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判斷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水平
您好抄,
《專利審查指南》僅對發明襲專利給出獨立的判斷標准,而對於實用新型的創造性要求並沒有給出獨立的判斷標准。
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理由多集中在創造性條件上。雖然法院已審結-大批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行政案件,但仍不能摸索總結出對實用新型創造性條件規定的統一標准。而觀察總結已終審的司法判例可以看出,法院在認定一項實用新型是否具備創造性條件時,較多考慮的是該實用新型專利能否帶來更好的或者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因素。或者說,法院至少應當將實用新型帶來的效果作為實用新型是否具有創造性的首要因素來考慮的;尤其是當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在技術特徵上變化並不大、在技術方案上的進步並不顯見或者不易査明時,以技術效果作為創造性的判定標准似乎更加客觀。
B. 專利申請的創造性如何判斷
根據來專利法的規定,一項發明創造自的創造性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1)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顯著進步。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時,主要應當考慮發明是否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以下情況,通常應當認為發明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
(1)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技術效果,例如,質量改善、產量提高、節約能源、防治環境污染等;
(2)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不同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能夠基本上達到現有技術的水平;
(3)發明代表某種新技術發展趨勢;
(4)盡管發明在某些方面有負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顯積極的技術效果。
C. 專利申請中的創造性是怎樣界定的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嗎
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參照下文。創造性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判斷,當然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了。在國內外的專利法中,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審查員的主觀判斷又是在對技術方案和專利法的理解基礎上,進而採取某種判斷方法得出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性的判斷方法就是判斷標準的體現。如果審查員所採取的判斷方法不能客觀的體現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高度,對專利制度的發展非常不利。為了盡量消除創造性判斷中的主觀成分,各國在多年的專利實踐中均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例如美國在其1952年修改的專利法中首次規定了創造性的非顯而易見性標准,該法增加了第103條:「一項發明雖然沒有像本法第102條所規定的那樣被相同地披露或記載過,如果要求專利保護的發明主題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使得在該主題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做出該發明的時刻來看,該發明作為一個整體是顯而易見的則不能獲得專利權。可專利性不因做出發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Graham v. John Deere CO.案的判決中對第103條的適用做出了司法解釋,該判決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同,並總結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現有技術的范圍和內容;現有技術與所審查的權利要求之間的區別;相應領域的普通技術水平;輔助性考慮因素,包括商業上的成功、長期渴望解決的需求、他人的失敗等」,並要求審查員按此標准進行創造性的審查。而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則規定,為了客觀地、可預期地判斷是否具有發明步驟,審查員應採用所謂「問題——方案法」,也稱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第二步、確定要解決的「客觀技術問題」;第三步、考慮所申請發明,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客觀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來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我國在從外國引進專利制度的同時,也對西方國家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方法進行了吸收,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目前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判斷方法採用的是最早於2001年版《審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在我國現行的2010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節有詳細介紹,即:(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誠然,該判斷方法簡便易行、條理清晰,是我國的專利工作者在參考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專利工作的實際而總結出的一套比較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方法,該判斷方法的精神也與世界上主流的判斷方法大體相同。在我國的專利審查過程中,該方法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專利的創造性判斷標准
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
E. 判斷一項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一般以相同技術領域的高等專業水平為衡量標准
(1)時間標准.從時間角度判斷發明創造是否有創造性,一般是以申請日 為標准,是將該發內明創造同申請日容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比較判斷其是否具有創造性.
(2)技術標准 .這是判斷發明創造是否具有突出的是實質性特點並取得顯著的進步
.(3)人員標准.在判斷一項發明是 否具有創造性,是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能力為標准
F. 心理學中衡量人們的創造性水平高低的標准有哪些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今天北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教師編制考試心理學知識點之認識過程匯總,很多同學對教師招聘考試復習一臉茫然,下面就讓北師大教科文中心帶大家一起看看看教師招聘考試綜合素質有哪些重難點!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整理
情緒意志知識點匯總
1.情緒分類:
(1)心境: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漫性的情緒狀態。「憂者見之則憂」。
(2)激情:一種爆發式的猛烈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如「暴跳如雷,渾身戰栗」。
(3)應激: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2.情感分類:(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情緒情感功能:信號功能(老師的微笑),調節功能,感染功能
3.自我防禦機制:壓抑,否認,退行,幻想,置換(遷怒),文飾(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升華(積極建設性防禦機制,如立志好好學習)
4.意志定義:指人自覺地確定有目的,有意識地根據目的動機、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裡過程。
5意志行動最重要的特徵:克服內部和外部的困難。
意志行動的動機斗爭:(1)雙趨沖突—從喜歡的兩個事物之間選一個(2)雙避沖突—希望迴避的兩種事物中選一個(3)趨避沖突—對同一目的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4)多重趨避沖突—大學生擇業,有排斥有吸引
6意志的品質:(1)自覺性——主動支配自己的行為(2)果斷性——優柔寡斷的人(3)自製性——善於控制約束自己,如任性(4)堅韌性——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如缺乏目的、缺乏自信
個性心理知識點匯總
1.需要:根據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後天的社會性需要。根據對象分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最基礎,最強有力),安全需要,歸屬與愛需要,尊重需要,——缺失性需要。求職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最高層次)——成長性需要。
2.動機:激發和維持有機體的行動,內部驅力,推動人行為的內在原因。
動機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和調節功能
3.興趣分類: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還可分為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4.能力定義:是直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人順利完成某項活動的必要的心理條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徵,但不是全部心理條件。(保證成功的基本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整理
能力分類:
(1)根據范圍大小分:一般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核心、創造力和特殊能力(音樂能力、繪畫能力)
(2)根據創造性高低分: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3)根據功能分:認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5.智力定義:使人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力(核心)。
(1)斯皮爾曼二因素論: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2)瑟斯頓群因素論:七種,語言理解力、數字能力、空間能力、知覺能力、記憶能力和推理能力。
(3)吉爾夫特智力三維結構論:內容、操作和成果。形成智力因素總共有150種。
(4)卡特爾的智力形態論:流體智力(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先天的,和年齡有關系,20歲發展到頂峰,以後就開始降低)和晶體智力(語言)
(5)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自知智力
薩羅偉和馬伊爾提出情緒智力——情商。
(6)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論: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智力經驗亞理論
6.能力測驗
(1)最早智力測驗是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與1905年編制的比納—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納量表,反應智齡和實際年齡的關系:智商IQ=智齡÷實齡×100
韋氏智力量表:韋克斯勒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人們智力水平呈常態分布(又稱鍾形分布)。絕大多數的人的聰明程度屬中等。智商分數極高與極低的人很少。一般認為,IQ超過140的人屬於天才,比例不到1%。
智力的群體差異目前研究的結論如下:
第一,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7.智力測驗標准:(1)信度: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系數一般0.90
(2)效度:指一個測驗工具希望測到某種行為特徵有效性和准確度,系數0.3—0.6
(3)標准化「心理測驗最基本要求,難度是題目的難易程度,區分度答題者在該題目的區分情況。難度適中,區分度較高的題目較好。
8.人格定義: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他人的穩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質,即人格決定個體的外線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人格的結構:
(1)性格特徵:態度特徵,意志特徵,情緒特徵,理智特徵
(2)氣質:是不依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點。
區別:氣質受生理影響大,性格受社會影響大;氣質的穩定性強,性格的可塑性強;氣質特徵表現早,性格特徵表現晚,氣質差異是先天形成的,性格後天形成;氣質是人得天性,無好壞之分,性格有優劣之分。
(3)自我調控:自我認知(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控制(最後一個環節)
自我意識分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心理自我
佛洛依德人格「三我」:本我(生物本能我,最底層),自我(心理社會我,人格中間層),超我(道德理想我,最好層次)
9.人格理論:(1)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
(2)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16種人格因素調查表PF)
(3)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論:求新性、盡責性、外向性、隨和性和神經質性,代表「人格的海洋」。
類型理論:
(1)蓋倫提出氣質四種類型:膽汁質(不可遏制型,強,不平衡,精力旺盛)、多血質(活潑型,強,平衡,靈活,反應快)、粘液質(安靜型,強,平衡,不靈活,穩重死板)、抑鬱質(抑制性,弱,怯弱)
(2)榮格:內向和外向
人格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逐漸發展形成的,遺傳決定了人格發展的可能性,環境決定了現實性。
G. 發明專利申請判斷發明創造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知道發明創造是製造沒有的物體,發明創造即運用現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具有社會意義的事物及方法,來有效地解決某一實際需要。那麼發明專利申請判斷發明創造的標準是什麼?下面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來為大家解答。發明專利申請判斷發明創造的標準是什麼?(1)時間標准。從時間角度判斷發明創造是否有創造性,一般是以申請日為標准,是將該發明創造同申請日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比較判斷其是否具有創造性。(2)技術標准。這是判斷發明創造是否具有突出的是實質性特點並取得顯著的進步。(3)人員標准。在判斷一項發明是 否具有創造性,是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能力為標準的,對他們而言某一項發明是非顯而 易見的,該發明就具有創造性。發明創造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10版)第一章 第二條 對發明創造作出了如下定義: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外型、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關於發明專利申請判斷發明創造的標準是什麼?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申請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H. 如何判斷一項專利申請有無創造性
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參照下文。創造性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判斷,當然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了。 在國內外的專利法中,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審查員的主觀判斷又是在對技術方案和專利法的理解基礎上,進而採取某種判斷方法得出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性的判斷方法就是判斷標準的體現。如果審查員所採取的判斷方法不能客觀的體現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高度,對專利制度的發展非常不利。 為了盡量消除創造性判斷中的主觀成分,各國在多年的專利實踐中均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例如美國在其1952年修改的專利法中首次規定了創造性的非顯而易見性標准,該法增加了第103條:「一項發明雖然沒有像本法第102條所規定的那樣被相同地披露或記載過,如果要求專利保護的發明主題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使得在該主題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做出該發明的時刻來看,該發明作為一個整體是顯而易見的則不能獲得專利權。可專利性不因做出發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Graham v.John Deere CO.案的判決中對第103條的適用做出了司法解釋,該判決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同,並總結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現有技術的范圍和內容;現有技術與所審查的權利要求之間的區別;相應領域的普通技術水平;輔助性考慮因素,包括商業上的成功、長期渴望解決的需求、他人的失敗等」,並要求審查員按此標准進行創造性的審查。而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則規定,為了客觀地、可預期地判斷是否具有發明步驟,審查員應採用所謂「問題——方案法」,也稱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第二步、確定要解決的「客觀技術問題」;第三步、考慮所申請發明,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客觀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來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我國在從外國引進專利制度的同時,也對西方國家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方法進行了吸收,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目前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判斷方法採用的是最早於2001年版《審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在我國現行的2010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節有詳細介紹,即:(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誠然,該判斷方法簡便易行、條理清晰,是我國的專利工作者在參考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專利工作的實際而總結出的一套比較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方法,該判斷方法的精神也與世界上主流的判斷方法大體相同。在我國的專利審查過程中,該方法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