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通過手工製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根據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其次,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對幼兒進行動手、動腦、動口綜合訓練,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創造條件,提供時間、空間和材料,主動操作學習。
一、動手操作能促進幼兒大腦發育
心靈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靈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必須藉助於動作才能完成思維活動。為此,我在小班開展了「讓雞蛋站起來」的活動。孩子雖然年齡小,知識經驗少,但也有積極探索與動手操作的願望。教師准備的材料有:碎海綿、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怎樣使雞蛋站起來。幼兒積極思考,動手動腦,最後把雞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後,孩子們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著老師的手說:雞蛋站起來了。這種動手操作後幼兒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在其他活動中是很難得到的,從中發現,對手的刺激就是對頭腦的刺激,它能促進觀察、注意、記憶、想像、思維、言語等能力的發展,動手操作對提高幼兒心智,促進大腦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在幼兒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興趣能直接影響幼兒的注意程度、認識水平、意志狀態,是幼兒求知的動力,是教育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兒在小班時,由於年齡小,做纖巧動作和運用小物體不靈便,為了發展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開始組織幼兒開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線板等游戲,在游戲中發現幼兒對此類游戲不感興趣,注意不集中。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喜歡擺弄自己的小手,在擺弄的同時,嘴裡也在不停的說著。根據這些現象,嘗試用手部游戲來鍛煉他們。首先選了一首「手指歌」:(雙手打開手心向上),大胖子睡著了(大拇指收攏),小弟弟睡著了(食指收攏),我睡著了(小拇指收攏),大家都睡著了(雙手握拳隨兒歌節奏左右搖動);你醒了(小拇指抻開),我醒了(無名指伸開),高個子醒了(中指伸開),小弟弟醒了(食指伸開),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開),大家都醒了(雙手拍出兒歌節奏)。當這首兒歌和動作教給他們時,幼兒興趣濃厚,盡管有許多幼兒手指伸屈不靈活,但他們做得非常認真。當做到「大家都睡著了」,幼兒自動聲音漸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們才邊拍手邊大笑。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從小班到大班,與幼兒共同創造了許多手部游戲,如:「小猴爬竿」、「小鳥飛」、「手指轉起來」、「老頭樂」等,玩起這些手部游戲,幼兒興趣高漲,手指越來越靈活,手部游戲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的手腦協調性。從以上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主動求知時,情緒愉快、態度積極、精神集中、思維敏捷、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興趣是幼兒獲取知識獲得技能的內驅動力。
三、動手操作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期,為幼兒創設隨意、自然、無拘無束的表達氛圍,讓幼兒動手操作,在操作後講一講,說一說,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如:在教學中注意到幼兒對教師手中各種彩色粉筆感興趣,非常羨慕教師用彩色粉筆畫的圖畫,於是將剩餘的短粉筆積攢起來,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粉筆,鼓勵他們在操場上做畫,幼兒邊畫邊講給老師和小夥伴聽,表現得積極主動,情緒愉快。另外,還搞了「折紙講述」、「撕紙、粘貼講述」,讓幼兒用各種紙任意折、撕,再進行隨意粘貼,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要表達自己意願的願望。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幼兒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達到最佳狀態。如一個幼兒回家後繼續折紙,爸爸媽媽幾次催她睡覺,她仍折到晚上十點多鍾。第二天,她將折好的紙帶到班上,並用折好的小動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幼兒以玩具做教具,邊玩邊講,手、腦、口並用,從動手操作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促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為發展幼兒創造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動手操作,可以成為融和各科教學的同一載體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讓幼兒主動活動,自己創造、自已設計、自己操作。據此,我作了認真探索。如,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費舊物品,如紐扣、小石子、種子、樹葉、果核、小圖片等,鼓勵幼兒不斷變換分類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類,講出多角度分類的道理,提高分類技能。又如:當幼兒進入中班後,初次進行撕紙活動時,先讓幼兒觀察教師撕好的各種圖案,然後鼓勵幼兒自己拿不同的紙去撕。有的幼兒說我撕的是面條,有的說我撕的是手絹等。一會兒幼兒問:老師,我怎麼撕不成你那樣的?我啟發說:「如果你將紙疊成不同的形狀,撕一撕看會變成什麼樣」。幼兒不斷嘗試變化紙的折疊形狀、大小、層次,幼兒操作後興奮地喊起來,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後,他們就自然地從撕紙——發展到剪紙——用剪紙、撕紙粘貼成一幅畫——布置活動室——裝飾自己的圖畫本——創造性講述……這樣一種遞進式的操作活動,發展了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也認識了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及審美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活動中也做了初步嘗試。如教歌曲《爬呀爬》,邊教唱邊讓幼兒想一想:根據歌詞內容,用什麼來爬一爬?經過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爬一爬。幼兒一邊唱一邊做動作「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腳上。」幼兒用小手按音樂節拍一下一下的爬,很快學會了這首歌。後來,又啟發他們創編歌詞,這樣一首一段的歌曲變成了許多段,幼兒一會爬到鼻子上,一會爬到屁股上、爬到肚皮上……幼兒邊唱邊笑,充滿了天真和童趣,這樣的活動,對訓練幼兒的節奏感,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非常好的途徑和方法。
實踐證明,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有效地把各學科知識融和在一起,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幼兒創造性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認知能力均高於平行班的其他幼兒。總之,幼兒動手操作不僅能滿足幼兒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剌激幼兒的思維發展,喚起幼兒的創造慾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幼兒不斷去探索、去操作,將為幼兒一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❷ 美術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時期下,對於教育的要求逐漸提高,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向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看齊。因此在幼兒時期,也是一個人發展的初始時期,應當更好地針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並且其想像力較之更大歲數的孩子更加豐富。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具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力。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因為美術課程的獨特性,對於孩子的創造力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實現自身的發展,應該開展美術教育,引導孩子不斷將自身內心的情感展現出來,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師在其中應當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引導孩子不斷通過藝術的創造來展現內心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既培養了孩子對美術知識的興趣,也在新時期下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對於其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❸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利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鑒於此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時時表現出求新、求異、求特的沖動,並以此作為最大的滿足和快樂。這些滿足和快樂又強化了他們的創新需要,從而誘發新的創造動機,開始了新一輪的創造活動。根據這些特點,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是這樣設置提問的。多用「會說些什麼、可能怎麼做?」、「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你身邊和周圍有這樣的人和事嗎?」「如果有,結果是怎樣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這些具有判斷性、假設性、創造性、啟發性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統一的規定答案,隱藏著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不局限於文學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語言和情景的限制,為幼兒提供創造性地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幼兒可以憑借日常生活積累的表象,大膽想像和創造思維。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幼兒搜尋以往的生活經驗,聯系實際對所提的問題予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幼兒連貫敘述事物、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語言教學組織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幼兒思維水平
長期以來,上課和教師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是幼兒語言文學教育活動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許多教師認為語言文學教育活動是非常正規、嚴謹的教育活動,幼兒只能整整齊齊的坐著、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進行。這樣做,壓制了幼兒的個性,無法使幼兒的語言文學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活動。因此,多種形式的教育組織方式才是幼兒學習的主渠道。
幼兒自發的個別和小組活動更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應支持和引導幼兒這些活動。集體活動也應在此基礎上擴展和生成。例:在教學中鼓勵幼兒改編和續編故事結局。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教師把握教育時機,提出討論問題,給幼兒提供了表達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些內容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符合他們的興趣與需要,如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局,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像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出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幫助幼兒用表演的方式進行文學創造活動,教師將故事改編成童話劇,用藝術化的聲音、動作等表現出來。教師可復述旁白,幼兒表演對話,也可以進行即興表演。在這種活動形式中,幼兒的情緒高漲他們喜歡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賦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徵。
3、注意激發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以提供給幼兒更多的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尋找到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交往傾向,選擇適當的策略展開與他人交談,根據不同的情景的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獲得語言交往中成功的體驗。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敢說、愛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條件,使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建構者。
首先我們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要想讓幼兒說話,就要為他們提供說話的內容,創造有話可說的條件,使幼兒有話可說。並在各種環境中實際運用語言,提高語言應用水平。
其次,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創設自主表達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以良好的態度平等介入,隨時給予指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日常活動中盡量採取小組活動,幼兒三三兩兩活動、幼兒一對一活動,區角活動、生活活動等多種形式,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充滿關懷、支持和鼓勵的氛圍中討論、協商、延續共同關注的話題,自由的交流、學習語言的運用。
再有就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應利用大眾傳媒帶來的視聽文化,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多利用眾多視聽手段,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聽、看、講、做、想充分地積累語言經驗,以提高幼兒創造性語言的運用能力。例如:讓幼兒創編廣告詞:根據某一電視話題進行談話討論。
總之,我們在語言教學的活動中應激發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語言教學形式,促使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彙、優美的語句,大膽的想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學習,發展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❹ 支持幼兒創造力發展的藝術活動需要哪些條件
支持幼兒創造力發展的藝術活動需要如下條件: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發展。其中創造力發展主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創造有利於創造性活動的環境條件。第一,創造有利於創造性活動的環境條件。第三,創造有利於創造性活動的心理環境。
簡介: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❺ 美術活動中如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美術活動中想要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就不要局限於幼兒的畫風和繪畫的格式,只要他畫出自己心中所想。
❻ 如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況了世界的一切。」目前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教育目標均定在強化知識和「會回答問題」的層面上,幼兒想像的嫩芽一點一點地被我們的「統一化」和「標准化」給吃掉了。我們重視知識,更要強調「知識活用」,讓知識藉助想像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華。為此,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設置實踐角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好奇心是一種探究反射,嬰幼兒來到世界,對一切都想探究」。假如教師為幼兒提供自由、聯想、好奇的廣闊天地,他們探究、發現的動機和慾望就能得到滿足。我利用教室四角,設置了有圖片和事物相結合的「益智角」「科學試驗角」「工藝製作角」等等,「角」的設置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使他們的想像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我經常在「工藝製作角」放一些新產品,向孩子們簡單介紹世界上的新技術,使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叔叔阿姨認真學習、專心研究的成果,激起孩子們的創作欲。張夢達設計了一輛折疊式自行車,他說: 「我家住在六樓,我的這輛車能折疊,你們喜歡嗎?」……
試驗角的設置,為想像力插上騰飛的翅膀,為鼓勵孩子,我班還先後舉辦「新產品」「變形金剛」等專題展覽會,並給孩子的作品發「成果獎」,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鼓勵幼兒「異想天開」。
二、在游戲中注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游戲是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力,玩具和游戲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玩具容易再現過去的經驗,使幼兒觸景生情,從而展開各種聯想,啟發幼兒去創造,如拼圖玩具、拆裝玩具等,凡幼兒自己動手玩的,幼兒都可以想出多種玩法。例如給孩子一個火箭玩具,孩子就會回憶起他看到的電影和動畫片,參觀科技館見過的模型火箭、畫書中的火箭形象,想像自己坐飛船、上月球的圖像。
三、有時利用游戲規則,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游戲規則在游戲活動中不僅起到規定、限制的作用,還可以為幼兒創造想像空間,讓幼兒在玩中展開想像。如:大班游戲「小猴運西瓜」,西瓜用皮球來代替,游戲規則是把西瓜從起點運到終點,在這個過程中雙手不能碰西瓜。幼兒根據規則,大膽想像,最後想出了許多辦法,如用雙腿夾住皮球,像小兔跳一樣將西瓜運到終點;把球胸貼胸或背靠背夾著,像小螃蟹橫著走將西瓜運到終點……
在游戲中,我鼓勵幼兒各抒己見,引導幼兒設想、體驗一物多玩、一物多變,激發幼兒思維的發散性。如在玩繩游戲中,我問:我們應該怎麼玩繩,多數幼兒馬上說出「跳繩」「單人跳」「雙人跳」「集體跳」等,我繼續問:「除了這些,還可以怎麼玩?」循序漸進、啟發誘導,幼兒的興趣逐漸增強,很快提出了其他玩法,如「馬拉車」「過河」「跳圈」等,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想,游戲在給幼兒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拓展了幼兒的眼界,發展了智力,拓寬了思路,以想像代替現實,以模仿創造了「社會生活」,孩子的想像力在游戲中得到了極好的發展。
四、在教學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一)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想像思維的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的伯頓提出:要鼓勵和稱贊兒童的新奇念頭、想像能力和別出心裁的合理行為。根據這一理論,在美術教學中,我畫一條曲線問幼兒:「老師畫的是什麼」?他們有的說是抖動的繩子、有的說是游動的蚯蚓、有的說是彎曲的樹枝、有的說是媽媽燙過抖動的頭發、有的說是盪動的水波……有時連我也嘆為觀止。再比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圓圈,讓幼兒任意添畫,小女孩、電扇、鍾表、小白兔、向日葵、桌布、臉盆、太陽、皮球……都成了孩子的作品。有時我還找來碎布條、樹葉、彩紙板、精美糖紙等材料,讓幼兒自由創作。幼兒天生喜歡動手做做玩玩,有一次在剝花生時,突然來了靈感,花生多像一個小人,我就在花生身上穿兩對小孔,讓幼兒用煙花棒從小孔里穿過去做小人的胳膊和腿,因為煙花棒可以隨意折捏,並且樣色鮮艷,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他們折出了各種形態的運動小人,跳舞的、舉重的、走鋼絲的、射箭的、打球的、游泳的……一個個可愛逼真,百折不厭。
(二)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教學中的講述練習形式是多樣化的,其中想像、創編講述、排圖講述和剪貼講述等形式是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根據教育活動的內容,組織安排一些培養幼兒想像力的游戲。如我准備很多圖片放到「閱讀區」,讓幼兒隨意抽出幾張,幼兒根據抽出的圖片編故事,如一幼兒抽出的圖片有「小河」「小鴨」「小雞」「水桶」「土坑」,這個幼兒就講:有一天,天氣很好……孩子在講述中,想像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有時候,我讓幼兒想像編故事,幼兒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發揮,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不斷給幼兒創造有利於幼兒開動腦筋積極進行想像、選擇、判斷,提高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良好氛圍。
(三)利用幾何圖形進行拼圖、想像,培養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提出:「要注意提高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因此,我讓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規格的各種幾何圖形卡片拼圖,如用紅色的圓作花朵,綠色的長方形作花莖,三角形作葉子。也可以讓幼兒為各種幾何圖形添畫,如把三角形添畫成一棵松樹,把圓形畫成鏡子,把正方形、三角形添畫成電冰箱、收錄機、火箭等。我還讓幼兒用幾何圖形拼畫成各種圖像,自編成小故事,幼兒用語言把各種形象聯系起來,概括成自己喜愛的小故事,促進思維和想像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聰明才智來源於成人的教育和有目的的引導培養,只有改變陳腐的教育思想,才能改變過去教師示範、幼兒臨摹、時時處處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局面,才能真正體現以幼兒為學習主體,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全面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
❼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發展兒童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各領域相互滲透的教育擴大兒童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從而達到發展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能夠誘發創造性思維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語言教學內容以新穎的語言表達形式的表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趣的內容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孩子的講述慾望。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課堂材料,用新穎的語言表現形式傳達出來。
我們深入挖掘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提倡探究式學習不直接提問。而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和空間,提倡創設一定的情境,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採用讓孩子多觀察,多思考的教學方法來獲取知識,從而營造創造氛圍,激活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做創新發散型教師,引導孩子創造性思維,提高自我教學能力,敢於採用新的方法和思路。
❽ 培養幼創造力的幼兒游戲活動有哪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3-6歲的孩子喜歡玩具 ,在玩中增長見識,促進發展。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直覺行動思維也在發展。幼兒們正是通過觀察、擺弄物體來研究物體的構造,獲得對物體的深刻認識,解除心中的疑惑。其實,象偉偉那樣拆開玩具、重新組裝玩具的行為正說明了他頭腦聰明,喜歡發現問題, 一、幫助幼兒樹立創造意識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述一些大發明家、大科學家的兒時趣事,講述他們小時候的愛動腦筋的「破壞性」行為,說明要善於動腦動手,敢於發現問題,力圖解決問題。拆開物品不是為破壞而破壞,而是為了創造,獲得新知識。家長要鼓勵幼兒樹立創造意識。 二、幫助幼兒豐富感性經驗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物品,了解它們的顏色、形狀、結構與功能,不斷地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他們的認識更深刻。 三、鼓勵幼兒動手動腦行為 當幼兒出現了拆開玩具的破壞性行為時,家長要加以引導,鼓勵他們動腦動手,自己研究琢磨,必要時可以提醒、啟發,但是不要一味地指責批評。 只要家長幫助幼兒樹立創造意識,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鼓勵幼兒動手動腦行為,就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