是我領導么?」請問夏駿老師如何理解這種現狀,是我們年輕人太多管閑事?
嘉賓:是個案我沒有了解具體情況,這個現象值得分析。像這樣的老師的狀態是有很大問題的。在這樣的時代,我不知道他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是中學還是基礎的部分的教育的話,那你對學生的責任他是一步一個腳印在積累基礎,你沒有一個認真的備課和職業化的教育狀態,你對學生這個學期的課程的鍛煉和遺缺,可能導致他人生哪個階段的確實,甚至題目的疏漏,導致他在考試競爭階段中間的十分、八分的落後。這個時代我們知道,一個十分的落差,可能導致一個學生在今後競爭中間上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的區別,這個不負責任的。無論如何基礎教育階段,是要扎扎實實對我們孩子負責。扯到基礎教育問題更深的問題我們不談,僅僅是對學生負責的角度講我們要更職業、更認真,上大學有些更獨創性的時代是更深的層次。
如果是大學的話,老師可以更有創建性一點。但是老師的回答顯然是不對的,高中還是基礎教育階段,這個階段要非常職業化和認真。是對學生成長經歷中的挑戰階段要負責任,老師的回答是非常不對的,學生的意見,即使年輕人有偏頗不正確的,不應該情緒化的去攻擊他或完全排斥。我們這個時代這是一種悲哀,任何的批評任何的挑戰和意見,其實良性的接受都是你把一個事情做大,把個人的胸懷能夠拓展大的必須的要素,這個老師要做深刻的調整。
主持人:包括他後來在社會上遇到一些問題工作當中,你受過我受過的苦嗎?你怎麼能這樣說我等等。
嘉賓:不得已提出挑戰,一個80歲的老人的意見也要接受10歲兒童的挑戰也是可以的,並不是你的苦難越多你個人越深刻,或者越代表一種先進文化。有些人一生的苦難不如20多歲,悟性聰明的人想到問題深刻全面,不能以一個人的年齡和經歷來對抗另外一個人對於問題的見解,在一個問題挑戰意義上來講,可能80歲的人和20歲的人是平等的。
主持人:謝謝,謝謝夏老師。大家可以提問。
觀眾:夏老師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目標明確就是考大學。上了大學過後感覺舞台大了,但是心更容易迷茫,更容易找不到方向。現在很多大學生要不然就是做不了事情,因為他不去想,要不想的太多反而也做不了事情。我們應該怎麼給自己定位?怎麼去思考,給自己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呢?謝謝。
嘉賓:我覺得這樣就是說,這個時代我們把他說成一個商業時代,這個時代也是一個所謂的競爭時代,人生也是一次投入和產出的歷程,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從更開闊的意義上來講,首先年輕人從他自己開始懂事,進入到一個高中中學階段甚至到大學階段,應該很快明確認識到人生是投入產出過程。大學期間應該非常明確的意識到這是一次投入,投入你的心血和學習能力,去獲得剛才我講的學習結構,人生走多遠取決於你的投入有多大。
我們這么多年看周邊的人的成功失敗都能感覺到,人的很多基本性東西都是相差無幾的,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有的人走的遠做的大,大本身不一定是好,但他做的更加良性更加成功,成功本身他自己一生做和尚做的很成功那也是成功。他自己很成功,他自己的心靈很幸福,你說追求的我們把一切一切外在的東西去掉,你這樣生命流程中間,是不是在祥和,在相對安詳在相對有幸福感的歷程中過來的?這我把他考慮到人生基本的幸福感,這個東西需要投資。
投資什麼呢?你要產出智慧,你沒有智慧你在這樣洶涌的物質時代,對這樣時刻改變的可能上個月某個流行這個月被淘汰,上個月某個技術這個月又被淘汰,這樣一個翻雲覆雨的變換時代你拿什麼去駕馭你個人的生命感受呢?駕馭生命感受甚至比駕馭基本財富還難。而且怎麼處理個人的生命歷程,是總的系統和核心的系統。下面怎麼處理你個人的職業,處理你的財富?這只是他的一個系統,你這輩子要什麼樣的生命?要一個什麼樣的歷程?要一個什麼樣的心靈?可能比那個更核心,這個需要什麼?需要你年輕的時候就投入,要把自己變成智者變成聰明人。
我看到一些聰明的孩子,有的司機我覺得他們挺聰明的,最大的遺憾他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給他他沒有抓住,有人也不是沒這個條件自己不好學,他很聰明,年輕人開車開的也很好,但再往前走你30多歲後,你最大的價值也是司機的價值。在那個時代人家怎麼給你更高的工資呢?現在能開汽車說明你十幾年前會騎自行車,你的能力就是騎自行車,比如騎自行車十幾年騎自行車你這輩子就會騎自行車,其他信息從書本上獲得的信息沒有,完全是眼前浮躁的泡沫信息,能夠滋養你個人心靈的東西沒有,完全靠你人生歷程和苦惱去煎熬積累一點,等到40歲的時候發現,人生如此不易如何超越它?沒有。你從小的時候沒有找到工具,更可悲的是你年輕的時候沒有掌握製造工具的能力,所以在很多困難來的時候你沒有面對他的困難和工具。
我提醒我們把人生方方面面的產出這個歷程,必須看成歷程中間你必須投入。大學期間我建議大家選擇好好學習。掌握學習的能力,培養一種學習的熱情,這一輩子不斷的在紛繁的世界中有紛繁的智慧不斷提供給你,最紛繁的大智慧精彩的大社會人生中會提供給你,我們年輕的時候看不太懂。如果15歲以前的孩子能背下《老子》、《莊子》這個工作不是那麼難,等到30歲、40歲、50歲的時候,中間的許多的字句都會成為他人生中超越的力量和胸懷。那個時候你沒有做這些事情,後來你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了,你的職業定位從此與他無緣,人生中變得很多成功通道就沒有了。所以說投入越大你人生的產出越大,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熱情,知識面,這是我們大學階段我值得最應該關注的。
主持人:謝謝夏老師。好,有沒有觀眾要提問舉手,後邊這位先生。
觀眾:我想問一個具體的問題,您作為一個新聞人,請問您每天獲取信息的渠道是什麼?具體一點,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沒有信息是信息量太多,我們有時候面對信息的時候無從分辨,可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難道我們非得必須去買那些報亭街面上賣的那些,需要我們花錢買的信息,才能滿足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嗎?想了解您的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法?謝謝。
嘉賓:因為一個新聞職業人本身的階段性的面對的具體職業狀態不一樣,他可能他的手段也不一樣。比如我是新聞調查的製片人我曾經積累一些東西,我積累的信息范圍不一樣。我不在新聞信息處第一線做事情的時候,我個人更加超越,我個人現在獲得信息基本兩種為主,所謂那麼多互聯網那麼多電視,其實關注當日的新聞的東西就那麼多,我選擇看一下《聯合早報》,在我們能看到的網站裡面,它可能是一個相對來說寬度和國際視野更開闊的東西,我不一定選擇國內的網去上,我把他的東西方向有個20分鍾把一天的事情都了解了。
當然我念書念到現在,人念書念到最後有點挑剔,我喜歡念經典。尤其東方和西方的那些哲學家的東西,現在回想你比如念哲學的東西,你經常讀《莊子》、《老子》會變成你很重要的人生修養,有些問題我回答你可能有偏差,我目前不是一線的新聞人,如果現在我是新聞調查製片人的話,我關注的范圍不一樣,我可能把相關網站中間的問題新聞,我必須要職業化的去看有哪些題目可以選,我每天要看觀眾來信,對我問題的舉報,可能有很多看法。我有半天的時間要處理跟我職業相關的,而不是我個人興趣特別需要的東西這是我的職業。像我目前的狀態就是說,可能對在座的年輕人來講相對來說遠一點,因為我是相對重建的階段,這個信息量對你們參考可能不是很有效。
主持人:好,謝謝。
觀眾:我更想問的是,您作為非新聞人可以給我們參考的一個生活經驗比較豐富的,並不是您是新聞人我要問您這個消息,因為這是跟今天的主題有關系的,想問一下您剛才說的《聯合早報》我也看過,我感覺他總是以局外人以不疼不癢的態度報道中國,畢竟他不是中國的。
主持人:依照他的年齡給他推薦幾個適合他看的東西。
嘉賓:你的想法非常好,我覺得信息中間有一點,比如現在的出版物很多人上網以後不看出版物買書覺得沒必要了,這些東西是不太一樣的。當然網上閱讀也是可以的,網上付費閱讀跟買書一樣。但是我覺得能力在這個時代包括我們心靈、我們的智慧深層挖掘的東西還在出版物上。
在眼前泡沫的信息進行精選性瀏覽就可以了,不要陷在裡面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對你自己平時相關的某一個側面多關注一點可以的,如果作為年輕人成長,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寬度和深度更有效?我一直關注這個東西。人生的歷程時間的歷程中間,如果沒有跟你的年齡成長而同步成長,你心靈的寬度程度,這點就是說,人到40歲的時候所感受的人生,有價值的人生更加從容,這一點來講讓你駕馭人生更從容。
這點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經歷,來自於千百年來淘汰下來的文化經典。文化出版物怎麼選?我很關注比如《新京報》一年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各行各業的人來議論,文學領域、哲學領域今年有哪些書值得看,比如小說這樣的評論有莫言這樣的作家評論,哲學家又是誰,哲學家他會說這一年我認為有五本書值得看,實際上最後這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這些專業的工作者,他在一年他的專業素質敏銳的捕捉,這一點產生新的思想、新的信息。你依然站在巨人的肩上去獲得這個。
所以我每年大概到年底的時候,我看到相對權威報刊上的大家們,對這些領域的圖書清點,可能這個作家真正推薦的2本書。我選了比如30本,我30本沒有的我一次性把它買齊,把別人非常職業的頭腦非常職業的頭腦把你過濾過來,你可能把這30本看完了中國出版物精華都學完了,要站在別人的肩上用別人的智慧升華你的智慧,我覺得這是個有效的辦法。
主持人:謝謝夏老師。剛才夏老師說人生是投入和產出的過程,我們能走多遠取決於我們投入了有多少,特別想跟在大學校園中的同學們說一句,真的要好好珍惜你們大學四年的校園時光,要把你們的知識學好,這樣我們在步入社會之後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更長遠的路才會走的更踏實。那麼我們現在稍微休息一下,一會兒回來。主持人:歡迎大家回來!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培養獨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我們今天請來的嘉賓是華人文化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夏駿老師。我還要詳細的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夏駿老師,夏駿老師是中國第一批電視專業畢業的研究生,25歲入行,30歲出頭的時候參與策劃了央視的《新聞調查》等特別著名的欄目。在1997年和1999年的時候,擔任了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的直播總導演,那麼,2010年的時候也拍攝了九集大型紀錄片叫做《解讀上海》。2003年的時候還導演了大型紀錄片《居住改變中國》,很多行內同仁們都稱夏駿老師是最有使命感的媒體人,今天特別希望夏駿老師跟我們年輕人有一個互動和交流,給我們年輕人一些建議。
我們看網上的問題叫做「yrch3456」,他問說:「怎麼把握好獨立思考和聽取別人意見的關系呢?貌似有一點矛盾?」剛才也簡單說了一下這個問題。
嘉賓:因為你矛盾本身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格局還不夠大,就是說你聽取別人意見和形成一種獨立思考本身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別人的意見你充分聽取以後,比如說有四種不同意見,那你的獨立思考如果建立在四種之上,那你四種還有更多一種的發現角度。
我們這里有什麼矛盾呢?如果說這四種意見說出來以後,其中有一點意見跟我們一樣,證明你的意見並沒有獨到新聞價值的或者一種理性的價值,那你就向別人學習。所謂聽取別人意見和自己能夠有一種獨立思考之間,之所以他覺得矛盾,我覺得是自己的格局還不夠。後來我們自以為是獨立思考,其實已經是別人已經思考的問題。
我想補充一點,年輕人的挫折感和不容易,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有這種感覺,對未來前途渺茫或對競爭前途的擔憂。我告訴你們,年輕時候心靈承受的壓力所有苦難可能是你未來的基礎,相當於皮球一樣你被拍的越重彈的越高,年輕時候承受力,年輕時候對於苦難面對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的培養,是你日後生命力的張力的源泉,一個人的生命,他自己的寬度和廣度和深度,來自於他承受痛苦、承受孤獨和承受艱難的程度。
我個人在20多歲的時候,經歷了人生沉浮比較大。也作出過一些海內影響的事情,也經受過漫天遍野的批判。可能你20多歲有這樣的經歷,你的日後的承受力就不一樣了。之後你再體會一些東西,這里邊寬容度你能找到。
我在四川,我非常認真的考察了四川類似蘇東坡、鄧小平這樣的人的人格結構、文化結構。蘇東坡的東西來自於他自己文化的哺育和積累。沒有這種對於許多人生哲學的奮斗的影響的話,他們不可能承受那樣人生沉浮的。所以像蘇東坡這樣一個作家,他作為政治家他一生不斷沉浮,被貶的路上沒有五天被提升,被提升之後沒有到的路上又被貶,他這樣的人生他依然笑對人生,他一生的詩詞充滿了樂觀主義向上的力量。林語堂講的不可救葯的樂觀主義,這種力量來自哪裡?來自於他自己心靈的巨大的張力和承受力。他把這一切看作,即使用這樣一種兒戲的方式人生處境,他反而把人生作為自己積極游戲,與他相處的時候他樂在其中。
人生這種感覺,我覺得我今天一再講的寬度與深度與廣度,我說生命的張力。這個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培養,當你發現你自己某些問題非常沉重的壓力挑戰與焦慮中的時候,你可以這樣鼓勵自己,這是一種特殊的力量在雕刻我個人的生命張力。把你的承受力,你的承受力是你日後的包容力,你受苦難刺激的程度,是你日後承受苦難能力的對應的寬度,你這樣想自己去積極的面對他。
同樣一個問題,所有的壞事都是好事,都有好的一面,這個你經歷多了你會發現,所有好事情快樂的事情確實如此禍福相依。你處理不好背後就是禍,我們首富很厲害可能監獄離你不遠。中國古代哲人告訴我們,足夠的道理都擺在那。你念了《老子》你就知道,人早就知道禍福相依。巨大的事情到來的時候,好事到來的時候可能苦難就在你面前,這個時候不在慶賀你的某一個成功,而琢磨成功腳下的陷阱在哪裡?這樣的話,你人生本身像船一樣,當風浪來的時候,把那個挑起來,不要只顧著看著風險,可能船即將帆船,你急著要挑起船頭弄穩了,否則波谷過來的時候你翻船了。
我們那代人文化沙漠里成長,那麼多的缺課人生有那麼多的文化彌補的遺憾,我覺得後來的年輕人比我們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其實不是這樣。當物質充分涌流之後,我們所謂的現代化已經走到一個中國現代化的時候你發現,其實從心靈上承受的壓力甚至苦難的處境並不比我們弱,這就是禍福相依。
許多人說你們多有福氣,並不是這樣,你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另一面,現在年輕人承受的一切挑戰是挑戰你自己的生命高度,可能讓我們這一生有更精彩的表現,這些東西不能消極的面對他,讓自己更加沉穩,消極面對他自己更加消極,讓自己在挑戰面前的失敗感延續下去,這個問題我這樣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㈤ 你對青少年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維和開發創造潛力是如何理解的
對青少年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要開發創造潛力。
㈥ 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聯系
互相聯系,次者需要獨立於群眾才能進行,先者要批判的看待群眾才能獨立
㈦ 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有什麼區別
獨立思考就是指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思維進行自主的思考。
批判性思維就是在對事物或者事情進行思考的時候,用批判的辯證的思維去考慮事情。簡單的說就是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從事物的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去進行思考。
㈧ 獨立思考 有創造力
愛因斯坦名言,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㈨ 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並且有創造力的高智商人工智慧嗎
通俗一點說,運用到下棋的人工智慧作典型吧,每一步棋都有成萬上億種走法,每一種走法對應怎麼樣的回應,這些都是在人工智慧裡面算好了的,他們會選擇最優進行執行。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在人工智慧「腦海」里,都會有N個選擇該如何做,有的是設定,有的是判斷。當然,未來不排除人工智慧的獨立思考具備「心機」,也就是算計人類。
㈩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又稱明辨性思維或思辨思維,是當今社會下炙手可熱的話題,「思辨」這個哲學術語早在儒家經典的《四書》的《中庸》中就有記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由於目前國內還不夠完善的教育體制,使我們的孩子批判性思維的缺失,無數國內教育機構也把它作為賣點。
1、當別人告訴你一件事的時候,要問問自己: Who - 這是誰在說?熟人?名人?權威人士?想想看,誰在說這句話,重要不重要? What -他們在說什麼?這是一個事實(fact)還是一個想法(opinion)?他們說話有足夠的根據么?他們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話出於某種原因沒說出來? Where - 他們在哪裡說的這些話?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下裡?其他人有機會發表不同意見么?
2、Why is it important? 時時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義和重要性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看方法對不對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說話的人是居於什麼立場,受過什麼影響?(讓孩子去考慮到這個層面,實屬不易) What else,what if? 除了這種說法(觀點),還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3、學會表達觀點,並用事實和邏輯去支撐! 除了提問題,Critical Thinking 還表現在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觀點,並用事實和邏輯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比如,在一個美國學校里,為了鼓勵孩子的思辨,還把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導句(prompts)海報貼在教室的牆上,讓孩子隨時可以看到、想到,這樣也就一點點把好的思維習慣培養起來了。
(10)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擴展閱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甚至發展中國家委內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巴黎,1998年10月5—9日)發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觀念與行動》,第一條的標題是「教育與培訓的使命:培養批評性和獨立的態度」。
第五條「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中指出,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教育學生,使其成為具有豐富知識和強烈上進心的公民。他們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這些目標,課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對學科知識的簡單的認知性掌握,課程必須包含獲得在多元文化條件下批判性和創造性分析的技能,獨立思考,集體工作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