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建築業發明

建築業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08 16:42:44

A. 建築業的工具的發展史

溯源木業鼻祖,始於魯班。
據史料記載,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因「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後世稱他為魯班。相傳他在木工工具、土木建築等方面造詣非凡,兩千多年以來,無出其右者,故一直被土木工匠們視為「師祖」。
魯班生於工匠世家,受家庭環境熏陶,從小就對手工工藝、土木建築等古代工匠所從事的活動情有獨鍾, 魯班發明的鋸、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成為推進當時社會生產力的利器,對當今木業加工行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古代木業發展史中,有一方力量,很早就扛起了弘揚鼻祖文化的大旗,對木業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就是徽商。早在南宋時期,徽商就開始從事木材加工和經營。至明清時期,傢具業達到了鼎盛,還誕生了以魯班名字命名的著作《魯班經》,足見魯班對後世的影響。

徽商是我國十大商幫之一,歷史上的徽商始於南宋,發展於元末明初,形成於明代中葉,盛於嘉靖,清代乾隆達到鼎峰,前後達六百餘年,在中國商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作為中國商界中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每一個有商機的地方,皆可看到徽人矯健的身影與出色的業績。
早在南宋時期,徽商就開始從事木材加工和經營生意了,是最早繼承和發揚木工鼻祖基業的商派之一。安徽地區山林資源頗為豐富,萬山叢中盛產竹木,質地堅硬,可為棟梁之才。傳統徽商利用這一優勢,在全國木業生產和銷售中獲得了壟斷地位。據文獻考證,南宋即有徽人為經營茶、墨、紙、木「行買四方」的記載,這表明早在南宋時期,徽商就已開始從事木材貿易了。
當徽商在商場上得意,在官場上發跡後,都回鄉大興土木,徽文化,以及木文化,也都隨著徽人孜孜以求的開拓精神而綿延發展。古代微派建築以氣勢恢弘、規模宏大著稱,更有聞名遐邇的徽派木雕流傳於世。

B. 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那個人

根據我在互聯網查詢的情況,建築業鼻祖是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

C. 建築企業申請專利需要做哪些准備

這個,我在回答別人問的知道也說過這樣的話題

建築行業相關企業在保護自主創新技術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專利申請等事宜,盡管企業申請專利大都會委託專利代理公司負責相關申請。但是,企業秉持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還應該對一些專利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學以致用,提高技術人員的知識產權專業素質和敏感度。

專利權屬於知識產權的一種,本質屬於私權。在我國,專利的類型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類。

作為一個建築行業相關的企業要想大致了解專利申請的基本知識,首先要了解專利有哪些特點及申請的基本流程、基本原則。

一、專利權的「三性」與專利的「三性」

建築企業要了解專利權的基本特點才能確定是否申請專利和怎樣申請專利的策略。專利權實際就是專利權人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

它有三個特點即: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

專利權是專利權人對其獨占的、排他的一種權利,同時要受到時間和地域的約束,權利只限於在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某一段時間內受到保護。
而要想取得專利權,申請專利時應當具備三個特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這三個條件(外觀設計不在此列)。如果一個發明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也沒有相同的技術方案刊登在出版物中或者已被他人申請專利,就具有新穎性;如果一個發明優於同類傳統技術,就具有創造性;如果一個發明比原有的技術效果好,可以用工業方法生產,就具有實用性。

二、申請專利的基本流程

企業或個人在沒有專利申請經驗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自行進行申報,因為這樣不僅容易導致申請文件材料存在瑕疵,而且容易導致保護范圍撰寫不當,不能對專利有效地進行保護。建議申請人准備好相關的申請資料及附圖,直接找正規的專利代理機構代理辦理。

申請專利的基本流程大致是:由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之後,經過初步審查(發明專利申請還需經過實質審查),合格之後向其發出授權通知書,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繳納登記費之後,取得專利證書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專利申請的流程大致分為:受理、初審和授權三階段;

而發明專利的申請流程包括:受理、初步審查、公布、實質審查和授權五個階段。

三、確定申請哪種專利並進行檢索

建築企業進行專利布局時首先應當確定需要申請哪種專利。

我國三種類型專利的保護內容各不相同。發明專利保護的是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實用新型保護的是產品的形狀、構造,外觀設計是對產品外觀的美化,如形狀、圖案、色彩相結合的設計。

然後,對專利文獻進行檢索,了解現有技術的情況。如果一個發明,沒有授權的可能性,就沒有必要提出申請,以免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資源。

建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產品和技術的特點分別申請不同的專利,對知識產權進行組合保護。

四、專利申請的基本原則及要求

第一,禁止重復授權原則,這是專利制度的基本原則。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即使有兩個以上的申請人提出,且都符合授予條件的,也不能都授予專利權,這與專利權的專有性密不可分。

第二,先申請原則,即以提出專利申請的時間為標准,同樣的發明創造,誰先提出申請,就授予誰專利權。這體現了法律保護最先提出專利申請的人,此原則可以有利於發明創造的盡早公開、傳播,可以避免出現重復研究,造成資源浪費。

第三,單一性原則,發明專利申請的單一性,就是指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項發明,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從經濟層面上說,防止申請人只支付一件專利的費用而獲得幾項不同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

從技術層面上說:便於專利申請的分類、檢索和審查。

從應用層面上說:有利於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准確界定,便於專利權人行使權力、承擔義務。

第四,審查原則。專利申請必須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

其中: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只需要初步審查,發明專利的申請,則需要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

第五,公開原則。申請人遞交的專利申請說明書,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合格之後將其內容刊登在專利公報,對外公開。說明書的內容是對該發明或實用新型作出詳細、清楚、完整的說明,達到充分的公開。

總之,建築行業相關企業在申請專利之前要做足功課,「不打無准備之仗」,有的放矢才能百戰不殆。

好了,內容應該是很詳細的,你可以結合你要申請的專利情況參考一下!

D. 鋼筋混凝土是怎麼發明的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認為法國園丁約瑟夫·莫尼爾(en:Joseph Monier(英文))於內1849年發明鋼筋混凝土並於1867年取容得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目前在中國,鋼筋混凝土為應用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占總數的絕大多數,同時也是世界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多的地區。其主要原材料水泥產量已於2010年達到18.82億噸,佔世界總產量70%左右。

E.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誰

中華工匠祖師爺——魯班 不必多說,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是木工、石工、泥瓦工及許許多多工匠的共同祖師爺,建築業的鼻祖。成語「班門弄斧」足以說明後人對這位工藝大師的敬仰之情。為了紀念他,中國的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還被定名為「魯班獎」。 通常認為,魯班復姓公輸,名般,因為是魯國人,「般」「班」通用,故而被後世百姓稱為魯班,而史料中一般稱他為「公輸般」、「公輸子」。尤其是後者,要知道「子」在我國是對在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傑出貢獻人物的尊稱。這對於在中國歷史上的科技發明家,能有如此稱號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其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至尊地位。當然,這與他為社會創造出的不朽業績是密切相關的。 魯班生活在我國的春秋戰國之際(約前507年~前430年),此時正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時期。社會的變革往往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而當時的變革主要是因為鐵器時代的來臨。在青銅器時代,銅工具往往和木、石、骨、蚌製成的工具並存。而到了戰國時,不僅木、石工具漸漸消失,就是青銅工具也日益減少,銳利而堅固的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如:鋸、鑿、鑽、斧、錛、刀等,這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對此,李約瑟在《中國科技與文化》中指出:「在文藝復興前和文藝復興期間,中國在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占支配地位。……古代和中古時期,默默無聞的中國工匠對世界的貢獻要遠比亞歷山大的力學家和能言善辯的理論家多的多。」由於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又必然促進了生產關系的改變。當時王室沒落,諸侯紛爭,社會思想活躍,各階級、各階層、各行業都出現了很多聞名於世的傑出的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莊子、管子、公輸子等。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稱為:「九流十家」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為九流,加上小說家為十家。其中大部分是思想家、政治家。但無疑,魯班是作為科技發明的領軍人物,深深的史無前例的影響著後人。 如今的小學課本里就有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鋸的發明也被認為是魯班的最主要貢獻和被稱為木匠祖師的最主要依據,然而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西周時期的骨鋸和銅鋸,看來這項發明的殊榮應該屬於魯班之前400多年的先人了。即便如此,魯班對鋸的改進和推廣也肯定也是功不可沒的,再說他的功勞遠不僅限於此。從記載中我們知道他發明了許多民用、建築用的物品、器械,如:規矩、墨斗、鑰匙、鑽、刨、磨、亭、台、樓、閣等等,也為統治者營造了一些軍事器械和宮廷設施。百姓們出於敬仰還創造出了許多神乎其神的傳說(也許其中有些並不是杜撰),後世的許多建築工程也被歸到他的名下了。 雖然魯班憑著自己的發明創造贏得了社會的認可,但他還是潛移默化的被當時的上層社會所歧視,這也是當時社會的階層劃分所決定的,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實難相容,而且他們的地位又不得加以改變。如:《抱朴子》中,「工匠之子莫不續事」。可見當時的工匠們祖祖輩輩要給統治者當牛做馬,始終都處在社會的底層,不得翻身。在《墨子》的「公輸」與「魯問」篇中,墨子的弟子們在書中對墨子充滿了贊譽和頌揚之詞(這種寫法在當時自然也是通例),而對魯班的評價似乎頗為不屑。其中描繪了「公輸般造雲梯以攻宋,為不義」。最終,墨子不但曉之以理,還以守城之器進行防禦,使公輸般臣服於其下。並且,公輸子造飛鵲,三日不下,說之為「不利於人謂之拙」。如果說前者還是魯班助紂為虐的話,那麼墨子對後者的攻擊則反映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一種心態——畏懼「奇技淫巧」,過於務實而排斥所有無直接用途的發明創造。從魯班以後直到近代,中國的發明家、科學家們總是面臨被輕視、被排斥的命運,張衡、馬鈞、祖沖之等莫不如此。

F. 混凝土建築是哪國人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約瑟夫·莫尼哀主持建造的首座鋼筋混凝土橋鋼筋混凝土花盆的設計圖紙鋼筋混凝土的問世,引起了建築材料的一場革命。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發明鋼筋混凝土的既不是建築業的科學家,也不是著名的工程師,而是一個和建築不搭界的園藝師。他就是法國的約瑟夫·莫尼哀。2007年,在上海世博局主辦的一次大型世博歷史巡展活動中,展覽總策劃俞力先生遍尋不著一件展品——一塊鋼筋混凝土,後來才發現,原來它被布展人員誤認為是建築廢棄物抬出了展區。俞力告訴參展人員:「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這可是一件神奇的展品,一件令花匠莫尼哀十分驕傲的展品。」靈感源自植物根系約瑟夫·莫尼哀(Joseph Monier,1823-1906)是19世紀中期法國巴黎的一位普通花匠。在他管理的花園中,奇花異草生機盎然、香氣撲鼻,行人路過此處,無不駐足觀賞。莫尼哀每天都要和花盆打交道。最初,花盆都是由一些普通的泥土和低級陶土燒制而成,也就是常見的瓦盆。這些花盆不堅固,一碰就破。莫尼哀去咨詢其他花匠朋友,可他們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去找專門製作盆罐的工人,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那時候,水泥開始作為建築材料使用,人們用水泥加沙子製成混凝土,蓋樓房、修橋梁。混凝土有良好的黏結性,變硬固化後又具有很高的強度,漸漸引起了其他行業的注意。莫尼哀決定自己想辦法改進花盆。他想到了當時比較流行的混凝土材料,便用水泥加上沙子製造水泥花盆,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混凝土花盆。混凝土花盆果然非常堅固,尤其是不怕壓。但混凝土花盆和瓦盆一樣也有缺點,就是經不起拉伸和沖擊,有時,對花木進行鬆土和施肥都會導致花盆破碎。「再想辦法改進!」莫尼哀勉勵自己。有一次,他又摔碎了一個花盆。不過,他有了一個發現:花盆的碎片雖然七零八落,可花盆的泥土卻抱成一團,仍然保持著原狀,好像比水泥還要結實。莫尼哀仔細觀察,原來是植物的根系在泥土中蜿蜒盤繞,相互勾連,使鬆散的泥土抱成了堅實的一團。[分頁]
莫尼哀有了新的主意,他打算仿照植物的根系,製作新的花盆。他先用細小的鋼筋編成花盆的形狀,然後在鋼筋里外兩面都塗抹上水泥砂漿,乾燥後,花盆果然既不怕拉伸也能經受沖擊。莫尼哀發明的鋼筋混凝土花盆,在巴黎的園藝界很快得到推廣。莫尼哀在1867年獲得專利權。首座鋼筋混凝土橋如果莫尼哀的發明只是局限在自家的花圃里,人們不會記住莫尼哀這個名字。有一天,巴黎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到莫尼哀的花圃里看花。他看到了莫尼哀用鋼筋混凝土製作的花盆,大為驚訝。他鼓勵莫尼哀把這項技術運用到工程上,並為他牽線搭橋。莫尼哀開始應用這項技術製作台階、鐵路的枕木,還有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板,並逐漸得到一些設計師的支持和社會的承認。1867年,在巴黎的世博會上,莫尼哀展出了鋼筋混凝土製作的花盆、枕木。而在同一時期,法國人蘭特姆還用鋼筋混凝土製造了一些小瓶、小船,也在這屆世博會上展出。一些建築商在世博會上親眼目睹了鋼筋混凝土的優點: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張力,造價還便宜。鋼筋混凝土引起了他們廣泛的興趣。上海現代集團建築結構師李應勇表示:「鋼筋混凝土發明應用之前,歐洲一些設計師已經開始建造比較高的樓房,採用的是鋼鐵結構;鋼鐵結構的樓房堅固但造價昂貴。」1875年,在一些設計師的幫助下,莫尼哀主持建造了巴黎,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這座橋長16米、寬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體系橋。當時,人們還不明白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鋼筋混凝土受力後的物理力學性能,因此,橋梁的鋼筋配置全是按照體型構造進行,在拱式構件的截面中和軸上也配置了鋼筋。1884年,德國一家建築公司購買了莫尼哀的專利,並對鋼筋混凝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一位叫懷特的土木建築工程師研究了它的耐火性能、強度,混凝土和鋼筋之間的黏結力等等,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製造鋼筋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從此,鋼筋混凝土這種復合材料成了土木工程建築中的主角之一。「應該說,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和在建築上的應用是建築史上的一件大事,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它幾乎被認為是一切新建築的標志,它給建築的結構方式與建築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直到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仍表現了它在建築上所起的重大作用。」李應勇說。上世紀初滬粵「嘗鮮」鋼筋混凝土技術應用到中國,最早在上世紀初的上海和廣州。「19世紀末,上海的建築包括租界內的樓房絕大多數都是磚木或磚混結構。直到20世紀初,外灘的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東風飯店等歐洲設計師設計、建造的樓房才開始整體或部分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李應勇表示,其中,最能反映這些建築從傳統風格向現代風格轉變的是江海關大樓(現為上海海關辦事處)。(詳見早報10月16日A47版《江海關大樓送中國赴世博》)據史料記載,江海關大樓分別於1857年、1891年、1925年被三次重建。如今矗立在外灘中山東一路13號的江海關大樓於1927年建成,由著名英資建築設計機構公和洋行設計。大樓建築風格總體上屬於古典主義,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主樓共有9層,加上塔樓,總高度約79.25米,是當時上海外灘最高的建築物。這一次重建採取了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模式。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廣州、天津等地也先後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高樓。南方大廈就是廣州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樓房。

G. 現代建築的起源講了什麼發明

從19世紀後半期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這是歐洲建築史上的一個轉折期。隨著西方大工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迅速發展,建築工程也出現了新面貌。

從19世紀後半期起,鐵開始成為重要的建築材料。然而,在這之前,雖然也使用鐵作為建材,那隻是當作橋梁、車站及工廠的支架,或者當作教堂和劇場露台的輔助材料,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還沒有把鐵當作最適用的新材料來使用。

新建築思想和新建築設計的出現,促進了在城市建築上廣泛使用鐵、玻璃及陶磚。

天才的英國建築師帕克斯頓在這一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德溫夏公爵設計庭園時,用鐵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擁有寬敞空間的溫室。憑借這種經驗,在倫敦海德公園為世界博覽會建造了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築物——水晶宮。這座水晶宮在建材的使用上充分發揮了鐵和玻璃的功能,顯示了鐵和玻璃是一種能夠創造新結構和新美感的建築材料。

帕克斯頓只用10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這座高達56米的龐然大物。在施工之前,按照設計的盡寸先預製成各種規格的鐵材和玻璃,然後在工地進行安裝。這種施工方法不僅展現出開發新技術的無限美好的前景,而且在建築外觀上顯示出別致新穎的美感。

其實,這是一座用鐵作為骨架,用玻璃構成整個建築外觀的優美建築物。幾個高大寬敞的鐵筋拱券縱橫交錯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對稱的建築整體。從遠處眺望,這座水晶宮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像水晶一般光芒四射耀眼奪目。當你走近時,它顯得晶瑩明快,具有一種神秘感和宏偉感。如果步入大廳,便置身於敞亮開闊、光線充足的室內空間,給人以一種輕快明朗的感覺。然而,這種輕快新穎、美觀宏偉的建築結構,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得到普遍的推廣。

若是明確地劃分年代,應當從1851年出現水晶宮起,到1916年在巴黎郊外奧利機場建造機庫為止,這段時間被看作是歐洲建築史上的轉折時期。這座機庫是由法國工程師弗雷西內設計的,他是一位善於設計鋼筋水泥建築的工程師。他設計的奧利機場飛機庫,高為60米,寬為91米,是利用堅固的鋼筋水泥做成的拋物線拱券,其外觀造型輕盈美麗,給人以一種舒適感,被認為是現代結構主義建築的典型代表作。

在現代建築歷史上,埃菲爾鐵塔也佔有重要的位置。埃菲爾鐵塔是在1889年國際博覽會時建造在塞納河畔的。現在它已成為巴黎的象徵。法國工程師埃菲爾曾經建造過許多美麗壯觀的鐵橋。由於這座鐵塔以他的名字命名,從此他也就世界聞名了。這座高達328米的鐵塔,曾是國際博覽會的建築物,是一種新建築美的代表,所以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成為以後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H.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

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是木工、石工、泥瓦工及許許多多工匠的共同祖師爺,建築業的鼻祖。成語「班門弄斧」足以說明後人對這位工藝大師的敬仰之情。為了紀念他,中國的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還被定名為「魯班獎」。

I. 中國建築發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築就地取材,築土構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種形式:干闌式-長江流域,潮濕多雨,人居樓上因地制宜;木骨泥牆式-黃河流域,傘架方式,圓形結構;夯土牆-奴隸時代,與青銅器時代制度有關。

2、春秋戰國、秦漢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並且在咸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此外,修築馳道,築長城,鑿靈渠。

漢代繼秦又進入大規模營造建築時期。漢武帝劉徹先後五次大規模修築長城,開拓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西漢末年還在長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東漢光武帝劉秀依東周都城故址營建了洛陽城及其宮殿。

3、魏晉南北朝

代表建築: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

據記載,北魏建有佛寺三萬多所,僅洛陽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築:隋唐洛陽城 趙州橋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開鑿了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還動用百萬人力,修築萬里長城。煬帝時期,名匠李春在現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並繼承前代續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遼、金時期

在建築藝術方面,自北宋起,就一變唐代宏大雄渾的氣勢,而向細膩、纖巧方面發展,建築裝飾也更加講究。北宋崇寧二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築:故宮 明孝陵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保留至今,如京城宮殿、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J. 古代被稱為建築業的鼻祖是

魯班,
魯班是木匠的祖師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傳說中他傳下了木石二匠,只不過石匠的傳說在演義較少提到罷了,所以建築業的祖師絕對是魯班。
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建築業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