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苗族發明的

苗族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2-05 08:53:11

『壹』 苗族刀法是什麼時期發明

苗刀的發明創造,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代苗族先祖蚩尤時期,蚩尤率族人開掘葛盧山銅礦,研製發明了劍、刀、矛、戟、大弩等兵器。苗族先民在蚩尤率領下,不僅開冶煉兵器之先河,而且創制了刑法和宗教。俗稱苗族的「三大發明」。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苗刀考證》上記載:「苗刀用以沖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他短兵。」

『貳』 苗刀是苗族人發明的嗎

不是,只是長的像田裡的禾苗,所以稱之為苗刀,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發明,對抗日本倭寇的戰刀,是漢人習武用的刀,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叄』 苗族分為哪幾種

按語言大致分是三種,湘西(東部)方言苗族,黔東(中部)方言苗族和川黔滇(西部)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細分。
一、湘西方言(東部方言)苗族自稱果雄,舊時稱紅苗,因為女性會穿紅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間系紅絲帶,清朝時期,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現在沒有這種服飾了。湘西方言內部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東部土語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縣東南部、瀘溪縣、吉首市東部(主要是丹青鎮)、龍山縣、永順縣、麻陽縣,他們的服飾特徵是挑花,以幾何圖案為主,無論衣服、頭帕還是圍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紋,少銀飾;西部土語分布較廣,湘西州花垣縣、鳳凰縣、保靖縣南部、古丈縣西南部、吉首市西部(矮寨、已略等地)、懷化麻陽、新晃、貴州松桃縣、重慶東南部以及湖北宣恩縣是主要分布地區。西部土語苗族服飾顏色以深藍、黑色為主,上面有刺綉的花紋,以花鳥為主,銀飾較多,特別是鳳凰、松桃的苗族,銀飾繁盛。
二、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稱木、嘎鬧、孟等,舊時稱九股(鼓)黑苗,分布於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廣西融水縣、湖南懷化等地。黔東苗族的語言差別不大,放慢語速基本都能交流。黔東苗族支系多,服飾不下兩百種,且銀飾繁多,目前各媒體、旅遊勝地中的苗族銀飾和服裝樣式大多來自黔東苗族。
三、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數量最多,按語言可分為三個群體。
1、第一個是川黔滇次方言群體,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稱「蒙」,舊時所稱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屬於這個群體,廣泛分布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全境、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地,後又因戰爭遷至美國、法國、澳洲等地,其中雲南文山的影響力最大。這個次方言群體的語言互通性其實非常高,從貴州畢節到雲南文山再到美國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聽習慣了對方的發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說語言差異很大,寮國一帶的苗族發明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苗文,後帶到歐美,使用的范圍很廣泛。
2、第二個是滇東北次方言群體,舊稱大花苗,主要分布在烏蒙山地區,即貴州畢節、雲南東部昆明、昭通一帶,自稱「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專門用來書寫苗語聖經的苗文,字母符號比較特別,稱為伯格里苗文。
3、第三個族群可以稱為「麻山苗族」群體,包含了多個次方言群體(如惠水次方言、貴陽次方言、洛北河次方言等)。雖然他們的苗語劃入西部方言,但實際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過度地帶上,比如貴州的貴陽市、黔南州、安順等地,自稱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銀飾隨著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懷化東部、邵陽和廣西龍勝一帶的苗族,舊時稱為青衣苗,苗語已經消亡,只有幾種特殊的平話(比如城步平話、貓家話、龍勝平話,語言等)。這種平話,語言學上屬於漢語,但在城步當地被稱為「苗話」,和城步漢族的漢語無法溝通。目前已對比得出,城步平話的底層詞彙接近苗語中部方言,但又夾雜著少量苗語東部方言和瑤語的詞彙。這部分苗族在明朝時應征前往貴州西部,形成了當地的喇叭苗。
海南苗族,實際上是瑤族,說的是瑤語金門方言,劃為苗族屬於當年識別錯誤。
貴州、湖南、廣西交接的清水江流域分布著酸湯苗、草苗、三鍬人等文化相似的特殊族群,其中一部分識別為苗族。他們是苗、漢、侗等族群在清水江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以苗族的合款制度共同建立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相互融合形成的族群。比如酸湯苗的酸湯話是漢語方言;草苗的語言接近侗語,但認同苗族;三鍬人的語言里則是漢語、苗語、侗語的混合語。
看到評論中有人說我刻意分裂苗族就很搞笑了,我說的都是相對客觀的東西,苗族人數多,分布廣,自然存在差異,提及舊時的稱呼也只是讓人了解下,方便不了解自己苗語是什麼方言的同胞對號入座。每一種支系的文化都很值得了解,苗族各支系的融合應該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各自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不是刻意迴避差異。

此外,部分人可能聽過的黑苗、白苗、青苗、歪梳苗、四印苗等稱呼的說法。這是舊社會時期的分法,前綴主要來自於這支苗族服飾的顏色或者某種特徵。我個人是不支持繼續使用這種分類法的:
其一,苗族的服飾從舊社會到當代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湘西苗族以前叫紅苗是因為女性穿紅裙,男性系紅腰帶,但清末,湘西苗族女性就已經不穿裙子,男的也不系紅腰帶了,服飾的顏色也是青黑為主,再叫他們紅苗合不合適呢?黔東南的苗族以前叫黑苗,服飾以深色為主,但如今黔東南一些地方的苗族服飾變成了紅色。還有文山苗族,內部分為黑、白、青、花等七個支系,原本服飾不同,如今服飾已經趨於統一。這種分類法,顯然已經與當下各支系苗族的特徵名不副實了。
其二,有讀者看了上面的介紹是不是發現,黔東南有黑苗,雲南文山也有黑苗,但卻是不同方言區的苗族,他們顯然不是同一支苗族。西部方言里有大花苗、小花苗、文山花苗的等不同的花苗,也不是同一支。此外,貴州的歪梳苗,到了廣西,卻被叫做「偏苗」。這就是這種老分類的另一個缺點,沒有科學性,明明是不同支系的苗族,被冠上同一個叫法;明明是同一支系的苗族,卻被叫成兩種稱呼。迷信這種老分類的人,很可能被誤導,一般只能作為參考。

『肆』 盤古是苗族的神在演變成中原的神

暈,這是個偽命題。
苗族在古代沒有文字,所以不可能出現「記載」。而盤古的傳說最遲在秦漢時期就有。
所以,最早記載盤古的是漢族而非其他民族。
至於盤古是哪個民族最早發明的傳說,現在只有漢族文獻記載,當然是漢族的了。呵呵。
為什麼其他民族也有盤古的傳說呢?因為是從漢族那裡穿過去的。印尼人還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說呢,難道梁祝是印尼的?韓國還說端午節是韓國習俗呢,難道屈原是韓國人?呵呵。
口頭相傳的都是沒有根據的,沒有錄音,沒有文字記錄,誰能證明苗族最早關於盤古的傳說不是從華夏民族學習的呢?
==========
如果僅僅依靠口頭傳說,漢族也有啊,都是口頭,怎麼能說苗族的傳說最早呢?況且,漢族的有文字記載為證據,而苗族的沒有文字記載。更不能說苗族的傳說更早了。
回到你文的問題。「記載」的意思,就是靠記錄來儲存「盤古神話」這個信息。口頭傳說是瞬時的,不能成為記錄,而文字或錄音是長久的,可以成為記錄。所以,「記載」一詞只能用於文字或錄音,而口頭傳說不能稱為「記載」。你看的那本書寫錯了。

『伍』 苗族的姓是怎樣產生的

滇東南苗族姓名文化初探

侯 健

苗族與藏族、彝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一樣,有自己的姓和名,而現當代苗族在書面上所反映出來的卻是漢姓漢名,那苗姓苗名到哪裡去了呢?苗族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姓和名?難道苗族的姓名消失了嗎?回答是否定的。千百年來,由於苗族歷史上的不斷遷徙和對統治者的懼怕,不得不隱姓埋名,改用漢姓漢名,導致苗族姓名文化瀕臨消亡的境地。然而,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除了書面上使用漢姓漢名以外,在民間至今還繼續使用自己的苗姓苗名,將自己的姓名文化繼續延伸下去。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與其它文化一樣,同樣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
一、 苗族姓名的使用狀況
在雲南省滇東南地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居住著70餘萬苗族同胞,其語言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即西部方言苗語。居住在越南、寮國、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國家的苗族與滇東南地區苗族同源,人口近100萬人,也操此方言。苗族的姓氏,從現象上看,其使用的歷史是較為悠久的。由於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記載和苗族的長期的遷徙,導致苗族的姓與名在史籍文獻中沒有任何記載,這對研究苗族姓名文化帶來諸多問題和困難,可是,我們不能因為苗族姓氏沒有文獻記載而否認它的存在,苗姓的存在是客觀的,因此,筆者在研究苗族姓名文化中發現,姓氏的源流可以折射出苗族歷史的某個側面,而且在這些苗族的姓氏稱謂方式基本不屬於漢族百家姓的范疇。下面列舉苗族姓氏和苗族使用漢姓的情況作個比較:

漢姓



楊、韓

陶、吳



















康、鄒、朱


苗姓(苗文)

vos

yeus

dlob

jait

chib

nyangb

nguk

dangs

dluas

hmaob

rangs

gongt

bluat

nf
漢語譯音

















德瓦







巴瓦



同時,苗族在使用漢姓中還有少部分姓蔡、徐、劉、黃、顧、謝、蹇、灰、艾等,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家族中也很難說清楚自己的苗姓是什麼,有的認為自己的家族是從漢族演變而來。
讀解苗族的姓和名,有著它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紀念前輩,祈求健康,興旺發達等方面。同時,在取名時,使通過深思熟慮的,既不重復,又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就滇東南苗族而言,由於苗族多居住於崇山峻嶺,其名字的含義多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如女性的取名一般以花草樹木、生活用具為主。花草樹木類為如「Bangx」(漢意:花兒)、「Nzhuab」(漢意:綠色)等,生活用具類為「Vangb」(漢意:簸箕)、「Chouk」(漢意:篩子)、「Geuf」(漢意:籃子)等,其它類為「Ncaik」(漢意:姑娘)、「Nzeuf」(漢意:幺女)、「Gob」(漢意:金子)、「Hnob」(漢意:太陽)等;男性的取名一般為威武、健壯、機靈為主。如「Zhod」(漢意:老虎)、「Ncut」(漢意:大象)、「Nyox」(漢意:牛)、「Dled」(漢意:小狗)等,其它類如「Yaob」、「Nzheus」(漢意:幺兒)、「Nyax」(漢意:銀子)等。苗族名字中帶有金光物體的一般為女性,銀光物體的一般為男性,如「金子」一般用於女性名字,「銀子」一般用於男性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苗族認為「太陽」是女性,「月亮」是男性,因此,在苗族民歌中經常出現「太陽妹妹」(ngoux hnob)、「月亮哥哥」(ndrous hlit)的詞彙,這就是苗族在自然、宇宙和審美領域認識上與漢族的異同,為何異同?另文探討,這里不宜多談。偶爾,有的家庭因所生的孩子都是女孩或男孩而希望得到一男孩或女孩,則將最小的女孩或男孩的名取為男孩或女孩的名字。在取老名時,更注重其名字的文化內涵,同時考慮到其歷史和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或者說,苗族在取名時,對求名者或家族是帶著美好的祝願和願望的。如:「Nof」(苗音:諾)、「Zhud」(苗音:主)等,意為希望今後能出人頭地。「Nyax」(苗音:年)、「Vangf」(苗音:旺)等,意為希望今後財源滾滾。「Nqaid」(苗音:階),意為紀念蘆笙祖師董階施以,「Nzhuab」(苗音:妝),意為綠色生命。年輕人對長輩的尊稱都以「蚩尤」的「尤」字來稱呼,因此,「蚩尤」一詞在滇東南苗族語言中就成了「長輩」、「祖輩」的代名詞。苗族的取名藝術在少年期的名字以自然物、崇拜物的詞彙居多,成年期則以象徵性、內涵深的詞彙居多。由此可見,苗族的取名是一個比較嚴肅和莊重的禮儀過程,這個過程反映了古代苗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體現苗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苗族的取名有其獨特的規律,這是與苗族的傳統文化有很大聯系的。在滇東南苗族中,有幾個支系的苗族至今還存在著一種古老的取名習俗,苗族將這種名字稱之為「取老名」。這種取名習俗主要流行於自稱為蒙抓(Hmongb Nzhuab)、蒙豆(Hmongb Dleub)、蒙詩(Hmongb Shib) 的苗族之中。而且,這種古老的取名方式在苗族社會生活中所取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為它的形成與一個人的地位、身份有著密切的聯系。
苗族的取名習俗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乳名。乳名是家庭新成員誕生後的第一個人生禮儀,在苗族的社會生活里,必須通過巫師進行法事,正式接納其為家庭的新成員。嬰兒出生的第三天早上必須請巫師來為家庭新成員招魂,意為家族添新丁,告訴祖先認可,香火不斷。嬰兒由父母為之取名。如男嬰一般取名為「咪保」(Mid Baok)、「咪亞」(Mid Yal)、「咪洛」(Mid Lox)等,女嬰一般取名為「咪奏」(Mid Nzeuf)、「咪彩」(Mid Ncaik)、「咪汪」(Mid Vangb)等。嬰兒長成少男或少女後,則自然去掉「咪」字,而加上其姓氏進行稱呼。西部苗族的姓名一般是名前姓後。如「保哚」(Baok Dlob)、「羅皆」(Lox Jait)、「彩德瓦」(Ncaik Dluas)等,「哚」(Dlob)即苗族的「陶姓」,「皆」(Jait)即苗族的「李姓」,「德瓦」(Dluas)即苗族的「侯姓」;而「Baok」(保)、
「Lox」(羅)、「Ncaik」(彩)等為名。小孩若是經常夜裡哭鬧或多病,就請巫師來求神算卦,根據巫師卜卦的情況,認為小孩需要認「乾爹」。或到岔路口「搭橋」接「乾爹」,第一個路過者便成了「乾爹」,將「乾爹」接回家後,把情況向「乾爹」說明,孩子的父親就抱著嬰兒向「乾爹」下跪,乞求「乾爹」為孩子改名;或去拜祭岩石,認岩石為「乾爹」,嬰兒的名字就被重新更名為「Reb」(漢意:石頭), 「乾爹」給孩子改名後,原來的名字就逐步淡出這個家庭的生活圈。
第二階段為父子連名與母子連名。滇東南地區苗族的父子連名與貴州黔東南苗族的父子連名制是不同的,滇東南苗族的父子連名只針對父親母親,與兒子無關,也和祖輩無關,而且,這種父子連名的稱呼是自然形成,不需要舉行任何儀式,結婚生子後即可稱呼。例如,某小伙或姑娘結婚生小孩後,就自然地將小孩的名字和父親的名字或母親的名字連在一起稱呼,如「保哚」婚後有一子取名為「東」(Dongs),眾人則將保哚稱為「東孜保」(Dongs Zid Baok),意為東的父親是保,對其妻子則稱為「東那彩」(Dongs naf Ncais),意為東的母親是彩,等等。但不與祖輩的名字相連。如果說一個村裡有兩對父與子的名字相同,那麼在稱呼時必須加上其姓氏來進行區分。
第三階段為取老名。取老名是滇東南苗族最為重要的人生禮儀,是苗族成年男性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情況下,在生下第一個小孩滿月後或者過一段時間後再定,日子選定後,要殺豬宰雞,舉行儀式,邀請岳父岳母或本家族的長輩來為其取老名,舉行取名儀式時,讓老人或岳父坐在上席,求名者必須端著雙杯酒分別敬給長輩和岳父,並在下方下跪乞求長者或岳父賜給一個老名,岳父則要問起其家族中都有哪些取過什麼樣的老名後,經過一番思考,給其女婿取老名。例如「保哚」,就會取名為「奏保」(Zeux Baok),其妻也被稱為「那奏保」(naf Zeux Baok),外人則稱其為「奏保哚」(Zeux Baok Dlob),這樣就將其姓氏也連在一起了。如果說家族中對這次取名的目的為紀念某個祖宗的話,就會將的老名取為這個祖宗的名字,以示紀念。例如,「保哚」的某個祖宗的名字叫「妝」(Nzhuab),那麼「保哚」的老名將取為「妝保哚」(Nzhuab Baok Dlob),但大家稱呼「妝保」的時候,就會讓族內人想起本家族曾經有一個祖宗的名字叫「妝」。取了名字後,求名者必須下跪磕頭,表示感謝。
二、 苗族姓氏的源流
關於苗族姓氏的源流,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三苗」時期。項姓苗族認為他們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後裔。1 在吳姓苗族口碑材料中有部分認為自己是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後代。何光岳先生說:「蚩尤是苗族人一直公認的民族祖先。……後裔便姓蚩姓尤。」2 今文山苗族「羅姓」和「楊姓」,便是「蚩姓」和「尤姓」。王萬榮先生研究發現,楚人的姓名稱謂特點為名前姓後,與文山苗族的姓名稱謂特點相一致,並認為楚人的「熊姓」,就是今文山苗族的「熊姓」。3 在苗族民間故事《兄妹造人煙》中也講述到苗族的姓氏是由於黃水朝天後,人們被洪水淹死,只剩下兄妹倆躲在牛皮鼓裡隨著洪水而漂,洪水退卻後,兄妹倆出來一看,世上的人已經死亡,無奈,兄妹倆只好結為夫妻,繁衍人煙。生下一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孩子,哥一氣之下,將其子殺了,把其肉拋灑在馬棚里、桃樹上、李樹上、岩石邊等,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馬棚里、桃樹李樹下、岩石旁都出現了人家,這些人家就分別姓馬、姓陶、姓李、姓侯……。4 筆者從多年的調查中發現,苗族姓氏稱謂中的「dlob」(哚)不是「桃樹」,而是「黑」;「jait」(皆)不是「李樹」,而是「理」;「dluas」(德瓦)不是「猴子」;「rangs」(冉)是「驢」,與「馬」相近。這個故事也可看出苗姓來源基本的源和流,但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漢語直譯苗語進行杜撰,與苗族姓氏本身的含義是自相矛盾的。因此,研究苗族姓氏是不能從當今苗族所使用的漢姓字面上去理解的,要從苗姓的字面和字意上去加以研究,才有可能涉及到苗族姓氏的源流。
對於這些姓氏,首先,從苗語的字面上來理解其意。Vos(王),苗語的意思是「弓箭」;Yeus(楊),苗語的意思是「祖先」,非「羊」;Dlob(陶),苗語的意思是「黑」,非「桃」;Jait(李),苗語的意思是「理」或「禮」,非「李」;Chib(羅),苗語的意思是「選拔」,非「鑼」;Nyangb(張),苗語的意思是「媳婦」或「草」;Nguk(古);苗語的意思是教嬰兒學舌,如「Haik nguk」,屬於象聲詞類,在現代苗語中沒有實際意義,非「鼓」;Dangs(項),苗語的意思是「亡」或「亡、完」;Dluas(侯),在現代苗語中沒有實際意義,非「猴」;Hmaob(熊),苗語的意思是「蚜蟲(膩蟲)」,非「熊」;Rangs(馬);苗語的意思是「驢」,非「馬」;Gongt(宋),苗語的意思是「針」;Bluat(康、鄒);苗語的意思是「瓣」,屬苗語量詞類,Nf(周),苗語的意思是一種鳥名(nongs nf lib),非「辣」。
其次,從苗族的歷史淵源來讀解。羅姓(Chib音蚩)、楊姓(Yeus音尤)是以祖先的名字命姓,紀念自己的祖先蚩尤;李姓(Jait音皆),「李」、「禮」、「理」為同音字,以禮節習俗中的論理命姓,證明苗族是一個禮儀的民族;王姓(Vos音沃),以武器命姓,說明古代苗族發明了弓箭來捍衛自己的家園;馬姓(Rangs音冉),以家畜命姓,說明苗族曾在有驢的地方居住並且飼養過驢,諸如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而項姓(Dangs音黨)、侯姓(Dluas音德瓦,註:Dluas通Druas),以國破家亡來命姓,至今馬關、麻栗坡縣和越南北部苗族民歌中還有「Dangd nad ndox dangs njuat(意為『天亡我也』)」冠詞,而且在國外苗族的傳說中,項姓和侯姓原為結拜兄弟,後代不許通婚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而國內苗族也有類似情況,如侯姓、徐姓和蔡姓也如此。苗族使用漢姓漢名,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古代的民族戰爭,尤其是黃帝與蚩尤之間的部落戰爭失敗後,使他們懼怕華夏族的殺戮而隱姓埋名,最後改漢姓,以免招徠殺身之禍,自己的姓氏則逐步淡出記憶而被忘卻。這場部落戰爭迄今還在苗族的心靈深處記憶猶新。另一方面是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雲貴總督鄂爾泰在陳報經理「苗疆」十一事認為,「苗人多同名」,應「各照祖先造冊」,凡「不知本姓者,官為立姓,以便稽查」,強制性的政策迫使苗族不得不改名換姓。
從苗族的姓氏現象上看,這些姓氏的起源是與苗族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的姓氏稱謂顯然是從古苗語中分離出來的。值得說明的是古苗語是沒有現代苗語那樣發達,例如1957年創制苗文時,川黔滇方言苗語的韻母只有13個(國外苗文的韻母也是13個),而今苗語卻借用和吸收了漢語中的大部分韻母對自己的韻母進行充實,發展到了25個,同時苗族也學會了漢語韻母的發音(僅限於中國西部方言苗語)方法,因此使苗語顯得更為豐富。所以,在苗族姓氏的某個發音中是否就是從古苗語中分離出來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Nguk 」(古姓),可能從「gud」(頑固、古板)分離演變過來,而「Dluas」(侯姓)則可能從「as、druas」(死、破)中分離演變而來。這些語言如何發展演變?又如何由一個詞分離成兩個詞?因無文獻史料記載,只能從現代苗語的發音現象來推斷。自從清代「改土歸流」後,很多苗族姓氏被漢姓取代,苗族也開始接觸漢文化,苗族的姓氏被逐步淡化。在這里,要指出的是,滇東南苗族是無家譜的民族,更沒有什麼「字排」,他們是以幾代人來進行估算自己在某地居住歷史的長短。特別是苗族遷入雲南以後,基本上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與外界隔絕,接受漢文化的程度較低,又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因此,要記錄自己的家譜幾乎不可能的事。出現所謂「家譜」和「字排」,是新中國建立後,苗族的後生們接受學校教育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後而派生的。
三、結 語
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苗族姓名文化與苗族的服飾製作手工藝、民間歌謠、巫文化一樣,正在瀕臨消亡,這就是苗族的傳統文化危機。盡管人大已立法及許多民俗專家、學者大聲疾呼保護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但由於受現代文化的沖擊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制度對其的制約,導致了一些有價值的民俗文化被當作落後或者封建迷信而加以排斥和指責,從而加速了它的消亡。苗族民俗文化現象的日趨消亡,首先是苗族上層和苗族知識界對苗族的文化在認識上存在著差異;其次是苗族自身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造成了對姓名文化認識的不到位,再次是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的精力主要放在扶貧上,而沒有認真研究如何保護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導致了苗族與其他民族被動地接受漢族的文化而漸漸放棄少數民族自身有價值的文化。如果在這樣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苗族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灰飛煙滅。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應該採取一定的積極措施,加以搶救和保護。一、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苗族或者其他少數民族運用自己的姓名,才能有效的保護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二、苗族的上層人士和在政府謀職的苗族官員應該帶頭使用苗姓苗名,用漢語將苗族的姓氏翻譯後並規范和固定下來;三、對新出生的苗族嬰兒要引導其家長改用苗姓苗名,從而逐步普及。
綜上所述,盡管姓名只是一個便於人們稱呼和區分你、我、他的符號,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到今天,姓名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載體,並賦予一定宗教的神秘色彩。姓名文化是人類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的文化,是人類脫離了原始、野蠻時代而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里程碑。姓名文化作為苗族文化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歷史的興衰是分不開的。不難看出,姓名文化在苗族社會生活中佔有相當的地位和作用,苗族姓名是與苗族的政治、歷史、文化、宗教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只要大家共努力,苗名苗姓將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而永遠延續。
--------------------------------------------------------------------------------

1 項朝宗:《記我的祖先項崇周》,載《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24輯
2 何光岳:《東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3 王萬榮:《楚苗文化關系略論》,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4 楊光漢主編:《雲南苗族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民間文藝家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作者簡介] 侯 健,1963年出生,男,苗族,雲南馬關縣人,民族語翻譯,文山州文化局紀委監察室主任,雲南省苗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文山州苗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原載《文山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17卷 第3期,有改動)

『陸』 苗族祖先是誰(聽說是炎帝,但沒得到證實)

我在大概幾年前聽到的關於民族遷移說的一種假說
是這樣的:苗族原本生活在黃河流域(下游)後經炎黃部族的征討向南遷移到長江流域,後來在商周的時候,商朝、周朝的征討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們進入四川,並且他們擊敗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個文明),在漢朝的時候,歷代對少數民族實行高壓政策,尤其是諸葛亮南征,將苗族趕往雲南一帶
而傳說至今苗族的歌謠還是有歌頌蚩尤的,也就是說,他們就是歷史上與炎黃大戰的那個蚩尤部族的後人
尤其是「盤古開天」這一產生、流傳於中原地區(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為中原)的古老傳說,竟與苗族的不謀而合便是佐證

『柒』 苗族人的祖先是誰

蚩尤。

苗族原本生活在黃河流域(下游)後經炎黃部族的征討向南遷移到長江流域,後來在商周的時候,商朝、周朝的征討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們進入四川,並且他們擊敗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個文明)。

在漢朝的時候,歷代對少數民族實行高壓政策,尤其是諸葛亮南征,將苗族趕往雲南一帶。而傳說至今苗族的歌謠還是有歌頌蚩尤的,也就是說,他們就是歷史上與炎黃大戰的那個蚩尤部族的後人。

蚩尤是漢人的戰神——兵主:

漢族神話傳說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樂名《蚩尤戲》,人們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

在蚩尤死後,黃帝及其後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神」來崇敬和緬懷。《路史·後紀四·蚩尤傳》說「後世聖人著其『像於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

《龍魚河圖》說:「靈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由此可見,蚩尤在九黎部落聯盟戰略被擒殺而死以後,黃帝及其族人們就將蚩尤的形象用來威嚇天下八方,從而將蚩尤變成了自己的保護神,並對蚩尤加以崇敬和緬懷。

有相當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長期懷念著蚩尤。民間傳說,一直在說蚩尤是一位長期受人懷念的歷史人物。

《蘇氏演義》說:「冀州人把蚩尤稱為神,民間人常作戲;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漢武帝時,太原人還為蚩尤立祠;。如今,河北省涿鹿縣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廟等,深綬當地人民的懷念和祭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蚩尤

『捌』 苗族先民是怎樣創立苗族醫葯文化的

苗族醫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間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葯」之說,而苗族醫葯見諸史籍的時間也很早。西漢劉向在《說苑·辨物》中說:「吾聞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營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之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苗父」者誰?有的學者認為:「劉向《說苑》說上古有人名苗父,……這個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師(巫醫),巫師治病主要是祈禱禁咒術,但也逐漸用些酒、草等葯物」。

有的學者認為,漢族文獻所記的苗父,就是苗族傳說中的「葯王爺」。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說,葯王爺是一個周身透明、狀如玻璃、有翼能飛的神人,他不畏艱難險阻,披星戴月為人民「岔稅岔嘎」(東部苗語即「尋找葯方」),這個傳說流傳很廣,苗族東西部地區均有「一個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葯,八百單方」的歌謠。

至今黔西南州安龍、貞豐、晴隆等地的苗醫,還非常崇敬「葯王」,在行醫過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殺雞祭祖的方式來敬祭「葯王」。這個傳說同《淮南子》記載的「神農嘗百草」的傳說非常類似,《山海經》雲:「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傳說,均是神話時代苗族先民的特徵,這說明苗族醫葯是起源於上古神話時代的。

由於苗族本身無本民族文字和史實的記載,故其醫葯的起源難於考證,但從眾多的其他文獻和傳說、古歌中,仍可窺知其具體情況,其特點一是起源較早,歷史悠久;二是起源於苗族人民生產和生活實踐。苗族由於生活於葯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識和葯用價值。至今在苗族地區,幾乎每人都能認識掌握幾種甚至幾十種葯物治療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庭院落房前房後皆種植一些常用葯物。

形成人們應用草葯極為普遍的特點,具有「百草皆葯,人人會醫」之稱,史載楚國巫師經常用苗葯作巫具,《楚辭》中有不少記有被稱為「苗葯』、的「菖蒲」和「澤蘭」,長沙馬王堆一、二號漢墓把「澤蘭」作為殉葬品,說明了苗葯的歷史悠久和廣泛應用。苗族「古歌」中關於遠古發現葯物的故事也很多,如黔東南一首叫《墊哈》的古歌,說的是哈哥小時不幸被虎背去,十年未返,後被父母找回時,野性不改,聲音嘶啞不能說話,一次他跑出去到河邊吃了很多浮萍,哈哥不但能說話了,還改掉了野性,苗家因此積累了浮萍能治嘶啞病的經驗。

『玖』 苗族發明了什麼

您好,在我國苗族的苗葯是很出名的,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拾』 漢字是苗族人發明的嗎

不是
倉頡是漢字發明者。陝西白水縣倉頡廟,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級文物。陝南、河南、山東都有類似的倉頡廟,此乃唯一「國家級保護單位」。

古人一向觀點明確,太史公曰、異史氏曰……責任分明。最早記述倉頡的是荀況的《荀子》,呂不韋《呂氏春秋》、韓非《韓非子》也提到此公,贊他「雙瞳四目」。中國古書上有三人「目有重瞳」:虞舜、項羽、倉頡。唐堯眉分八彩,把天下禪讓給目有重瞳的虞舜,「重瞳」特指帝王之相。項羽是「武霸王」,倉頡是「文聖人」。

炎帝(神農氏)國家衰敗,各部落不聽號令。黃帝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比農耕文明更擅長武力,他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豸、虎,與炎帝決戰於大阪泉之野,三戰方得其志。戰敗的炎帝退出黃河流域,遠走南方。蚩尤不服黃帝統治,黃帝再戰於涿鹿,殺蚩尤。諸侯尊黃帝軒轅為天子,取代神農氏。

這段歷史被黃帝的史官倉頡記錄下來,共用28個漢字,倉頡由此成為發明漢字的鼻祖。這28個漢字,老鴨一個都不認識。今天,中國大陸以外的港、澳、台、海外諸國,凡是使用傳統繁體字的華人群體,最常用的鍵盤語言還是「蒼頡碼」。
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苗族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