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北宋創造者

北宋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12-08 05:04:24

⑴ 我國四大發明創造者分別是誰

我國四大發明的創造者:
1、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明了造紙術。1986年,甘回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答的漢景帝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了雕版印刷。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初,北宋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3、火葯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製成火葯的方法。唐末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葯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製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用磁石指南原理製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於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⑵ 名瓷的創造者

文物展品由古代河北邢窯、定窯、磁州窯和井陘窯四大名窯生產的瓷器精品、河北出土和存世的北朝青瓷、元瓷遺珍和明清官窯精品所構成,文物精美,地方特色濃郁。在此,河北博物院擷選其中的151件(組)文物精品,匯集成《名窯名瓷(河北博物院基本陳列)》,以饗讀者。

⑶ 殿試的創造者是誰

1、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稱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2、原指參加殿試的貢士,後泛用為對士人的敬稱。《宣和遺事》前儀式:「俺姐姐有命,請殿試相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

宋代是我國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制度化的朝代。就進士考試而言,宋初大抵沿襲隋唐五代的做法,幾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只是錄取人數很少,且不舉行殿試。自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宋准榜開始確立殿試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孫何榜時採用糊名考試的辦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又確立了3年一次會試,並嚴格執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
科舉考試是封建帝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這一制度一開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沒有殿試時,一般情況下一切程序均由禮部主持,最後只是將結果告知太祖趙匡胤。自有殿試以來,每科狀元的確定,也並非公平競爭的結果,有的只是取決於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說是迎合了當權者的政治需要,這在宋代科舉制度產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都有所反映。

一、 殿試始於宋准榜
開寶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錄取的進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諸科錄取的28人一起到講武殿謝恩。通過當面對話,趙匡胤覺得進士中的武濟川、「三傳」學究中的劉睿知識淺陋,回答問題時張皇失措,牛頭不對馬嘴,就下令將他們刷掉了。這科是翰林學士李昉擔任權知貢舉(即臨時負責科舉考試之事),而武濟川是他的家鄉人,因此趙匡胤很不高興。

事後,未被錄取的徐士廉等人又擊登聞鼓(古代帝王為了表示聽取臣下的冤情或諫議,懸鼓於朝堂之外,允許臣民擊鼓直接向皇帝反映問題),狀告李昉賣人情,取捨不公允。趙匡胤就這個問題征詢翰林學士盧多遜的意見,盧說:「我也聽到不少議論。」趙匡胤就命令貢院將考完了3場而落選的人造冊上報,結果進士及諸科共報上來360人。

三月十九日,將這些人全部召見,選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經錄取的38人都發給卷紙,另外再考一場詩賦,並另委考官主持其事。兩天後,趙匡胤親自到講武殿批閱試卷,共錄取進士26人,其他「五經」、「三禮」諸科共101人,都賜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進士科錄取之列,仍以宋准為榜首。並且,賜給宋准制錢20萬以舉辦慶祝宴會。李昉則被貶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試事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了處罰。

從此,殿試就成了科舉考試的一道必須經過的程序。

二、 黜快手孫何成「三元」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頻頻舉行科舉考試,且多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這種方式有意無意地沿用了30年,共產生了22位狀元。楊礪、宋准、王嗣宗、胡旦、蘇易簡、王世則、梁灝、陳堯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們皆因搶先交卷而成了狀元。其中楊礪、王嗣宗、蘇易簡、陳堯叟後來還成了頗有政績的掌權人物。

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氣的一種體現,但僅以此確定名次高下,終究有失偏頗。再說,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狀元,而一當了狀元,不僅名氣大、入仕起點高,而且以後陞官也比別人快得多。這樣,繼起的讀書人准備考試就只在寫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質量,更不肯認真在積累知識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價,以製造知名度。已經有了應試資格的舉子以此為榮,准備應試的學童也群起仿效,逐漸形成一種華而不實的文風,影響十分惡劣。一些有見識的朝臣看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還算是個勇於納諫的君主,很快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害性,便立即改變做法,決定不再以行文的遲速作為決定名次的標准。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舉行會試了,太宗還採納了莆田人陳靖的建議,制定了「糊名考校」的辦法。這科應試者共1.3萬人,這不但是宋代開國以來的空前盛況,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來所未曾有過的。太宗深感這是個扭轉風氣的好機會,就命令考官們仔細閱卷,認真治一治爭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華之徒。

會試考3場,第一場考官們就來了個下馬威,出的題目冷僻。出題之後,許多考生都模不著頭腦,紛紛要求考官們加以說明。這在以前歷次都是允許的,可這次卻得不到回答。不少一向自詡「才思敏捷」的考生,這次竟也遲遲不能下筆。

不過,人那麼多,總還有快手。年僅17歲的江南考生錢易,不到中午已經做完答卷,第一個出了場。這次,他可撞在槍口上了。考官們心照不宣、矯枉過正地連卷子都不看,用紅筆一抹,當作廢卷子拋棄在一旁,並取消了他參加第二、三場考試的資格。

會試的結果是:一位已經頗有些名氣但文思相對遲澀的河南舉子孫何當了「省元」(「省」,乃唐宋時中央部門的名稱;唐宋會試由尚書省主持,故又稱省試,第一名稱 「省元」)。快手錢易被黜落,而速度較慢的孫何反而受重視,一些向來以快為榮的考生都還只當是偶然現象,根本沒有料到這是太宗有心要懲治單純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幾為首的一批通過了會試的快手們對孫何奪取省元很不服氣。他們特意聚集在京城一個著名的餅子店裡進行寫作比賽。揚言誰在廚師烙好一張大餅的時間內完成一韻詩,誰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若無人。

他們哪裡知道,這件事很快就傳到朝臣們耳朵里了。大臣們對這些人更加厭惡。待到殿試時,太宗親自擬了一道更為冷僻的題目,從《莊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個字作為賦題,決心再給快手們一點厲害瞧瞧。

殿試開場了。李庶幾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題意,就急急忙忙胡亂湊了一篇,別人還在冥思苦想之時,他已搶先交了卷。他的同夥們一見,也就不敢細想,一個個隨意亂扯,紛紛成篇出場。李庶幾滿以為這回狀元是穩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著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還沒等傳臚(宣布殿試名次的儀式)、張榜,他就讓僕人大肆張羅,為慶賀自己狀元及第做准備。在確定名次時,朝臣們將他們在餅店搞比賽的事一五一十對太宗說了。太宗大怒,下令將他黜落,並且罰他兩科之內不許參加殿試。最後的結果是:搶先交卷者紛紛落榜,「文思苦遲」而「文理可觀」的孫何又中了狀元,而且在宋代狀元中首創了連中「三元」的奇跡。從此,以答卷的遲速決定名次的辦法也就取消了,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幾咸平元年、二年接連兩科都未能參加殿試(此前有5年停止科舉),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陳堯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錢易雖被黜落,卻因此出了大名。他後來重新參加開封府的選拔考試,又想爭第一而引起一場大爭論,驚動了朝廷。經過反復討論與復試,結果排名第三。這時蘇易簡在太宗面前極力稱贊他的才華,太宗很驚喜,打算招他為 「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雜的政務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終於進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視,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負責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殿試,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兩榜。蒙古、色目為一榜,漢人、南人為一榜。前三人賜進士及第,為一甲;余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其程序大體如下:試前須復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復試畢,於四月二十一日應殿試,也在保和殿。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制策題目,清初用時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康熙以後,題長達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1」、「×」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⑷ 四大發明的創造者是誰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

2火葯:孫思邈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

3造紙術:造紙術發明者——蔡倫其人
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就變成紙了。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贊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復雜,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來源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一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蔡倫改進造紙方法成功,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從此,紙才有可能大量生產,給以後書芨的印刷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4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⑸ 四大發明的創造者是誰

我國四大發明的創造者:
1、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明了造紙術。1986年,甘肅天水回放馬灘出土的漢景帝答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了雕版印刷。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初,北宋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3、火葯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製成火葯的方法。唐末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葯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製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用磁石指南原理製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於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⑹ 關於宋朝的歷史(北宋)

在冷兵器時代,越野蠻就越強大,越落後就越凶惡。你落後貧窮就有動力掠奪比你富裕的人。遼國比宋野蠻,所以宋給遼錢絹。金比遼野蠻,所以金滅了遼。蒙古人比金人野蠻,所以蒙古滅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蠻得多,所以宋當然打不過蒙古。縱觀世界史,歷史上文明的古國都是被比它落後、野蠻的民族消滅。齊被秦消滅,不是因為沒有秦國富裕,而是沒有秦國野蠻。楚被秦消滅,不是因為沒有秦國有文化,而是沒有秦國武力強盛。
一個人越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熱愛生命。一個人越窮困,越不怕死。一個餓著肚子的人會比吃飽了的人狠。一個為有飯吃、有衣穿而發愁的人會比衣食無憂的人做戰勇猛。一個強盜會比一個書生厲害。宋人太文明了,過慣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宋兵很弱。有宋詩雲:「父母生我時,教我學耕桑;不識官府嚴,安能事戎行!執槍不解刺,執弓不能射;團結我何為,徒勞定無益。」宋人是為生產、創造、和平而生的。蒙古人生下來是騎馬、掠奪、戰斗的。宋人人性大多是善的,蒙古人性大多是惡的。怎麼可能戰得過原始兇猛在血雨腥風中奔出來的蒙古鐵蹄?
蒙古人的可怕在於它不只擁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蠻的戰鬥力,而且還擁有文明民族先進高超的技術。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種人,不是年輕美麗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還不是年邁的老人,而是這座城市的工匠藝人。在古代蒙古人就好比在現代,它不僅具有阿富汗塔利班人不怕死的精神、還擁有美國人的原子彈等高科技武裝技術。
宋元之間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懸殊最大的民族戰爭。因為一個是正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頂期文明,一個是剛形成的民族正處在原始時期的文明。
宋朝後期雖然武力相對較弱,但用它強大的綜合勢力,經濟與文化侵略著遼國、金國等周邊各國。促進了他們的漢化。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遼國逐漸廢除奴隸制及歧視漢人的政策,金國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國在北京的皇宮是完全仿照的宋朝汴梁的皇宮建造的。金國的皇帝穿著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級和宋一樣。金朝實行科舉取士,孔子的四十九世孫也被金主封為公爵,金主親自行禮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測至編制歷日和宮廷音樂,金人全都模仿應用宋制。金國還學宋國印製紙幣。蘇東坡今天剛在宋出版的新書,明天就有可能在金國的大街上叫賣流行。從金朝遺留下的銅錢就能看出金錢就是只有漢字的典型中國式銅幣。從留存至今的盧溝橋的建築風格及技術來看,金人已完全成為「中國」人了。金國用短短的幾十年期間,掠奪吸取與學習了大量的宋的財富與文化。就從落後的原始文明進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國滅亡前期,實際上金國以與南宋差別已經不大了。金國成為宋朝之後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富強的國家。但金國也在富強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經野蠻無比的戰鬥力。
像朱熹一樣的一大批知識份子開始是堅決的抗戰派,擁護政府進攻收復國土。但後來看到兩國和平的局面。逐漸成為保守派不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希望兩國在大動干戈,破壞兩國人們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不進行戰爭並不是少數人「苟且偷安」,這是民心所向,是符合全民的利益。
一個國家及王朝的滅亡,不一定是因為它自身的腐朽及內政混亂、君主的昏庸、民不聊生。一個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國家有可能是面對外部野蠻的力量一時戰略決策的失誤、一次的戰爭失敗就有可能導致。宋朝的皇帝極其統治者是相對於其他王朝的統治者都是比較開明的有功績的。宋朝的滅亡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宋朝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宋朝也不是一個民族一個王朝之力一次打敗的,而是多個民族與多個王朝一起之力多次打敗的。蒙古是在滅了西遼、西夏、花刺子模等國,盪平中東、征服大半歐洲、統治大半世界、把宋朝的周邊各國都歸於其下之後才對世界上最繁華強大的宋國發動進攻的。宋人太文明,但使用先進的技術火葯及戰船把強大的蒙古聯軍鉗制數十年之久。宋朝是在蒙古野蠻的鐵蹄下堅持得最持久的國家。宋是文明的創造者,而蒙古是文明的掠奪者。宋人的失敗是因為宋人太文明,宋朝的滅亡是因為宋朝發展得太快和當時野蠻的世界格格不入……
一個文明被消滅,並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希臘、羅馬雖都被野蠻所消滅,但他們的文明依然是西方人的驕傲!世界人民依然景仰他們所開創的文明高度。在西方沒有人會污衊希臘、羅馬,也沒有人會崇敬突厥、土耳奇。一個沒有文化粗魯厲害的強盜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會景仰。

⑺ 我國古代的偉大創造有哪些包括時間,創造者.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如下發明創造: 魯班(建築)——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建築)——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數學)——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數學)——225-295年,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數學)——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天文學)——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天文學)——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學)——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天文學)——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天文學)——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文學家)——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天文學)——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天文學)——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燈具)——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平面繪圖)——224~271 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機械設計)——三國時代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曹魏人,是當時聞名的機械大師.他不僅製造了指南車、記里鼓車,而且改進了綾機,提高織造速度;創制翻車(即龍骨水車);設計並製造了以水力驅動大型歌舞木偶樂隊的機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並無詳盡記載,只知道他當過小官吏,並因不擅辭令,一生並不得志.到宋代,盧道隆於1027年製成記里鼓車,以及吳德仁於1107年同時製成指南車和記里鼓車的詳情,則被記載於《宋史?輿服志》中.記里鼓車又名記道車、大章車.它是利用車輪帶動大小不同的一組齒輪,使車輪走滿一里時,其中一個齒輪剛好轉動一圈,該輪軸撥動車上木人打鼓或擊鍾,報告行程,第一個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記里車機械專家,是三國時代的馬鈞.記里鼓車是減速齒輪系的典型.它也是現代計程車、計速器的重要祖先.它的報告里數的設計,也是近代所有機械鍾表中報時木偶的始祖.
李春(橋梁設計)——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發明家)——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科學家)——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杜詩(水力鼓風機)——91~不祥,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淬火技術)——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算經)——三國時期,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數學)——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數學)——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墨子(思想家)——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經》中記載的研究成果有:光的直線傳播、物影的生成、雙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現象、物象大小所關涉的條件、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等若干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孔成像」理論.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

⑻ 曹衣出水是什麼意思曹衣出水的創造者是誰

“曹衣出水”其實是古畫中人物衣服的一種畫法,這種畫法畫出來的衣服就像剛從水裡出來那般緊貼於身體。再加上這種畫法是由曹仲達創造出來的,所以便有了“曹衣出水”這樣一個說法。曹仲達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人物,曾在北齊擔任朝散大夫一職。眾所周知,中國佛教有一部分是經由絲綢之路從古印度以及西域傳入中國的,而出生西域的曹仲達所受佛教的影響則要更多一些。

其實唐朝時期曹仲達的作品尚有保留,而當時的人感嘆於他獨特的佛畫風格而將其稱之為“曹家祥”,並將其視為典範。而除了他之外,唐朝又有一位名叫吳道子的畫家創造出了“吳帶當風”的新畫法。北宋著名書畫鑒賞家郭若虛對他們二人的畫風進行了總結,於是便有了“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說法。

⑼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其詞的風格與辛棄疾同屬婉約派為什麼錯了

因為他倆同屬於豪放派。

閱讀全文

與北宋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