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

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

發布時間:2021-12-05 07:43:05

A. 在教育心理學中,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智力 個性和環境,誰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沒有經驗不勝感激!

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否得到發揮和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與創造性思維之間的關系又很復雜,下面是對幾種主要因素的分析。
1.智力與創造性思維
高智商是高創造性的有利條件,但它們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總體而言,智力水平與創造性思維的水平之間具有正相關的趨勢,但智商越高,智力與創造性之間的相關越低。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歸納為: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創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者可能具有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較高的智商,高創造性必須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創造性和智力具有一定相關,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品質,高智商並不必然帶來高創造性。
馬斯洛提出,人的創造性可以分為作為特別才能的創造性和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前者是與科學發現和發明聯系在一起的,是有個體差異的,而後者則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潛能。教育應該認識和珍惜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積極地加以開發和利用。
2.知識與創造性思維
知識經驗的量的多少並不足以決定創造性思維的水平,理解的深度以及知識經驗的組織方式才對創造性具有重要影響,只有對知識形成了深層的理解,而不只是表面的理解,只有在知識經驗之間建立了豐富的聯系,形成了良好的知識結構,學習者獲得的知識才是靈活的,才可以廣泛地遷移應用。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知識學習的深度和靈活性以及建立良好知識結構是一個重要環節。
3.個性因素的影響
創造性思維不僅是能力開發的問題,而且也是個性培養的問題。
首先,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驅動力。
其次,較高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對創造性思維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積極的心理承受力,不怕錯誤和失敗,善於在挫折面前進行自我調整,以及有決心、敢於前進、好表現等等,這些也是有利於創造性發揮的個性特徵。
高創造者一般具有以下個性特徵: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獨立性。
4.環境
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從大量研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幾點:
1.創造性比智力受環境的影響更大;
2.過於嚴格、過於要求服從的家庭教養方式不利於兒童創造性的發展;
3.過於強調紀律和規范過於強調唯一標准答案、缺乏自由和開放氣氛的學校環境會妨礙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4.某些社會文化特徵對創造性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如果一個社會過於強調社會規范,因循守舊,不敢嘗試、探索那些失敗可能性比較大的未知事物,個體創造性就會被限制。如果團體壓力過大,不能容納那些標新立異的人,那個體就會有更多的從眾行為。另外,在一個社會中,工作和游戲常常被截然分開,使工作現場過於嚴肅、過分緊張,這也不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因此,創設具有一定開放性和自由空間的成長環境,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尊重他們的差異,這是創造性培養中的另一重要環節。

B. 影響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因素有

影響因素有三方面
天時……比如公司大環境不好,肯定不愛幹活
地利……比如工作環境惡劣,肯定不愛幹活
人和……這個更簡單明了了……人際關系差,總鬧矛盾,肯定沒干勁

C. 影響創造想像力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環境因素。在環境影響方面,首先,規范的生活環境不利於增進學生的創造力。亞歷克斯•奧斯本發現,出生在農村的比出生在城市的人有更大的機會成為出眾的創造者。他甚至在《應用性想像》一書中疾呼:「城市生活扼殺了創造力。」另一位學者托蘭斯研究城市和農村兒童後發現,來自農村的兒童比城市的兒童更富有想像力,城市兒童的想像力更傾向於常態化。研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城市生活遠比農村生活有規則,雖然城市兒童有更多的探索創造性活動的條件,但不足於抵消處理問題時所遇到的種種限制和影響。其次,面臨大量需要獨立解決問題的環境有利於增進人的創造力。
2、個體因素。研究表明,個體素質對創造力有直接影響。人的個體素質包括許多方面,但對創造力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動機。創造性動機主要表現為「好奇心」和從成功解決疑難問題中獲得的「征服感和滿足感」。有高度創造力的人,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有強烈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好奇心和願望驅使下,始終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並能從解決問題中獲得征服感和滿足感。其次是堅持性。有些情緒對創造性的發揮具有阻礙作用,如偏見、擔心失敗、他人的評價、焦慮、固執、冷漠、自滿、自卑、尊重權威、試圖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缺乏自信心等。
3、群體組織因素。群體組織因素也是影響創造性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往往表現在群體思維與群體評價兩方面:一是從群體思維看,一方面能激發個人的創造思維。如在集體開會討論解決某一問題時,可以集思廣益,相互激發。一個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另一個人可能就想到了;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會刺激另一個人想出另一個觀點;一個人還可以對另一個人的觀點進行修改。社會心理學稱此為「社會促進」現象。從群體評價看,他人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所持的態度,對創造性思維有很大影響。研究表明,如果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持批評態度的話,哪怕是建設性的批評,對任何年齡的人的創造性都會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因為這種批評會加重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負擔,從而導致創造力下降。

D. 影響幼兒創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幼兒創造性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

1、 生理因素。有些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的喪失,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大腦的成熟過程,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因此不同的幼兒,他們早期發育具有不同的特點,語言的腦生理機制決定了它是有別於其他各種能力的一種能力。

2、 心理因素。影響創造性思維有兩大敵:畏懼和缺乏自信心,這兩大障礙都是非智力的心理狀態,可見創造性思維與心態有著密切的關系。

3、社會因素。社會的各種因素對於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有相當大的影響,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接觸到的人事和環境。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與語言活動有關的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條件,是開展創造性活動的物質保證,更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過分重視成績,養成兒童不敢有超常或越規行為;在社會團體壓力下,個人不得不放棄自我的獨立特點;教師不鼓勵甚至阻止兒童發問書本之外的問題;社會過分強調兩性角色的差異,忽視女生從事科學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把游戲與工作截然分開,使工作情境過分嚴肅。

E. 影響幼兒創造性發展因素有哪些

影響幼兒創造性發展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

1、 生理因素。有些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的喪失,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大腦的成熟過程,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因此不同的幼兒,他們早期發育具有不同的特點,語言的腦生理機制決定了它是有別於其他各種能力的一種能力。

2、 心理因素。影響創造性思維有兩大敵:畏懼和缺乏自信心,這兩大障礙都是非智力的心理狀態,可見創造性思維與心態有著密切的關系。

3、社會因素。社會的各種因素對於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有相當大的影響,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接觸到的人事和環境。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與語言活動有關的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條件,是開展創造性活動的物質保證,更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擴展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

1、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2、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3、豐富幼兒的認知

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可以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

4、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5、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

F. 影響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因素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G. 影響創造性的因素

可以參考「影響幼兒創造性表現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對語言發展的影響,比對其他方面發展的影響更為直接。幼兒對聲音和語言的聽辨能力,離不開大腦的發展。而大腦的成熟過程,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因此不同的幼兒,他們早期發育具有不同的特點。語言的腦生理機制決定了它是有別於其他各種能力的一種能力,人腦的言語中樞如果受到損傷,或者錯失了早期發展的關鍵期,人就無法獲得語言。每一個幼兒學習語言都必須經過若干與其他幼兒相仿的發展階段,但是每一個幼兒的腦生理機制未必是同時成熟。在其中,肯定有快慢的。例如:某位幼兒生理機制發育比一般幼兒遲,只能提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即答案明確的問題,而不能提開放性的問題,即答案不明確的問題。這樣就不能對該幼兒進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激發。所以,有些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的喪失,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二、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天生的,我們可以從心理因素著手。專家的研究證明影響創造性思維有兩大敵:畏懼和缺乏自信心。這兩大障礙都是非智力的心理狀態,可見創造性思維與心態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舉兩個實例。
例一「我們的房子」
在一次建構活動中,我不經心地說:「你們的房子不好看。」活動後,葉璐璐在和我單獨接觸時,吞吞吐吐地說:「我本來要裝飾房子的,你說不好看,我不知道怎麼做了。」老師紅著臉高興地肯定了她,並問她:「剛才活動的時候你怎麼不說呢?」璐璐低下頭說:「我不敢!」可以說這個孩子在我班比較活潑開朗的,在部分幼兒盲目聽從老師的情況下,她還能委婉地表示異議。但這個例子也說明當時我班幼兒的心態是畏懼、消極、被動的,他們沒想到懷疑,也不敢去懷疑,只是被動的記,完全把老師的話作為真理來看。這種心態對幼兒創造性表現是不利的。
例二「怎麼造呢」
在建構活動時,幾個孩子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這是我們的火車頭,上面有窗還有門。可是上面沒有冒煙的東西。」我順著他們指點看去,只見火車頭用一個箱子放著上面還貼了一張白紙,白紙上畫了窗,我對孩子們說:「真奇怪,怎麼火車沒有冒煙的東西呢?」許多孩子們都圍過去一起想辦法,孩子們點點頭說:「恩,火車應該要冒煙的。」說完馬上開始搭建。從這個例子看,幼兒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與例一的幼兒的心態相比,更加積極、主動的,因此該班幼兒表現出好奇、好追究,敢於懷疑、敢於挑戰,在積極主動地認識世界。這種心態與前一種心態就截然不同。
那麼哪一種心態有利於創造能力的發展呢?這是不言而喻的。從以上兩個實例說明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前提是形成有利的心態,只有幼兒有了獨立、自由、積極主動的心態,有了自信心,開展創造性活動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同時,在對那些自信心差的孩子,我們更要注意尋找機會向他們表示,讓他們感到自己並不差,逐漸樹立自信心。因此,要開展好幼兒創造性活動,必須優化幼兒所處的精神環境。除了精神環境,還有物質環境,也就是有關社會方面的影響。
三、社會因素
社會的各種因素對於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有相當的影響。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接觸到的人事和環境。社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普遍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物質環境因素
幼兒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獲得語言的,特別是外部的影響對幼兒創造性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與語言活動有關的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條件,是開展創造性活動的物質保證,更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我們布置故事表演游戲角落時,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裝飾牆面,然後布置一個和內容相符合的環境。如:中班故事《烏龜與房子》,小松鼠錯把烏龜當作大石頭,把房子造在烏龜的背上,當出現險情時,才發現自己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幼兒見過許多造房子的情景,但從未看到過會動的房子,更沒有看過烏龜背上造的房子。對於這堂語言課,如果我單單出示圖片,會使幼兒不理解松鼠錯把烏龜背當大石頭這回事,不能對故事的有關情節運用創造性語言進行編構。如果用上幼兒表演,給全體幼兒一個良好的故事情境,就能激發他們創造的積極性。
因此,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是激發幼兒創造想像的有利條件。有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幼兒可通過多看,多感受來獲得刺激,激發其思維活動,從而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了表達的內容就產生用語言創造性的表達的願望及興趣。如:小班欣賞兒歌《雲》(全文:雲兒雲兒真美麗,我把雲兒摘下來地,雲兒雲兒真聽話,我把雲兒變小雞。)對於這首兒歌,我可以用自己畫的雲掛在教室中間,當我念最後一句時,出示自己做的小雞。我還可以進行創造示範,像「我把雲兒變小山」,「我把雲兒變飛機」。這樣,幼兒能直觀的為兒歌創編不同的句子,激發起幼兒的創造新思維。有了良好的物質環境,還需要語言的幫助。
(二)、語言因素
有關理論告訴我們,幼兒發展是靠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也是通過幼兒個體與外界環境中與語言和非語言材料交互作用得以逐步獲得的。每個人的環境不同,語言發展期不同,影響和結果也不同。而影響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往往有這么兩種因素:
1、不理解講述的對象。理解是幼兒正確使用語言的基礎,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進一步擴展幼兒創造性想像,創造性運用語言進行表述活動。由於幼兒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幼兒往往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講述的對象。同時,幼兒常常從字面上理解,不能理解成人所說的象徵意義、轉義等。例如:在建構活動之前的談話時,我請小朋友去搭拳擊櫃子,可以用來裝拳擊袋和拳擊手套,小朋友就搭的很小,根本不可能藏進拳擊袋和拳擊手套。後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搭了一個能藏進拳擊袋和拳擊手套的櫃子。這樣讓幼兒通過具體實踐來激發創造想像,通過教師巧妙的語言來擴展幼兒的創新思維。
2、缺乏概括與綜合能力。如果幼兒對語言中所描述的事物全無概念,當他人說出一些物體的名稱或描述這些形狀時,幼兒便會茫然不知。同時,也不能用語言或動作去描述這些物體,更不能創造性的運用語言來表達。因此,幼兒如果缺乏概括和綜合能力,當他聽到別人說話時,便很可能產生理解錯誤,或者表達障礙。我們看建構活動中的例子來分析一下,建構游戲後的分享活動是時,我請部分幼兒來介紹自己搭建的物體,帆帆介紹了他們組搭的房子,說到在一個架子上綁了漂亮的繩子,而其他的小朋友說是掛衣服的地方。說明她沒有很好的理解物體也不會很好的用語言來概括,在表達上也就有了障礙。所以,我們應重視幼兒的概括綜合能力,不斷創新思維。有了語言的萌發,還要注意態度的問題。
(三)、對待幼兒態度的影響
對待幼兒的不同態度,也會影響幼兒創造性表現。在對待幼兒時,教師使用貶義詞對其進行評價,如:在建構活動中,我們說些「你這樣搭的不好看。」、「火車站里沒有山洞的。」等之類帶有諷刺性的語言,這樣師生的真誠合作就沒有了,而且更加封閉了幼兒可貴的靈感和創造性的表現。教師應以親切的態度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幼兒能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激發他們的主動積極的創造潛能。幼兒回答無論是對是錯,教師都應及時找出優點給予適當的鼓勵。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先將叫起,再重復問問題。這樣既沒有當眾批評他,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側面提醒了他。所以,無論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如何,都會對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產生一定的作用。我們應親切的態度對待幼兒,激勵幼兒不斷創新,激發幼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更積極地投入活動,促進幼兒大膽想像創造。
除了外在的環境、態度,和內在的語言因素,其實,幼兒在活動中,創造性的表現還會受到幼兒自身情緒因素的影響。如果一個幼兒覺得自己在群體中是不被歡迎的,或者他感到不快樂的,他說話的意願會降低,對他人的表述也無興趣傾聽。長期下來,他的語言創造能力的發展自然就大受影響。如果幼兒經常沉默不語,不願開口,這將會使幼兒對語言學習失去信心,從此葬送創造能力。相反,一個喜歡身邊的小朋友的幼兒,喜歡交往,每天很高興,會樂於表達自己,說起話來充滿著自信,那麼就有著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多溝通、交流、接觸,使幼兒處於快樂之中,促進幼兒大膽想像和創造。
除了以上三個因素會影響幼兒創造性表現外,我們還需注意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即教師的角色及作用。涉及到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作用的具體化問題。我們鼓勵幼兒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語言活動中去,也主張教師在活動中積極的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幼兒的學習。這里就出現一個「適度」的問題,究竟教師怎樣才能恰到好處的參與和發揮主導作用呢?有一個觀點是我們應當明確的: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會隨具體的活動內容、活動要求的變化而變化。即當需要參與指導的時候,教師參與主導作用就發揮的多一些;不需要的時候,教師參與主導作用就發揮的少一些。教師應該是一位計劃者、支持者、觀察者和輔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與可能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讓幼兒保持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的指點,及時的激勵與啟發,從中觀察幼兒的表情和做法,抓住時機及時發揮輔導的作用。

H. 影響創造性的個性因素有哪些

(1)認知因素:認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商、領域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等三個方面。
(2)人格因素: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創造興趣;勇敢而獨立的個性和批判精神;積極的心理承受力和開放的心胸。

I. 影響幼兒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幼兒創造力的因素有:
1、環境因素。在環境影響方面,首先,規范的生活環境不利於增進學生的創造力。亞歷克斯•奧斯本發現,出生在農村的比出生在城市的人有更大的機會成為出眾的創造者。他甚至在《應用性想像》一書中疾呼:「城市生活扼殺了創造力。」另一位學者托蘭斯研究城市和農村兒童後發現,來自農村的兒童比城市的兒童更富有想像力,城市兒童的想像力更傾向於常態化。研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城市生活遠比農村生活有規則,雖然城市兒童有更多的探索創造性活動的條件,但不足於抵消處理問題時所遇到的種種限制和影響。其次,面臨大量需要獨立解決問題的環境有利於增進人的創造力。
2、個體因素。研究表明,個體素質對創造力有直接影響。人的個體素質包括許多方面,但對創造力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動機。創造性動機主要表現為「好奇心」和從成功解決疑難問題中獲得的「征服感和滿足感」。有高度創造力的人,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有強烈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好奇心和願望驅使下,始終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並能從解決問題中獲得征服感和滿足感。其次是堅持性。有些情緒對創造性的發揮具有阻礙作用,如偏見、擔心失敗、他人的評價、焦慮、固執、冷漠、自滿、自卑、尊重權威、試圖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缺乏自信心等。
3、群體組織因素。群體組織因素也是影響創造性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往往表現在群體思維與群體評價兩方面:一是從群體思維看,一方面能激發個人的創造思維。如在集體開會討論解決某一問題時,可以集思廣益,相互激發。一個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另一個人可能就想到了;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會刺激另一個人想出另一個觀點;一個人還可以對另一個人的觀點進行修改。社會心理學稱此為「社會促進」現象。從群體評價看,他人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所持的態度,對創造性思維有很大影響。研究表明,如果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持批評態度的話,哪怕是建設性的批評,對任何年齡的人的創造性都會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因為這種批評會加重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負擔,從而導致創造力下降。

J. 影響藝術家創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藝術,fine arts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人對世界進行精神掌握的一種特殊方式,人類精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藝術概念一般有
3種涵義:①泛指人類活動的技藝,包括一切非自然的人工製品;②指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各種創作,既包括各種具有審美因素的實用品的製作,也包括各種藝術創作:③專指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專供觀賞的各種藝術作品.任何藝術作品,都以某種人工的物質媒介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訴諸人們的感性經驗,交流人們的思想情感,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和精神面貌.
藝術的本質特徵 關於藝術的美學本質特徵,在美學史上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和理論.
三種主要學說
在各種對美學本質特徵的理論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是:①模仿說.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或對現實的再現.亞里士多德最早系統地提出,藝術模仿自然,藝術家「借姿態和節奏來模仿各種性格、感受和行動」,給人以「認識的愉快」.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鏡子」說,啟蒙運動時期D.狄德羅、G.E.萊辛的藝術既要依據自然又要超越自然的藝術觀,到19世紀俄國的В.Г.別林斯基、Н.г.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藝術是現實的復制」、「美是生活」、「藝術的目的是再現生活」,都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基本觀點.這一理論在藝術與現實的關系問題上,堅持了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這一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原則,強調藝術具有通過感性形象揭示生活本質的認識作用.但是,由於舊唯物主義者不了解社會實踐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他們的藝術觀基本上以感性直觀為基礎,因而不能真正科學地揭示藝術反映現實的能動的辯證關系,不能充分闡明藝術區別於其他意識形態的美學特徵.②藝術精神本源說.這派理論認為藝術來源於精神世界,是「絕對理念的顯現」.柏拉圖沿襲古希臘的模仿說,但顛倒物質與精神的關系,認為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藝術則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德國古典美學進一步從「精神王國」中探求藝術的本源,他們雖然對藝術與現實的關系作了唯心主義的曲解,但卻發展了藝術作為人類自由創造活動的能動方面,深入探討和揭示了藝術中主體與客體、感性形式與理性內容的辯證統一關系.近代資產階級美學則大都拋棄了G.W.F.黑格爾的辯證法,宣揚主觀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把藝術說成是「天才」人物特殊智力的產物、「抒情的直覺」、潛意識的本能和慾望的表現,等等.這樣就把藝術這種精神活動和人的客觀實踐活動割裂和截然對立起來,歪曲和否定了藝術的認識作用和思想教育作用.③形式主義的藝術觀.這派理論認為藝術的美學價值在於形式本身,與任何理性認識或情感表現的內容因素無關.現代的形式派美學繼承和發展了I.康德關於純粹的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內容意義的觀點,認為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在於內容,而在於線條、顏色或體積等的有機組合及其比例、對稱、和諧等關系.形式派美學雖然強調了形式美、形式感在藝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把形式與內容割裂和對立起來,就割斷了藝術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在藝術的本質問題上,之所以產生如此分歧的不同看法,一方面是由於各派理論家採取的哲學立場不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們在界定藝術的本質特徵時著眼於不同的藝術種類和創作方法,如著眼於再現性的繪畫、雕塑或表現性的音樂、詩歌,偏重於古典主義藝術或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藝術等.由於藝術本身的結構具有多層次、多功能的復雜性,強調或突出其中任何一個側面或功能,以偏概全,都不可能從整體上把握藝術的本質.因此,科學的美學必須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批判地吸取古典美學遺產和現代美學各派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對藝術復雜的完整結構進行系統的綜合性研究,進一步探索和揭示藝術的本質特徵.
決定本質特徵的依據
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與科學、倫理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能動地反映社會存在,並積極地影響人的精神世界,反作用於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但是,藝術為一種滿足人們特殊精神需要的審美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其特殊性.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掌握方式,而人對世界的理論掌握方式是「不同於對世界的藝術的、

宗教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04頁).作為觀念形態的東西,藝術區別於其他意識形態形式的本質特徵,首先取決於它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殊性和掌握方式的特殊性二者的統一.藝術反映的對象雖是統一的客觀世界,但卻是客觀世界的特殊方面,即在社會歷史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能引起人們普遍興趣的、具有各種審美特徵的具體生活現象.在一定意義上講,藝術有其特殊的反映對象,即作為人的社會本質與其豐富多彩的具體表現相統一的生動、完整的社會生活.所以,社會的人及其內心世界總是藝術反映的中心對象.即使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其反映角度和意義也不同於自然科學中的研究對象.這種自然景物的描繪不僅是自然本身的一些自然屬性、特徵的直接再現,同時也是人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一種間接表現.它能滿足人們對藝術的特殊審美要求,使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審美對象的這種特殊性,從根本上決定了藝術必然要從本質與現象的統一、再現與表現的統一中去把握現實生活.
以形象揭示生活本質
藝術作為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掌握方式,基本特徵在於,它不是象科學那樣用抽象的概念、范疇、理論體系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規律,而是用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形象體系的形式揭示生活的本質.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手段,是從本質與現象、個別與一般的有機統一中完整地把握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藝術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對生活本質的把握,雖然必須從感性認識深化到理性認識,但這一思維過程始終不脫離對事物的具體的形象感受和情感體驗,其結果不是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和理論體系,而是通過對生活素材的選擇、提煉和集中,概括出顯示生活本質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典型形象或意境.因此,藝術的形象思維以情感體驗為中介,是本質化與個性化同時進行的過程.現實生活通過藝術家的創作轉化為藝術形象時,也就具有更典型、更理想、更有普遍性的特徵.在美學史上,從亞里士多德強調「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到黑格爾的藝術美論,都強調了這一點.
再現因素與表現因素的統一
藝術能動地反映現實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藝術形象既是現實生活審美特性的概括,又是藝術家對現實的審美情感的呈現,它的內容是客觀與主觀,再現因素與表現因素的有機統一.藝術作品作為審美意識的物態化形態,產生於創作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相互作用中.當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和概括時,不能不表現他對生活的理解、評價和理想.藝術家的創作心理活動,首先要以知覺的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突出地選擇和再現對象的形象特徵,而這種知覺因素又是同想像緊密結合,並受其制約的.這種創造性的想像不僅再現現成事物,而且能創造出新的形象.藝術思維中的想像區別於科學思維中的想像,它帶有濃厚的情感因素,並推動情感活動自由地擴展和抒發.中國古代詩論和畫論中稱之為「情景交融」的境界.藝術家對生活本質的理性認識在作品中不是以抽象的概念、邏輯推理的形式出現,而是蘊含、滲透在感知、想像和情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融合之中,所以恩格斯說作品的「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54頁).藝術形象既是對生活現象本質特徵的集中、概括的反映,又蘊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而通過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和思想的表現,又往往反映和凝集著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人們的普遍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在人類藝術史上,一切真正的藝術都既再現客觀現實,又表現主觀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都是藝術在本質上不可缺少的因素.
實踐掌握與精神掌握的統一
由於在藝術家頭腦中所構成的藝術形象需要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體現出來,才能成為供人們觀賞的實際存在的審美對象,因而藝術活動又是一種實踐性的創造活動.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的聯系在於,兩者都是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對象化過程.也是人們「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創造活動.但是,藝術活動既不同於以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為直接目的的物質生產活動,又不同於以理論形態把握客觀真理或探索有效實踐活動方式為目的的科學實驗活動,生產勞動和科學創造雖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一定的審美因素,但這種因素並不構成這些活動的基本目的及其產品的主要價值.而藝術美作為現實美的反映形態,都是藝術家為了滿足社會的審美精神需要而進行創造活動的產物.藝術創作活動是藝術家一方面通過對生活的能動反映在觀念中形成藝術形象,另一方面又通過對一定物質材料的運用、加工和製作,把觀念中的藝術形象轉化為可以具體感知的實際存在的藝術品的統一過程.因此,藝術的創造活動既是審美創造,又是審美反映,結合了人對世界的實踐掌握和精神掌握.藝術美雖是這種實踐性活動的產物,但其本質都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藝術作品和社會功能
藝術作品是聯結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的中心環節,也是藝術文化系統的基本構成因素.任何一部藝術作品都是由生動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或藝術形象體系構成的.它的內容由藝術家所選擇、提煉、加工過的一定生活方面、生活現象所組成,並為藝術家對這些生活現象的理解、評價和情感態度所統攝.藝術作品的形式包括兩個密切聯系的方面:一是構成藝術形象體系的諸因素的內部聯系和組織;二是藝術形象所藉以傳達的一定物質手段的組成方式.每一部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品,都是藝術家在對現實生活的藝術發現和概括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和技巧所塑造的一個獨特而完整的「藝術世界」.在美學史上,從F.W.J.謝林、黑格爾到別林斯基,都強調藝術作品作為內容和形式有機統一的完整性.
藝術作品的價值是在社會實踐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綜合地體現了人類審美活動中多方面功能的相互作用.從審美活動的主客體關系來看,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構思的一定生活模型-形象體系,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物質材料,如音響、線條、色彩、形體、語言等所創造的一定物質結構.它既是現實的模擬,也是現實的變形,因而藝術的真實往往是假定性和逼真性的有機統一.藝術既有反映-信息方面的因素,又有創造-生產方面的因素.從藝術活動中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看,藝術不僅反映客觀的社會生活,而且表現個體的主觀心理,這種創作心理、創作個性又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在藝術作品中,不僅表現出藝術家的創作個性和情感態度,而且體現出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作品的接受過程,是欣賞者對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形象的一種再創造和再評價的過程,也是欣賞者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發生共鳴,從而有效地發揮藝術作品的社會審美、教育職能的過程.因此,藝術有個人心理方面和社會交往方面的聯系.以上諸方面的交互作用,分別形成了藝術在功能意義上的不同層次,如評價、教育、信息傳遞、娛樂等功能.作品的藝術價值正是在上述諸層次的多種功能的交互作用、彼此滲透中形成的.藝術的特殊社會職能在於通過藝術的審美作用來實現它的認識的、評價的、思想教育的諸功能.藝術是以真、善、美相統一的完整的生活經驗,全面地影響和教育人的一種方式.
藝術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對藝術的起源及其歷史發展過程的研究,在揭示藝術的本質特徵方面有重要意義,歷來為各派美學家所重視.在德國古典美學中,J.C.F.von席勒把藝術和美的起源同人的游戲沖動聯系起來,並從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相互關系的角度,對歐洲文化藝術思潮的發展作了歷史的考察和理論的概括.黑格爾對於藝術史研究不但肯定藝術是發展的歷史現象,而且首次看出這種發展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有一種內在的本質聯系.在他的《美學》中,到處貫穿著這種宏偉的歷史觀.然而,歷史發展的真正因果關系卻由於他的客觀唯心主義立場而被顛倒了,藝術的發展被解釋為絕對精神發展的一個階段.黑格爾以後的實證主義美學強調從經驗出發研究藝術.在現代西方美學中,興起了依據社會學、民俗學、人種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具體科學的方法論原則,對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進行經驗主義的、發生學的和歷史比較的各種研究.如在藝術起源的研究方面,有的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提出藝術起源於游戲,有的用人類學方法從原始民族的文化習俗去尋求藝術的起源,有的從原始人的勞動中探求藝術的起源,等等.社會學的美學則強調用社會環境來說明一切藝術現象,認為人種、環境和時代是決定某種藝術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上述這些研究雖然開拓了美學研究的領域和途徑,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材料,但由於其哲學方法論局限於歷史唯心主義和經驗主義,因而不可能對藝術的社會意識形態本質及其發展的基本規律作出科學的闡釋.
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為科學的藝術史觀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它要求以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為出發點來解釋歷史,解釋包括藝術在內的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的起源和發展;認為物質的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決定其他一切活動.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它的根源與本質也只能從生產活動這一人類基本實踐中探求.人類學、考古學提供的大量有關原始藝術的材料證明,人類最初的審美意識和藝術活動是直接在生產勞動基礎上產生,並為生產實踐所決定和制約的.原始人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在勞動工具、狩獵對象以及周圍生活環境上,直觀到自己的力量和生活,體驗到萌芽狀態的審美愉快.與模仿勞動活動有關的原始舞蹈,與勞動節奏和語言發展有關的原始音樂,與製造勞動工具有關的造型藝術的陸續出現,以一種物化形態集中體現著原始人們的萌芽狀態的審美意識.原始藝術還保持著對對象的直接的實用功利關系,後來才獲得某種獨立的審美價值.原始民族的藝術活動還往往同圖騰、神話、宗教、巫術等觀念或活動混雜在一起,並在其影響下產生出來.原始藝術所以具有這樣一些特點,也正是當時低下的生產力狀態和原始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在社會分工、特別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基礎上,藝術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精神生產活動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成了專門滿足人們審美精神需要的活動和對象.藝術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內容、形式的發展和演變歸根結柢受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的制約,並同政治、法律、哲學、宗教、道德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相互影響,從而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在階級社會中,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對文學藝術的發展有深刻影響,制約和推動著各種文藝思潮、流派的演變和更替.藝術的變化歸根結柢受社會變化的制約,但又有其本身的特殊規律.藝術的歷程主要表現為對以往人類文化藝術發展成果的繼承和革新,表現為對世界藝術掌握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的不斷豐富、發展和變化,也表現為各種藝術思潮、創作方法和風格流派的相互影響、因襲和更替,從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藝術文化寶庫.但是,藝術生產同物質生產的發展又往往形成不平衡關系.古希臘藝術隨著神話的消失而永不復返,但它作為人類童年時代發展的最完美的一種藝術表現,至今保持著其永久性的魅力.
藝術的進程是一個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它反映出社會發展的深刻矛盾和沖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開拓,使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擴大和加強了各民族文化藝術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交流.但是,資本主義生產又是同藝術詩歌等精神生產相敵對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藝術普遍商品化,作家、藝術家成了僱傭勞動者,物質文明的發達伴隨著精神文明的衰頹.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社會的藝術發展之間,巨大的科學文化潛力同實際的精神貧困之間的矛盾,到帝國主義階段達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這一矛盾只有在無產階級為解放自己和全人類而斗爭的革命實踐中,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揭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指出:只有實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私有制,並逐步地消滅階級和三大差別,實現共產主義,才能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得到全面的自由發展,才能使人類社會和人類藝術由必然的王國進入自由的王國.
藝術分類和部門藝術的研究
藝術的共同規律和內在結構在其歷史進程中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態.這種形態的演變一方面歷史地形成了藝術的各個種類和體裁,諸如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等;另一方面又形成藝術的各種具體歷史類型,如各種藝術思潮、流派、風格等.這兩種形態演變之間有其內在聯系.一定時代佔主導地位的藝術思潮、風格流派往往要求與其相適應的表現形式和傳達手段,從而把各種不同的藝術種類和體裁分別提到首位,如古希臘藝術中的史詩,古典主義藝術中的戲劇,浪漫主義藝術中的詩歌和音樂,現實主義藝術中的小說等.不同的藝術種類,各有其美學特點和規律性,同時又都遵循著共同規律,具體展現出藝術總體的內在結構,並在此基礎上相互聯系,彼此滲透.
在中國美學史上,歷代學者對於藝術分類問題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如漢代的《毛詩序》,從人的審美意識與表現手段的有機統一,論述了詩、歌、舞三者的聯系與區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進一步揭示了「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藝術思維形象化特點,並據此對文體的歷史演變作了相當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唐代以後,隨著詩、文、書、畫、歌、舞的不斷發展,藝術理論批評也在發展,相繼對各門藝術的美學特徵及其內在聯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如對詩與畫、書法與舞蹈等各門藝術之間相互影響和彼此滲透的關系有不少精闢的論述.
在西方美學史上,亞里士多德最早比較系統地提出了藝術的分類問題.萊辛在《拉奧孔》中,從藝術媒介、題材和作品的藝術效果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出和論證了詩和畫的界限、語言藝術和造型藝術的區別問題.德國古典哲學第一次用系統的哲學觀點來考察藝術的分類問題,力求從總體上把握各門藝術的美學特徵,並探討其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如謝林根據理想和現實的相互關系,把藝術分為現實的(如音樂、繪畫、雕塑)和理想的(如抒情詩、史詩、劇詩)兩大系列.黑格爾進一步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觀點,根據藝術的理念內容與感性形式在歷史發展中達到統一的不同形態和階段,提出了象徵藝術(物質壓倒精神)、古典藝術(物質與精神和諧統一)、浪漫藝術(精神超越物質)三大藝術類型的著名論斷.黑格爾以後的近現代美學由於深受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強調從主觀經驗和效用出發,或依據藝術的審美外觀的不同特徵,或把藝術分成空間的(造型藝術)、時間的(音樂)、時空並列的(詩)三類;或依據主體感受的不同官能,把藝術分成知覺的(造型藝術、音樂、模擬的動作和舞蹈)和想像的(史詩、抒情詩和劇詩)兩類;或分為視覺藝術(造型藝術)、聽覺藝術(音樂)、想像藝術(文學)等等.而義大利的B.克羅齊等則把美和藝術歸結為內心的直覺,否定物質媒介在藝術表達中的作用,從而根本否認對藝術進行分類的必要性.
藝術的分類問題只有從藝術的本質特徵及其內在結構出發,從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表現方式的整體上去考察,才能作出比較科學的判斷.藝術之所以區分為不同的種類,取決於現實美存在形態的豐富多樣、藝術家反映現實的途徑和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物質傳達手段各不相同這三者的相互關系.因此,各種不同的藝術種類、體裁的美學特徵和特殊規律,都需要從藝術形象存在的特定形態(空間與時間、動與靜),審美主體的特定感受、反映途徑(視覺、聽覺、想像等)和特定的物質傳達手段(形體、色彩、線條、聲音、語言等)三者的有機統一中去把握.

閱讀全文

與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