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粽子是屈原發明的嗎
誰說的?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將粽子投入江里給魚吃,好好讓魚別吃屈原。這傳說我們不去考證它的真假,最起碼,人們對屈原的愛戴是不可否認的。
Ⅱ 屈原是什麼朝代的人
1、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
2、人物簡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雲:「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Ⅲ 愛國詩人屈原簡介,屈原是哪個朝代的人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楚國是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那是一段特別動盪又特別輝煌的時候,那是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大變革和大轉折。在那一階段,人們解放,思想多元,百家爭鳴,歡樂無窮。在那個時代,無論你說什麼,都不會因為說話而把你治罪。
所有的文人都在告訴統治者應該怎麼去治理國家。在那個階段,各國都在變法,都在想方設法的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發展自己國家的生產力。鐵已經被發明了出來,人們也學會了用牛耕地。這是一次很徹底的解放,人們對於周朝的那一套等級制度更不歡喜。
Ⅳ 屈原是哪個朝代的
屈原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上愛國詩人屈原的最終結果相信大家都知道,或許我們並不是很了解屈原到底是哪一個時代呢?我國還有一個端午節是為了特意紀念屈原這個人物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這個屈原呢,一起來看看屈原到底屬於哪一個朝代。
屈原簡介
屈原在我國絕對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歲毛童,上至耄耋老人,無一不曉他,畢竟我國還特別設立了一個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
各個國家為了爭奪領土和霸主地位,互相的打仗,今天和這個打,明天又和那個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
屈原所在的楚國,原本是一個國力還算不錯的國家。屈原眼睜睜的看著楚國從強盛到一點點的衰落,最後滅亡。作為貴族的屈原,當然是受不了這巨大的變故和反差的。同時他還會覺得,這一切他也是有責任的。因此他選擇了死亡。
天下分了合合了分是自然趨勢,在吞滅出國之後,秦國繼續的發展壯大,最終一統天下。戰國時期從此就不再存在了,而始皇帝成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個人物。
Ⅳ 戰國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專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屬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Ⅵ 屈原是怎麼發明粽子的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緣由,總括起來,主要有四說。1紀念屈原說這種說法較為久遠,也最深人人心。它所依據的最早資料,一般都是這樣兩條:一是南胡蕭梁時吳均《續齊諧記》所記的粽子起源的故事,一亦是蕭梁(或言北周)時宗懍《荊楚歲時記》提供的競渡起源之一說。《續齊諧記》記載說,屈原五月初五投淚羅江死後,人們用竹筒裝米在每年的這一天投人江中祭奠他。該書還說,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年一56年),長沙有個叫區曲的人,忽然遇到了一位自稱是屈原的讀書人。這人劉一區曲講:「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被江中蛟龍所竊取。你們如果再祭我,應用楝葉塞住竹筒口,用彩絲纏好。囚為楝葉和彩絲是蛟龍害怕的兩樣東西。」區曲聽了,告訴大家,人們便照著辦了。所以《續齊諧記》說,以後「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淚羅之遺風也」。《荊楚歲時記》則雲:「五月五口競渡,俗為屈原投淚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揖以拯之。 舟取其輕利,謂之飛梟,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而觀之。」舉行龍舟競渡。上述兩條資料的核心人物都是屈原。唐代文秀有《端午》詩感言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就是說,端午節是因為紀念屈原投江而設立的一個民俗節口。二、龍的節日說這一看法雖是晚近才出現的,但自聞一多先生就此做出論證後,學術界多傾向於此說。聞一多不同意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說。他為此特別撰寫了《端午考》一文,推論端午原本是龍的節日。他在《端午考》里共列出了101條有關典籍記載,予以說明。他還在《端午的歷史教育》一文中,從節日的競渡和吃粽子等民俗與龍的關系的角度入手分析,來加強他的「龍的節日」說。他推論的根據大致可歸納為三點:第一,端午節的兩個最主要的節日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跟龍有關。競渡用的是龍舟,而粽子投到水裡又常被蛟龍所竊。第二,關於競渡的來源,有關風土的書籍至少介紹了四種,就其中兩種看,競渡的風俗跟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特別深;而據《說苑奉使》和《戰國策趙策》,吳越百姓又有「斷發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第三,古代五月初五日還有用「五彩絲系臂」的習俗,這正是那「以像龍子」的「文身」習俗的遺跡。聞一多由此得出結論說,端午原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三、惡日說這是張心勤提出來的。他在《齊魯學刊》1992年第1期發表《端午節非因屈原考》的文章,稱把端午節的主要內容說成是紀念屈原,是後世好心人的一種附會,端午實應起源於惡日。第一,《風俗通義》、《論衡》、《後漢書》等古書都有「不舉五月子」,即不將五月所生的孩子扶養成人的內容。五月初五日,古俗忌為「惡日」。戰國時齊國顯貴孟嘗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不讓家人養之,說明那時五月初五日已為俗忌。孟嘗君死時屈原還活著。東晉大將工鎮惡及宋徽宗等人亦有同樣經歷。第二,民問流傳,吃粽子是祭屈原之屍,競龍舟是拯屈原之體,掛艾蒲是招屈原之魂,其實皆不然。艾草、曹蒲都是草葯,都與夏季各類疾病瘟疫節生為災有關,都因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而來。(屈原投淚羅,也許是故意選擇這個惡日,由此惡日而導致出端午的許多習俗都是為了鎮妖避邪。)粽子只是民問普通食品,龍舟競渡是一種節日活動,最初並不固定在端午。第三,六胡以前五月初五日紀念的內容並不限屈原一人。山西一帶紀念介子推,吳楚兩地紀念伍子肯和屈原,浙江紹興、會稽一帶紀念曹娥。只是後來由於屈原的冤死深為後人懷念,屈原的愛國主義為人敬仰,屈原的詩作對後世具有重大影響,端午節才漸演化成一種專門紀念屈原的節日。四、夏至說此說系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載《文史知識》1983年第5期)里提出的。他的核心論點是:「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應該是夏至」。其理由有三:第一,從端午的兩個主要風俗看,在權威的歲時專著—宗懊《荊楚歲時記》里,五月初五日的節日風俗並沒有吃粽子,而吃粽子卻明明白白寫在夏至節(在夏歷五月問,公歷6月22日)這天。第二,端午風俗的另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以五彩絲系臂」等,均和屈原無關。若再查閱別的史籍(如沈約《宋書》、周處《風土記》、應召《風俗通義》等),不僅在夏至的風俗中可找到後來五月初五風俗的端倪,而且還能找到記錄夏至是五月初五風俗起源的內容。晉人司馬彪在《續漢書禮儀志》中更是明確地指出:漢代五月五口的風俗是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第三,另有一本享有盛名的歲時風物著作—唐人韓鄂的《歲華紀麗》,記載了有關端午節的22件事,可是對端午的第一個解釋卻是: 「日葉正陽,時當中夏。」意思是端午節正夏季之中,太陽正合於正陽的位置。什麼是「正陽」?陸德明解《莊子》時說「日中為正陽」,王逸注《楚辭》時也說是「南方日中氣也」。
Ⅶ 粽子是不是為屈原發明的
粽子不是屈原發明的, 在屈原跳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魚把他吃了,就把糧食扔到江里去,後來就成了粽子!也可以說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Ⅷ 屈原拿個朝代的
戰國時期,楚國人
Ⅸ 端午節是戰國時期屈原投江而來的么
其實是人們為了防止他的屍體被魚吃掉,才開始做粽子
Ⅹ 屈原是哪個朝代的
屈原在我國絕對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歲毛童,上至耄耋老人,無一不曉他,畢竟我國還特別設立了一個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屈原出身並不普通困苦,相反他還是個貴族。關於屈原的這個姓氏也有個說法,話說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羋,同楚王一樣,但是後來被改為熊。屈原的祖輩早先一路遷徙到南方楚地,之後因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
在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為「屈」的地方,所以後代便以「屈」為姓氏。而在出國時期,屈氏家族是楚國三大姓家族之一。
眾所周知,屈原是楚國的貴族。楚國是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那是一段特別動盪又特別輝煌的時候,那是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大變革和大轉折。在那一階段,人們解放,思想多元,百家爭鳴,歡樂無窮。在那個時代,無論你說什麼,都不會因為說話而把你治罪。
所有的文人都在告訴統治者應該怎麼去治理國家。在那個階段,各國都在變法,都在想方設法的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發展自己國家的生產力。鐵已經被發明了出來,人們也學會了用牛耕地。這是一次很徹底的解放,人們對於周朝的那一套等級制度更不歡喜。井田制已經沒有了,聰明的人會用聰明的辦法成倍地增加著自己的土地,這就是最早的地主們。
各個國家為了爭奪領土和霸主地位,互相的打仗,今天和這個打,明天又和那個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
屈原所在的楚國,原本是一個國力還算不錯的國家。屈原眼睜睜的看著楚國從強盛到一點點的衰落,最後滅亡。作為貴族的屈原,當然是受不了這巨大的變故和反差的。同時他還會覺得,這一切他也是有責任的。因此他選擇了死亡。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