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字是誰發明的
古代文字是指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時代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對你有幫助,祝你天天快樂!
❷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紙的人是誰
1.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各種材料書寫文字。古巴比倫人將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紙上書寫,古阿玆提克人及瑪雅人以桑科植物樹皮製作的厚紙書寫繪畫,古印度人用貝葉(棕櫚葉)刻寫佛經,古近東人與中古歐洲人用野獸皮書寫,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秦漢陶文刻在陶器上,以後還有刻石、竹簡、木片、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部分更不能修改。
2. 以往認為中國造紙起源東漢,但近年來的一些考古遺跡有了新發現,例如:
1934年在新疆羅布淖爾烽燧台廢墟發現古麻紙,約長10公分,寬4公分,年代為公元前1世紀。
1942年在甘肅額濟納河東岸查科爾帖漢代烽燧遺址出土「查科爾帖紙」
1957年在西安東郊漢墓出土的「灞橋紙」,約10公分見方,年代為公元前二世紀。
1973年在甘肅額濟納河東岸漢金關烽燧遺址出土「金關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顏村發現公元前1世紀紙殘片,上有四個手寫的字。
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漢代墓葬群中出土「放馬灘紙」,繪有地圖。
1990年在甘肅敦煌甜水井漢代懸泉郵驛遺址出土「懸泉紙」。
2.1這些考古樣本包括在中原確認年代遺址中被發現的,為中國造紙起源於前漢之說提供確切的佐證。宋朝蘇易簡《文房四譜》卷四亦載:「漢初已有幡紙代簡。……蔡倫銼故布及魚網、樹皮,而作之彌工,如蒙恬之前已有筆之謂也」。所謂幡紙即以蠶絲絲絮壓制粘合成的紙。
3.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
❸ 龜甲船是哪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
在十五世紀初朝鮮李朝時期製造了世界最早的鐵甲船——龜甲船。據記載,龜甲船的發明者是朝鮮的李舜臣將軍。
而當時朝鮮是中國的屬國.所以朝鮮當時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中國人發明的.
龜甲船船身的防護板由裝有硬木製成,形似龜殼,故叫龜甲船。船身長34米,寬4米多,甲板之上有厚木製成的外殼,並且裹上鱗狀鐵葉,可以抵禦敵人弓箭和火器的投射,頂蓋上和甲板旁,裝著許多尖銳的鐵錐和尖刀,使敵人不易攀登。船頭呈龍頭形,內有兩個或四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大型鐵錐,可用來撞擊敵船。這種龜甲船被現今朝鮮人稱為當時世界最強的戰船,在世界古代海軍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❹ 甲古文是誰發明的
甲骨文是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中國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民國以前很長一段時間,中葯店裡常中有一味中葯叫「龍骨」,那是中葯店收購農民在地里挖出來的古老獸骨。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首先發現「龍骨」上面有文字,經研究,這些文字其實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巫師之手。後來經過發掘,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迄今為止發掘出存世的大約有15.4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陸收藏的有97600多片,台灣收藏的有30200多片,香港有89片,流散到海外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有26700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國時曾有組織地在殷墟盜掘,因此收藏最多,有12000多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學者專門研究甲骨文,發表專著有2000多篇。
據統計,甲骨文大約有4500個單字,已解讀的有三分之一左右。
根據研究,甲骨文中已經使用了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的漢字造字法。在字義的使用上可以明顯看出轉注、假借方法。形聲字佔20%左右。今天,形聲字佔80%左右。
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後,認為甲骨文從初創到成熟,起碼要經歷1500年以上。
❺ 人們是何時開始用龜甲進行占卜的
人們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龜甲進行占卜的。相傳,伏羲氏受到龍馬負圖的啟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說明早在母系氏族之時,先人已發明了用「祝蓍」的方法佔卜吉凶和取捨。後來,神農氏「以火德王」,並發明了用火占卜的辦法。當時的人們,把火看成無比神聖的東西,氏族內集會都要點起篝火,圍火而議。當氏族面臨某種大事件的時候,聚集的人越多,火也便越旺。旺火經常發出爆裂的聲響,人們把這爆裂的火花,稱作「火爆」,並常常把這與火爆後發生的大事聯系起來。由此發展,人們便有意識地燒烤竹節、獸骨,使之爆裂,預卜一件事的成敗。如果發出清脆響亮的爆裂聲,即是「貞」,事情可成;如果發出低細微弱的聲響,即是「不貞」,事情難成;如果燒後沒有任何動靜,便是不祥之兆。也許,人們尋找過許許多多的燒烤物,最後一致地把目光集中在龜甲上。
❻ 是誰最先發明甲骨文的
發明還是發現啊?要是發明的話是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如果是發現的話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葯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收購.1900年,王懿榮的甲骨轉歸了劉鶚所有,他的親家羅振玉得知這些甲骨來自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里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❼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發明的 。
文字的發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回,有一些傳說,如「倉答頡造字」。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❽ 歷史上誰發明了紙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起源於何時,我國學術界長期存在著「東漢蔡倫發明紙說」與「蔡倫前發明紙說」兩種觀點,它們之間的爭論已有40多年。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紙,蔡倫並不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是最早的造紙人嗎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存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的傳統說法,直至今天,中國的教科書也這樣告訴學生。這種觀點的主要根據,來源於重要史書《後漢書》。《後漢書》中明確記錄了造紙術的發明人、發明原由和過程:「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後來,這段記述又由保存在較晚著作中的其它記述或引文所證實。基於《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和地位,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由於新的考古發現,「蔡倫造紙」的傳統說法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亞洲許多的紙張史專家中都引起了爭論。
1957年,陝西出土了灞橋紙,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關紙,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顏紙,經過考古專家的考證和斷代,證實這些紙是西漢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東漢早,因此一派學者開始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觀點提出異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潘吉星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蔡倫不應是造紙術的發明人,中國造紙的歷史起碼要向前推進兩三個世紀。
然而,另一派專家則對這些紙出土的古墓或遺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紙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雖然在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地較粗糙,結構也比較鬆散,不能算做真正意義上的紙。而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紙的質量和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為今天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紙。因此,部分專家指出,蔡倫對紙向中國、向世界的推廣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紙的人,卻可以算做「造紙術」的發明人。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放馬灘紙。與以往考古發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生日」是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300多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日本高知紙業實驗場的技術鑒定和化驗結果也都表明,該紙是以麻類植物製造而成,且纖維分布均勻,質量明顯優於陝西灞橋紙,完全可以用於書寫。所以,這張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當時成為中國在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唯一物證,「蔡倫之前的紙不是紙」的觀點受到了沖擊。
近日,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驚喜地告訴記者,這個遺址出土了460餘件麻類植物造成的古紙,成為目前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土的簡牘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初到西晉都有,其中大多數是西漢時期的,有10件還寫有文字,質量較好。古紙的顏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8種。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雙全說,這些古紙的發現不但為中國研究紙的歷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證,也有力地印證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人這一觀點。出土的紙是東漢以前的紙嗎敦煌懸泉置出土了成百件的古紙似乎
使「蔡倫前就有紙」成為不爭的事實,但關於造紙術起源的問題卻仍沒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據敦煌懸泉置遺址的發掘工作者何雙全介紹,多年來,持「蔡倫造紙」觀點的學者對考古發現的紙的年代表示懷疑。他們指出,1957年以來出土的「灞橋紙」、「金關紙」、「中顏紙」、「放馬灘紙」等被認為是「西漢紙」,是發掘報告按照墓制或同時出土的西漢文物或竹木簡上最後年代記述而定下來的。但造紙術起源的問題不是考古界的研究專利,對此,考古界外的史學、造紙學專家都有質疑和發言權。
❾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
應當是有人發明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甲骨上的文字是有誰創造的,而是文字所承載的物質——甲骨是有誰率先使用的。
然而,畢竟是上古的東西,」甲骨文是誰發明的」不好回答,文獻沒有相關的記載,學術界也沒有相關的考證。關於中國最初的文字——甲骨文是怎樣形成的,目前都只是各家的臨時說法,有待將來相關文獻出土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