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熱釋光發明人

熱釋光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12-04 09:57:45

A. 什麼人可稱為中國的什麼發明之父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山東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 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軍事科學,魯班發明的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魯班很早就被稱為機械聖人;此外,還有很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B. 為什麼熱釋光檢測這么權威

這種現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體在受輻射作用後,只有第一次被加熱時才會有光被釋放出來。在以後的加熱過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輻射作用,否則將不會有發光現象。 自然環境中存在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處於自然環境中的晶體(缺陷晶體)一般都接受天然輻射作用而存在釋光現象。 對於陶瓷來講,其中含有大量的礦物晶體,如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這些晶體長期受到核輻射(如α、β和γ)的作用,積累了相當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熱,將可觀察熱釋光現象,熱釋光的強度與它所接受的核輻照的多少成正比。由於陶瓷所受的核輻射是來自於自然環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雜質(如鈾、釷和鉀40等)。其放射性劑量相對恆定,因此熱釋光的強度便和受輻時間的長短成正比。在陶瓷的燒制過程中原始的熱釋光能量都會因高溫而全部釋放掉,就象是把[TL時鍾]重新拔至零點。此後陶瓷重新積累TL信號,所以最後所測量得到的TL信號,是與陶瓷的燒制年代成正比,這就是熱釋光斷代的基本原理。 熱釋光( thermoluminescence,簡稱TL )是指深陷阱中的電子由於熱激活而釋放到導帶,從而發生復合發光的現象。 20 世紀50 年代,美國W isconsin大學的Daniels將材料的熱釋光特性用於輻射劑量的測量。 最初使用的氟化鋰熱釋光材料具有很高的靈敏度,但是其熱釋光性能不穩定。 後來,研究人員相繼開發了具有更優異熱釋光性能的L iF:Mg,Ti 和LiF:Mg, Cu, P ,目前氟化鋰系列材料仍是熱釋光劑量學上應用最廣泛的材料。隨著科研和生活的需要,對熱釋光劑量學材料的要求(如較寬的線性劑量響應范圍、高靈敏度、重復使用性好等)逐漸提高,研究人員又開發了CaSO4:Mn, CaF2 :Mn,Li2B4O7 :Cu,MgSiO4 等新型熱釋光材料。 為什麼「熱釋光」是瓷器最權威的鑒定檢測 ? 瓷器熱釋光檢測鑒定技術乃一門高科技技術,已經為世界著名拍賣公司和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認同接受,在歐美更可以作為法院認可的斷代證據。但在國內一般的收藏家們對熱釋光技術還缺少了解,對它的科學原理和實際應用還不太熟悉。為 此我們對熱釋光技術做一些通俗的解釋。 簡單講,古陶瓷在它被燒成之日起,便不斷地吸收和累積外界的輻射能量,這個能量和燒成後的時間長短有關。「熱釋光」方法就是通過測量這件古陶瓷內累積的輻射能,從而確定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由於該器件的時間信息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數據進行比對,所以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方法,是很准確可靠的。 1、全世界古陶瓷交易市場這幺大,為什麼有名的檢測機構只有這兩家? 這除了檢測專家的技術和經驗等問題外,公司的公信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高品位的古陶瓷是幾百萬過千萬元的商品,稍有差錯就將損失慘重。這兩家公司的項目主持都有一個共同點,本人都是科學家而沒有任何商業背景。牛津鑒證公司的史東翰博士,原在牛津大學實驗室工作了三十年,五年前才開設獨立於大學之外的認證公司。羅蔭權博士是激光物理學家,本職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古物鑒證公司從香港中文大學二年前獨立之後,他是不領薪的負責人。他們以一種嚴肅的學術態度來進行鑒定工作,嚴格地按實驗結果來作出判斷,由此作出的結論自然是令人信服的。這兩個機構也從它 們長期的鑒定服務中,確立了自己的權威性和聲譽。 2、對這兩家鑒證機構國際上又是怎樣比較的呢? 古陶瓷的熱釋光鑒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學等考古實驗室發展起來,他們進行商業性鑒定服務也比較早。由於地處在歐洲,他們鑒定的不光是中國古陶瓷,還有大量的希臘和中東的古陶器。香港中文大學熱釋光實驗室成立於一九八六年,隨著近三十多年亞洲經濟起飛帶動的「收藏熱」應運而生,是後起之秀。它的客源主要是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台灣、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近兩年大陸鑒定的數量不斷增加,己超過日本和台灣。從測量設備上比較,大家都差不多,香港的甚至更新一些。從技術上看也差不多,具體到古陶瓷的檢測上, 香港可能會更好一些。 3、有把仿品進行放射性照射的辦法或者是加進特殊元素來通過熱釋光檢測的嗎? 長期而又微弱的外來輻射與極短時間的強輻射,對陶瓷器物的物質微結構影響是不同的,因此經過輻射處理的仿品和真品的熱釋光實驗曲線性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為這問題涉及到一些現代物理概念,就不進一步解析了。對這種做過手腳的器件,由於光信息紊亂,鑒證機構不會給你出具確定結論的證書, 而且會要你慎重對待這件東西。 4、器件的胎、釉成分,埋在地下的深度和環境,會影響檢測結果嗎? 應該說有影響的,但都處在正常的誤差范圍之內。如一件北宋的瓷器,檢測結果可能會給出:一千年加減五十年。這加減五十年就是誤差,它就是由其它因素引 起的。 5、加減五十年,時間幅度就是一百年,用這一方法就能確定"老"或"新",能 准確斷定是在那一個皇帝的朝代中生產的嗎? 一千年加減五十年,五百年加減也就是二十年,二百年就是十年,再通過器物本身的釉、風格、造型、大小等目測鑒定基本上是可以肯定檢測結果的。熱釋光現 象三百多年前就已發現了,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它被發展成為一項考古、測年的新技術。目前世界上約有五、六十個實驗室從事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但進行商業化鑒定並有良好聲譽的機構只有兩家,即英國的牛津鑒證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學中科古物鑒證實驗室。 為方便廣大內地瓷器收藏家更加權威、准確地識寶、鑒寶、藏寶,為國內外大藏家和機構投資者徵集更多更好的古董珍玩與藝術精品,廣州誠德聯合頂級的瓷器檢測鑒定機構原香港中文大學古陶瓷熱釋光實驗室即中科研發公司精誠合作,承接陶瓷熱釋光檢測。
廣州誠德國際展覽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大陸唯一指定服務合作夥伴! 展覽上拍藏品徵集程序:

C. 原子彈創始人是誰

原子彈的創始人是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國猶太人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原子彈的破壞力和殺傷破壞方式主要有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電磁脈沖及放射性沾染等。
光輻射
在原子彈引爆後,核爆過程會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光。1枚當量在2萬噸左右的原子彈在當空爆炸後,距離爆炸核心7000米的地方人會受到比陽光強13倍的光輻射的照射。而在2800米范圍內,光輻射會使人迅速致盲,且皮膚會因為光輻射照射而大面積灼傷潰爛,一些物體也會燃燒。
沖擊波
原子彈爆炸後,核爆會產生出一種巨大的氣流超壓。一枚三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爆炸後,在離爆炸核心800米處,沖擊波會以200米每秒的速度席捲一切。
早期核輻射
在原子彈最初起爆的幾十秒中內,核爆會釋放出中子流和γ射線。一枚兩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爆炸時,離它1100米以內的人員單位會受到射線和中子流的極度殺傷。
電磁脈沖
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核爆會製造出電磁脈沖,而電磁脈沖的電場強度可達1萬至10萬伏,完全可以摧毀起爆點周圍的一切電子設備。
放射性沾染
在原子彈爆炸後,隨著蘑菇雲的飄散會有大量的放射性粉塵飄落到地面,會對人體造成照射或皮膚灼傷,嚴重者最終導致死亡。

D. 道家發明人是誰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東,一說安徽渦陽) 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說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E. 庇古效應的發明人

阿瑟·塞西爾·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馬歇爾的學生,被視為劍橋學派正統人物及主要代表。他由於《財富與福利》(後稱《福利經濟學》)一書而被西方經濟學界奉為福利「經濟學之父」,成為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國一個軍人家庭。他是這個家庭的長子。青年時代入劍橋大學學習。最初的專業是歷史,後來受當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影響,並在其鼓勵下轉學經濟學。畢業後投身於教書生涯,成為宣傳他的老師馬歇爾的經濟學說的一位學者。他先後擔任過英國倫敦大學傑文斯紀念講座講師和劍橋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他被認為是劍橋學派領袖馬歇爾的繼承人。當時他年僅31歲,是劍橋大學歷來擔任這個職務最年輕的人。他任期長達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為止。退休後,他仍留劍橋大學從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還擔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經濟學會名譽會長、英國通貨外匯委員會委員和所得稅委員會委員等職。
庇古的學術生涯及學術研究成就這個經濟學家是經濟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他是從外在形式來考慮這些令人困擾的問題的,並觸動了新古典主義經濟政策中隱含的狂妄自大。他有一個相當奇怪的名字,但他的個性和怪僻與他名字的怪異非常吻合——他就是庇古。在其學術生涯中,庇古前後判若兩人。此外,他還是新古典學派思想的重要典範。事實上,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是將庇古作為新古典主義學派中持充分就業分析觀點的代表人物來進行攻擊的。庇古也進行了反擊,稱凱恩斯的《通論》是錯誤觀點的混合物。對許多更年輕的經濟學學生來說,庇古的名字總是不可避免地和「庇古效應」相聯系,這是他回應凱恩斯的一個論據,他試圖在古典主義有關工資和價格彈性的假設下通過邏輯完全性的演示,恢復新古典主義就業理論的地位。
此外,庇古還首先注意到了私人活動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並且他還是當時攻擊自由放任模型的一個重要人物。庇古早在1912年就在他的《財富和福利》一書中提出了這些令人困擾的問題。近半個世紀之後,經濟學家們才意識到庇古曾經設法解決的論題是繁榮的經濟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實際上將威脅到整個體系的合理性。但是那時幾乎沒有經濟學家能夠理解庇古的分析所具有的突破性本質。庇古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已經開始質疑這個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並開始為其他可供選擇的體系的經濟秩序辯護。弗蘭克·奈特是庇古1920年出版的第一版《福利經濟學》的研究者中惟一一個注意到庇古已將爭論的主題從各種經濟秩序體系之間的選擇轉向了改變和改良現有的職能體系的方法的人。哈里·約翰遜(Harry Johnson)教授,在他為庇古所做的感人至深的悼詞中講到,庇古的分析將爭論從革命性的變化轉變為改良現存體系的方法,「在庇古剛剛提出這一理論的時候,以及在這一理論發表之後的困難重重的戰時階段,它還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隨著凱恩斯革命逐漸為人們所了解,加上30年代和40年代的政治分歧也在福利資本主義的體系中得到協調,經濟學家們越來越多地面臨庇古曾經關注的那類政策問題,在這些分析中,他是先驅者。」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後來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所關注的問題的片面性」,並推廣了幾乎在半個世紀之前別人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庇古就很清楚地預見到的許多問題。
作為以古怪個性而著稱的這一學科中最奇怪的人之一,庇古的性格經歷了一次極端的轉變。在早年,他是一個快樂的、愛開玩笑的、愛社交的、好客的單身漢,但是後來他變成了一個相當怪僻的隱士。他終其一生的朋友和同事C.R.費伊(Fay)如下解釋他的轉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戰後他就不再是原來那樣了。」他將自己在劍橋的大部分假期用於到法國、比利時和義大利的戰爭前線參加志願急救工作。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他就認識到社會和經濟問題之間的密切關系,反映了他對人性和科學問題的熱情。作為一名學生,庇古顯示了在人類知識方面罕見的才能。在他24歲的時候,他有兩篇文章獲獎,它們的題目充分顯示了這個年輕學者知識涉獵之廣。其中一篇叫《過去50年中英聯邦農業生產相關價值變化的原因和影響》;另一篇叫《羅勃特·布朗寧,一個神學教師》。在此之前兩年,他已經因為一篇英文詩獲得金質獎章,他還創作了一首名叫Alfredthe Great的歌曲(戰後他的性情大變,他賣掉了這枚獎章以資助飢餓的喬治亞人。)從劍橋英王學院畢業後,他將時間主要用於演講、出版和致力於關稅改革的爭論,直到晚年,他對這個問題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他的一個學生將他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外貌描繪為高而挺拔,著裝怪異,偶爾會在鄉間漫步,或者斜靠在英王學院草地上的帆布椅上。為了表示對希特勒的蔑視,在納粹空襲的時候,他一直坐在帆布椅上。庇古因為著裝而享有很高的聲譽,20世紀50年代,他穿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服裝驕傲地出現在馬歇爾圖書館。

F. 原始現代人和現代人之間有什麼不同,怎麼才算是智人

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考古學家丹尼爾·李克特使用一種熱釋光技術測量了從歐霍德山人使用的火石工具中取出的結晶礦物所處的年代,確認了歐霍德山人頭骨所處的年代(這些工具也證實歐霍德山人會用火)。他得到14個時間,平均數為31.4萬年,誤差從28萬年至35萬年不等。這與另一個定年結果28.6萬年(相當,也與同一層沉積物中的斑馬、豹和羚羊的定年相符。

胡布蘭團隊發現的工具支持這個論點,包括數百塊反復敲打過的石片以及兩塊岩芯,這是中石器時代特有的現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像海德堡人這樣的古代人類發明了這些工具。但是新的定年表明,這些在非洲各處發現的工具可能是智人的標志。

G. 發明激光的人是誰

激光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年。當時Arthur L.Schawlow和Charles H.Townes在Physical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名為「Infr ared and Optical Masers 」的論文,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並產生了一個具數十億美元產值的新工業。 Schawlow和Townes在二十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早期從事微波波譜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研究各種分子特性的有力工具,微波波譜技術其時頗引人注目。他們並沒有想發明一種設備,使從通信到機械的各種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所想的僅僅是開發一種設備來幫助他們研究分子結構。 初始工作 在加州技術學院獲博士學位後,於1939年加入貝爾實驗室。在那裡,他從事包括微波發生、真空管和磁學等各種不同工作。後來,他轉到固體物理領域,研究表面電子發射。 一天,也就是Townes到貝爾實驗室的一年後,Townes實驗室的主任Mervin Kelly通知大家「從星期一開始,你們研究雷達轟炸系統。」Townes不喜歡這項工作,但他知道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打破了貝爾實驗室的寧靜。「我們相當努力地研究雷達轟炸系統,一年後我們將該系統裝入飛機中,發現它非常有效。」Townes說。 專注於分子吸收研究 二戰期間,Townes對航空無線電很感興趣,但他的防雷達工作使他必須專注於微波波譜方面的研究。雷達系統以特定波長播發無線電信號,當這些信號碰到諸如戰艦或飛機之類的固體物質,就會反射回雷達系統,從而雷達系統可以識別這些物體並定位。 Townes從事的雷達導航轟炸系統採用的波長是10cm及後來的3cm,但軍方要求的波長是1.25cm。以便更好的定向以及在飛機上使用更小的天線。 濕度 Townes致力於1.25cm波長的工作。他知道,氣體分子在固定波長可以吸收波形,尤其令他擔心的是,大氣層中的水蒸氣(如霧、雨、雲)可能會吸收 cm雷達信號。 「雷達已經建好,已調試好,但尚不能工作,主要存在水蒸氣吸收問題」他說,該系統最多隻能「見」到幾英里開外,「……而且,要搜尋海上船隻或類似的其它物體還有太多的局限。 遷至Columbia 戰後,Townes在貝爾實驗室專門從事分子波譜的研究工作。1948年,他獲得了轉到Columbia大學工作的機會。他說:「我到Columbia大學的部分原因是,Columbia大學更專注於物理學以及我感興趣的原理定律。此外,我更喜歡大學生活,在大學工作一直是我心中所願。」 微波波譜學科是Schawlow 和Townes在1949年第一次相見的共同基礎。此時,Schawlow剛好在多倫多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然後,他到Columbia大學從事一研究基金項目,與Townes開始一道工作。 分子研究 在Columbia, Townes繼續研究採用受激輻射探測氣體分子波譜方面的工作,由此首先發明了maser(微波激射),後來發明了laser(激光)。 Townes知道,微波激射的波長越短,其與分子的作用越強,因而它是研究波譜的強有力工具。但當時要製造一種小到足以產生所需波長的設備超出了製造技術的水平。所以,Townes竭力解決用分子產生所需頻率的技術限制問題。 在Franklin公園的奇想 有幾個技術問題當時已經解決,其中包括熱力學第二定律,實際上,熱力學第二定律已告訴Townes時,分子不會產生超過固定量的能量。 在Townes參加華盛頓的一個毫米波發射的科學委員會會議時,他正考慮如何迴避熱力第二定律。一天早晨,他在Franklin公園一邊散步,一邊思考這個問題。「我想,熱力學第二定律假設了熱量是平衡,而我們不必考慮它。」 信封背面的計算 Townes從夾克中拿出了一個信封開始匆匆記下他關於要得到他所需的功率輸出在諧振器中需多少分子的計算。然後,他回到酒店並將這個思想告訴了Schowlow。Townes說:「我告訴他這個構思,他馬上同意了我的觀點並說這非常有意義。」當Townes回到Columbia後,他讓他的研究生James P.Gordon立即開始這個項目工作,後來還聘用了H.L Zeiger作助手。Schawlow沒有參與maser的工作。但他說:「我親眼目睹了他筆記本中的這項發明。」 同一年,Schawlow離開了Townes和Columbia到貝爾實驗室擔任了一個研究員的工作。「我在貝爾實驗室主要從事超導電性的研究」,他說,「隨後幾年,我也沒有在masers激動人心的發展中作過任何工作。」 研究maser Townes決定研究氨,氨是一個很強的吸收體,與波長的作用很強。「這是我的老愛好,我對氨知之甚多。我們有1.25cm波長的波腔,所有技術和波導。」 他從事maser工作時,很少有人對他的工作感興趣。有一次他說:「我們很平靜地以研究生的方式工作了三年,最後我們成功了。據我所知,其它人都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 1953年,Townes Gordon 和Zeiger研製出一種叫maser的設備,可以通過發射物的受激發射實現微波放大。他們通過Columbia大學申請了該設備的專利。 與貝爾實驗室合作 Townes知道,比微波波長更短的波長(如紅外線和光波波長)在研究波譜方面可能是比maser產生的微波輻射更有用。 在Columbia期間,Townes 1956年榮任貝爾實驗室的顧問工作。他可以訪問實驗室、與人交談、視察項目並交流思想。他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顧問工作,所以我欣然接受!」 Townes仍在思考光的受激輻射,並看望了已在貝爾實驗室呆了5年的Schawlow。這兩個科學家再度合作出版了一本《微波波譜》的書。Schawlow後來回憶說:「我在認真考慮如何將maser原理從微波應用到波長更短的波,如紅外線波譜領域。後來發現Townes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於是我們決定攜手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將鏡片放到空腔中 Schawlow的思想是在空腔的每一端放一個鏡片,使光來回反射。這樣,可消除光束在其它方向的激射。Schawlow和Townes探討了該方案的可行性,並對之抱著極大的熱情。1957年秋天,他們開始研究生產更短波長的設備原理。通過使用鏡片,Schawlow想到,這些鏡片的尺寸應當可調以便激光只有一個頻率,一個特定頻率可以在一個路徑寬度范圍內選定,鏡片大小可調以便任何輕微的偏向運動都能被抑制。實際上,他去掉了大多數空腔,只保留了兩端空腔。 Schawlow說:「我們不用中斷我們的其它工作,我們只用了幾個月的業余時間。」Schawlow研製設備,而Townes從事理論研究。Schawlow建議用常規固體材料來產生固體激光。 美國專利 八個月之後,他們的合作開花結果。1958年,他們就他們的工作合寫了一篇言論文,此時他們尚未造出真實的激光,並且他們還通過貝爾實驗室申請了一項專利。他們關於maser原理可推廣應用到光譜領域的建議發表在Physical Review的第十二期雜志上。 兩年後,Schawlow和Townes獲得了激光發明的專利,與此同時Hughes Aircraft公司的Theodore Maiman製造出了可以工作的激光器。1961年,Schawlow離開貝爾實驗室開始了其在Stanford的執教和研究工作,在Stanford,他進一步推動了激光在波譜領域的應用。他說:「Stanford給了我不能拒絕的承諾。」 贏得Nobel獎。 1964年,「由於在量子電子學領域中的基礎工作導致基於maser-laser原理的諧振器和放大器的發明」,Townes與Moscow 的Lebedev學院的A.Prskhorov和N.Bason共同一起獲得該年度的Nobel物理獎。 1981年,Schawlow也因其對激光光譜的貢獻榮獲該年度的Nobel物理獎。Townes說:「這項獎對Schlwlow來得太遲。」 Schawlow回顧這項發明說「我們想到了它的通信和科學應用,而沒有將它保留在心中。如果這樣做,會妨礙我們做出激光發明。」

閱讀全文

與熱釋光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