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激發創造力的活動

激發創造力的活動

發布時間:2021-12-06 08:34:36

㈠ 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可以激發創造力的好方法

你可以使用愛樂音功能音樂,它的創造力功能音樂可以有效的激發你潛在的創造力,讓你脫離刻板思想的束縛,用富有創造力的頭腦更好的完成每一件事情,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更多生動有趣的創意!

㈡ 激發孩子創造力的辦法,你知道有哪些嗎

1挑選一所「學習培訓」每日任務不會那麼重的幼稚園

為孩子挑選不只是注重學知識的幼稚園。更好的幼稚園應當了解如何為孩子給予暢快玩樂的自然環境。這一點不必光聽別人的介紹,只是親自去調查一番。

最好是旁邊聽一節課,看一下老師核心了全部的游戲主題活動,或是給了孩子很多獨立和挑選的時間?她是不是把培訓的環節變成了很多有意思的游戲一瞬間?

㈢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3)激發創造力的活動擴展閱讀: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創造力-網路

㈣ 激發孩子創造力的辦法有什麼

大自然是很多人靈感的來源,當一些人在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結果時,很多人會勸他出去走走,一旦出去大腦得到了放鬆,各種靈感就會出現。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大自然是精彩紛呈的。帶孩子去大自然中散步、看花、觀察花鳥魚蟲、讓孩子多運動。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身體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孩子幼小時讓孩子盡情運動,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引導孩子自己問問題.比如,讀過繪本之後,問孩子有沒有問題要討論?對於故事的結尾有沒有更好的設想?並可以鼓勵孩子說出或寫出自己的故事結尾。等等。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她盡情的去玩,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會讓孩子有束縛感,不能解放孩子的天性,過度干涉孩子也會讓孩子思想受到拘束,所以不妨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㈤ 在家庭中哪些活動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舉例說明

在兒童繪畫活動中培養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主要方法有:
一、創設寬松的情緒,有利於發揮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釋放其巨大的學習潛能。
二、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有利於激發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三、運用豐富聯想法,有利於活躍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四、利用文學作品,有利於觸發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五、進行合理的作品評價,有利於保護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㈥ 如何激發組織成員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指形成新的思考或活動方法,但是創新是把思考成功的執行。創造力和創新通過增強組織人力資源的投資回報,共同幫助促進組織效能。
要激發創造力,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這個人具備創造力的潛質,二是要有激發創造力的環境,這有點像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中國人的創造力低於美國人,是因為我們的潛質較低嗎?我認為是在中國激發人的創造力的環境不如對方。大學裡面也是,喬布斯沒畢業就離開大學了,反而成就了蘋果帝國的偉業,但是這種情況放在中國就很可能行不通,因為中國的大學沒有激發創造力的那種環境。
假設我們做這樣一個實驗:把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拼圖:一組是有金錢獎勵的,一組是沒有金錢獎勵的,這兩組的成員個體對這個游戲的感興趣程度都不一樣,然後比較他們完成拼圖的結果和所用的時間。最後發現,完全憑錢幹活而沒有興趣的人創造力最低,而完全憑興趣幹活的創造力其次,最有創造力的是那些被金錢和興趣組合所激勵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內因和外因合在一起會產生最高的創造力。
創造力有三樣東西組成:專長、思維和內在興趣。如果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那麼就可以你有創造力了。但是光有這些還不行,還必須要有系統支持,比如工作環境。企業必須給員工足夠、充分的時間,他才能把動漫設計做好。但是時間不能無限長,我們要提倡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到相對好,而不是在無限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到絕對好。
那麼怎麼做好創造力建設?組織要做好兩件事:一個是招聘,從一開始就挑選那些有創造力思維的員工進來;二是營造有利於激發員工創造力的工作環境。中國創造力思維的人並不少,但是激發創造力的外部環境比較差。比如東西方人同樣看到螞蟻會爬,西方人會研究它們為什麼會爬,但是中國人就不會想它為什麼會爬,他只會覺得螞蟻會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最後西方人發展出了它們的科學,中國人發展出了他的審美——把螞蟻畫成了山水畫。學習這些經驗的管理者將招聘那些閃爍著工作熱情的人,但是他們也可以通過營造一個培育創造力激勵的工作環境來激發這種光芒。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經常創新。
不能期望簡單地在工作環境中「裝入」內在和外在激勵因素,來建立一直高度適應的創造性勞動力,而忽略外在因素的類型和他們出現的情景。比如同樣是給錢,你在什麼情況下把錢給員工就會很重要,要注意你實踐的情景因素。
工作情景有三個特徵:工作復雜性、支持性和非控制性主管和同事激勵。比如同事激勵很重要。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哪怕那些人一句話不說只是個聽眾,你也會突然冒出很多新的點子,因為這種聚會討論能夠營造一種創造力氛圍。
總之,好的工作環境對於創造型人才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㈦ 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1、要保護好奇心和激發求知慾望,老師一定要耐心傾聽和正確的回答孩子的提問,並且鼓內勵學生多提問。,容對於孩子的問題也是要積極的去解答的,而且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做手工,繪畫等,盡量讓孩子天馬行空的去嘗試,發散他的思維和創造力。也可以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比賽和活動。

3、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啟智游戲,比如桌游,樂高等,能激起孩子的游戲慾望,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玩法和規則。

㈧ 如何以挫折激發創造力

多想關於數學和哲學的問題,不一定要想明白,要注意想的過程。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紀末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她是在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困擾與障礙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出於職業的責任感,迫切要求解決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活動。國家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積極支持,這對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證。
下面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意義和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內容和原則等三個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並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全體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
其內涵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
香港心理輔導專家林孟平博士認為:心理輔導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應是發展性的輔導;心理輔導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幫助一個人去發展所有的潛力,有快樂的人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心理學專家馬文駒教授也認為:學校心理輔導,要以全體學生為對象,注重預防性的教育,關注教育對象的未來。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為對象);也不等於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以正常學生中存在著心理問題或偏差的學生為對象,旨在幫助來訪者消除或緩和現實生活中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症狀。它屬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個學生,並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依靠學校普通教師來組織和實施的,必須最大程度地動員廣大教師參與。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於人生發展中的重要時期。一方面,他們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種種矛盾、困惑和斗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他們的年齡尚小,生理和心理的發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別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心理學家指出:學校教育應致力於為兒童創造有利於心理發展的環境,促使他們更好地健康地成長。這里的環境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學校整體的育人環境(簡稱硬環境);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以及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簡稱軟環境)。我覺得,首先讓廣大教師要有較高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認識;其次是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有關理論;其三是學習、掌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其四是敢於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邊學邊干,形成一支有骨幹教師和普通教師相結合的心育氛圍濃厚的師資隊伍。
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體現小學教育的特點。基礎性和普及性是小學教育的兩個基本特點。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應是為兒童的健康發展選擇適合兒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使小學生在認知、情感等領域里得到幫助和培養,讓兒童從小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以科學、主動、積極的態度去學習,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兒童從小學會適應客觀環境,既要養成文明禮貌的言談舉止,成為會理解和尊重他人、誠實和積極進取的小學生。
另一個特點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是全體學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己任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花精力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對一小部分小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應及時地進行預防性、發展性的積極輔導,今天看似健康者可能成為明天的不健康者。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不動搖。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關於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問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因為它既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幾者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又有各自獨立的任務、內容、規律和方法。要認識這個問題,關鍵是要認清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與心理教育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一)相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同屬於整個心理大系統,它們都服從心理形成、心理發展的規律。
1、它們都是由人腦器官產生的。列寧指出:「心理的東西、意識等等是物質(即物理的東西)的最高產物,是叫作人腦的這樣一塊特別復雜的物質的機能……感覺、思想、意識是按特殊方式組成物質的高級產物。」
2、它們都以客觀現實為源泉。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都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物質交往、現實生活的語言交往結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生產力、生產關系所制約的。
3、它們都以實踐活動為產生的基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需要和動機的支配下,主動從事學習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生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學生參與的所有一切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4、它們都屬於個體意識范疇。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心理等都不是一般的社會意識,而是物化了的東西在個體頭腦中的精神現象。
(二)不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現,因而與心理又有區別的。
1、發展層次不同。每個人都應當具備一定水平的素質,才能成為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人才。這里的素質,是由三個不同層次組成的:第一層次為生理素質——它主要指人們與生懼來的感知器官、運動器官、神經系統和大腦及其機能等,這是先天的;第二層次為心理素質——它主要是由心理過程(認識情感意志)、心理狀態和個性組成的,這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合金」;第三層次為社會文化素質——它包括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
2、內容性質不同。思想、品德、知識、美感等具有社會性,有是非、好壞、善惡、真假、榮辱之分;但心理品質則可以區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這好比人的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一樣,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方面,不存在哪種氣質好,哪種氣質不好。
3、表現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現形式為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誠實、謙虛、坦率、正直、敬老、愛幼等;知識技能的表現形式為定義、公式、法則、定理、定律,以及閱讀、寫作、實驗、繪畫技能等;美感則是對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表現形式為美、丑、崇高、滑稽、剛性、柔和、喜、悲劇等。心理品質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點,它的表現形式如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邏輯性等;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等;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自製性等。
(三)兩者的聯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形成與發展的中介和基礎。通過心理教育,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
以德育和智育為例。
1、德育與心理教育。德育是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思想政治觀點和行為道德規范,以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與心理教育兩者的結合點,最集中體現在人的性格上。性格是一個人最鮮明、最重要的區別於他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一個人的性格具體標志著一個人的思想和品德。良好的性格,其表現為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以及嚴於律己、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講文明、守法紀等等;而不良的性格,其表現為狂妄自大、殘忍暴虐、居功倭過、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怯儒自卑、狹隘猜疑、缺乏樂趣、畏懼困難、悲觀厭世等等。所以人的性格特徵與人的思想品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對學生不進行良好性格的教育與培養,就談不上先進思想和優秀品德的形成,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的建立也就無從談起。
2、智育與心理教育。智育是學生接受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他們智力的活動。它不單是單純的知識教育,也不是單純的智能教育,而是一項以學習知識技能為中介,以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因此都要通過學生的心理活動才能實現。
在我校進行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了《學習適應性》測試——華東師大AAT測試。不管是學生個體的測試結果,還是班級整體的水平情況,都可以明顯看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分析結果表明,可信度達到90%以上,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適應性較好,心理健康的比率也高;凡學生成績「差」的,學習適應性較差,心理健康的比率相應也低。所以,通過測試、分析、研究,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我們學校教育和教師來講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所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等,既是智育的任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綜上所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的地位是: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它與各育之間是互相交叉重疊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礎;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心理素質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體系中,心理教育與各育一道,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辨證統一的完整體系,它為學生形成思想品德、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塑造美感等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具意義在於:有利於預防心理疾病,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有利於兒童、少年社會化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內容和原則。
(一)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
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我們可以把上述目標歸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學會調適。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調節」指的是個人內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關系,調整的重點是人的內心體驗。教給學生學會調節就是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沖突情緒,確立合適、正確的志向水平,保持個人精神生活的和諧。「適應」指的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調整的重點是人的行為。適應就是矯治錯誤的行為,養成正確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學會調適是基礎目標,以此為目標的心理輔導,稱為「調適性輔導」。
第二是尋求發展。要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合理正確地進行人際交往,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取,不斷發展。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目標的心理輔導,稱為「發展性輔導」。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內容:
學校心理輔導,根據小學生特點,具體輔導內容一般有五個方面:1、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2、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3、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4、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下面以學習輔導和生活輔導為例。
1、學習輔導的內容。
a、了解自己學習潛能的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身體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與不利方面,揚長避短,確立近期、中期和長期的、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目標。
b、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的輔導。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社會意義與個人意義,培養探索、求知的慾望,發展學科興趣,使學生建立認真的、自覺的、自主的、創造性的學習態度。
c、學習志向水平的輔導。幫助學生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當,成功機會就會增多,學習動機隨之會增強,就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積極性高了,學習效果就會提高,成功的機會也多,達到不斷成功、不斷再努力、再成功的目的。
d、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輔導。注重「學習方法的學習」,指導學生在學科學習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記筆記的方法,預習、復習的方法等。學習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理解與記憶策略、思維策略、問題解決的策略等,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e、學習計劃的輔導。讓學生學會獨立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並初步具有執行計劃和調整計劃的能力。
2、生活輔導的內容。
a、生活目標與態度的輔導。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認同的有社會價值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意義,確立具有責任感、積極進取而又樂觀的生活態度。
b、日常生活輔導。指導學生養成整齊清潔、有序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注重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不厭食、不偏食、不亂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
c、交往輔導。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學會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接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建立正常的師與生、生與生等人際關系。養成社交活動的興趣,學習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術,在眾人面前敢於表達自己正當要求和不同意見。
d、情緒輔導。使學生認識人的情緒情感的豐富多樣性,掌握控制、表達、發泄情緒的適當渠道和方式,變消極情感、沖突情感為積極、健康的情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健康情緒,能使人充滿活力。
此外,生活輔導還有安全輔導、合作輔導、家庭生活輔導、節假日輔導等等。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是開展心理輔導的具體指導思想。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我們對全體學生的輔導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我們在制訂輔導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少先隊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
2、矯治、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分為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展。矯治,是矯治學生不適應的行為,幫助學生排除或化解持續的心理緊張或各種情感沖突。預防,則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會人際交往;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緊張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與學習效率。發展,是指導學生樹立有價值的學習與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利用的資源,承擔生活責任,發揮個人潛能,使生活過得健康、充實、有意義。這三個層次,就整體而言,應該是預防、發展重於矯治,預防、發展比矯治更具有積極意義。在預防的同時要追求發展(發展也是積極的預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因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行為符合規范,而且意味著積極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會功能、高效率的學習狀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貫徹這一原則時要注意三點:
a、學校心理輔導要早開展,趁兒童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強,只要給予短期的關懷和輔導,便會有顯著的改善。
b、學校心理輔導應取主動態勢。注意防微杜漸。平時針對正常學生開展一些適合年齡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行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給學生一些有益經驗,增強其應變能力。
c、對於有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班級人際關系緊張,師生關系緊張的學生,應及早發現,重點實施早期干預。這要求輔導老師有極大的愛心,極大的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與理解」,是心理輔導過程中對待學生態度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輔導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輔導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a、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居高臨下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的強制性的手段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怎樣的消極、不正常、不好聽的話,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要蹲下身來看學生。
b、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選擇什麼,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提供認知前提,使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c、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輔導中教師要「透過受輔學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4、學生主體性原則。
即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a、心理輔導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和主動的過程。b、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手段,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c、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自我意識、獨立傾向快速發展時期,學生渴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索解決面臨的問題,此時,他們對外界的壓力和成人的過度保護往往表示反感。在輔導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形成獨立個性的需要而得到滿足。
貫徹這一原則要注意三個方面。
a、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
b、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心理輔導是師生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我能體會」、「原來如此」、「請繼續講」、「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想作一點補充」、「我同情你的處境」等。
c、開展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因為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參加;可以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慾望;使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5、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學校心理輔導的精髓。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a、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
b、對不同學生實行區別對待。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應用心理輔導的通用原理,找出適合每個學生的處置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c、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種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對象是單個學生,通常是特殊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索個別化教育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d、制訂個別化對待的特殊目標。
個別化對待的特殊目標是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根據心理輔導過程中特定的要求所確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

閱讀全文

與激發創造力的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