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圓形的發明

圓形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05 17:57:59

① 人們最早發現圓形的東西是什麼東西

古代車輪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輪子的誕生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 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 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從陶輪到車輪

讓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沖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車輪的影響

也許車輪的最偉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 輪子最普遍的用途是運輸。在車輪發明以前,古人要藉助滑撬搬運重物。最簡單的滑撬就是一個斜面,復雜一些的還會在重物下墊幾根滾杠--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把巨大的石料堆成金字塔的。雖然古埃及人更應該受滾杠的啟發而發明車輪,但最早使用車輪的卻不是古埃及人。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近來有不少人展開爭論:究竟是技術變革決定製度變革,還是制度變革決定技術變革?這使人聯想起關於人類進化的一個早期階段的爭論:是否先有了人的大腦,然後才創造出人類文化,包括語言和工具製造?現在大家已一致同意,前者與後者相互作用,語言和工具製造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看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也是如此,先是相互作用,最後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來。新石器時代的耕種者向居統治地位的顯貴們提供剩餘物品,從而由部落成員轉為農民,並不是由於他們從某個時候起同意這樣做,或被迫這樣做;相反,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密切關聯。

輪子概念的出現

任何簡單而意義深遠的發明都不是憑空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必然有什麼現象觸發了靈感。正如古人見到水裡漂著的木頭而想到獨木舟一樣,車輪的發明也可能是受到了一些自然物的啟發。《淮南子》中說們的祖先「見飛蓬轉而知為車」。「飛蓬」是一種草,其莖高尺許,葉片大,根系入土淺。一有大風,很容易被連根拔起,隨風旋轉。古人可能就是受到這個現象的啟發,發明了車輪和車軸。與魯班受鋸齒草的啟發而發明鋸子的傳說一樣,這種說法很可能也是一個傳說而已。因為輪子在自然界是有原型的。

原始民族曾經普遍地崇拜過天空中的日月。古人一定認為它們擁有最完美的外形--直到古希臘時代,哲學家柏拉圖也還認為球體是最完美的形式。也許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在製作器具時很自然地會模仿太陽和月亮的形狀。當他們偶然發現製成的圓盤狀物體可以在轉動中保持形狀不變時,他們就有興趣進一步發掘它的用途。

車輪與自然環境

車輪之所以是一個相對晚出現的發明,是與先民身處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的。距今一萬年前,陸地的大部分都被冰川覆蓋。如果那時有什麼東西能稱得上是「交通工具」的話,這個殊榮非雪橇莫屬。在叢林和沙漠中,車輪毫無實用價值--即便出現過,也被密林遮掩下的羊腸小路和滾滾流沙淘汰了。中美洲的阿茲特克人就沒有使用過輪式車輛,有趣的是,他們卻製作了大量的有四個輪子的動物泥塑。

再如愛斯基摩人。他們生活在冰天雪地中,不但沒有無合適道路,連木材也缺乏。車輪顯然沒法再這種環境中出現。

在其它地區,輪子最先也不是以運輸工具的面目出現的。從公元前2900年的一座匈牙利墓穴中出土的車形陶杯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文物顯示,有輪車輛最早只在儀式和禮儀場合使用。

即便有了車輛,沒有合適的畜力也是枉然。缺乏牽動車輛的馬匹也是制約阿茲特克人發明車輪的因素之一。遠在公元前15000年以前,石器時代的狩獵者就給馬匹套上了籠頭。那時人類剛剛馴化馬不久。

車輪在中國

據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考證的結論,約在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中國出現了第一輛車子。而《左傳》中提到,車是夏代初年的奚仲發明的,如果記載屬實,那是四千年前的事情。在殷代(距今三千多年前)文物中,考古學家也發現了殉葬用的車,當時的車子由車廂、車轅和兩個輪子構成,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交通工具了。
石器工具
中國古代有傳說是軒轅黃帝把木頭插在圓輪子中央,使它運轉,因而造成車輛。但鑒於歸功於黃帝的發明實在太多,們也不能輕易把這個說法當真。

古代的輪子如何工作

以埃及的戰車為例。這些戰車具有帶輻條的車輪,輪上裝有堅固的箍,並且車輪用鍥子緊緊釘在軸上。車箱、車轅和兩副挽具證明了同樣的技術。

如果們想從在埃及戰車或羅馬戰車的創造者那裡所看到的那種精細活計探求人類發明帶輪車的過程,那是沒有什麼益處的。但是,常常有這種情況:能夠找到一些製作粗糙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就好像是技術之早期階段的再現。古代最簡陋的鄉村大車,用兩個幾乎一英尺厚的圓形木作車輪,是用橫斷的樹干做成的,同時,這些圓形物,或者叫車輪,不是在軸上旋轉,而是固定在軸上。車軸安放在特製的木框內,或者是在兩塊窄木板內,或者是穿在車底上的環孔里,同它的一對輪子一起轉動,就像小孩兒的玩具車那樣。有趣的是,在條件已經改變的情況下,鐵路車輛的製造者們又恢復了這種構造。

在像葡萄牙這樣一些國家裡,到現在還可以看到軸和車輪一起轉動的古典車子。於是可以設想:類似的大車說明,帶輪的車是怎樣發明的。最初用的是軸,或滾子,是用它們來滾動大石頭或其他巨大的重物。們可以想像,用光滑的樹干或圓木做的這類滾子,起初是這樣完成的:把它的中間部分削細一些。於是,它就變成了一個兩端帶著寬圓滾的軸。們猜想,軸是處在某一種最簡陋的梁木架下,並在架下轉動的。於是們就有了一輛最簡單的想像中的帶輪車。完全可能,類似關於車的第一個概念出現之後,輪就開始單獨製造,並把它固定在一個活動的軸上,裝上了輪箍。後來,有了輕便的車輪和光滑的輪座,於是車輪就在不動的軸上轉動了。當然,所有這些,無非是一種想像,但是,無論如何,它使們的頭腦完全清楚了車的本質。

輪子在現代

齒輪是工業革命的代表物。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中藉助被卡在巨大齒輪中的工人暗示了人類已經成為機器的奴僕。也許有人認為在信息時代和即將到來的生物技術時代中,輪子會推出歷史舞台,事實不是這樣。在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的硬碟正在嗚嗚作響,光碟機、軟碟機沒准也在工作;而在為基因組測序的各個實驗室中,離心機軸承正在不停地旋轉以完成蛋白質的分離。

既然們從文明之初就選擇了輪子,那麼它很可能會伴隨人類的始終。

② 誰最早發明了圓形的車輪呢

車輪的起源 古代車輪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輪子的誕生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 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 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從陶輪到車輪 讓我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沖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車輪的影響 也許車輪的最偉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 輪子最普遍的用途是運輸。在車輪發明以前,古人要藉助滑撬搬運重物。最簡單的滑撬就是一個斜面,復雜一些的還會在重物下墊幾根滾杠——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把巨大的石料堆成金字塔的。雖然古埃及人更應該受滾杠的啟發而發明車輪,但最早使用車輪的卻不是古埃及人。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近來有不少人展開爭論:究竟是技術變革決定製度變革,還是制度變革決定技術變革?這使人聯想起關於人類進化的一個早期階段的爭論:是否先有了人的大腦,然後才創造出人類文化,包括語言和工具製造?現在大家已一致同意,前者與後者相互作用,語言和工具製造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看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也是如此,先是相互作用,最後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來。新石器時代的耕種者向居統治地位的顯貴們提供剩餘物品,從而由部落成員轉為農民,並不是由於他們從某個時候起同意這樣做,或被迫這樣做;相反,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密切關聯。 輪子概念的出現 任何簡單而意義深遠的發明都不是憑空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必然有什麼現象觸發了靈感。正如古人見到水裡漂著的木頭而想到獨木舟一樣,車輪的發明也可能是受到了一些自然物的啟發。《淮南子》中說我們的祖先「見飛蓬轉而知為車」。「飛蓬」是一種草,其莖高尺許,葉片大,根系入土淺。一有大風,很容易被連根拔起,隨風旋轉。古人可能就是受到這個現象的啟發,發明了車輪和車軸。與魯班受鋸齒草的啟發而發明鋸子的傳說一樣,這種說法很可能也是一個傳說而已。因為輪子在自然界是有原型的。 原始民族曾經普遍地崇拜過天空中的日月。古人一定認為它們擁有最完美的外形——直到古希臘時代,哲學家柏拉圖也還認為球體是最完美的形式。也許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在製作器具時很自然地會模仿太陽和月亮的形狀。當他們偶然發現製成的圓盤狀物體可以在轉動中保持形狀不變時,他們就有興趣進一步發掘它的用途。 車輪與自然環境 車輪之所以是一個相對晚出現的發明,是與先民身處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的。距今一萬年前,陸地的大部分都被冰川覆蓋。如果那時有什麼東西能稱得上是「交通工具」的話,這個殊榮非雪橇莫屬。在叢林和沙漠中,車輪毫無實用價值——即便出現過,也被密林遮掩下的羊腸小路和滾滾流沙淘汰了。中美洲的阿茲特克人就沒有使用過輪式車輛,有趣的是,他們卻製作了大量的有四個輪子的動物泥塑。 再如愛斯基摩人。他們生活在冰天雪地中,不但沒有無合適道路,連木材也缺乏。車輪顯然沒法再這種環境中出現。 在其它地區,輪子最先也不是以運輸工具的面目出現的。從公元前2900年的一座匈牙利墓穴中出土的車形陶杯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文物顯示,有輪車輛最早只在儀式和禮儀場合使用。 即便有了車輛,沒有合適的畜力也是枉然。缺乏牽動車輛的馬匹也是制約阿茲特克人發明車輪的因素之一。遠在公元前15000年以前,石器時代的狩獵者就給馬匹套上了籠頭。那時人類剛剛馴化馬不久。 車輪在中國 據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考證的結論,約在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中國出現了第一輛車子。而《左傳》中提到,車是夏代初年的奚仲發明的,如果記載屬實,那是四千年前的事情。在殷代(距今三千多年前)文物中,考古學家也發現了殉葬用的車,當時的車子由車廂、車轅和兩個輪子構成,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交通工具了。 石器工具 中國古代有傳說是軒轅黃帝把木頭插在圓輪子中央,使它運轉,因而造成車輛。但鑒於歸功於黃帝的發明實在太多,我們也不能輕易把這個說法當真。 古代的輪子如何工作 以埃及的戰車為例。這些戰車具有帶輻條的車輪,輪上裝有堅固的箍,並且車輪用鍥子緊緊釘在軸上。車箱、車轅和兩副挽具證明了同樣的技術。 如果我們想從在埃及戰車或羅馬戰車的創造者那裡所看到的那種精細活計探求人類發明帶輪車的過程,那是沒有什麼益處的。但是,常常有這種情況:能夠找到一些製作粗糙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就好像是技術之早期階段的再現。古代最簡陋的鄉村大車,用兩個幾乎一英尺厚的圓形木作車輪,是用橫斷的樹干做成的,同時,這些圓形物,或者叫車輪,不是在軸上旋轉,而是固定在軸上。車軸安放在特製的木框內,或者是在兩塊窄木板內,或者是穿在車底上的環孔里,同它的一對輪子一起轉動,就像小孩兒的玩具車那樣。有趣的是,在條件已經改變的情況下,鐵路車輛的製造者們又恢復了這種構造。 在像葡萄牙這樣一些國家裡,到現在還可以看到軸和車輪一起轉動的古典車子。於是可以設想:類似的大車說明,帶輪的車是怎樣發明的。最初用的是軸,或滾子,是用它們來滾動大石頭或其他巨大的重物。我們可以想像,用光滑的樹干或圓木做的這類滾子,起初是這樣完成的:把它的中間部分削細一些。於是,它就變成了一個兩端帶著寬圓滾的軸。我們猜想,軸是處在某一種最簡陋的梁木架下,並在架下轉動的。於是我們就有了一輛最簡單的想像中的帶輪車。完全可能,類似關於車的第一個概念出現之後,輪就開始單獨製造,並把它固定在一個活動的軸上,裝上了輪箍。後來,有了輕便的車輪和光滑的輪座,於是車輪就在不動的軸上轉動了。當然,所有這些,無非是一種想像,但是,無論如何,它使我們的頭腦完全清楚了車的本質。 輪子在現代 齒輪是工業革命的代表物。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中藉助被卡在巨大齒輪中的工人暗示了人類已經成為機器的奴僕。也許有人認為在信息時代和即將到來的生物技術時代中,輪子會推出歷史舞台,事實不是這樣。在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的硬碟正在嗚嗚作響,光碟機、軟碟機沒准也在工作;而在為基因組測序的各個實驗室中,離心機軸承正在不停地旋轉以完成蛋白質的分離。 既然我們從文明之初就選擇了輪子,那麼它很可能會伴隨人類的始終。

③ 圓形軍艦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人類的發明史上,也記載著一些稀奇古怪的發明。

100多年前的一天,俄國黑海畔的敖德薩軍港人山人海,有海軍官兵,也有達官貴人、紳士淑女。他們或站在高處遠眺,或用望遠鏡觀望,對著那遙遠的水天交界處。他們在等什麼?

等兩艘軍艦。昨天,有消息傳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下令將黑海艦隊的兩艘軍艦——「諾夫戈羅德號」和「海軍中將波波夫號」調防至敖德薩。這一下,港口沸騰起來了。因為,這是兩艘早已名聲遠揚的「怪艦」,誰都想親眼見識見識,開開眼界。

「來了,來了!」兩艘大軍艦在天邊露頭後,緩緩駛來。艦越來越近了,人們的議論也越來越熱烈了,「天哪,它們真是圓的,是兩艘圓軍艦!」「它們可真怪,是誰發明的?」

圓形軍艦的發明者是海軍中將波波夫。至於他是怎樣想出這個怪誕的念頭來的,那就是要花點筆墨才能說得清楚的了。

19世紀中葉的沙皇俄國在黑海沿岸,特別是在重要的第聶伯-布格灣及刻赤海峽地區,幾乎沒有什麼艦隊防衛。因為這些海域水淺,一般的常規軍艦無法在這里行駛。因此,海軍部認為,應該為這些海域的防衛專門建造一些吃水淺、噸位大、裝甲厚、穩定性高的軍艦。他們還為黑海艦隊未來的新軍艦規劃了這么3條原則:吃水不超過4.2米;裝甲厚度不少於70毫米;主炮口徑要超過260毫米。

聽到這樣的原則,造船專家不禁都愣住了:這是什麼呀,簡直是亂彈琴!裝甲如此厚重,大炮這樣大,吃水又這么淺,這軍艦怎麼設計?!

在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的辯論會上,造船專家幾乎異口同聲說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只有一個不是造船專家的波波夫獨持異議,這位海軍中將侃侃而談,說只要把軍艦造成與眾不同的圓形,就能解決這一看起來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

波波夫頗有點自信。他父親是造船工程師,他自小就在造船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對造船有了一些了解,產生了興趣。以後,他曾與英國著名的研究船舶穩定性的專家李德有密切交往。當海軍部下達了那個極矛盾的造艦三原則後,波波夫想起有一次交談中李德曾談起過,高原地區曾有人在水淺流急的河流中,使用過圓形的平底小船,這樣的船不僅能平穩地通過淺水,還能裝載比較多的貨物。正是李德當年的這番描述,使波波夫產生了製造圓形軍艦的想法。

1870年,波波夫的圓形軍艦設計圖紙連同模型在彼得堡的全俄展覽會上展出。這一展出,輿論嘩然,社會各界對這圓形怪物均表不滿。可是海軍部卻力排眾議,不但迅速批准了波波夫的設計,而且竟規劃建造這種怪艦10艘。

1871年底,世界上第一艘圓形軍艦「諾夫戈羅德號」問世了。艦上裝有6台蒸汽機,共8台蒸汽鍋爐,裝有2門280毫米口徑的重炮,艦身裝甲厚達70毫米,排水量為2500噸。這樣重的軍艦吃水僅3.8米,就靠那個直徑為30.8米的圓形艦身來支持。

不久,又製成了第二艘怪艦,它比第一艘更大。艦上裝了305毫米口徑的重炮2門,裝甲厚至75毫米,排水量為3550噸,吃水4.1米,艦身直徑達36.6米。這艦艦原名「基輔號」,為紀念發明者,後易名為「海軍中將波波夫號」。

兩艘軍艦落成後,即加入到黑海艦隊序列中去。它們每到一處港口,幾乎都會引起轟動,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它們的名聲傳到國外,不少歐美的海軍官員和造船專家大為詫異,還特地趕來參觀、考察。

不過,非常遺憾,人們的青睞無法掩飾圓形軍艦的缺陷:它的航行性能極差,不易操縱,如在寬闊的內河裡行駛,上水倒還湊合,下水就很難控制,水速快的地方還要打起轉來。到海洋里去就更不行了,如遇大的波浪,一般的軍艦可以調轉艦頭,使之朝波浪涌來的方向騎波而行以減少側晃,而它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常在波濤中亂晃,使體質最好的水兵也吃不消,人人都把到圓形軍艦上服役視為苦差事。那麼,錨定在海上,作為海上流動炮台使用如何呢?也不行。由於它圓形平底,稍有海浪沖擊,艦身就會盪來盪去,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後來,竟連艦長都成了問題——他們在軍校里未受過操作這種怪艦的訓練,沒人敢接受艦長任命。說到底,一句話:這圓形軍艦除了給人看稀奇外,一無用處。當然,原先要造10艘怪艦的計劃也就此中止了。

事後,人們是這樣評價這項不成功的發明的:首先是海軍部的3條原則十分荒謬;其次是波波夫也頗荒唐,雖說這發明滿足了三原則,可那東西不能打仗只能看,又算什麼軍艦!這可稱為在外行指導下由外行進行的發明,其後果如此實在是意料之中的。

④ 圓規是誰發明的在中國是誰在西方是誰

圓規是中國古來代的匠人源發明的。

圓規是一種制圖工具。在戰國早期甚至更早的時候,中國的先民就已經發明並在使用圓規。經過數百年的使用與摸索,人們可以利用圓規熟練地進行較簡單的機械制圖,或製作銅鏡背紋中的一些幾何紋飾。

戰國時代用圓規,只能製作簡單的連弧紋。西漢時期用圓規,除製作連弧紋外,還製作方框及乳釘。東漢時期用圓規,除製作以上幾何紋外,又增加了TLV符號的准確定位。

(4)圓形的發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圓規兩腳之間的高度要一樣。

2、畫圓的過程中圓規要稍微傾斜30度左右,使畫出的圓的線條流暢。

3、畫圓的過程中帶有針的一端(即圓心)不能移動。

4、畫圓的過程中兩腳距離(即半徑)不能改變。

5、繪圖時小心針刺到手。

⑤ 韓國的圓圈文,怎麼發明的

綜合各國文字發明的

⑥ 圓形是哪位數學家發明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很奇妙的形狀。 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從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鑽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圓. 以後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 當人們開始紡線,又制出了圓形的石紡錘或陶紡錘。 古代人還發現圓的木頭滾著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當然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大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聖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⑦ 胡楓發明了圓形蜂窩和什麼

胡蜂發明圓形蜂窩和是什麼胡蜂發明的圓形蜂窩煤吧,是這個嗎?

⑧ 為什麼會有圓形馬桶這種反人類發明

簡史《西京雜記》說漢朝宮廷用玉制虎由皇帝侍員拿著備皇隨便種虎稱作便器、便壺專門用具馬桶前身據說種虎受高祖劉邦儒冠溺器受啟發才發明 關於虎發明另外種說與皇帝關相傳西漢飛軍李廣射死卧虎讓鑄虎形銅質溺具便解面表示猛虎蔑視虎名由唐朝皇帝先叫李虎便敬名詞改獸或馬再往俗稱馬桶尿盆 於馬桶先做詳細文字記載北宋期歐陽修《歸田錄二》木馬《辭源》其解釋木製馬桶古代民間使用馬桶種帶蓋圓形木桶用桐油或防水朱漆加塗抹 依59陸英貴族約翰陸依哈靈頓發明第實用馬桶——水箱沖水閥門木製座位 依漆漆吧英發明家約瑟夫陸依布拉梅改進抽水馬桶設計採用控制水箱水流量三球閥及U形彎管等 依9世紀英政府制定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始幅改善 依吧陸依英管道工托馬斯陸依克萊帕發明套先進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始進入現代化期 依吧吧5托馬斯陸依土威福英取第全陶瓷馬桶專利其每都數十項改善專利授 貳0世紀三0代海晨光初現許揉著睡眼拎著馬桶依走家門公用自水龍前排起隊 貳0世紀六十代抽水馬桶始歐美盛行傳本、韓等亞洲家 吧0代初北京夠點檔賓館才見現連北京廁所都用英 依59陸英貴族約翰陸依哈靈頓發明第實用馬桶——水箱沖水閥門木製座位 依漆漆吧英發明家約瑟夫陸依布拉梅改進抽水馬桶設計採用控制水箱水流量三球閥及U形彎管等 依9世紀英政府制定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始幅改善 依吧陸依英管道工托馬斯陸依克萊帕發明套先進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始進入現代化期 依吧吧5托馬斯陸依土威福英取第全陶瓷馬桶專利其每都數十項改善專利授 貳0世紀三0代海晨光初現許揉著睡眼拎著馬桶依走家門公用自水龍前排起隊 依吧吧0 托馬斯陸依克拉伯利用豐富、廉價水所具良流性、沖擊性清潔性能發明類現代史第用於沖便抽水馬桶創造現代沖便文明現代城市便物管中國化管理同創與現代化城市共存依貳0陶瓷馬桶產

⑨ 圓是誰發明的

太極八卦圖由太極圖和八卦圖組合而成。太極圖是一幅圓形的圖案,裹面畫著頭尾相交的兩條陰陽魚;八卦圖是一個正8邊形圖案,每條邊上都有一個特殊的符號。這8個符號就叫做「八卦」:
相傳,太極八卦圖是我國遠古神話中的祖先伏羲發明的。那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他就用這種〃連續的長劃〃和〃間斷的短劃〃來表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後人曾編出歌訣來幫助記憶這8個符號:

干三連,坤六斷,震仰孟,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大約公元前1000年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正被商王朝的末代帝王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說法,伏羲畫卦、文王演易,《周易》正是作於此時。

陰陽魚太極圖源流考

太極圖被稱為「中華第一圖」。從孔廟大成殿樑柱,到樓觀台、三茅宮、白雲觀的標記物;從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攤;從中醫、氣功、武功

那麼蔡元定從四川訪得的三圖是什麼樣子?或者說謝仲直的「易三圖」是什麼樣子?今天已經看不到了,袁桷當時就沒有說明。胡渭推測:「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圖,一為先天太極圖無疑矣。其二蓋九宮圖與五行生成圖。」
明代初年趙撝謙(1351~1395)在《六書本義》中載有這張圖,並說:「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之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時大多數人都相信這種說法,只有季彭山表示懷疑,他說:「朱子與蔡氏無書不講明,豈有秘不與言之理?」(轉引自明代楊時喬《周易全書》)。胡渭不僅贊同袁桷的說法,而且贊同朱震的說法,認為陳摶以先天圖授種放,三傳至邵雍,邵雍的「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圖可知也。」斷定此圖出自陳摶,源自《參同契》。
我認為說陰陽魚太極圖源於《周易參同契》「水火匡廓圖」或「三五至精圖」,也是值得分析的。後兩圖傳為五代彭曉為詮釋《周易參同契》而畫的圖,而經查《正統道藏》,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中並沒有這兩幅圖,而只有一幅「明鏡圖」。(當然不能排除其他失傳的版本中載有這兩幅圖。)退一步說即使彭曉作過這兩幅圖甚至哪怕《參同契》中就有這兩幅圖,也不能斷定它就是太極圖的源頭,其道理同上述一樣,從這兩幅圖的圖形上看不出可以推衍出太極圖的痕跡,但卻有思想淵源關系。《參同契》首章說:「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特別強調坎離,坎離為日月、日月為「易」。坎為陰中有陽,離為陽中有陰。「水火匡廓圖」正是對坎(水)離(火)二卦的形象表示。這種陰陽相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消長流變的思想不正是太極圖的基本思想嗎?從袁桷等人所敘流傳譜系看,太極圖道教是很有關系的。武夷君白玉蟾是道教內丹派南宗第五祖,「蜀之隱者」可能就是蜀中道士。
思想上的淵源關系並不等同於圖形上的淵源關系。看來要考察太極圖源自於什麼圖是很困難的事。我們還是來考證一下最早的太極圖是何人所作這個問題吧。
首先要給太極圖的圖形定一個標准(正因為沒有一個標准,所以上述原始時代的圖形統統被稱作「太極圖」),真正的太極圖應當是內為陰陽魚互糾圖案、外為八卦或六十四卦環形圖案。至於陳摶所傳的「龍圖」、「先天圖」是不是這種圖形,已無法考證。因而難以判斷陳摶就是作此圖的第一人。薛翁、蜀之隱者是否作此圖,同樣無考。檢索現存文獻資料,發現最早的一張太極圖在南宋張行成的《翼玄》中。
張行成,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公元十二世紀,紹興(113l~1137)進士,乾道二年(1166)向皇上進呈易學七書,其中《翼玄》即載有此圖。
《翼玄》又作《翼元》,現存版本為兩種,一是清乾隆李調元輯刊的《函海》本,一是1935年開始編輯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據《函海》本排印本。
今人郭或先生在《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發表《易先天圖--渾天象非張行成之
圖》,其理由有四點:(1)張行成的「太極觀是具體的六爻卦,是形而下的。」「與後來朱熹、蔡元定以《先天圖》環中之『中間虛者』為太極的宇宙論是不同的」。(2)洪邁沒有提及,朱熹也沒有評論。(3)邵雍並不以渾天術言天。(4)《翼玄》是注釋《太玄》的,「用以明三元符號系統《太玄》的書中,又怎能有此二元符號系統的圖呢?」我認為這幾點意見很值得商榷。
第一,無論是「形而上」太極觀還是「形而下」太極觀,與陰陽魚太極圖都沒有直接關系,郭氏說:張行成「既不以先天圖中間虛處為太極,就不會有此《易先天圖——渾天象》之圖」。真不知這兩者之間有何關系?陰陽魚太極圖中間並不是虛處,而恰恰是實處(由黑白兩色交互構成),如按郭氏的說法,恰是「形而下」,由「形而下」的太極觀演變出「形而下」的圖形不是更自然、合理嗎?(當然並非如此簡單,下文將具體分析)倒是「中間為虛處」的所謂「形而上」太極觀只能派生出空心圓太極圖,而難以派生出「陰陽魚交互」這種「形而下」
太極圖。
第二,說掌管國史圖書的洪邁如果見到陰陽魚太極圖就不會以黑白半圓表示兩儀(「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這種推測是沒有說服力的。無論洪邁是否看見陰陽魚圖,都沒有理由強迫他不許採用黑白半圓太極圖,他可以不喜歡陰陽魚圖而更偏愛黑白半圓圖。事實上,當時大多數人都是偏愛黑白半圓太極圖的,因為它簡單明快地表示了太極生兩儀之理(這一點並不亞於陰陽魚圖)。如朱熹評論:「龜山取一張紙,畫個圈子,用墨塗其半,雲:這便是《易》。此說極好!《易》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樣。」(《朱子語類》卷六十五)「圖左一邊屬陽,右一邊屬陰」。(同上)再說朱夫子無論怎樣「博學多識」,也可能有未見到的東
西。以此作為論據是站不住腳的。
而事實上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托蔡元定入蜀尋找易圖,蔡從蜀之隱者手中求得三圖後,可能給朱熹看過,因為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給蔡季通的信中說:「前日所說磨崖刻河、洛、先天諸圖,適見甘君說閣皂山中新營精舍處,有石如削,似可鐫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須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圖須作篆,乃有古意,便當遣人送伯謨處也。」(《朱文公文集·續集》卷二《答蔡季通書》六十、六十一)這里說的「先天」圖很可能就是這張「先天太極圖」(外套六十四卦的陰陽魚圖)。可是到了次年(慶元三年,1197年)刻在閣皂山的圖都只有「河圖」、「洛書」兩幅。為什麼最終沒把「先天圖」刻上去呢?我看可能有兩
個原因:一是磨岩鐫刻比較困難,因為此圖外套六十四卦(這一點可以肯定,至於裡面是「陰陽魚」圖還是六十四卦方圖已不可考),要把這些復雜的卦爻刻上去是較困難的,所以朱熹設想「刻卦印印之」。二是與河、洛二圖比較並不重要。根據胡渭的推測,此圖「出希夷,源自伯陽,不若根柢大傳五十有五之數為得其正耳。」可見這張圖不如河、洛來得正宗。胡渭這句話是解釋蔡季通「秘而不傳」的原因的,而實際是蔡季通、朱熹都覺得沒那麼重要,加上鐫刻又困難,所以就棄而不刻了。對此,束景南先生認為;所以只刻二圖,是因為八分的「河圖」與九宮的「洛書」本已包含了這張圖,三圖本為一圖。(《中華太極圖與太極文化》
第20頁)這種說法是可疑的,因為以陰陽魚為底的河圖、洛書是否存在本身就不能確定,怎麼能說「三圖本為一圖」呢?
真正重視這張圖並從中悟出「妙」道的除張行成本人外,就算是趙撝謙了,他說:「嘗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自然之妙。」這個「妙」字是趙氏反復把玩(「熟玩」)之後才悟出來的,可見前人並沒有這樣去把玩,沒有領悟個中妙處,當然也就不予重視了。因而不能以洪邁、朱熹沒有評論過陰陽魚圖就否定張行成傳過或作過此圖。

⑩ 科學家通過圓形樹干發明了什麼

高山上的雲杉長年累月都經受著狂風的襲擊,樹乾的底部變得又粗又大,整個樹干成了圓錐形。這種形狀使雲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頂之上。人們模仿雲杉建立的廣播電視塔,即使遭到強台風的襲擊,也不會有倒塌的危險。

閱讀全文

與圓形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