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創造學起源什麼國家
1941年,奧斯本完成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面對世界闡述了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誕生了新的學科——創造學。
亞歷克斯·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888.5.24 - 1966.5.4):創造學和創造工程之父、頭腦風暴法的發明人,美國BBDO廣告公司(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創始人,前BBDO公司副經理。是美國著名的創意思維大師,創設了美國創造教育基金會,開創了每年一度的創造性解決問題講習會,並任第一任主席,他的許多創意思維模式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常有方式。所著《創造性想像》的銷量曾一度超過聖經的銷量。20世紀40年代,亞歷克斯•奧斯本在其公司發起創新研討。1953年和帕內斯教授在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創造學系,開始招收創造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1954年,奧斯本作為布法羅州立大學的董事會成員,促成該校建立「創新教育基金會」。
編輯本段頭腦風暴法
亞歷克斯·奧斯本提出的最負盛名的促進創造力技法——頭腦風暴法,所以大家都稱他為「頭腦風暴法之父」。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找到新的和異想天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② 發源地與發祥地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發源地通常指可考證的、物質范疇的發出、根源之處;
發祥地通常指以物質發出的、以無形的、非物質的方式發展開來的人文、產品、事項等。
2.適用對象不同:
發源地適用於某一事物或河流起源產生的地方;
發祥地適用於人文方面。
(2)創造學的發源地為擴展閱讀
「發源地」例句:
1.延安精神是「中國民族工作的搖籃,是中國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的發源地」。
2.美國人以愛好賽馬,運動,賭場而聞名,而且又擁有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技術水平,按說美國理應是在線博彩這一新興行業的發源地。
3.鶴鳴山是太上老君降臨、張道陵天師授道的聖地,中國道教的發源地。
「發祥地」造句:
1.東阿縣做為阿膠發祥地,生產阿膠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故有「阿膠之鄉」的美稱。
2.安徽省是我國繭絲綢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繭絲綢大省.
3.為保證在奧運會發祥地古奧林匹亞進行的北京奧運聖火採集儀式不受惡劣天氣破壞,點火備用方案於昨天成功綵排。
③ 創造學起源於哪個國家
創造學起源於美國,六十年代在日本有重大發展,八十年代傳入我國。
④ 一般認為,岩漿的主要發源地在() A. 地殼 B. 岩石圈 C. 軟流層 D. 地核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個特殊圈層--軟流層,該層由塑性物質組成呈熔融狀態,一般認為是岩漿的發源地.
故選:C.
⑤ 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在哪裡
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在非洲
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包括有有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從考古成果來看,對於人科的共同祖先約700萬年前至50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學術界並無太大爭論。
對於現代人的起源,國際學術界有很多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非洲起源說」及「多地區起源」。非洲起源說認為,非洲以外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來自於5萬年前的非洲。
多地區起源論則認為現今世界各地人類與原先分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早期智人乃至更早的直立人有連續演化的關系,在中國人類化石中較其他地區古人群出現頻率更高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態特徵是支持該地區人類連續演化的重要證據。
而非洲起源說的理論障礙包括有「如何解釋澳大利亞土著的起源」,因為在澳大利亞所發現的一些頭骨化石和殘留工具,與那些生活在南亞沿海地帶的非洲早期移民有著明顯的區別。
人類歷史發展
智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其腦容量更大。現代人和智人屬於同一物種。大腦的發達與復雜化可能有利於聚群的社會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於以協作方式獲取獵物、採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使智人在生存競爭中占優勢。
在智人中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宗教儀式,這些儀式可能是建立在生死觀念基礎上的。據現在研究,動物大概沒有生死觀念。智人開始為同類死者掘墓掩埋,還在墓穴中置放工具和衣著,好讓死者到另一個世界去使用。
直立人如何進化到智人大致有兩種學說。一種為多區域連續學說,認為直立人從非洲遷移到亞歐大陸,然後歐、亞、非三地的直立人分別進化為各地的智人,由於進化過程中異地的人持續發生雜交,所以仍保持同一基因庫,屬於同一人種;
另一學說為非洲起源學說,認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生過兩次大遷移,一次是直立人的遷移,另一次則是非洲的直立人進化為智人,然後又遷移到亞歐大陸,這次遷移大約發生在10萬年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非洲起源說
⑥ 目前認為岩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 ) A.地幔 B.上地幔 C.軟流層 D.地
軟流層。
軟流層(Asthenosphere)又叫軟流圈,位於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p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內圈層。
軟流層一般被認為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軟流層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總的規律是大洋之下位置較高(一般在60km以下),大陸之下位置較深(深度在120km以下)。軟流層頂底界面不十分確定,與岩石圈之間無明顯界面,具有逐漸過渡的特點。
(6)創造學的發源地為擴展閱讀:
軟流圈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軟流圈熔岩產生時所需的熱能、水和揮發性物質,主要由放射性元素衰變和地球圈層分化過程釋放出來。
釋放出來的熱能和輕組分上升到低溫、剛硬的岩石圈底部時,受到岩石圈的阻擋而逐漸積累起來,從而導致該部位最終形成軟流層,所以軟流層的形成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沒有軟流圈便不會有岩石圈,特別是大洋岩石圈;沒有軟流圈,大規模密度倒轉現象也不會發生,也不會出現貝尼奧夫帶,以及由貝尼奧夫帶所提供的板塊大幅度漂移的應變空間。
因而,也就沒有了板塊運動。所以,也可這樣認為,板塊構造是地球圈層分化到軟流圈階段之後才產生的。
⑦ 四大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形成原因。
四大文明都發源於大江大河和農業種植需要灌溉有密切聯系.而工具的發展要復雜得多.人類學家的研究結果指出,農業文明是由從新石器時代的部族文化發展而來.而人類是如何從部族的簡單的種植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農業文明的呢?我並不打算為文明下個定義,比如界定它必須擁有大規模的城市,有權力機構政治力量,社會階層和文學藝術,進而分門別類地為這些標志尋根求源.諸多研究表明,古代文明是大量部族文化沖突融和的結果.這說明人口的遷徙和戰爭不可避免,各民族的史詩中還殘存著這種沖突融和即新文明分娩的影子.上文提到的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在生產和戰爭中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部族間的戰爭讓擁有先進工具的一方存活下來,我們甚至可以不無誇張地認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便是一個對人類文明的淘汰選擇過程.而天文觀測作為一種普遍存在於古代諸文明的活動,並沒有被歷史淘汰,必然有其普適的積極的作用.
所以當我們按這個角度看古代文明,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認為:之所以農業在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因為它是文明中人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食物——的來源,「基本」在這里就意味著關鍵,因而古人的活動將圍繞著這個關鍵展開.所以,文明出現在江河流域並非因為人類親水,而是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為了農業,人們不遠千里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大河兩岸,世代繁衍.在此我們看到,文明從來不是靜態地生長發育起來的;經過了長期艱難地篩選,那些優秀的範式被採用,然而一次又一次,更優秀的方式方法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