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身份制與中國人的觀念結構是什麼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伴隨著經濟、政治領域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會自治領域日益擴大,長期形成的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一體化模式正趨於解體,國家與社會二元性分化的歷史性變遷開始進行,一個現代意義的中國市民社會正在發育、成長和崛起。其建構已成為當代中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議題。市民社會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契約關系為中軸的高度理性化的社會。就文化特質而論,中國傳統社會以身份為根本特徵,現代社會以契約為根本特徵。中國市民社會的文化建構是從身份走向契約的歷史進程。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的身份社會。身份是一種先賦的、常駐不變的人格狀態,是判定人們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的基準。它源於父權制家族的隸屬關系,人們一旦獲得了某種身份,就意味著他獲得了與此相應的種種權利。人們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及整個社會的秩序都是依據身份關系來調節和整合的。在此社會格局之中,群體而不是個人,才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任何個體都不能憑自己的意志和後天的努力掙脫家庭和群體的既定網路,而為自己創設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傳統中國是個講究身份的國度,成員的生存資源主要依據身份及身份之間的關系而配置;中國古代社會可以說就是一個身份制社會. 直到19世紀下半葉及20世紀初,中國社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康梁變法、"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開始解凍古老的中國身份製冰山;及至中國共產黨的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身份制受到更強烈的震撼,身份的解放出現了一個大的躍遷。
『貳』 關於創造的論據
2008-02-09 10:42不斷變革創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可能會變得僵化。
——歌德
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非經自己努力所得的創新,就不是真正的創新。
——松下幸之助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知識本身不會使一個人具有創造力。……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活用知識。活用知識和經驗來尋找新點子、新創意,就是培養創造性思考所需的態度。
——羅傑·馮·伊庄(美國)
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展的一種能力。把創造力限制在少數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多產創作上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創造性是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出創造性。
——馬斯洛(美國)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羅
【相關論據】
1、姚明進軍NBA:2002年6月27日7點30分,2002年NBA選秀大會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進行,中國球員姚明被擁有頭號選秀權的休斯頓火箭隊選中,成為亞洲球員獲NBA「狀元秀」殊榮第一人。從宋濤到馬健、胡衛東,從王治郅、巴特爾到姚明,中國人代表亞洲越來越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籃球聯賽——NBA的頂峰。
2、不迷信傳統的地質理論:許多年來,中國被認為一個貧油國家。因為傳統的地質理論認為,大油田一般都生長在海相地層中,而中國大部分是陸相地層,因而不可能有儲量大的油田。但是,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不迷信傳統的理論,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地質實踐和前人的經驗教訓,深入思考,反復研究,最終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論,即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我國先後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漢油田等大型油田,終於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3、哥倫布豎雞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人們紛紛向他祝賀,也有不少人不以為然。他們說:這件事很簡單,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有一次集會,他們又這樣嘲笑哥倫布,哥倫布不動聲色地拿出一隻雞蛋,說道:「在座諸位,誰能把這只雞蛋在桌子上立起來?」沒有一個人敢響應。哥倫布說:「我立給你們看。」言畢把雞蛋使勁往桌子上一插,雞蛋碰到桌子後破了,牢牢地立在桌子上。眾人恍然大悟,說道:「這很簡單。」哥倫布氣憤地說:「一件事情做成之後,你們當然知道它簡單。但是事先你們怎麼沒想到要這樣去做呢?」
4、化腐朽為神奇:美國歷經百年的自由女神銅像翻新後,現場存有200噸廢料,難以處理。一個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奮勇,主動承包清理。他將廢料分類整理,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塔,廢鉛改鑄紀念幣,水泥碎塊整理做成小石碑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里,讓大家選購。結果,本來無人問津難以處理的一堆垃圾,頓時化腐朽為神奇,身價百倍,人們爭相購買,200噸垃圾被很快一搶而空。正是由於斯塔克不拘泥於傳統方法,標新立異的思維方式,便別出心裁想出了多種處理辦法,由此而獲得大利。
5、善於創新的李公麟:北宋畫家李公麟不僅擅長畫馬,他的人物故事畫,也是出類拔萃,善於創新。他曾經畫過一幅《陶潛歸去來兮圖》。對於表現晉代詩人陶淵明掛冠歸隱的畫,歷代畫的不少,但畫來畫去,無非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園秋菊之中來表現。但李公麟卻一反過去的陳套,把這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畫在江上,一條清澈透底的江水坦盪東流,構圖別致,立意新穎。
時代要求開拓創新。
【相關論據】
1、張瑞敏的開拓精神:張瑞敏,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2000年6月,海爾進一步和國際接軌,總裁改任首席執行官,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第一位CEO。一系列國際化運作使海爾在全球的銷售大增,目前,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海爾經銷商,張瑞敏因此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海外。國際、國內多次高品質的演講令張瑞敏和海爾的聲譽與日俱增,其全球化戰略使海爾向世界500強又邁進了一步。如果他在登陸美利堅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並取得成功,那麼他將贏得更多喝彩。
2、不斷創新的海爾: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託,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引進技術到整合國內外資源、自主創新,堅持「技術創新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57182&pgid=116107
12.革新
(1)引言
革新
改革創新,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革除舊弊就要具備與舊事物斗爭的勇氣;開創未來就要有勇於探索的精神。
革新者是披荊開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兒,是時代的精英。
(2)事實論據
商鞅變法強秦
商鞅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幫秦孝公進行兩次重大改革,「開阡陌封疆」,廢止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而創立按丁男征賦辦法;獎勵農戰,凡從事耕織繳納糧食布帛多者,可以改變原來身份,有軍功者還可以受爵位;實行郡縣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還「燔詩書而明法令」強調法治。
商鞅後來雖被守舊的反動勢力車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魯迅剪辮明志
清政府強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條長辮。在日本,中國清朝留學生也要拖一條長辮子,處處受日人的譏笑甚至侮辱。魯迅決心率先剪掉辮子,以表示對清政府的抗爭和在外國人面前洗刷恥辱的決心。並特地到照相館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寫下一首憂國憂民的詩:「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琴納試種牛痘
1796年,美國人琴納試種牛痘獲得成功。猖獗於世的可怕的傳染——天花。終於有了剋星。
但要推廣這種療法卻遇到重重阻力。英國皇家醫學雜志拒絕刊登琴納的論文。有人散布謠言:「種牛痘,人頭上會長出牛角,身上長出牛毛,會發出牛的叫聲。」對琴納進行人身攻擊。
琴納不怕威脅,勇敢捍衛科學真理。自費刊印自己的論文,宣傳新事物新思想。
接種牛痘戰勝天花的預防醫療活動,迅速在全世界展開,新事物終於戰勝了舊觀念。
(3)理論論據
改革之任,人人有責。
孫中山《建國方略》
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魯迅《中國語文的新生》
變法則民富。
譚嗣同《仁學二》
大變則大效,小變則小效。
梁啟超《論科舉》
能從原蟲到人類,從野蠻到文明,就因為沒有一刻不在革命。
魯迅《革命代的文學》
新笤帚掃得干凈。
[英]海伍德《諺語集》
人的天性渴求新廳事物。
[古羅馬]老普林尼《博物志》
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服從老配的東西,而是為了創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輝的東西。
俄羅斯諺語
所有的保守派都是由於自身有著缺陷。他們因為地位或本性而是優柔怯懦的……只能像殲疾人那樣地採取守勢。
[美]愛默生《處世之道》
有些人會錯誤地教導我們說,墨守成規就是始終如一,是一種美德,而擺脫成規就是不始終如一,是一種惡行。
[美]馬克•吐溫《始終如一》
保守派是一個長著完好雙腿的人,但他從來沒學過向前走。
[美]羅斯福《1939年10月26日廣播演說》
當一個國家的青年人都因循守舊時,它的喪鍾便已經敲響了。
[美]比徹《出自普利茅斯佈道壇箴言》
自古以來一切文明的進步,最初無一不是從所誤用的異端邪說開始的。
[日]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
人們處境舒適的時候,自然就敵視革新。
[英]艾迪生《保有權主》
請君莫奏前朝英,聽唱新翻《楊柳枝》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今美於昨,明日復勝於今。
清•李漁《〈笠翁余集〉自序》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只有創新才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貝弗里奇
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行為。
[英]蕭伯納
瓦礫場上還不足悲,在瓦礫場上修補老便是可悲的。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叄』 職業人身份轉換包括哪五個方面
1,身份的轉轉換。在學校,你是學生;在工作單位,則身份變為單位職員。
2,任務的轉換。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單位員工的任務則是完成企業或者單位規定的盡量工作任務,為企業創造利潤,為單位完成某一個方面的工作。
3,知識到能力的轉換。學校所學,大多屬於理論性質的知識,怎樣才能使這些知識變為實際的工作能力,才是走上工作崗位後面對的一大問題。所以,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把學校所學盡快的編委工作的能力,應該是最為緊迫的事情。
4,從象牙塔到大熔爐的轉換。象牙塔的環境不像社會這座大熔爐,單純、干凈,需要自己再這樣的環境中技能潔身自好,又能茁壯成長,還要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自身的抗體。這就需要走出校門的學校,盡快適應這樣一種環境。
5,單打獨斗到協作共事的轉變。學校的學習大多是一種個人的獨立學習行為,而走上社會,就需要和同事合作共事。因此,知道協作共識的重要性,著不融入工作單位這個大家庭,就顯得極為緊迫。
『肆』 一個人的個人身份是天生的還是人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有天生的 也有自己創造的
『伍』 為自己創造一個身份,你會創造什麼
如果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身份,我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天使,我覺得天使是一個充滿愛的精靈,他每天過的無憂無慮,她很容易滿足,他不僅能夠自己快樂,他還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所以我也想像天使一樣每天都被愛和快樂環繞。
『陸』 什麼因素創造了我們的身份
客觀因素。。。。
『柒』 翻譯 創造一個身份
What Irving created is not only a dog.It is also the bosom friend of Rip's.Rip often tells his secrets to his dog without knowing he is doing so.He also regards the dog his lazy buddy.The way of personifying the dog is what Irving's good at and also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捌』 創造性的主要理論觀點
創造性的主要理論觀點。創造性的主要聯絡觀點主要是以創新為主,創新就代表進步,代表先進。
『玖』 為自己創造一個身份,你會怎麼創造
我會把自己創造成一個對藝術有追求的人,這項藝術可以是任何東西,比如說美食,我可以對美食重新的定義,然後做出經典的食品,就像每個藝術作品一樣,又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畫家,總之就是那種才華特別橫溢,讓人們非常敬仰和羨慕,又覺得自己平易近人的人。
『拾』 徐特立的詳細資料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省善化縣(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
1877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四都觀音塘(今長沙縣江背鎮觀音塘),4歲時,徐特立的母親逝世,1885年,徐特立9歲,父親決定讓他去讀書,雖然家徒四壁,最終父親和個哥哥還是用勞動的血汗錢為他繳納了學費。1
2歲時,徐特立的伯祖父逝世,父親決定讓他過繼給伯祖母做孫子,9歲到15歲,徐特立讀了6年書。 徐特立的6年私塾,主要學習了《四書五經》、明朝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和明朝楊繼盛的著作。
1893年,伯祖母一病不起,徐特立也欠了債,於是他決定一邊勞動,一邊自學,伯祖父的書籍,包括醫卜星象、算命類的書籍他都讀了。
18歲時,徐特立決定做私塾先生對自己比較合適,就在五美山小塘灣設館開學。徐特立白天在私塾教書,晚上去王硯秋的講經館去聽課,2年後,徐特立的作文水平已經爐火純青。
1905年,徐特立28歲時,他十年的「破產讀書」計劃進行到了第八年,這時,清政府取消了八股文考試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考經義、歷史、地理,地點是岳州,徐特立參加了這場3000多人的考試,名列第19名。
1907年,徐特立看到將要滅亡的清朝,曾經當著去北京請願代表,把右手食指用刀斬斷,寫血書以壯赴京請願代錶行色。
1912年,徐特立受長沙縣首任知縣姜濟寰之邀,創辦長沙縣立師范(今長沙師范學校的前身)。1919年至1924年6月,42歲時徐特立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在巴黎大學學習自然科學,並考察了比利時和德國的教育。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長沙,創辦長沙女子師范(1926年並入長沙縣立師范),擔任校長,同時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即稻田師范)校長;
1927年夏,白色恐怖泛濫成災,徐特立卻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徐特立參加南昌起義,擔任革命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徐特立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末,徐特立回國赴江西根據地,後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長,蘇維埃大學副校長。1934年,徐特立參加長征。
1937年,徐特立任中共中央駐湘代表、八路軍高級參議,在湖南開展統戰工作。
1940年,徐特立在延安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他是延安自然科學院創建時期任職時間最長的院長),時人把他和吳玉章、林伯渠、謝覺哉、董必武譽為「延安五老」。據曾在陝北和他一起生活過的人說,他六十歲之後,仍常常跳到大河裡游水數小時之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特立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一些日子之後,因身體原因請辭。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10)身份創造理論擴展閱讀:
徐特立為人性格十分崛強和十分沖動。讀書方法主張「定量」和「有恆」,讀書時必須做筆記和寫眉批,「不動筆墨不讀書」。
徐特立從事教育工作73年,創立了「群眾本位」教育科學發展觀;通過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實踐,首倡教育、科研、經濟「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他是發現教育具有「生產」屬性的先驅。
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創造教育學說,為當代中國推行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他主張教育「重在育」,教學「學為主」,並在科學教學法與學習方法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愛學生如子。他任師范校長時,將自己的月薪與校內主任、庶務等同樣定為20元,還經常接濟窮學生。
田漢(國歌作詞者)入學時買不起蚊帳,徐特立便買了一頂相送。而他卻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鄉下,以節省開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
一次查夜時,他發現有新生爛腳呻吟,便親自打水給他洗腳上葯。此事傳出後,一些教師認為太失校長「身份」,學生卻對他更為敬仰。
他到第一師范任課時,支持毛澤東等學生反對校長專橫的活動。毛澤東曾說過,當時最敬佩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昌濟先生(即他後來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毛澤東稱贊他是「堅強的老戰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劉少奇稱贊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周恩來稱贊他是「人民之光,我黨之榮」。
朱德稱他為「當今一聖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