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戲劇教育是什麼
戲劇教育是一種教育性質的戲劇活動,或者說是戲劇方式的教育活動。法國思想家盧梭曾提出將戲劇融入教學,隨後美國兒童劇場協會(Amercian Association of theatre for Youth)簡稱AATE,召集了七十餘位戲劇學者與專家進行研討,在研究報告中將戲劇教學的內容歸納為四大類:
1.發展自身內在與外在的資源;
2.藉由藝術合作創作戲劇;
3.將戲劇與社會情境結合;
4.美學評析。
在戲劇教學的過程中,兒童是參與者、製作者和欣賞者。參與者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感官與情感感知能力、想像力、身體動作、聲音、紀律以及自我認知。戲劇教育的重點在於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展可能性、創造性。
B. 戲劇教育對幼兒有哪些影響
戲劇作為兒童發展的手段是首先被教育者所關注的。美國的兒童戲劇學者在20世紀二三千年代提出了「創造性戲劇」,旨在通過兒童的「做戲劇(dodrama) 」,實現促進兒童發展的教育目。 美國學者艾林納,蔡斯·約克(EleanorChaseYork)專門對創造性戲劇的兒童發展價值進行了總結,具體包括創造性、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想像力、情緒穩定性、社會合作能力、道德態度、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就拿創造性來說,兒童在創造性戲劇活動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個想法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後來,美國兒童戲劇學者麥凱瑟琳(NellieMcCaslin)進一步強調創造性戲劇是通過戲劇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即關注兒童在戲劇中面臨的各種矛盾、沖突、問題。比如在一次「冬天裡的小鳥」的創造性戲劇主題活動中,教師預先設計了一個情景:一隻受傷的小鳥遇到了自私的樹和友好的樹,由兒童設想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情節,裝扮成受傷小鳥的兒童面對傷痛、寒冷、飢餓,想辦法尋找幫助,而面對受傷小鳥的大樹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創造性戲劇正是通過兒童在戲劇扮演中嘗試各種解決辦法,促使兒童在「演戲」中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和問題,從而豐富了兒童的各種經驗。雖然,創造性戲劇表現形式是戲劇扮演,但是其教育目的不是戲劇作品的刨造,而是通過戲劇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創造性戲劇重過程輕結果,著重抓住戲劇「思考人生」的本質,也就是通過戲劇這種最能直接面對生活的藝術讓兒童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治療戲劇(RemedialDrama)在兒童戲劇教育領域的出現,更加有力地證明了戲劇的心理治療價值,尤其對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兒童。維也納的莫利諾博士專門將戲劇當作醫療的輔助手段,他於1911年用戲劇來做兒童的心理疏導。他讓兒童玩一種「即興戲劇」的游戲:先確定一個故事,比如格林童話的「小紅帽」,讓孩子們各自扮演一個角色,他們不必背台詞,而是根據角色的需要,揣摸角色的心理,自發地編說對白;指導者隨時做些提示或引導,並對孩子們的活動進行心理分析。莫利諾博士發現,對那些兒童演員來說,他的情感迷醉狀態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時候發生的,隨著表演次數的增加,這種迷醉狀態會越來越微弱,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平和了,膽小緊張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勇敢了。戲劇的心理治療價值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它是讓兒童在假設的戲劇情境中反復體驗的,從而避免了真實錯誤導致的各種消極影響,使情感得到釋放和宣洩,可謂一舉兩得。 戲劇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手段,在兒童的認知、社會性和情感等各個心理發展維度都能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立體的教育價值。(綠兔子摘自某教育網) 2. 無實物練習與簡單動作練習 3..模仿動物與模仿人物 5.觀察生活練習6.小品7.片斷、獨幕戲 8.大戲的排練和演出 9.關於分析劇本和角色的塑造二;台詞 1.語言基礎。 2.發音吐字,感情,情緒的運用。 3.詩、詞片短練習、散文與小說、宣言。 4.人物對白訓練。 5.角色語言的塑造。 三;形體 1.軟度與力度的訓練 2.身體的控制。 3.各種舞種的訓練。 4.摔、爬、滾、打的訓練。 5.用形體學會說話。 四;聲樂 1.樂理基礎,樂感,節奏的培養2.曲種的練習
C. 現在流行的英文戲劇教育,真的適合國內學生嗎
戲劇是什麼?👇
戲劇起源於古希臘時期,「戲劇」在希臘原文是『動作,行動』,最初為一種純藝術表現形式。18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盧梭在《愛彌爾》中提出「在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與「由戲劇實踐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兩個概念,開啟了以戲劇作為教育手段的先河。
戲劇課究竟值得選擇嗎?相信看完文章的你大概也知道「戲劇」在教育中扮演著怎樣舉足輕重的角色了。
D. 戲劇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哪些價值呢
教育戲劇,著眼點主要並不在於培養戲劇家。如果能在中小學就開設教育戲劇課程,讓學專生扮演各屬種戲劇角色,演繹人生百態,弘揚正義,鞭撻丑惡,正是對人生的一種體驗,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同時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通過戲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中面對觀眾進行藝術活動,籍以感悟集體的智慧和團隊精神。教育戲劇對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培養,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人格成長的各個面向,與戲劇學習的各個面向剛好相同,這些學習面向包括:專注、直覺、想像、外表自我、說話、情緒、智能等七個方面。因此,戲劇學習的應用,是個人成長的必要部分。
戲劇作為人格學習的成長目標來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其專注、想像與感知方面的成長,便顯得十分重要。
不同年齡的發展階段都因人們智能的提升,不斷追求成長,使個人之認同、情感、道德間皆能符合理想,以建立起完美的人格。因此,戲劇的教學在認知成長的理論基礎上,就是全人發展的教學,亦是掌握了階段教學的特性,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皆給予適當的教學內容,以期達到理想的能力指標。
E. 為什麼要讓孩子接受戲劇教育
戲劇教育能給幼兒帶來什麼?
一、戲劇作為兒童發展的手段 戲劇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哪些價值呢?
通過什麼樣的戲劇教育能夠使戲劇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手段呢?可以說,戲劇作為兒童發展的手段是首先被教育者所關注的。 美國的兒童戲劇學者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創造性戲劇」,旨在通過兒童的「做戲劇 」實現促進兒童發展的教育目的。創造性戲劇被界定為「一種即興的、非演出的、以過程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參與者在引導者指導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類真實的或想像的經驗。」美國學者艾林納・蔡斯・約克專門對創造性戲劇的兒童發展價值進行了總結,具體包括創造性、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想像力、情緒穩定性、社會合作能力、道德態度、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就拿創造性來說,兒童在創造性戲劇活動中,要把自 己完全放置到某一個想法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後來,美國兒童戲劇學者麥凱瑟琳進一步強調創造性戲劇是通過戲劇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即關注兒童在戲劇中面臨的各種矛盾、沖突、問題。比如在一次「冬天裡的小鳥」的創造性戲劇主題活動中,教師預先設計了一個情景:一隻受傷的小鳥遇到了自私的樹和友好的樹,由兒童設想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情節,裝扮成受傷小鳥的兒童面對傷痛、寒冷、飢餓,想辦法尋找幫助,而面對受傷小鳥的大樹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創造性戲劇正是通過兒童在戲劇扮演中嘗試各種解決辦法,促使兒童在「演戲」中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和問題,從而豐富了兒童的各種經驗。雖然,創造性戲劇表現形式是戲劇扮演,但是其教育目的不是戲劇作品的創造,而是通過戲劇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創造性戲劇重過程輕結果,著重抓住戲劇「思考人生」的本質,也就是通過戲劇這種最能直接面對生活的藝術讓兒童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治療戲劇在兒童戲劇教育領域的出現,更加有力地證明了戲劇的心理治療價值,尤其對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兒童。維也納的莫利諾博士專門將戲劇當作醫療的 輔助手段,他於1911年用戲劇來做兒童的心理疏導。 他讓兒童玩一種「即興戲劇」的游戲:先確定一個故事,比如格林童話的「小紅帽」,讓孩子們各自扮演一個角色,他們不必背台詞,而是根據角色的需要,揣摸角色的心理,自發地編說對白;指導者隨時做些提示或引導,並對孩子們的活動進行心理分析。莫利諾博士發現,對那些兒童演員來說,他的情感迷醉狀態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時候發生的,隨著表演次數的增加,這種 迷醉狀態會越來越微弱,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平和了,膽小緊張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勇敢了。戲劇的心理治療價值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它是讓兒童在假設的戲劇情境中反復體驗的,從而避免了真實錯誤導致的各種消極影響,使情感得到釋放和宣洩,可謂一舉兩得。 戲劇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手段,在兒童的認知、社會性和情感等各個心理發展維度都能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立體的教育價值。
二、戲劇作為教學的媒介 戲劇對教學具有什麼價值呢?
在西方「戲劇教學 」中,戲劇既可以作為教師教的媒介,也可以作為兒童學的媒介,這就是戲劇作為教學媒介的兩個層面的內涵。 英國兒童戲劇學者多蘿西・海滋考特作為「戲劇教學」流派的創始人,她大力將戲劇視為教學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戲劇來豐富兒童的覺察力,使他們能通過想像發現現實,發掘行為表面下所隱含的深刻意義,比如在「中世紀的服裝」這一主題中,教師首先把兒童置身於一個中世紀的教堂情景里,兒童裝扮成中世紀的騎士等角色,然後進一步繼續主題的探索和學習。盡管戲劇教學出現了角色扮演,但它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劇本或扮演角色,而是為了深入體驗學習主題。多蘿西・海茲考特把戲劇教學目標確定為提供反思和分析生活經驗的舞台,並通過扮演來驗證這些經驗,使兒童在戲劇活動中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一般來說即興表演是最好的形式,而且扮演和反思是同等重要的,各佔一半活動時間。另外在戲劇活動中,教師可以擔任某個角色,參與到戲劇表演中,這被稱作「教師入戲」,而當需要理清表演思路時,教師可隨時中斷表演,和兒童討論如何表演,然後繼續即興表演,這叫「教師出戲」。在這一點上,戲劇教學和創造性戲劇完全不同,在創造性戲劇中教師一般不會中斷兒童的即興表演。 塞西勒・奧妮兒也是「戲劇教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認為,「戲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創設供人分享的戲劇情境,即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探索和檢驗想法、問題、各種關系和有趣的領域,希望兒童能體驗快樂、覺察世界和獲得滿足,逐步有意識地掌握假裝扮演,並分享別人的感受和認知。角色扮演是「戲劇教學」的重要概念,兒童在扮演角色中能發現自己的潛能,逐漸改變他對周圍世界的偏見。在戲劇中,教師不是尋找答案,而是幫助兒童發現自己的問題,所以教師入戲不是為了表演得更完美,而是用熱情、想像和真誠和學生一起探索一個虛構的世界。 從戲劇作為教學的媒介來看,戲劇在課堂上的運用既能滿足教師有效教學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兒童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三、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
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這是戲劇的本質屬性。然而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入西方兒童教育(非戲劇專業的)中,則是因為戲劇的藝術特性,尤其是戲劇作為一種劇場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劇場教育」形成了。劇場教育是英國戲劇教育的一種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布 瑞恩・維 。劇場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兒童劇場: 兒童觀眾也可以作為參與者參與到舞台表演中;戲劇是隨著兒童的創造而變化的,但是不脫離原有的戲劇情景和角色;一般來說,戲劇的文本是經過修改以適應兒童參與的需要;它的目的不是娛樂,而是要鼓勵兒童思考問題、親身感受各種情感。在這里,戲劇的藝術性得到凸顯,正如我們看到的劇場成為教育的空間,兒童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布瑞恩・維 在《通過戲劇的發展》一書中論述了他的戲劇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將正式劇場和創造性戲劇結合起來,發展出參與劇場,那就是向兒童 觀眾開放,使兒童觀眾成為參與者。首先,兒童觀眾的人數最多限定為10人,他們圍坐成一個圓形;其次,演員要掌握邀請觀眾表演的技巧,知道怎樣邀請、怎麼與參與者合作、怎樣把參與者送回座位等。在參與劇場中,兒童觀眾不受限制和約束,可隨時給演員提供建議,甚至可走上台來表演,當然這要得到主要演員和參與者的同意。年齡越小的兒童,參與表演越自然。在參與劇場中,當觀眾成為參與者時,創造性戲劇和兒 童劇場的區別就消失了。在劇場教育中,由於戲劇作為一種藝術,戲劇的主要元素———演員、觀眾、劇本、劇場等也進入到兒童戲劇教育的視野中,兒童不再是「創造性戲劇」或「戲劇教學」中所說的「參與者」,他們從「參與者」發展為演員、觀眾、導演、劇作家、舞台設計師、評論家等,努力使最初的想法轉變為行動,即通過戲劇的方式表達想法。此外,劇場的表演規則和生產規則也成為兒童戲劇教育所要涉及的內容。 從戲劇作為一種藝術的角度看,戲劇賦予兒童戲劇教育審美藝術的特性,在關注兒童的劇場藝術創造能力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闡述我們驚嘆西方兒童戲劇教育對戲劇教育價值的挖掘和利用:戲劇可以促進兒童的發展;戲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戲劇還能培養兒童戲劇藝術的審美能力。這些就足以說明戲劇已經給西方教育帶來了廣闊而豐厚的價值。此外,如果從兒童戲劇教育「工具論」取向和「本質論」取向的視角,深入探討這三個維度,我們就不難發現,戲劇作為兒童發展的手段和戲劇作為教學的媒介是一種「工具論」取向,這種取向的兒童戲劇教育重在通過戲劇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的效果;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則是「本質論」取向,這種取向的兒童戲劇教育看到了戲劇的藝術特性,重視了兒童戲劇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當下的西方兒童戲劇教育已經出現了「工具論」和「本質論」兩種取向融合的趨勢,比如今天的「創造性戲劇」在即興的扮演中加入了劇場的諸要素,增強了扮演的藝術性,既強調了兒童批判性思考力和創造力,又滿足了兒童的戲劇藝術創造的慾望。但是,西方的兒童戲劇教育尚缺乏對戲劇藝術元素的教育特性和兒童戲劇經驗成長的認識和利用,從而導致工具價值和本質價值融合的形式化,這也正是我國兒童戲劇教育所要突破的關鍵所在。 總之,在強調兒童戲劇教育「工具論」和「本質論」兩種取向融合的深刻意義中,我們看到戲劇的各個層面上的教育價值在發展趨勢上呈現出一種融合的態勢,這也為我國兒童戲劇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F. 國外兒童動畫片中的教育性對兒童教育的益處
總結了值得學習的國外五大教育典範,不妨借鑒一下。 和你分享下:
激發兒童的上進心
愛迪生小的時了侯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這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愛迪生的媽媽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他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大科學家,這與母親的教育、與母親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家長的期望對子女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心理學的調查表明,家長期望水平越高,他們子女的智商和學習成績相應也越高。反之亦然。
捕捉兒童成才的敏感區
在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等到麥克斯韋畫完交卷時,父親邊看邊笑了起來,因為滿紙塗的都是幾何圖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葉子的。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於是父親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後來又教他代數。果然,麥克斯韋不久就在數學方面顯示了驚人的才華。
凡是發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歲時就開始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種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夠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會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訓練
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鞋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們的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動手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在美國、日本、英國教育法規中,還有專門條款規定孩子的勞動時間,家庭和學校均不得剝奪孩子的這一權利。
現在的家長都為孩子們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由此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過度保護。而且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從小讓孩子接受必要的勞動訓練,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態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課。
在實踐中教育兒童
在瑞典,2歲多的小班學生最初學的單詞除了「你好、謝謝」以外,都是森林裡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稱。夏天,每星期中有兩天老師會帶小寶貝們到森林裡玩耍或做小試驗。例如,在地上挖幾個坑,分別將塑料袋、紙、玻璃、香蕉皮等埋入,過幾個星期後再挖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據此對小孩講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會吸收玻璃,而且還會傷害到人和動物的腳,太陽光反射聚焦還會引起火災。瑞典的環境建設搞得那麼好,這與自身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與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兒童接受,瑞典這種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接受、對生活及人類的熱愛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培養兒童的責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這12.50美元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G. 西方國家對於兒童戲劇是怎樣理解的
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 西方兒童戲劇的文本是經過修改以適應兒童參 與的需要, 其目的不是娛樂, 而是鼓勵兒童思考問題, 感受各種情感。 這時的劇場成為教育的空間, 兒童既是觀眾又是演員, 他們不受限制 約束可隨時給演員提供建議, 年齡愈小的兒童表演的會愈自然。 這時 的孩子就成為演員、觀眾、導演、劇作家、舞台設計者、評論家等。 他們會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探索和檢驗自己的想法、 同他人的各種關 系, 借用戲劇的表現形式積極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從這樣一個有 趣的領域中,孩子能夠感受到世界、體驗到快樂;並且在假裝扮演中 孩子能分享到別人的感受和認知, 會逐漸改變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偏見。 可見西方兒童的戲劇教育充分關注到了兒童的參與性、 主動性、 創造 性,最大程度地吸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美國的兒童戲劇學者在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了 「創造性戲劇」 。 美國學者艾林納·蔡斯·約克對創造性戲劇帶給兒童的作用進行了總 結,具體包括創造性、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想像力、情緒穩定 性、社會合作能力、道德態度、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 其中的創造性而言, 兒童在創造性戲劇活動中, 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 某一個角色上,自由地表達自已內心深處的思想、感受,這樣使得孩 子自身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