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做飯發明

做飯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06 04:52:19

① 電飯煲是誰發明

電飯煲發明於1950年,是由日本一家運行通訊工程的公司發明的。神奇的是,這家公司以及公司內部的員工並不是專門進行科技研究,或者是廚具研發的,而是以通訊工程的運作與維持為主。但是公司內部的職工為了減少當時很多家庭耗費在做飯上的時間,因此便研製出了十分便利的電飯煲。電飯煲能夠將內部的電能轉換成加熱的內能,功能很多。

② 烹飪發明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烹飪的意義及作用

烹的目的,是將生的原料加熱,使其變成熟的東西。其作用有下列數項:
(1)殺菌消毒:一般而言,生的食物,不論如何新鮮,都可能帶有病菌和各種寄生蟲,若不予殺死,吃的人就容易生病。這些病菌及寄生蟲在80℃左右的溫度中,大部分會死亡,烹處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殺菌消毒。要注意的是魚和肉是不良的傳熱體,大塊的魚或肉,就算經過長時間加熱,也只有外表的細菌會被殺死,而內部的溫度仍然很低,這樣食物滲出的細菌及寄生蟲仍然存活著。因此,必須延長加熱時間,將肉切成適當大小,予以攪拌均勻,這樣才能達到迅速消滅細菌、寄生蟲的效果。
(2)分解營養成分,幫助人體消化:一般而言,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指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水等。這些成分全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營養。但這些成分全是以復雜的化合物狀態存在於食物中,不會自動分解。經高溫烹制後,食物會發生復雜的變化,其成分會分解。

(3)引出食物中的香氣:生肉沒有香味,但入鍋加水煮後,雖不加任何調味料,只要煮到一定程度,肉的香味就會四溢,引起人的食慾。其他食物如蔬菜、穀物,也都在煮後會溢出香味,為什麼呢?原來,許多食物都含有各種芳香成分。這些成分經受熱汽化,就放出香味。
(4)混合各種原料的單一味道,做成復合的美味:一道菜式,要使用好幾種原料,而各種原料均有其獨特的味道。烹制以前,各種味道獨立存在,不會與其他味道融合,但加熱後,會發生變化。因物質中的分子經常在運動,溫度提高後,運動更激烈,在這種運動中,一種原料中的分子,會進入種原料組織中,形成了復合的美味。
(5)達到佳餚的色、香、味、形統一:食物經加熱,除引出物料的香氣及復合的味道外,亦能使菜餚的色彩和形狀發生變化,例如,加熱時的火候如果掌握適當,會使炸的東西變成金黃色:炒的青菜變成碧綠色;蝦用強火炒後,會變成鮮紅色:魚肉炒後會變成雪白色。同時,經花刀(裝飾刀工)處理後的原料,加熱後,亦可做成各式各樣的形態,例如麥穗形、蘭花形等

③ 燒水做飯是哪國人最先發明的

歐洲人不燒水做飯,他們喜歡烤麵包。
用烤爐就好。
非洲人吃生的,南美洲人吃烤玉米。

煮米飯肯定是種大米的人發明的。
中國栽培水稻歷史已有14000~18000年,熟米飯肯定是中國人發明的。

④ 菜譜是著作權還是發明做菜的方法算發明嗎

是發明,不是著作權 .
做菜的菜譜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技術發明創造,只有是發明創造技術才可以申請專利。
而著作權一般是指一本書、一部電視劇(電影)、一首歌、一幅畫、一個軟體的開發等

⑤ 在「鍋」沒有被發明之前,古人們是如何做飯的呢

民以食為天,有了食物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才能被滿足。現代人們做飯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在古代,沒有“鍋”這種器皿的時候,人類是怎麼做飯的呢?

一:直接吃

在石器時期,人們能吃的肉其實不多啊,最基本的食物來源還是野果跟野菜,大家一塊出去最主要採摘的還是樹上的果子和地上的野菜,與野獸搏命風險那麼大何必要主動去挑釁呢?

把石板支棱起來,給它加熱到滾燙後再把肉放上去也能烙熟對不對。包括烤土豆烤紅薯這些,不也是把食材埋到地下給它燜熟嗎?除此之外,古人可能也會煮湯哦。挖一個坑把水灌進去,再扔進去幾塊燒到通紅的石頭丟進去使水沸騰,再下食材一煮,也是美味。所以說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其實是火。

⑥ 飯是誰發明的

你能問我就能答~
先給你解釋什麼是「飯」。
水稻變成米之後的烹調方式相當多種,但基本上可依煮出來後的含水量來分類,最簡單的有以下兩種:
飯: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且整鍋不留水份,就是飯。
粥:一杯米加三杯水,煮出來的米軟爛,邊緣模糊,膨脹的比原來大三四倍,且整鍋還有相當多的水份,就是粥。
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我國是歷史上公認的水稻獨立起源地。
從20世紀70年代,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遺址發現的至今7000年的稻穀,到1999年,在廣東英德市牛欄洞出土了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質體,經文物部門測定為一萬年前稻的遺存,同年,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出土的一萬年前的栽培稻殼。而早在1963年,廣西邕寧、武鳴等地就出土了一萬年前的石磨盤、石磨棒等生產加工工具,與以上稻作栽培的時間相聯系,說明這些工具,正是加工稻穀的工具。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陳久金研究員指出:「無論是浙江河姆渡、廣東英德、還是湖南道縣都是古越人的生存地,他們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進行人工栽培水稻的人,證明嶺南越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的民族」。
所以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飯是嶺南越人發明的。

⑦ 誰發明煮飯

O(∩_∩)O~你太有才了,會想著問著個問題,我可能連那些專家只能說「無從考證了」呵呵,你真的太有才了

⑧ 飯是怎麼發明的 麵粉是怎麼發明的

古人最初蒸飯煮粥是粒食的。
人們是怎樣把穀物脫粒做飯的呢?
《詩經·生民》中說:「舂之揄之,簸之揉之,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這里告訴我們,穀物脫粒和做飯是一個繁復的集體勞動過程:有的人用木杵在地上掘出的臼里搗著穀物,有的人用木瓢把舂好的穀粒舀出來,有的人用雙手搓揉著穀粒使糠皮脫下,有的人在簸糠皮、稗子,待穀物加工好後,就去淘米,淘米聲嗖嗖響,接著下鍋蒸煮,熱氣升騰,這樣才能實現粒食。
先秦時代人們常吃的粥飯是黍、稷和菽。黍和稷統稱粟,菽是豆的古稱。當時稻米和麥子都是珍糧,一般人不容易吃到。而且要吃麥子,也不能粉食,只能粒食,把小麥仁蒸煮成麥飯、麥粥吃,因為石磨還沒有出現。
春秋末期,公輸般創制了石磨。石磨用來磨礱穀物,既能磨脫穀物皮殼,又能作進一步加工,使小麥的麩皮從麥面中分離出來,做成了麵粉。當人們學會磨製麵粉和米粉的時候,各種粉食製品乃應運而生。
到了漢代,用人工手推和用畜力牽動的石轉磨試製成功,人們又創造了簸選穀物用的木製農具棗風車(又叫
扇,是利用扇板回轉生風的原理製成的),這樣,從原糧到口糧、從粒食到粉食一系列加工過程,面貌完全改觀了。
自兩漢到近代,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農村,杵臼、踏碓、水碓、風車、石轉磨等設置,是很普遍的。元代時,我國巧工瞿氏發明機械傳動磨面的方法,把磨設在樓上,樓下設機軸以旋之(據明陶宗儀《輟耕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傳動磨面的設備。人們要粒食還是粉食,可以各聽其便了。至於採用鋼磨加工糧食,那是上個世紀中葉以後的事了

⑨ 發明烹調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烹調的發明,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大關鍵,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恩格斯曾說:「熟食是人類發展的前提(《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類懂得烹調以後,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進步:(1)改變了生吞活嚼、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方式,在攝食以維持生存這一主要的生活方式上使自己正式區別於動物。(2)烹而後食,可以殺菌消毒,保障健康;可以幫助消耗,改善營養。這就為人類的體力和智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發明烹調法以後,人類漸漸地懂得了吃魚類等水產物,擴大了食物范圍;而且為了就近獲取水產食物,人們開始從山上、樹上遷移到江河岸邊居住,最後脫離了與野獸為伍的生活環境。恩格斯曾經指出:自有了這種新的食物,人們才不受氣候及地獄的限制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4)人類開始吃熟食以後,又逐漸養成了定時飲食的習慣,不再象過去那樣嘴忙手亂地撕嚼食物,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生成活動。(5)通過烹調,人類漸漸地知道使用飲食器皿,進而懂得了生活上的一些禮節,開始向文明人過度了。

⑩ 烹飪是誰發明的

世界考古專家很早前就在周口店發現了北京人用火烹飪食物的遺址,而北京人在原始社會時回期只曾活動於如今答中國境內一代,於是歷史將改寫一個流轉千年的公認說法,中國帶給世界最早的文明其實並不是「四大發明」,而是——烹飪!

閱讀全文

與做飯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