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辨析題:社會意識都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並非社會意識都是思想上層建築,社會意識中的非意識形態的部分不屬於思想上層建築。思想上層建築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在歷史觀上根本對立的兩種觀點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基本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堅持社會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個觀點,結束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和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它包括人們的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社會的意識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都屬於思想意識方面,雖然二者有所不同:社會意識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了精華和糟粕兩個部分,既有反映世界發展客觀規律,推動社會存在前進的社會意識,又有阻礙社會發展的腐朽的社會意識;
而社會精神文明則只是社會意識中積極的、精華的部分,不包括消極的、糟粕的部分。但二者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都有巨大的反作用。社會精神文明的獨特內容決定了它對社會存在必然起推動作用。因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Ⅱ 社會意識是什麼
社會意識
概念
特點
結構
形式
構成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概念
4特點
5結構
6形式
特徵
關系
7構成
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是指大群體特有的人類對世界和自身的態度和信念的總和。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生態、宇航及日常生活等觀點。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反過來也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影響。其諸多形態經常反映在個體與群體意識之中。一旦被把握,群體與個體的社會化水平就迅速提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社會意識
外文名
social consciousness
定義
指大群體特有的人類對世界和自身的態度和信念的總和
出處
哲學
類型
社會心理學
展開全部
概念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一脈相承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在歷史觀上根本對立的兩種觀點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基本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堅持社會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個觀點,結束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和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它包括人們的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社會的意識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特點
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⒈社會意識的內涵和外延。
從內涵上看,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過程和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對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從外延上看,社會意識是總括動物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以及社會中全部精神現象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廣義地理解,社會意識還包括依據一定的社會思想建立起來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等思想的「物質附屬物」。
⒉社會意識與意識的區別。
意識可以只在個體的頭腦中發生和存在著,而社會意識必須是意識藉助個體之間的精神交往之後才能形成。也就是說,意識范疇在外延上大於社會意識范疇,它包括經過精神交往之後的意識和精神交往之前的意識,社會意識只是意識的組成部分之一。理解這個問題,要注意不要混淆意識的社會性和社會意識,意識的社會性是說意識的產生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條件和基礎,是社會的意識,精神交往只是意識產生的目的之一;而社會意識必須以精神交往為前提。
⒊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是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之一。這一依賴性具體表現為:首先,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於社會存在,是對社會物質生活及其過程的反映。「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動物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其次,在階級社會中,反映階級關系的社會意識必然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不存在超階級的統一的社會意識形態。再次,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必然或遲或早地發生相應的變化;意識形態的更替,其原因歸根到底要從物質生產方式的變化中去尋找。
相對獨立性
⒈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含義和表現。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又一一般特點,它是指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自身獨特的規律性和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性。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往往會落後於社會存在,也往往會超越社會存在。第二,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就每一時代具體的社會意識的形成來說,都有兩個來源:一是當下的社會存在;一是歷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第四,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正如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反作用的特殊方式是:通過思想斗爭使先進的意識戰勝落後的意識。
⒉社會意識的發展規律及其意義。
通過思想斗爭、說理方法來解決矛盾,是社會意識獨特的發展規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是自覺運用這一規律的體現,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開展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和思想斗爭、繁榮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正確方針。
⒊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
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都屬於思想意識方面,雖然二者有所不同:社會意識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了精華和糟粕兩個部分,既有反映世界發展客觀規律,推動社會存在前進的社會意識,又有阻礙社會發展的腐朽的社會意識;而社會精神文明則只是社會意識中積極的、精華的部分,不包括消極的、糟粕的部分。但二者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都有巨大的反作用。社會精神文明的獨特內容決定了它對社會存在必然起推動作用。因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文化的本質與功能
⒈文化的本質。
狹義的文化是指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的觀念體系,是社會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屬於社會意識范疇。廣義的文化即本物種化,它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本物種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文化有三大特點:第一,屬本物種性,即不同於自然又以自然為基礎的本物種化形式;第二,社會性或群體性,即它是孕育、生成於一定群體之中又適應這一群體需要的本物種化形式;第三,多樣性,即獨特的、相對隔離的群體在獨特的環境中,會形成式樣各異的文化形態。廣義的文化,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種基本形式。
⒉文化的功能。
作為社會意識的狹義的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會反作用於社會存在。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後的文化阻礙社會發展。
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總體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會主義新人,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具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調節個體與社會相互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功能和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傳承和發揚本物種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進行文化創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過程中得以不斷發展的。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社會科學在社會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結構
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
⒈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含義及構成。
從社會意識主體的角度看,社會意識包括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個體意識是主體為個體的社會意識,它是個體獨特的社會經歷和社會地位的反映,是個體特有的社會實踐的產物。個體意識包括:自我意識、環境意識、個體與環境關系意識等內容。群體意識是主體為群體的社會意識,它是一定的群體所結成的社會共同體的共同意識,是為適應一定群體的實踐需要、維持群體的一定社會關系和利益服務的,是對群體共同的社會經歷、社會地位和社會條件的反映,是群體共同實踐的產物。群體意識包括:家庭意識、部族部落意識、集體意識、團體意識、行業意識、階層意識、階級意識、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和社會整體意識等。
⒉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關系。
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首先,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相互依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是)是部分與整體、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其次,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再次,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⒈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的含義及構成。
從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層次來看,社會意識由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構成。社會心理是低水平、低層次的社會意識,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發形成的、不系統、不定型的社會意識。它表現為:感情、風俗、習慣、成見、自發傾向和信念、願望、審美情趣等等。其主要構成是:階級心理、民族心理、行業心理、時代心理等。社會意識形式是高水平、高層次的社會意識,它是人們自覺地從社會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具有明確分工、相對穩定形式的系統化、理論化的社會意識。主要表現為:哲學、宗教、藝術、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學等。
⒉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的關系。
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雖有低級高級之別、直接間接之分、感性理性之異,但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首先,社會意識形式以社會心理為基礎,社會心理為社會意識形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素材和營養。其次,社會意識形式影響和引導社會心理。再次,社會意識形式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只有通過社會心理才能實現。
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從社會意識對經濟基礎的關系的角度看,社會意識可以劃分為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指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是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具體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大部分社會科學。在階級社會中,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非意識形態是指反映自然現象和不屬於特定經濟基礎的某些社會現象(主要是生產力)的社會意識形式,是非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主要包括自然科學、一部分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如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等。它不具有階級性。
形式
特徵
⒈藝術。
藝術為人類特有,是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把握世界、反映社會生活的社會意識形式。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語言的形象性。
⒉道德。
道德為人類特有,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依靠非強制的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維持,是道德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徵。
⒊政治法律思想。
政治思想是動物
Ⅲ 社會意識使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怎麼理解
應該是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意識是人腦所特有的機能,而人的意識只能是人類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沒有實踐的作用,是不會形成意識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豬孩,狼孩),而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不知我的解釋你是否滿意!
Ⅳ 請教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通俗的解釋下
通俗的說社會存在:地球上的一切東西社會意識:腦子里想的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就是「看到東西腦子里才對這個東西有個想法」
Ⅳ 下列觀點說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有
A.社會意識歸根到底要從社會存在得到說明
B.社會存在的變化遲早要引起社會意識的變化
D.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Ⅵ 社會意識是指
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是指大群體特有的人類對世界和自身的態度和信念的總和。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生態、宇航及日常生活等觀點。
Ⅶ 求一份馬哲試卷與答案
全國2008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答案
課程代碼:0000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C)
A人們對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 B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C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D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區分(C)
A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准 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標准
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准 D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的標准
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D)
A認真閱讀原著 B積極參加實踐 C深入調查研究 D理論聯系實際
4.有的哲學家只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這種觀點屬於(D)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主觀唯心主義 D相對主義詭辯論
5.下列各項正確說明意識本質的是(B)
A意識是人腦分泌的特殊物質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人腦的主觀創造 D意識是人腦在外部刺激下產生的生理變化
6.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A)
A物質性 B變化性 C規律性 D包容性
7.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是(B)
A物質的廣延性B物質運動的持續性C感性直觀的先天形式D人們頭腦中自生的觀念
8.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有兩個,一個是永恆發展的觀點,另一個是(C)
A對立統一的觀點 B辯證否定的觀點 C普遍聯系的觀點 D內容決定形式的觀點
9.「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是一種(D)
A不可知論觀點B相對主義觀點C庸俗唯物主義觀點D形而上學觀點
10.在唯物辯證法看來,蔬菜同白菜、韭菜、菠菜、油菜等的關系是(A)
A共性和個性的關系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C內容和形式的關系D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11.下列選項中,體現適度原則的是(A)
A過猶不及,適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它脫離多數人的覺悟程度,不能被多數人接受
C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D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12.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C)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過程
C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D事物發展的內容和形式
13.下列命題中,正確闡述了實踐含義的是(B)
A實踐是個人的日常生活活動 B實踐是主體改造客體的物質性活動
C實踐是主觀創造客觀世界的活動 D實踐是主體應付外部環境的活動
14.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根本目的是(D)
A解釋各種自然現象 B揭示各種事物的本質
C預見事物未來的發展進程 D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15.感覺、知覺、表象是(B)
A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B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C社會心理的三種形式 D社會意識的三種形式
16.在真理觀上堅持辯證法,就必須承認(A)
A真理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 B真理是正確的,又包含錯誤因素
C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D真理既具有統一性,又具有多樣性
17.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
A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B地理環境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18.「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觀點屬於(C)
A自然進化論 B歷史宿命論 C歷史唯物主義 D樸素唯物主義
19.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是(B)
A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B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C產品的分配方式 D商品的交換方式
20.下列各組社會意識中,全部屬於非意識形態的是(C)
A政治思想、語言學、道德 B技術科學、哲學、藝術
C自然科學、語言學、邏輯學 D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21.錯誤的意識之所以錯誤,主要是由於(D)
A它是純粹的主觀臆想,其內容與社會存在無關
B它落後於社會現實,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D它是對社會存在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22.五種社會形態劃分的標準是(B)
A人的發展狀況 B生產關系的性質 C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D生產的技術條件
2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另一對是(B)
A生產力和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C先進的社會制度與落後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4.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中(D)
A生產力系統各要素的總和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
C占統治地位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 D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25.馬克思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這句話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C)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激化是社會革命的根源 B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形式
C革命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 D革命是實現社會變革的唯一形式
26.科學的生命力在於(D)
A繼承前人創造的知識 B引進國外的先進知識
C科學家勤奮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D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27.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C)
A思想標准 B政治標准 C經濟標准 D法律標准
28.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D)
A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 B社會制度的先進程度
C社會生活的和諧程度 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29.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性主要決定於(D)
A先天稟賦 B地理環境 C家庭環境 D社會實踐
30.從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角度看,個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是指(A)
A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B一般價值和特殊價值
C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D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除了形而上學性外,還有(BC)
A主觀性 B不徹底性 C機械性 D樸素性 E思辨性
32.規律的客觀性表明,一切規律都是(ABCDE)
A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C不因人的好惡而改變的
D可以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 E不能隨意創造和消滅的
33.對立統一規律之所以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就在於(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
B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C它是貫穿於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E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選項中,屬於因果聯系的有(ABDE)
A森林面積的減少引起生物物種的減少 B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引起嚴重的空氣污染
C彗星的出現引起局部戰爭的爆發 D台風的侵襲引起暴雨成災
E用水浪費引起水資源短缺
35.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分歧在於是否承認(ABE)
A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B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過程 C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D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E認識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36.下列各項正確反映人類對地理環境依賴關系的有(ABC)
A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資源 B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生存環境
C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生產建設資源 D地理環境的優劣可以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E地理環境的變化可以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37.下列各項屬於五種社會形態系列的有(ACDE)
A原始社會 B農業社會 C奴隸社會 D封建社會 E資本主義社會
38.國家與舊的氏族組織相比較所具有的顯著特徵有(ACE)
A按地區劃分居民 B按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C擁有特殊的武裝隊伍
D擁有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 E擁有社會管理機關
39.下列各項屬於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內容的有(BCDE)
A群眾的要求具有天然合理性的觀點 B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D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E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40.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表明(BCD)
A人的本質是共同的 B人的本質是變化的 C人的本質是後天形成的
D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 E人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系。(7分)
答:本質和現象是對立統一關系,既相區別又相聯系。
它們的區別表現在:(1)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徵,可以被人直接感知;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系,只能靠思維把握。(2)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多種多樣的,本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共同的東西。(3)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
它們的聯系表現在:(1)任何本質都通過現象表現,沒有不通過現象表現的本質。(2)任何現象都表現本質,真象從正面表現本質,假象從反面表現本質。
42.簡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含義及其表現。(7分)
答: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含義: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有,(1)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不同步,可能落後於社會存在的變化,也可能超前於社會存在的變化。(2)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與社會存在的發展水平不平衡,經濟發展的水平比較低的社會階段,社會意識可能達到較高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社會階段,社會意識可能處於較低水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思想意識水平可能低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思想意識水平可能高於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3)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性。每一種思想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都要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4)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它們並不是孤立地起作用。(5)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阻礙作用。
43.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和直接理論來源。(6分)
答: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在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前提的主要是三大科學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它們證明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正確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對馬克思影響最大的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馬克思批判吸收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辯證法,克服了其唯心主義世界觀,批判吸收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唯物主義思想,克服了其形而上學的不徹底性。
44.簡述個人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6分)
答: 人的價值實現的條件有:首先,主觀條件,包括個人具有的知識、技術水平及才能。其次,機遇,遇到機遇時能夠抓住。再次,歸根到底決定於實踐,人的價值由潛在變為現實,唯一的途徑是參加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表現出所做貢獻的大小並被社會承認。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試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含義及二者的關系,說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12分)
答: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事求是是指通過研究客觀事物,獲得關於客觀規律的認識。
二者關系:其一,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就做不到實事求是,要想達到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其二,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使思想和客觀實際相符合,也就是實事求是。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要積極解放思想,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特有規律,不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條件。如果思想保守僵化,就不能適應新世紀新形勢的需要,就會落後於時代,並將阻礙社會主義建設。但解放思想並不是胡思亂想,異想天開,而是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各方面事業的發展。如果脫離實際,只從主觀意志出發,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那就會有害於社會主義建設。
46.試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義。(12分)
答: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
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促進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阻礙生產力發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依據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及其矛盾運動的規律。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總體上是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適應的方面和環節。所以,我國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但也必須對那些不適應的方面和環節進行改革,以便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否則,生產關系中的那些不適應的方面和環節就會阻礙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47.試述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答:客觀規律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思想有能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等於隨心所欲,違背規律最終要受規律的懲罰。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規律是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必須通過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時,要尊重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盲目冒進,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否則,忽視現有條件,忽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大幹快上,搞大躍進式的發展,只能造成嚴重損失,欲速則不達。同時,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要積極開動腦筋,勇於探索,運用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認真研究、努力創造,不能坐享其成。
Ⅷ 什麼是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心理學哲學基礎的重要概念。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在社會精神領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現象的總和,包括社會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一脈相承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歷史觀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歷史觀的基本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堅持社會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個觀點,結束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和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它包括人們的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社會的意識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網路有 不復制了 自己看看哦
Ⅸ 社會意識是()
A、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B、由社會存在決定的
C、具有相對獨立性
D、在階級社會里一般具有階級性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作為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一脈相承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歷史觀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歷史觀的基本依據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封面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堅持社會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個觀點,結束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和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它包括人們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學、藝術、宗教等意識形態和人們的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社會的意識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⒈社會意識的內涵和外延。 從內涵上看,社會意識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過程和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對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從外延上看,社會意識是總括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以及人類社會中全部精神現象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廣義地理解,社會意識還包括依據一定的社會思想建立起來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等思想的「物質附屬物」。 ⒉社會意識與意識的區別。 意識可以只在個人的頭腦中發生和存在著,而社會意識必須是意識藉助人們之間的精神交往之後才能形成。也就是說,意識范疇在外延上大於社會意識范疇,它包括經過精神交往之後的意識和精神交往之前的意識,社會意識只是意識的組成部分之一。理解這個問題,要注意不要混淆意識的社會性和社會意識,意識的社會性是說意識的產生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條件和基礎,是社會的人的意識,精神交往只是意識產生的目的之一;而社會意識必須以精神交往為前提。 ⒊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是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之一。這一依賴性具體表現為:首先,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於社會存在,是對社會物質生活及其過程的反映。「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其次,在階級社會中,反映階級關系的社會意識必然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不存在超階級的統一的社會意識形態。再次,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必然或遲或早地發生相應的變化;意識形態的更替,其原因歸根到底要從物質生產方式的變化中去尋找。
相對獨立性
⒈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含義和表現。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又一一般特點,它是指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自身獨特的規律性和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性。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往往會落後於社會存在,也往往會超越社會存在。第二,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就每一時代具體的社會意識的形成來說,都有兩個來源:一是當下的社會存在;一是歷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第四,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正如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反作用的特殊方式是:通過思想斗爭使先進的意識戰勝落後的意識。 ⒉社會意識的發展規律及其意義。 通過思想斗爭、說理方法來解決矛盾,是社會意識獨特的發展規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是自覺運用這一規律的體現,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開展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和思想斗爭、繁榮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正確方針。 ⒊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 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都屬於思想意識方面,雖然二者有所不同:社會意識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了精華和糟粕兩個部分,既有反映世界發展客觀規律,推動社會存在前進的社會意識,又有阻礙社會發展的腐朽的社會意識;而社會精神文明則只是社會意識中積極的、精華的部分,不包括消極的、糟粕的部分。但二者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都有巨大的反作用。社會精神文明的獨特內容決定了它對社會存在必然起推動作用。因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Ⅹ 社會意識純粹是人腦的創造物和想像物是正確還是錯誤
錯誤,意識是由長期的物質發展而產生的,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