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飛機的發明原理

飛機的發明原理

發布時間:2021-12-05 18:24:41

① 飛機是根據什麼發明

發明飛機的時候其實是借鑒於動物,比如說蜻蜓還有鳥,他們身體的流線型都可以減少阻力,所以飛機的形狀也就像一隻大鳥

② 飛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一、飛機發明者爭議: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

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國尚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據未經證實的報道,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

二、飛機的誕生: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天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20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

三、萊特兄弟與飛行者一號:

從1899年開始,萊特兄弟先後研製了三架滑翔機。頭兩架滑翔機滿意地解決了飛機的穩定和操縱問題。但由於完全使用了過去留下的機翼升力和阻力數據,因此這兩架滑翔機的飛行性能不高。於是他們決定自己進行實驗,以獲得盡可能准確的數據,用以指導飛機設計。這些實驗是利用自行車輪加裝實驗件旋轉進行的。爾後他們又自製了風洞進行精確實驗。1901年9月~1902年8月間,他們共進行了幾千次試驗,開展了大量有關機翼升力、阻力、翼型的試驗研究。

萊特兄弟認為,困擾航空先驅們的飛行難題有三點:機翼、發動機,以及如何控制飛機。而且如何解決控制飛機的問題尤為困難和重要。他們通過觀察,認為鳥類是通過改變翅膀後端羽毛角度來控制飛行方向變化的,但如何能達到上述效果兩兄弟卻全然不得要領。直至威爾伯在自行車店裡玩包裝紙盒時突發奇想的想出了「翹曲機翼」技術。


1904年1月~5月,萊特兄弟製造了新的飛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1905年又製造了「飛行者三號」。它在試驗中留空時間多次超過20分鍾,距離超過30千米。10月5日的試飛取得的最好成績是:飛行時間38分鍾飛行距離38.6千米。「飛行者三號」共飛行了50次,全面考察了飛機具有重復起降能力、傾斜飛行能力、轉彎和完全圓周飛行能力、8字飛行能力。能進行這些難度較大的機動飛行和有效操縱表明,這架飛機已具備實用性,因此被看作是第一架實用飛機。

四、影響: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奇跡。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難,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③ 急需飛機發明原理資料

比較長,你可以概括一下。一,機翼的浮力:
01. 伯努力原理:流體中,流速加快時,壓力會減弱,反之,亦然.因此,流體中的物
體會往流速快的地方移動.
02. 機翼切面原理:
A. 圖1.中為一典型翼切面.上方距離較
長,下方距離短.空氣流線被翼切面分
成兩部分,兩方氣流於翼後方有相同速
率,故通過上側的空氣流速較快,空氣
壓力較小而形成一向上的升力.(欲觀 圖1.
察氣流通過機翼的情況可於「煙洞」中試驗.)
B. 通常氣體具有某種程度的黏性,即通過一物體時,會沿著物體表面切向的力量作 用
在物體上,與物體最接近的空氣流線速度為零,到後方的空氣的速度回到原有的速
度.這之間速度由零到原有速度的氣流稱邊界層流,邊界層流在後方與機翼表面分
離,分離的點稱分離點,氣流在分離點形成擾流(亂流)( ~^^^~~).
C. 與空氣接觸的方式:
以風箏為例,若版面垂直風向,則風箏只能
一直前進(如圖2-1),若與風向成一交角,便
會不斷上升.此風向與機翼的交角稱為攻角
(圖2-2中的α角).圖2-2中,A.為向上的力,
B.為前進的推力,C.為和風箏版面平行的摩
擦力(即阻力),A B的合力即為升力 (升力
和阻力為一對互相垂直的風力的分力).

飛機的飛行原理
3
在某一特定角度內,攻角越大,升力越大,升
力系數和攻角成線性關系(正比);超過此一特
定角度,升力急遽下降而阻力增加.此一特定
角度隨物體形狀不同而改變.此關系可由圖
3.中窺見,我以不考慮其他變因假設, ______
表面版,______表升力(即A B的合力),______
表兩互相垂直的升力分力之一(即A.力,由於 圖3.
兩分力互相垂直,即可以一三角形的部分
斜邊和高表示.),得角度在45度以內攻
角越大,升力越大.而45度角即可視為
此情況的特定角度.但另一方面,飛機的
攻角越大,其分離點也越往前移動,而擾
流的壓力相較於平順氣流(層流)的壓力
大,故角度大於一定角度時會產生升力急
遽下降,阻力上升的情況.也有一種說法
是因空氣和物體表面摩擦會有一阻力稱
表面摩擦阻力,擾流時的表面摩擦阻力 圖4.(摘自注2)
遠比層流時大,故形成上述升力下降阻力上升的狀況,此狀況稱為失速.我想以上機
翼失速原理多少和飛機下降的角度有關吧.圖4中Cl 表升力系數,圖中隨攻角的增
加,升力系數亦隨之增加(Cl=aα,a為升力線斜率),直到達到升力系數的最大值,升
力系數下降形成失速.
D. 以上機翼切面原理同時適用於旋翼機(例:直升機)的
旋翼和飛機的機翼上.
圖5.→
二,引擎的動力:
01. 航空器分為兩種,一種稱輕航空器,是利用比空氣輕的氣體飛行;另一種為重航空器,是
靠速度(也就是相對空速)飛行.
A. 一般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初速度只會
造成飛行距離增加,不會使停留在空氣
中的時間增加.如圖6.
B. 像紙飛機有翼,即有浮力,再加上相對
空氣的速度(伯努力原理),使得紙飛機
能在空中停留,但相對於升力產生的阻
力使得紙飛機的速度減慢,而終至升力 圖6.(模擬單位時間閃光攝影圖)
飛機的飛行原理
4
不足克服重力而下降,甚至墜落.
C. 因此,萊特兄弟在飛機上裝上引擎,提供飛機一個持續的速度以克服阻力,使人類能順
利完成飛行的夢想.
02. 引擎的原理:
A. 渦輪噴射引擎
圖7.(翻繪自「飛機.火箭」第91頁 噴射引擎的結構)
渦輪噴射引擎的核心可分為:壓縮段,燃燒室,渦輪.壓縮段由許多頁片所組成可將空氣
壓縮後送入後方,燃燒室有管子送入燃料與空氣混合燃燒,渦輪機同樣由許多頁片組成.
空氣從壓縮段吹入,壓縮機將氣體增溫增壓,送入後方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高溫高壓
的氣體猛然向後方噴出,而形成一股壓力,產生向前的推力.同時高溫高壓的氣體吹向渦
輪機的頁片,渦輪機的轉動帶動前壓縮機的轉動.
使用噴射引擎的好處是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音速,早期主要用在軍用機上.
B. 渦輪風扇引擎
圖8.(翻繪自「新知識212飛行世紀」第27頁渦輪風扇引擎示意圖)
渦輪噴射引擎雖然速度快,但對於低速的民航機,就顯得太耗油了.因此有人在渦輪噴射
引擎的前方加上風扇,和渦輪機相連,以渦輪機帶動風扇轉動.風扇轉動的同時,也把大飛機的飛行原理
5
量的空氣送入後方.這種引擎的動力主要是靠前方扇葉所產生的氣流,至於原理,我想應
該是風扇轉動大量吸入空氣而增加推力,另一方面大量吸入空氣也使前方空氣阻力減少而
前進.或許有點類似螺旋槳的原理,特殊形狀的頁面使前方空氣速較後方快,以致前方壓
力小而前進.這種引擎的好處是較不耗油,但相對的速度較慢,此外它可以在速度較慢的
情況下產生較大的推力.

④ 飛機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根據鳥發明的。因為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
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起飛與降落
飛機起飛靠的是與空氣的相對運動產生的升力,升力的大小取決於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而不是飛機與地面的相對速度。如果在逆風下起飛,飛機滑跑速度與風速的方向相反,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等於二者之和。
此時,飛機只需較小的滑跑速度就可以獲得離地所需的升力。所以,與在無風下起飛相比,逆風起飛所需滑跑的距離會更短。相反,如果在順風下起飛,飛機要達到較大的滑行速度才能獲得離地所需的升力,滑跑距離相對要長一些。

⑤ 飛機的發明原理

一,機翼的浮力:
01. 伯努力原理:流體中,流速加快時,壓力會減弱,反之,亦然.因此,流體中的物
體會往流速快的地方移動.
02. 機翼切面原理:
A. 圖1.中為一典型翼切面.上方距離較
長,下方距離短.空氣流線被翼切面分
成兩部分,兩方氣流於翼後方有相同速
率,故通過上側的空氣流速較快,空氣
壓力較小而形成一向上的升力.(欲觀 圖1.
察氣流通過機翼的情況可於「煙洞」中試驗.)
B. 通常氣體具有某種程度的黏性,即通過一物體時,會沿著物體表面切向的力量作 用
在物體上,與物體最接近的空氣流線速度為零,到後方的空氣的速度回到原有的速
度.這之間速度由零到原有速度的氣流稱邊界層流,邊界層流在後方與機翼表面分
離,分離的點稱分離點,氣流在分離點形成擾流(亂流)( ~^^^~~).
C. 與空氣接觸的方式:
以風箏為例,若版面垂直風向,則風箏只能
一直前進(如圖2-1),若與風向成一交角,便
會不斷上升.此風向與機翼的交角稱為攻角
(圖2-2中的α角).圖2-2中,A.為向上的力,
B.為前進的推力,C.為和風箏版面平行的摩
擦力(即阻力),A B的合力即為升力 (升力
和阻力為一對互相垂直的風力的分力).

飛機的飛行原理
3
在某一特定角度內,攻角越大,升力越大,升
力系數和攻角成線性關系(正比);超過此一特
定角度,升力急遽下降而阻力增加.此一特定
角度隨物體形狀不同而改變.此關系可由圖
3.中窺見,我以不考慮其他變因假設, ______
表面版,______表升力(即A B的合力),______
表兩互相垂直的升力分力之一(即A.力,由於 圖3.
兩分力互相垂直,即可以一三角形的部分
斜邊和高表示.),得角度在45度以內攻
角越大,升力越大.而45度角即可視為
此情況的特定角度.但另一方面,飛機的
攻角越大,其分離點也越往前移動,而擾
流的壓力相較於平順氣流(層流)的壓力
大,故角度大於一定角度時會產生升力急
遽下降,阻力上升的情況.也有一種說法
是因空氣和物體表面摩擦會有一阻力稱
表面摩擦阻力,擾流時的表面摩擦阻力 圖4.(摘自注2)
遠比層流時大,故形成上述升力下降阻力上升的狀況,此狀況稱為失速.我想以上機
翼失速原理多少和飛機下降的角度有關吧.圖4中Cl 表升力系數,圖中隨攻角的增
加,升力系數亦隨之增加(Cl=aα,a為升力線斜率),直到達到升力系數的最大值,升
力系數下降形成失速.
D. 以上機翼切面原理同時適用於旋翼機(例:直升機)的
旋翼和飛機的機翼上.
圖5.→
二,引擎的動力:
01. 航空器分為兩種,一種稱輕航空器,是利用比空氣輕的氣體飛行;另一種為重航空器,是
靠速度(也就是相對空速)飛行.
A. 一般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初速度只會
造成飛行距離增加,不會使停留在空氣
中的時間增加.如圖6.
B. 像紙飛機有翼,即有浮力,再加上相對
空氣的速度(伯努力原理),使得紙飛機
能在空中停留,但相對於升力產生的阻
力使得紙飛機的速度減慢,而終至升力 圖6.(模擬單位時間閃光攝影圖)
飛機的飛行原理
4
不足克服重力而下降,甚至墜落.
C. 因此,萊特兄弟在飛機上裝上引擎,提供飛機一個持續的速度以克服阻力,使人類能順
利完成飛行的夢想.
02. 引擎的原理:
A. 渦輪噴射引擎
圖7.(翻繪自「飛機.火箭」第91頁 噴射引擎的結構)
渦輪噴射引擎的核心可分為:壓縮段,燃燒室,渦輪.壓縮段由許多頁片所組成可將空氣
壓縮後送入後方,燃燒室有管子送入燃料與空氣混合燃燒,渦輪機同樣由許多頁片組成.
空氣從壓縮段吹入,壓縮機將氣體增溫增壓,送入後方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高溫高壓
的氣體猛然向後方噴出,而形成一股壓力,產生向前的推力.同時高溫高壓的氣體吹向渦
輪機的頁片,渦輪機的轉動帶動前壓縮機的轉動.
使用噴射引擎的好處是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音速,早期主要用在軍用機上.
B. 渦輪風扇引擎
圖8.(翻繪自「新知識212飛行世紀」第27頁渦輪風扇引擎示意圖)
渦輪噴射引擎雖然速度快,但對於低速的民航機,就顯得太耗油了.因此有人在渦輪噴射
引擎的前方加上風扇,和渦輪機相連,以渦輪機帶動風扇轉動.風扇轉動的同時,也把大飛機的飛行原理
5
量的空氣送入後方.這種引擎的動力主要是靠前方扇葉所產生的氣流,至於原理,我想應
該是風扇轉動大量吸入空氣而增加推力,另一方面大量吸入空氣也使前方空氣阻力減少而
前進.或許有點類似螺旋槳的原理,特殊形狀的頁面使前方空氣速較後方快,以致前方壓
力小而前進.這種引擎的好處是較不耗油,但相對的速度較慢,此外它可以在速度較慢的
情況下產生較大的推力.
參●結論:
自古以來,人類便不斷的嘗試飛上青天,夢想有朝一日能翱翔天際.從早期的飛船和熱氣
球,到現今的超音速飛機,甚至太空梭,人類飛行已經不再只是夢想,而星際旅遊也即將
到來.而正如古代預言家所言,今日的交通可說是「蜻蜓滿天飛,烏龜滿地爬」,縮短了
地域的距離,達到「天涯若比鄰」的境界.然而十五世紀達文西先生一直夢想的個人飛行
器,藉由近代直升機的發明而逐步實現.但是,我們仍無法像小鳥一般自由自在的飛翔.
這也正是我和朋友一直想去做的,也許那天,飛行也能成為一種休閑活動.雖然達文西先
生的翅膀沒有成功,但他精美的設計稿卻觸發許多科學家的想像,相信很快的,它將不再
只是夢想,我期待著那天的到來.
說實在的,找這些資料不算困難.但剛開始找到,怎麼看都看不懂,只好請求於人.好不
容易弄懂了,想通了,卻發現資料僅限於此,找不到更深入的資料了.畢竟有些觀念只有
專業書籍上才找得到.以後,我會往旋翼機方面去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實現個人飛行器的
夢想.

⑥ 飛機是靠什麼原理發明的

飛機應用特有的原理應該是伯努利原理,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因為伯努利原理而獲得升力,在螺旋槳機型上也包括動力。

⑦ 飛機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飛機是根據鳥類的飛行發明的。

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不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飛行物——鳥類學習。萊特兄弟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連幾個小時仔細觀察鷹在空中的飛行,研究和思索它們起飛、升降和盤旋的機理。當年萊特兄弟提出的許多新穎想法,都在以後的航空工業中得到了應用。

1900年10月的一個傍晚,威爾伯·萊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機骨架上,迎著海風飄了起來,他成功了。雖然這只是幾秒鍾的飛行,只有1米多高,但萊特兄弟的成就超過了試圖靠移動身體重量操縱飛行的李林達爾。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基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奇跡發生在1903年12月17日,威爾伯在30千米的風速下,用59秒飛了260米。人們夢寐以求的載人空中持續動力飛行終於成功了!不幸的是,幾分鍾後,一陣突然刮來的狂風把「飛行者」1號掀翻了,飛機嚴重損壞,但它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人類動力航空史就此拉開了帷幕。

(7)飛機的發明原理擴展閱讀:

飛機飛行原理:

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

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重力的方向與升力相反,它是受到地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個向下的力,重力大小受飛機自身重量以及攜帶油料數量影響。拉力促使飛機在空中向前飛行,發動機功率大小決定拉力大小。

發動機輸出功率越大,所產生的推力就越大,飛機飛行的速度就越快。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受到空氣中大氣分子阻礙,這個阻礙就形成了和拉力方向相反的阻力,限制飛機的飛行速度。

⑧ 科學家從小鳥啟示發明了飛機的原理

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空氣的流速不同,造成的空氣壓強不同,也就是說,飛機在上下面的構造結構不同,上面的曲面造成空氣的流速與下面不同,從而導致空氣壓強不同,上面壓強小,所以飛機就被空氣「托」了起來。

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8)飛機的發明原理擴展閱讀:

飛機飛行原理:

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

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機

⑨ 飛機的製造原理

◇1901年--1910年◇
人類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暢游一番了。1903年人類在地球上開設了第一家月亮公園。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個雪茄狀、帶翼的車,然後車身劇烈搖晃,最後登上一個月亮模型。
同一年,萊特兄弟在空中噠噠作響地飛行了59秒,同時一位名為康斯坦丁•焦烏科夫斯基、自學成才的俄羅斯人發表了題為《利用反作用儀器進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內演算,一枚導彈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須以1.8萬英里的時速飛行。他還建議建造一枚液體驅動的多級火箭。
◇1911年--1919年◇
1919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性情孤僻的羅伯特•戈達德用復雜的計算說明,登月火箭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戈達德」這個名字在美洲大陸很快傳為笑柄。戈達德在姨媽的農場里深居簡出,並於1926年3月16日成功地點燃了歷史上第一支液體驅動火箭。
◇1921年--1930年◇
1923年,研究凡爾納的專家兼物理學家海爾曼•奧伯特發表了一本長達92頁、公式連篇的小冊子。他想使這本名為《奔向太空的火箭》的小冊子成為宇航的初級課本。
奧伯特指出,火箭也可以在真空中飛行,而且速度比逸出的驅動氣體要快,「在一定條件下會出現一種效率特別高的飛行器,它能輕而易舉地飛抵另一個陌生的天體」。他畫出一張包括太空導彈的宇航站的草圖。似乎很自然,這個宇航幻想家也已考慮建造一個太空鏡。奧伯特的文章激起了宇航的巨大興趣。當時人類似乎只有一個願望——離開地球。
◇1931年--1940年◇
1932年,年輕的蘇聯成立了第一個宇航組織。該組織不久後便成為紅軍的一個分支機構,因為在火星上建立共產主義之前,工程師要研製軍用導彈,以維護地球上的秩序。
1929-1930年度在德國取得很大成功的一部影片叫《月亮夫人》。奧伯特曾作為科學顧問參加了該片的拍攝。觀眾中坐著一位名為布勞恩的高年級學生和內貝爾、維利•萊和克勞斯•里德爾先生。他們聯合組成了「宇航協會」,過著僧侶般嚴格自律的生活。不久後,他們在柏林的賴尼肯多夫「火箭發射地」試驗噴氣式火箭,並計算出飛往火星的拋物線。陸軍武器局的兩位工程師瓦爾特•多恩貝格爾和卡爾•貝克爾裝扮成老百姓參加了該協會。從1934年起,火箭研究工作在德國成為機密。
1937年,韋恩赫爾•馮•布勞恩成了新建的佩訥明德陸軍研究所的技術主任。該研究所是坐落在波羅的海烏瑟多姆島上的一座綜合性大樓,它由裝配車間、實驗台和發射裝置組成。其唯一目的就是盡快研製出可用於實戰的導彈。恰好在1939年秋天,這些工程師成功地把配有控制儀器的「Aggregat5」(A5)號送上了8公里的高空。據說它裝有一種控制裝置,能射中地面目標。
◇1941年--1950年◇
1942年10月3日,「A4」號導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此後的V2導彈彈身上畫上了傳說中的「月亮夫人」。它飛到了90公里的高度。「Aggregat 4」號導彈是個「原始細胞」,由此生長出了兩個超級大國的導彈和宇宙空間計劃。這些計劃給本世紀剩餘的日子打上了烙印,為人類的自我毀滅提供了可能。
佩訥明德基地表明,這樣高度綜合的導彈技術需要一定的管理和財政支持,這只能由國家來提供——也就是由軍方來承擔。布勞恩後來解釋說,他參迦納粹黨、並於1940年成為黨衛軍沖鋒隊小隊長是為了能夠繼續發展導彈計劃。
對能工巧匠來說,佩訥明德是個天堂。最優秀的工程師雲集此地,能夠立即把他們的圖紙轉化為成品。這里有風洞和實驗室,並研製出第一枚巡航導彈、第一個電子模擬計算器,完善了陀螺儀控制技術、無線通訊和精密水泵。
1944年9月8日,當第一枚「報復性武器」V2導彈擊中倫敦時,佩訥明德人捧著香檳碰杯。在戰爭末期,總共6000枚V2導彈中大約有一半被發射到安特衛普、倫敦、馬斯特里赫特和其它城市。估計V2導彈使12685人喪命,其中三分之二為平民。在希特勒死後兩天,這些工程師決定向美國人投誠。
◇1951年--1960年◇
50年代,有一個公認的基本思想是,哪個國家第一個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間站,它遲早就能控制整個地球。馮•布勞恩向美國人描述了洲際導彈、潛艇導彈、太空鏡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設想建立一個經常載人的、並能發射核導彈的宇宙空間站。他說:「如果考慮到空間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區上空飛行,那麼人們就能認識到,這種核戰爭技術會使衛星製造者在戰爭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加利福尼亞的蘭德軍事研究所專家認為,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將「在軍事和科學方面都成為領袖國家」。這就是美國對塔斯社於1957年10月4日報道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一號——第一顆進入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感到震驚的原因。美國當時還在忙於改建「紅石地地短程戰術導彈」,以便能從土耳其向蘇聯發射核彈頭。美國的衛星計劃也還在制定之中。現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在為世界共產主義服務。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說,美國輸掉了這場「比珍珠港更重要的戰役」。直到里根總統任命他為「星球大戰計劃」的顧問,他的心情才恢復了平靜。
圍繞爭奪太空優勢的競爭進入了重要關頭。坐落於哈薩克草原上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的技術人員竭盡所能使美國同行心灰意冷。1957年,他們把一條名為「萊伊卡」的母狗送上了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而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先鋒」號從一米半的高度墜落到發射台爆炸。
◇1961年--1970年◇
1961年,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國人用他說明,在天上飛來飛去的並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
美國約翰•肯尼迪競選的口號是「新邊疆」。他解釋說:「我們又一次生活在一個充滿發現的時代。宇宙空間是我們無法估量的新邊疆。」對肯尼迪來說,蘇聯人首先進入宇宙空間是「多年來美國經歷的最慘痛的失敗」。唯一的出路是以攻為守。1958年美國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並於同年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號。1962年約翰•格倫成為進入地球軌道的第一位美國人。
1961年4月20日,入侵古巴失敗的次日,肯尼迪總統下令起草一份報告。報告聽上去顯得相當絕望:「是否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有希望出現的戲劇性轉折——使我們取勝的太空計劃?」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說,「在60年代結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並讓他安全返回地球」。把星條旗插到這塊無生命的石頭星球上的計劃將花費250億美元。國會批准了這項計劃,同時批准部署1000枚「民兵地地洲際戰略導彈」和656枚「北極星中遠程戰略潛艇核導彈」。登月競爭就此展開。在「阿波羅」計劃達到高潮時,共有50萬人參與了這個行動。為了節省時間,美國航天局把起飛試驗的次數限制到了最低點。「雙子星座」號載人飛船試驗了對接技術和控制技術;「徘徊者」號和「月球軌道器」號在月球表面尋找適合著陸的地點。「阿波羅8」號成功地圍繞月球飛行。宇航員在1968年聖誕節向人類奉送了《創世紀》中的詩句。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幸運地在月球上降落,這成為本世紀第一次通過電視對全球轉播的事件。
宇宙空間歷史學家威廉•伯羅斯在撰寫「阿波羅」計劃時說:「這次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發現的動機是完全錯誤的。但這仍然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是這個千年的奧德賽傳奇。」馮•布勞恩興高采烈地說:「我們知道,取得太空的領導權就意味著在地球上取得領導權。」
6次成功的「阿波羅」登陸帶回了400公斤月球岩石,但科學界仍然不知道月亮是如何形成的。人類乘坐登月飛船在月球上閑逛,並認識到月球上實在沒有可供發現的東西和很少有夢寐以求的東西。為什麼要把錢花在登月旅行上呢?越南戰爭和差點釀成一場災難的「阿波羅13」號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心再次遭到失敗。因此最後3次「阿波羅」任務被削減掉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預算也逐漸削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許多科學家本來就對危險的載人太空飛行表示懷疑,他們更願意用飛行器來探測太陽系。
蘇共中央1963年12月3日的絕密文件制定了飛向月球的載人飛行計劃。但是,飛船的研製進展異常緩慢。蘇聯迅速失去同美國在太空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魯曉夫擔任國家領導人後,美國人實現了飛向月球的計劃,而「聯盟號」的起飛則一拖再拖。
1967年4月23日,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駕駛著未完全建造好的「聯盟號」升上太空。24小時後,因為返回地球著陸時主降落傘沒有彈出來,宇航員遇難身亡。1968年10月,發射了無人駕駛的「聯盟-2號」,格奧爾基•別列戈沃伊應當乘次日發射的「聯盟-3號」上天,與其對接,但別列戈沃伊沒有能夠通過手動完成對接……
而美國人當時實現了突破:三名宇航員乘「阿波羅號」飛船繞月球飛行。在這種背景下,計劃在1969年1月實現的兩艘載人飛船的首次對接具有特殊的意義。
沙塔羅夫乘坐的第一艘飛船「聯盟-4號」的起飛時間定在一個不吉利的日子——1969年1月13日。快到起飛時,發送裝置突然顯示一個系統出現故障,飛行被迫取消。
1月14日,「聯盟-4號」順利起飛。15日,葉利謝耶夫、赫魯諾夫和沃雷諾夫三人乘坐的「聯盟-5號」又出現故障。這第二艘飛船的起飛同「聯盟-4號」在拜科努爾上空飛行的時間密切相關,推遲發射就等於宣布整個計劃失敗。發射場幾名軍事專家提出更換損壞部件,並保證要在發射前完成。拜科努爾發射場正值嚴冬。在這種環境下,他們用創紀錄的時間完成了更換工作……飛船相互靠近是通過自動裝置實現的。而在100米處,宇航員需要手動靠攏和對接。一切都很順利。宇航員赫魯諾夫第一個小心地鑽出狹窄的艙口,看了看周圍,抓住飛船外面的把手,慢慢地移向對接起來的「聯盟-4號」。他水平姿勢飄浮起來,雙腳碰不到飛船外面的物體。一根長繩把他系在「聯盟-5號」上。
葉利謝耶夫隨後也進入了「聯盟-4號」。太空中的工作持續了37分鍾。飛船在對接狀態運行了四個半小時。1月17日,「聯盟-4號」返回地面。
沃雷諾夫應當駕駛「聯盟-5號」在第二天返回。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打開制動發動機前出現了第一個問題。他應當看到浮動的地球,應當弄清楚飛船是否轉動,是否處於正確的位置。否則,發動機如果沒有處於逆行方向,打開它不僅不會制動,而且還會加速,那樣的話宇航員就要永遠呆在太空中了。當時發現,由於彈道的錯誤,飛船比預定時間提前進入夜間。沃雷諾夫看不到地球,不能用肉眼確定飛船的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確。他只好放棄了降落。
飛行指揮中心建議,在下一圈飛行時人工調整飛船方向。沃雷諾夫輕松地做到了這一點,發動機適時啟動,「聯盟-5號」終於飛向地球。六分鍾後,降落設備就要脫離日常生活艙和儀器設備艙了。可宇航員突然聽到頭上一聲巨響,艙口上面的橫梁彎曲,艙口出現縫隙,這足以使艙內氣壓下降100毫米汞柱。但最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沃雷諾夫從觀察孔里看到了聳立的天線。這意味著,沒有脫離龐大的儀器設備艙。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大氣層必死無疑。
當進入大氣層後,沃雷諾夫從觀察孔里看見一道火光。艙內冒出黑煙,充滿了焦味。飛船旋轉著,他一會兒看到太陽,一會兒看到地球……突然又響起爆炸聲。飛船旋轉得更快,陷入火焰的包圍之中。
爆炸終於使降落裝置離開儀器設備艙。這時離地球還有90來公里。
降落是在嚴重超負荷和瘋狂旋轉中進行的。醫生後來都感到驚奇:人的機體怎能承受這一切,為什麼沒有出現腦溢血。接著傳出啪啪的響聲,就是說,該打開降落傘了。但沃雷諾夫知道,在旋轉時,傘繩會纏在一起,傘頂不會張開,飛船將像石頭那樣落在地上。這一次他太走運了:傘繩雖然打了擰,但飛船頓了一下,開始朝另一個方向轉,降落傘終於打開了。沃雷諾夫回到了地面。
◇1971年--1980年◇
蘇聯工程師在登月競賽失利之後,把精力集中於裝配載人空間站。蘇聯的第一代空間站為「禮炮」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軌道空間站。 1971年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被送入軌道,在返航途中壓力閥提前打開,導致3名宇航員喪生。之後,蘇聯「禮炮-2」號、「禮炮-3」號、「禮炮-4」號和「禮炮-5」號5個空間站。它們每個的重量約19噸,長16米,只有一個對介面,可與「聯盟」號載人飛船對接。在此類空間站上,宇航員連續停留最長的時間為63天。
◇1981年--1990年◇
第二代空間站為「禮炮-6」號及「禮炮-7」號。它們的對介面增加到兩個,可同時把載人和載貨用的飛船分開,載人用「聯盟」號,載貨用「進步」號貨運飛船。
「禮炮-7」號軌道科學站於1982年4月19日發射,發射時不載人,宇航員和給養分別由載人飛機和貨運飛船與其對接供給。人在「禮炮-7」號上連續逗留時間最長的為211天。「禮炮-7」號全長約15米,重約20噸,前後各有一個與飛船對接的艙口,可同時與兩艘飛船對接。備有變軌發動機,能提高軌道高度,保證長期運行。擁有3個密封艙和2個非密封艙,密封艙的最大直徑為4米多,艙內明亮、舒適、供水充足,保證宇航員長時間在空間站停留。「禮炮-7號」在總共4年多的飛行中,先後有10批國內外宇航員在站上工作,累計800餘天,獲得大量科學資料和圖片,並生產出第一批太空製造的優質單晶,其中最長的一次是1984年由基齊姆、索洛維約夫和阿季科夫組成的三人乘員組連續飛行237天,創宇航史上載人飛行的最高紀錄。1986年8月,「禮炮-7號」軌道站停止載人飛行,它與相接的「宇宙-1686號」衛星聯合體轉入更高的軌道上運行。
20世紀的80年代,蘇聯的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軌道站使其航天活動達到高峰,都讓美國人感到眼熱。「和平」號被譽為「人造天宮」,1986年2月20日發射上天,是迄今人類在近地空間能夠長期運行的唯一載人空間軌道站。它與其相對接的「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艙、「光譜」艙、「自然」艙等艙室形成一個重達140噸、工作容積400立方米的龐大空間軌道聯合體。在這一「太空小工廠」相繼考察的俄羅斯和外國宇航員有106名,進行的科考項目多達2.2萬個,重點項目600個。
在「和平」號進行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是延長人在太空的逗留時間。延長人在空間的逗留時間是人類飛出自己的搖籃地球、邁向火星等天體最為關鍵的一步,要解決這一難題需克服失重、宇宙輻射及人在太空所產生的心理障礙等。俄宇航員在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上創造了單次連續飛行438天的紀錄,這不能不被視為20世紀航天史上的一項重要成果。在軌道站上進行了諸如培養鵪鶉、蠑螈和種植小麥等大量的生命科學實驗。
然而蘇聯解體後,從解體中獨立的俄羅斯多年來政治上一直動盪、生產機制不暢、經濟異常困難,以至於支撐不起尚處於「可靠狀態」的「和平」號軌道站的運行。「和平」號軌道站是俄羅斯人的驕傲,為支持其運行,俄國內成立了保留「和平」號人民募捐基金會,並在上個月進行了以募捐為目的的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汽車拉力賽,然而所得款項寥寥無幾。「和平」號最終的命運是被迫下崗。
1981年4月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起飛,全美國都為之驕傲。美國航天局向國會兜售這項計劃時稱,它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太空太空梭」,能節省費用,但該計劃的實際花費達到了天文數字——100億美元。此後,美國的太空梭頻繁起飛,完成了不少太空任務,比如衛星發射、太空實驗等等。而蘇聯在1988年11月15日才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架太空梭「暴風雪(buran)」號,而且這架太空梭還是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升空的。
不過,美國的太空梭在1986年遭受了重大挫折。當年1月28日上午,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發射架上升空,73秒種後突然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太空梭被炸成碎片墜入大西洋,機長斯科比、美籍日本人鬼冢等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37歲的中學女教師麥考利夫也在其中,她是從11416位申請者中選拔出來的美國第一位參加航天飛行的普通公民。這是「挑戰者」號的第10次飛行,也是美國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1月31日,1.5萬名航天工作者冒著寒風在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為失事的7名機組人員舉行了追悼儀式。里根總統出席追悼儀式並慰問了遇難者的家屬。2月3日,里根總統下令成立一個由13人組成的總統調查委員會,調查太空梭失事的原因。由前國務卿羅傑斯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在4個月的調查中,訪問了160人,舉行了35次調查會議,搜集了6萬3千份文件和數百幅照片。6月9日調查委員會正式向里根總統提出長達256頁的調查報告。據調查,「挑戰者」號爆炸原因是右側助推火箭存在問題,發射時氣溫過低,寒冷的氣溫對火箭墊圈產生了影響,導致爆炸。
◇1991年--2000年◇
如果將和平號空間站看作人類的第三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則屬於第四代空間站了。國際空間站工程耗資600多億美元,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載人航天工程。它從最初的構想和最後開始實施既是當年美蘇競爭的產物,又是當前美俄合作的結果,從側面折射出歷史的一段進程。
1993年柯林頓政府提出,將「自由」號空間站計劃由美國獨自建造改為國際合作建設,把美國在航天領域內的對手俄羅斯拉進來,再聯合日本、歐洲航天局及加拿大作為夥伴共同籌建。美國吸引俄羅斯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可謂老謀深算,既可以利用俄羅斯現成的硬體及載人航天技術和經驗,降低空間站的成本,又可以防止俄羅斯航天技術的擴散,可謂「一箭雙雕」。
而繼承了蘇聯航天科技成果的俄羅斯則由於國內政局動盪,經濟困難,已無力獨自開展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所以也樂意與美國聯手建造空間站。這樣,兩個冷戰時期的宿敵決定攜手起來共建國際空間站。經過5年准備,空間站於1998年底正式「開工」興建。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實施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從1994年開始的准備階段,現已完成。這期間,美俄主要進行了一系列聯合載人航天活動。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站8次對接與共同飛行,訓練了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階段從1998年11月開始:俄羅斯使用「質子-K」火箭把空間站主艙——功能貨物艙送入了軌道。它還擔負著一些軍事實驗任務,因此該艙只允許美國宇航員使用。實驗艙的發射和對接的完成,將標志著第二階段的結束,那時空間站已初具規模,可供3名宇航員長期居住;第三階段則是要把美國的居住艙、歐洲航天局和日本製造的實驗艙和加拿大的移動服務系統等送上太空。當這些艙室與空間站對接後,則標志著國際空間站裝配最終完成,這時站上的宇航員可增至7人。
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在2004年建成,完工後由6個實驗艙(美國一個、歐洲航天局一個、俄羅斯三個)、一個居住艙、兩個連接艙、服務系統及運輸系統等組成,是一個長88米,重約430噸的龐然大物,站上居住艙容積為1200平方米。
美、俄等15國聯手建造國際空間站,預示著一個各國共同探索和和平開發宇宙空間的時代即將到來。不過,幾十年來載人航天活動的成果還遠未滿足他們對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類一直都心懷征服太空的慾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的決心。1998年11月,人類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宇航員、77歲的老格倫帶著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這似乎在告訴人類: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夢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本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
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的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 駛他們製造的飛行器員進行首次持續的、
有動力的、可操縱的飛行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展覽會上,有一架飛機在表演時墜毀。駕駛員被拋出燃燒的機艙。但是,這架飛機卻引起人們很大關注。因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發動機。設計者就是飛機駕駛員本人,他是羅馬尼亞人,名叫亨利•科安達,畢業於法國高等技術學校。他設計的發動機是用一台50馬力的發動機使風扇向後推動空氣,同時增設一個加力燃燒室,使燃氣在尾噴管中充分膨脹,以此來增大反推力。這就是最早的噴氣發動機。
本世紀30年代後期,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平飛時速已達到700公里,俯沖時已接近音速。音障的問題日益突出。前蘇、英、美、德、意等國大力開展了噴氣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德國設計師,奧安在新型發動機研製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奧安獲得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專利。1939年8月27日奧安使用他的發動機製成He-178噴氣式飛機。
噴氣發動機研製出之後,科學家們就進一步讓飛機進行突破音障的飛行,經過10多年之後這項工作終於被美國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桑格菲爾地區,貝爾公司試飛能沖破音障的飛機。上午10時一架巨大的B-29轟炸機,在機艙下懸掛著一駕造型奇特的小飛機起飛了。這架小飛機命名為X-1火箭飛機。X-1飛機裝有4台火箭發動機,總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險的液氫和酒精。當B-29轟炸機把它從空中放下的時候,它的4台火箭發動機相繼點火,聲如雷鳴。當飛機發動機啟動1分28秒後,馬赫數達到1�0,飛機達到了音速。這時X-1飛機的燃料幾乎用盡,速度變得更快,達到馬赫數1�06,這時的高度是13000米。盡管試飛成功,但由於X-1飛機不是靠自身的動力起飛升空,這個紀錄沒有被承認。
飛機的發明,使人們在普遍受益的情況下又產生了新的不滿足。飛機起飛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應的跑道和機場。這就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有人開始探索可以進行垂直起落的飛行器,通稱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它是美國工程師西科斯基研製成功的VS-300直升機。西科斯基原籍俄國,1930年移居美國,他製造的VS-300直升機,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槳,後來經過多次試飛,將3副尾槳變成1副,這架實用型直升機從而成為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世界上第一架使用型直升機
VS-300直升機誕生之後,影響巨大,尤其是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直升機的製造技術發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機的動力裝置處在活塞式發動機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噴氣渦輪軸時期。旋翼材料結構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階段;40年代至50年代為金屬木翼混合結構,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為金屬結構,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玻璃纖維結構,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成為新型復合材料結構。
本世紀20年代飛機開始載運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開始把大量的運輸機改裝成為客機。6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大型運輸機和超音速運輸機,逐漸推廣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著名的有前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美國生產的C-141、C-5A、波音-747;法國的空中客車等。超音速運輸機有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式和原蘇聯的圖-144。然而,超音速客機的發展並不樂觀。「協和」式飛機售價過高,影響效益,因而已於80年代停止生產。前蘇聯的圖-144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第一架民航機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 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 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一個人間奇跡嗎?

A330-200空中客車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而在20世紀以前則是不可思議的。從此,險峻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大洋再不會讓人望而生畏。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特別是超音速飛機誕生以後,空中運輸更加興旺。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閱讀全文

與飛機的發明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