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邯鄲是河北省的一個城市,「邯鄲」兩個字是專門為這個城市發明的嗎
「邯鄲」之名,最早出現於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現一般以《漢書·專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屬張晏的注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❷ 地圖最早是誰發明的,哪個國家發明的
你好是公元前2250年,米索達米爾(今伊拉克)人發明的,那個時候主要是進行戰爭記錄,和出巡打獵記路標記所用,地圖很簡單,就是一些標記符號而已
❸ 電話在什麼地方,誰發明的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 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 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 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 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 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 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 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 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 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 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 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 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 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 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❹ 世界上誰發明了的工作這件事
上班,你每天都在做的事 不管你住在地球的哪一面,每天早上九點鍾走上街道,你會看到這座城市裡最龐大的一個族群正快速移動而去。到下午五點鍾,這個族群會再度回來。每一座城市,每天。 是的,他們是本世紀人類在制度上的最大發明。他們是男人族群與女人族群之外最大的一個族群,他們每天都在為關於上班這件事煩惱或快樂。 很奇怪的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上班這件事重要過以往任何時代。每個城市裡,溫婉獨行的家庭主婦變少了,油頭粉面的西城惡少變少了,衣香鬢影的淑女紳士變少了,長袍行吟的詩人書生變少了,只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變得愈來愈多了。這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比我們的人生值錢、老闆的指示比老婆的指令嚴重的時代――辦公室變成我們人生最重要的場所,喜怒哀樂、是非成敗都發生在這里;上班這件事變成我們人生的主體,個人風格只是次要的附屬品。大部分人們活得像鍾面上的指針,滴答滴答,日復一日,跑都跑不掉。 當然,現代人其實要的很多,付出這樣的代價,人們要的是在上班這件事里尋求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價值,還有,別人的肯定和別人的認同。除了老闆用他的錢來換取你的人生,你用你的人生去換取他的錢之外,上班這件事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它的意義。只是,任何有意義的事都仍然有其荒謬成分,就看意義和荒謬之間的對比到底有多大了。 對我個人來說,光是每天固定上班八小時(有人甚至更多)就荒謬得令我害怕。上班族所謂的成就感,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奴工辛勤敲打完一塊大岩石後對著自己說:「嗯,這塊石頭敲得不錯。」卻忘記了他腳上的鐐銬和滿手的老繭。 那麼,平衡點在哪裡呢? 我覺得,上班這件事就像婚姻一樣,你需要它,但它其實違反你的天性。比起分秒必爭的高效率工作,辦公室里的摸魚打混才是更接近人們天性的,就像婚姻里的男人女人還是會渴望甚至實驗其他的愛情一樣。現代人在一天上班八小時這件事上加了太多附加價值,每個人都想攀著企業這只大氣球飛上藍天,企業倒過來加在個人身上的各種管理制度,卻把大夥兒都變成了轉輪上的老鼠,每天對著懸掛在自己鼻子前的紅蘿卜跑上八小時或是更久,漸漸忘了工作本質里最單純的、無目的的樂趣。 人會結婚,因為多少有點犯賤;人會工作,因為多少能耍點賤。如果我們拋開成功、效率之類工作魔咒,在上班這件事上多一點摸魚打混,把它變得更單純,在人生這件事上多一點品質管理,把它變得更豐富,也許我們終於能為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找出一些比較好的平衡點。 二十九歲那年的一個夜晚,我走路去上班。那是我第一份工作,時數少待遇高的報社漫畫編輯。已經遲到很久了,我卻愈走愈慢。我計算了一遍之前的歲月,竟然有二十五年我在上學退學、補習班軍隊和辦公室之間度過,因為我必須做別人認為我必須去做的事。第二天我辭職了,我不願意再花另一個二十五年必須去上班。 十五年過去了。就某種程度來說,現在的我依然是個上班族,因為我每天還是必須花固定的時間在桌前作畫。只是,那是我的書桌,不是別人給我的辦公桌。 也許,這就是我在上班的意義和荒謬之間選擇的平衡點。就像面對婚姻一樣,如果非要不可,你總可以選擇一種適合你自己的方式吧。
❺ 從什麼地方可以知道這個城市有多少發明
每個城市都有那種博物館吧,就是陳列這個城市的各種歷史,還有各種發明也在其中
❻ 110是誰發明的
1958年12月,「00」盜警電話與摩托連一並移交廣州市公安局直接指揮。1973年,郵電部借鑒日本、韓國經驗及為方便脈沖電話的撥號,將「文革」中已經停用的「00」盜警電話改為「110」匪警電話。由於十多年公安工作主要面對敵社情,設在公安機關值班室的「110」匪警電話為保密單機,必須有特殊的情況才能打。那時,匪警電話在社會上充滿神秘色彩 。80年代中期,內地和沿海一些大城市的公安部門,為適應新時期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公安機關接處、警的快速反應能力,便利人民群眾報警、投訴和救助,更好地達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目的,特將原為盜(匪)警電話的110,拓寬服務范圍,逐步擴大職能,建立了110報警服務台,展開110報警服務工作。 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建立起我國第一個110報警服務台,正式開展110報警服務工作。87年6月,公安部同時下發了《關於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報警服務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機關在兩年內普遍建立110報警服務台。自此時起,110報警電話才正式成為110報警服務台。 電話最早從美國開始普遍使有的,這個110號碼最早使用的地方肯定是在美國,具體什麼用途我也無法作答(在網上也查不到),而我國的110特服電話是借鑒日韓的,起源不在我國。
❼ 二線發達以及二線發展中城市是誰發明了這個叫法城市都有那些
1.一線城市是指直轄市;二線城市是指省會城市、經濟特區和各省綜合實力排名前三名的城市 2.一線城市是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 二線城市包括各省省會及沿海城市。 三線城市是指比較發達的中小城市。 3.一線城市是指1992年國家規定的5個特區和6個城市;二線城市指省會城市、直轄市和單列市;三線城市則指有戰略意義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總量較大的小城市,比如溫州、東莞。 4.一線城市是指1992年允許合資試點的五個特區、六大城市;二線城市是指1999年擴大合資試點的省會、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三線城市是指有戰略意義的大中城市------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❽ 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出來的
地圖是復4500年前古巴比倫王國居民發制明出來的。
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而中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中國圖書之起源。
(8)這個城市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地圖的分類有:
1、按區域范圍分:
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專題學科分:
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應用分:
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使用形式分:
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野外用圖等。
5、按表現形式分:
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6、按印刷開本分:
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❾ 第一張世界地圖是誰發明的詳情
沒有誰發明世界地圖吧,只有繪制世界地圖
一張最早由中國人繪制的世界地圖最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被公之於眾。專家認為,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地圖發展史和世界地圖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新發現的民辦地圖是清朝官員葉子佩(字圭綬)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0月下旬繪制的,咸豐辛亥(1851年)重刻,地圖邊緣有「萬國大地全圖」的篆書名稱。
這張繪於清代的世界地圖為8條幅掛屏,卷軸裝。每條幅長130厘米、寬28厘米。一至四條幅為北半球,五到八條幅為南半球,圖廓為圓形。地圖採用了等距極圖法繪制而成,即以南北兩極為中心、赤道為邊、將全圖分成南北兩半球。北半球對於北極而言稱之為北,注有「北」字;對於赤道而言稱之為南,注有「南」字。南半球則正好相反。
地圖經線以京師(北京)為中度,起於東而終於西。經緯交織形成梯形網格,每經緯一度為一格。專家認為,這張圖制圖嚴謹,考證詳誠,地圖象形符號十分貼切,山、水、城市等非常規范,對以前中外地圖中的疏謬多有糾正,對近400條地名做有詳細注釋,是中國地圖史上注釋最多的世界地圖。
中國測繪和應用地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目前已知的中國較早的世界地圖是該圖提到的明朝萬曆九年(1581年)義大利人利馬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時人南懷仁繪制的《坤輿全圖》。除這2部世界地圖外,至今沒有發現有中國人繪制世界地圖的記載和史料。
還有說法是
公元391年,狂熱的基督徒對文化進行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將當時世界最大的知識儲藏處亞歷山大圖書館夷為平地。在隨後的1000年裡,地球的真實地理情況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結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亞洲成了食肉兀鷲的產地。
直到16世紀,地圖繪制才重新步入正軌。新一代繪制員根據探險家和數學知識的發展繪制了一批地圖。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佛蘭德博學家熱拉爾·德·克雷默繪制的地圖。他的拉丁名字是格拉爾杜斯·墨卡托,意思就是「商人」。
墨卡托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地圖上。尼古拉斯·克蘭的《墨卡托》一書以詳實而引人入勝的細節講述了墨卡托的故事。
墨卡托1512年出生在佛蘭德(今為比利時),兒時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經歷了席捲歐洲的社會和宗教大動盪。墨卡托18歲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他把名字改成了拉丁文,進入盧萬大學讀書。他最初想成為哲學家,但很快就認識到那不是致富的途徑。他發現人們對地圖的需求越來越大,於是學了數學。1569年,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為基礎繪制了第一張世界地圖。然而這僅僅是墨卡托掀起的地圖繪製革命的開始。在他看來,地理不僅是確定城市和河流的位置,它還是掌握世界政治時局的途徑。墨卡托創造了「地圖冊」(atlas,這個詞也是他杜撰的)的概念,並且第一次在地圖上標明磁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