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雕版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7世紀前期的唐來朝
大約自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B. 雕版印刷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但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一本書得花費很大人力,因此一般平民擁有一兩本書是非常困難的,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就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前,社會上已經廣泛應用印章和拓碑。章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刻的字是凸出來的,陰文刻的字是凹進去的。如果使用陽文印章,印到紙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較小,印出來的字數畢竟有限。刻碑一般用陰文,用紙拓出來的是黑底白字,不夠醒目,而且拓碑的過程比較復雜,用來印製書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石碑面積比較大,一次可以拓印許多字。我國勞動人民在拓碑和印章這兩種方法的啟發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畫,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畫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印書的時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著,用白紙覆蓋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凈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一頁一頁印好以後,裝訂成冊,一本書也就印成了。這種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稱它為「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人是誰朝代是什麼
與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中國古代四代發明之一應該就是印刷術了。自從漢朝發明了紙以後,書寫材料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更新,曾經的甲骨、簡牘、金石還有縑帛退出了歷史舞台。紙雖然輕便和經濟,但是抄寫書籍卻是一件勞苦費工的活兒,單純靠人工抄寫是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印刷術的發明解決了這個難題。
說到印刷術,在絕大數人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活字印刷術,卻很少有人提及到在印刷史上素有「活化石」之稱——雕版印刷。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發源於北宋時期,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唐朝發明的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作為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
雕版印刷之所以被稱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是它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中國傳統工藝,最終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工藝,也為後來的活字印刷術和世界現代印刷術開創了先河。
雕版印刷首先需要在一塊厚而且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字跡工整的書稿,選擇薄而近乎透明的玉扣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合,雕刻工人再用刻刀把版面沒有自己的部分削掉,凸起的字體就是印刷的正文部分了。
挑選出一塊需要印刷的雕版,然後用棕刷在雕版上塗墨,再輕輕的覆上玉扣紙,用棕刷反復擦拭加壓,玉扣紙上會慢慢浮現清晰的字跡。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印刷技術的興起,雕版印刷逐漸的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作為印刷術的活化石,它不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不該在若干年後被人遺忘甚至不再記得它存在過。揚州作為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並在2009年雕版印數正式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一種民族遺產而且即將瀕臨消失的傳統技藝——雕版印刷技藝在揚州傳承和發揚著,雕版印刷也成為了揚州一張響亮的歷史名片。
D. 雕版印刷術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如果說自上古以來約4000年的文化發展,為印刷術的發明創造了規范的文字、雕刻技術、物質材料及圖文轉印術等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這些條件大約到公元3世紀都已十分成熟了)。那麼,隋唐文化則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社會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雕版印刷術才得以應運而生。到了唐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在國家統一、政治開明、文化繁榮的社會氛圍下,人們對書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這些都為印刷術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歷史文獻和留存實物證明,促使印刷術發明的有兩大社會因素:一是佛教的興盛。需要大批量的佛經、佛畫;二是科舉制度的推行,刺激更多的人讀書。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增。隋唐社會,都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正如明代學者胡應麟所說:「雕本(印刷)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精於宋人。」這是對印刷術發明、發展的精確概括。
E. 什麼時候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中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和活字版印刷術,世所公認。但雕版印刷術究竟發明於何時?至今眾說紛紜,迄無定論。因為雕版印刷是千百位先賢智慧的結晶,是數千年經驗的累積,逐漸演進發展而成的集體創作,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個年代突然發明的。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在公元6世紀末的隋唐時期問世。印刷術的發明,必須先具備紙張、筆、墨等物質條件,具備刻印的工藝技術,掌握反文印刷原理。這些物質條件在中國早已具備。紙發明於漢代,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紙作為書寫材料已普遍被採用。筆、墨在先秦時也已經使用。商代已有原始的筆,春秋時已能製造毛筆,在河南信陽的春秋晚期的楚墓中出土有毛筆。東漢時發明了人造松煙墨;公元3世紀時韋誕造的墨,「一點如漆」。松煙墨即是優良的書寫原料,也是印刷的上好著色原料。中國的刻字技術歷史悠久,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先秦以來的印璽、秦漢時代的刻石、晉代反寫陽文凸字的磚志、梁代反寫反刻陰文神通的石柱等,說明人們已掌握了熟練的反刻文字的刻鑿技術。正是在這充分而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上,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應運而生了。
雕版印刷一般選用紋質細密的堅實的木材為原料,由於刻字印刷比手寫傳抄優越百倍,因而被不斷推廣傳播。早期的印刷主要在民間進行。大致用於三個方面:其一是宗教印刷,大量印刷佛像、佛經。7世紀中葉,玄奘大量印刷普賢像,施於四方。1966年在朝鮮發現的刻本《陀羅尼經》,刻於704――751年,為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品,學者們認為該經是在西安翻譯和刻印的。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標有年代的木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剛經》,全卷完整無缺,且刻印技術已很成熟。其二是文學印刷,刻印詩集、音韻書和教學用書。唐代著名詩人的詩作已印刷成書廣為流傳。雕版印製的《唐韻》5卷和《玉篇》30卷,說明多卷本書籍已大量印刷,並被由日本來華的名僧宗睿帶回日本。唐末在成都還印有一些教學用書。在敦煌還發現有唐末印刷的《切韻》殘頁。其三是科技印刷,用於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書籍的印刷。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發明後,推廣和發展很快,到9世紀時已成為一種新興的重要手工業部門,對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科技文化生活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931年(即五代時期)馮道等倡議發起刻印儒家經典,之後刻印書籍成為政府的出版事業。這就為宋代印刷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
F.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是﹖
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神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機械廠發現雕版梵文陀羅尼經咒單頁,刻印於 704—751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現收藏在英國倫敦博物館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此件由7張紙粘成一卷,全長488厘米,每張紙高76.3厘米,寬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經文。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純熟,圖文渾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濃厚勻稱,清晰鮮明,刊刻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
(6)雕版印刷何時發明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雕版印刷的過程是這樣的:將書稿的寫樣寫好後,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
板面所刻出的字約凸出版面1~2毫米。用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過程就完成了。印刷時,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勻刷於板面上,再小心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用刷子輕輕刷紙,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
將紙從印板上揭起,陰干,印製過程就完成了。一個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張,一塊印板可連印萬次。刻板的過程有點象刻印章的過程,只不過刻的字多了。
G. 雕版印刷術最早發明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自東漢以後。中國出現了300多年的分裂混亂局面。到隋朝又趨於統一。隋政府在文化上的建樹,是大力提倡佛教,尊重儒學,廣泛搜集歷代典籍:在科技工程上的豐碑則是修建千古運轉的大運河。由於倡導科舉制度。使讀書人大增。儒家典籍得以廣泛流傳。尤其是當時寺院林立,僧侶眾多,無休止的抄寫佛經,使人們迫切需求一種快速復制圖文的方法,這就激發了印刷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
H. 雕版印刷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唐太宗執政時,長孫皇後收集封建社會中婦女典型人物故事,編寫了一本叫《女則》的書,是用來告誡自己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皇後。
636年,長孫皇後去世了,宮中有人把這本書送到唐太宗那裡。唐太宗看到之後,熱淚奪眶而下,感到「失一良佐」,從此不再立後。並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來。
在當時,民間已經開始用雕版印刷來印行書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則》印出來。《女則》由此成為我國昀早雕版印刷的書。
雕版印刷的發明時間是隋末至唐初這段時間。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千佛洞里發現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剛經》,末尾題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樣,這是當前世界上昀早的有明確日期記載的印刷品。
I. 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什麼時候
發明於隋唐時期。
隋唐文化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社會條件,正是在這樣回的社會答背景下,雕版印刷術才得以應運而生。到了唐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在國家統一、政治開明、文化繁榮的社會氛圍下,人們對書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這些都為印刷術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歷史文獻和留存實物證明,促使印刷術發明的有兩大社會因素:一是佛教的興盛。需要大批量的佛經、佛畫;二是科舉制度的推行,刺激更多的人讀書。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增。隋唐社會,都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正如明代學者胡應麟所說:「雕本(印刷)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精於宋人。」這是對印刷術發明、發展的精確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