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富蘭克林是怎麼發明避雷針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於1706年1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裡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里當學徒。然而,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明,而且是電學的開山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並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後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裡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
在18世紀以前,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當時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識之士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從未獲得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是認為雷電是「氣體爆炸」的觀點。在一次試驗中,富蘭克林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到了萊頓瓶,一團電火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恢復健康。這雖然是試驗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維敏捷的富蘭克林卻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電。
他經過反復思考,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並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但富蘭克林的偉大設想竟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這一設想。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裡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
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裡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富蘭克林和兒子在捕捉雷電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像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
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上,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對避雷針的頂端的形狀是尖的還是圓的好,人們發生了爭執。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圓頭的好,但是富蘭克林力排眾議,堅持用尖頭避雷針,最後終於被採納了,於是,所有的避雷針都做成了尖頭避雷針。不久,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十三個州聯合起來反對英國殖民主義,富蘭克林當然首當其沖。這事惹惱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由於英國跟美國遠隔重洋,英國國王鞭長莫及,一氣之下,傳令將宮殿和彈葯倉庫上的所有尖頭避雷針全部砸掉,一律換成圓頭的,並召見皇家學會會長約翰·普林格爾,要他宣布圓頭避雷針比尖頭避雷針更安全。普林格爾一聽驚訝萬分,正直的科學良心使他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國王的要求:「陛下,許多事情都可以按您的願望去辦,但不能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呀!」普林格爾雖然被撤職了,但避雷針始終還是尖頭的。
那麼,為什麼尖頭避雷針更好呢?這得從導體的形狀與其表面電荷分布的關系說起。在導體表面彎曲得厲害的地方,例如在凸起的尖端處,電荷密度較大,附近的空間電場較強,原來不導電的空氣被電離變成導體,從而出現尖端放電現象。夜間看到高壓電線周圍籠罩著一層綠色的光暈,就是一種微弱的尖端放電。雷電是一種大規模的火花放電現象。當兩片帶異種電荷雲塊接近或帶電雲塊接近地面的時候,由於電壓極高,極容易產生火花放電。放電時,電流可達2萬安培,電流通過的地方溫度可達30000℃。一旦這種放電在雲和建築物或其他東西之間形成,就很可能會發生雷擊事件。如果在高層建築物上安上避雷針,一旦在建築物的上空遇上帶電雷雨雲,避雷針的尖端就會產生尖端放電,避免了雷雨雲和建築物之間的強烈火花放電,因而達到避雷的目的。如果把避雷針的頂端做成圓形,就不會出現尖端放電,避雷的效果就遠不及尖形避雷針了。
知識點
萊頓瓶
萊頓瓶和我們今天的電容器沒兩樣。萊頓瓶是一個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里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做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葯。
B. 盤尼西林的作用它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諾貝爾獎又是怎麼回事
盤尼西林是青黴素
阿莫西林是羥氨苄青黴素,也是青黴素類
盤尼西林的功效
於細菌繁殖期起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及革蘭陰性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陽性桿菌(白喉桿菌)、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梭狀芽胞桿菌(破傷風桿菌、氣性壞疽桿菌)、放線菌以及部分擬桿菌有抗菌作用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C. 美國科學家誰發明了避雷針
美國科學家誰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說:「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富蘭克林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
成就: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富蘭克林特別重視教育,他興辦圖書館、組織和創立多個協會都是為了提高各階層人的文化素質。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從1757到1775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富蘭克林
D. 是誰發明了白喉抗毒素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是德國微生物學家貝靈(1854~1917年),他的主要成果是發明白喉抗毒素。
貝靈1878年畢業於柏林威廉皇家學院醫科,曾做過一段時間的軍醫,於1889年到郭霍傳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讓貝靈研究的課題是探索治療白喉的葯物。
貝靈在進行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把培養出的具有致病力的白喉菌液注射到小白鼠體內,使之發生白喉,然後注射碘劑。結果,大部分白鼠被碘劑毒死,小部分死於白喉。只有少數逃過了這兩道關口而倖存下來。後來,他又給倖存的白鼠注射新鮮的白喉菌液,它們照常飲食,跑跳,而且沒有白喉症狀。
幾天後,他再給這些倖存的白鼠注射大量的白喉菌液,它們依然如前,貝靈對此十分驚奇!他想,小白鼠在白喉病癒後,它的體內必定產生了某種能抵抗白喉的物質。於是,他從那些白喉病癒後的小白鼠身上抽出一些血液,將其血清混和到新鮮且有傳染性的白喉菌液里,然後注射到一組未患過白喉病的小白鼠體內;同時,他把不加免疫血清的同等劑量白喉菌液注射於另外一組未患過白喉的小白鼠體內作比較。結果,後者感染白喉死亡,而前者卻安然無恙。因而證明白喉病癒後,血清中的確存在著抗白喉的物質。
由於小白鼠太小,所產生的免疫血清太少,貝靈改用羊的免疫血清,經多次動物試驗,證明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同樣具有治療白喉的功效。1891年12月24日,貝靈首次將他的新發明應用到臨床,被醫治的對象是一個白喉病危的小孩,他經注射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後得救,從而證實人類獲得了征服白喉的有力武器。
1895年,貝靈到馬爾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於臨床上對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貝靈後來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後又改用馬免疫血清。
鑒於貝靈發明白喉抗毒素的傑出成就,使得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兒童從白喉的威脅中走了出來,因此他在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醫學獎金。
E. 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的故事是真的嗎
有爭議。復
據稱在1752年,制富蘭克林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雷雨天氣中放風箏,以證明「雷電」是由電力造成。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試驗,事實上,同時期有其他科學家進行類似的實驗時被電擊致命(參見格奧爾格·威廉·里奇曼)。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本傑明·富蘭克林當年是否真的進行了這樣的實驗,或實驗到底是如何進行,還心存疑慮。
事實上,美國Discovery頻道《流言終結者》節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實驗證明了如果本傑明·富蘭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導下了雷電的鑰匙,他將會被直接殺死。但沒有爭議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倫敦皇家學會(英國)亦為表揚富蘭克林對電的研究,在1753年選他為院士。
F. 白喉抗毒素是誰發明的
貝林(1854—1917),德國細菌學家,抗毒血清療法的發明者。他研製的白喉抗毒素挽救了千千萬萬患兒
或者寫成貝靈
G. 破傷風抗毒素是怎麼發明的
一個偶然發明的 歪打正著
H. 富蘭克林不僅發明了避雷針還發明了什麼
避孕套
I. 貝靈是怎樣發明白喉抗毒素的
自第一次頒發諾貝爾醫學獎金以來,迄今已80年了,第一個獲得這項醫學獎金者,是德國微生物學家貝靈(1854~1917年),其主要成果是發明了白喉抗毒素。貝靈1878年畢業於柏林威廉皇家學院醫科,在做過一段時間軍醫後,於1889年到郭霍傳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交給貝靈研究的課題是探索治療白喉的葯物。貝靈在進行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把培養出的具有致病力的白喉菌液注射於小白鼠體內,使之發生白喉,然後注射碘劑。結果,大部分白鼠被碘劑毒死,小部分死於白喉,只有少數逃過了這兩道關口而生存下來。後來,他又給倖存的白鼠注射新鮮的白喉菌液,它們照常飲食,跑跳,並無白喉症狀。
幾天後,他再給這些倖存的白鼠注射加倍量的白喉菌液,它們依然如前,這使貝靈十分驚奇!他想,小白鼠在白喉病癒後,其體內必定產生了某種能抵抗白喉的物質。於是,他特從那些白喉病癒後的小白鼠身上抽出些血液,將其血清混和於新鮮而富於傳染性的白喉菌液里,然後注射到一組未患過白喉的小白鼠體內;同時,他把不加免疫血清的同等劑量白喉菌液注射於另外一組未患過白喉的小白鼠體內作對照。結果,後者感染白喉死亡,而前者卻安然無恙。因而證明白喉病癒後,血清中的確存在著抗白喉的物質。
由於小白鼠太小,所產生的免疫血清有限,貝靈改用羊的免疫血清,經動物試驗,證明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同樣具有治療白喉的功效。1891年12月24日,貝靈第一次將他的新發明應用到臨床,被醫治者是一個白喉病危的小孩,他經注射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後得救,從而證實人類獲得了征服白喉的有力武器。
1895年,貝靈到馬爾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於臨床上對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貝靈後來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後又改用馬免疫血清。
由於貝靈發明白喉抗毒素的傑出成就,使得世界上不少兒童得以免除白喉的威脅,因此他在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醫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