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存款貨幣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是什麼
銀行貸款產生存款,貨幣的創造就發生且僅發生在這一行為中。在銀行貸款的瞬間,存回款貨幣就已經答被創造了,這就是貨幣創造機制。存款貨幣的轉移相應帶來銀行持有的基礎貨幣的等量轉移,銀行根據自身持有基礎貨幣情況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的貸款行為,這是銀行創造貨幣之後的行為,是銀行運行問題。
B. 貨幣創造乘數與派生存款創造乘數
當商業銀行沒有超額抄儲備,銀行客戶將一切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時貨幣創造乘數與派生存款乘數相等,計算公式為D=R/rd,1/rd為貨幣創造乘數,其中D為存款總和,R為原始存款。
當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率為re時,派生存款乘數為1/(rd+re),當客戶從得到的貨幣收入抽出一定比例的現金時,若現金在存款中的比例為rc,派生存款乘數為1/(rd+re+rc)
C. 存款創造乘數K=1/r 貨幣乘數=M/B ,百度上說存款創造乘數又稱貨幣擴張乘數,那二者豈不是一樣了求解答
我也是剛理解復了,說說自己的想法制,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第一,貨幣創造乘數(復雜的)=存款擴張倍數。 第二,貨幣創造乘數(簡單的)=貨幣乘數=存款乘數 。
因此,下面我只討論貨幣創造乘數,分復雜的與簡單的兩種。
1、凡事從簡單做起,先說簡單的吧,也就是貨幣乘數。貨幣乘數就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的倒數。
2、復雜的,我習慣說是存款擴張倍數。存款擴張倍數就是考慮了超額准備金,並且假定了一個事實:銀行客戶將一切貨幣存入銀行。這就意味著,分子上多了社會上的通貨,也就是人們存入銀行的金錢。而貨幣乘數除了沒有考慮超額准備金之外,還沒有考慮社會的存款,分子上只是銀行已經吸收的存款,也就是說社會上還存在沒有存入銀行的通貨。
簡單一句話,存款擴張倍數計算公式分子上比貨幣乘數計算公式分子上多的就是沒有存入銀行的社會上的通貨。存款擴張倍數計算公式分子也可以理解為央行發行的所有的貨幣,貨幣乘數計算公式分子可以理解為央行發行的所有的貨幣減去社會上的通貨,也就是存入銀行的貨幣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謹慎採納,也歡迎探討。
D. 存款貨幣創造的基本條件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回商業銀行的存答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往來通過轉賬結算,無須有現金。這樣,銀行可以通過記帳的方式發放貸款,從而進行信用擴張。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簡單理解就是銀行把存款(一般是定期存款)扣除法定準備金後發放貸款,提高了流通貨幣的利用效率,如果流轉速度越快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越大,所需的流通貨幣量就越少,銀行通過信用杠桿創造了比實際流通中更多的貨幣量,這就是存款貨幣的創造。
E. 求名詞解釋:「存款貨幣的創造」。
存款貨幣創造是指商業銀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獲取各項資金來源的有利條件,再通過發放貸款、從事投資、辦理結算等業務活動,從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達到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的行為。
F. 存款貨幣的創造
設在法定存款准備率為10%的條件下,甲公司將1000萬現金存入A銀行,A銀行留下10%的法定準版備金,其餘款項貸給乙公司,則權A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為: 資產 負債 法定準備金 100萬元 存款(甲公司)1000萬元 貸款(乙公司)900萬元 合計1000萬元 合計1000萬元 當乙公司得到900萬元貸款後,向丙公司支付貨款,丙公司將這900萬元存入B銀行,B銀行留下法定準備金後,其餘又全部貸給丁公司,則B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為: 資產 負債 法定準備金 90萬元 存款(丙公司)900萬元 貸款(丁公司)810萬元 合計900萬元 合計 900萬元 丁公司得到810萬元的貸款後,又付給戊公司貨款,得到貨款的戊公司將這810萬元又存入C銀行。。。 商業銀行就是以這種存款--貸款--再存款--再貸款的方式創造了貨幣。由此可見,商業銀行每發放一次貸款,存款貨幣就擴大一次。
G. 「現代金融體制下的存款貨幣創造」是怎麼一回事
1.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過程。
2.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過程一般涉及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個行為主體。其中在貨幣供給過程起決定作用的是銀行體系。流通中的貨幣都是通過銀行供給的,貨幣供給與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活動密切相關。
3.實行中央銀行制度的金融體制下,貨幣供應量是通過中央銀行創造基礎貨幣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而注入流通的。這一供應過程具有三個特點:①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②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即中央銀行創造現金通貨,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③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貨幣供給有重要影響。
4.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①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②實行存款准備金制度;③廣泛採用非現金結算方式。
5.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①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供給;②商業銀行進行的存款貨幣創造。
6.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通過其資產業務出去的,一般通過三條渠道:①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儲備資產;②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變動對政府債權;③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7.基礎貨幣是指處於流通領域由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銀行體系准備金的總和。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礎貨幣=現金+銀行體系存款准備金。
8.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債權的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的增加,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並將導致貨幣供給量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債權減少,意味著中央銀行減少了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貨幣供應量必將大幅收縮。
9.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
10.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11.貨幣供給的內生性是指貨幣供給難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經濟體系內部各經濟主體共同決定。貨幣供給的外生性,是指貨幣供給可以由經濟體系以外的中央銀行直接控制。
12.我國目前的貨幣供給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具有轉型經濟的特點,使貨幣供給 在外生性與內生性並存。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仍然有著很強的控制力,但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貨幣供應量的內生性也在不斷增強。
H.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和原理
一、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原理:
商業銀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後,只按規定留一部分作現金准備應付提存,其餘部分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在廣泛使用非現金結算的條件下,取得銀行貸款或投資款項的客戶並不(或不全)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帳戶。
這樣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筆新的存款。接受這筆新存款的商業銀行,除保留一部分作準備金外,其餘部分又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從而又派生出存款。
(8)存款創造與貨幣創造的區別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
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I. 試述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存款貨幣創造是指同一枚貨幣能夠變成數倍於自己的存款。主要是通過存款的存入、取出、再存入、再取出的存貸活動過程,使同一枚貨幣變成數倍的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
同一枚貨幣是怎樣創造為數倍的存款貨幣?這就是「如果貨幣原來的所有者A向B買,B向C買,C向D買,,D向E買,E向F買,」也就是,貨幣只是由於現實的買賣作媒介從一個人手裡轉到另一個人手裡都會停留較長時間,這就是沒有信用介入時貨幣作為單純流通手段的情形,但是,如果,B把A付給他的貨幣存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C的匯票貼現而把它貸給C,C向D買,D把他存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再把它貸給E,E向F買,那麼,貨幣作為單純流通手段(購買手段)的速度本身,就取決於多次信用活動:B存款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C貼現,D存款到他的銀行家那裡,這個銀行家為E貼現;就是說能決定四次信用活動。如果沒有這些信用活動,同一貨幣就不會在一定時間內依次完成五次購買。
以上是同一張銀行券怎樣會在不向銀行家那裡形成存款。同樣,它也會在一個銀行家那裡形成不同的存款。這個銀行家用A存入的銀行券,貼現B的匯票;B付給C,C再把同一張銀行券存到發放它的那個銀行家手裡。
存款貸幣的創造也不是無限的,前面提到它受存款准備金率、現金漏損率的制約。但經過多次存貸後,銀行的存款貨幣總量可以得到成倍增長。
J. 存款貨幣製造的乘數與貨幣乘數區別
1、性質不同
存款創造乘數,別名是貨幣擴張乘數,定義是商業銀行體系供給貨幣的機制。
所謂貨幣乘數即貨幣供給與基礎貨幣的比率。衡量單位貨幣承擔的平均交易量,如果經濟中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那麼通過簡單地設定總量的口標,貨幣政策可以獲得任何理想的收入水平。現實中,貨幣流通速度是不穩定的,經濟總收入和各種貨幣總量之間的關系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2、公公式同
假設客戶將一切款項都存入銀行並不提取現金,銀行沒有超額准備金,銀行活期存款總額是初期存款的1/rd倍。1/rd稱為存款創造乘數,用kD表示,它是法定存款准備率的倒數,即kD=1/rd。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3、影響不同
法定準備率在銀行存款創造中起著控制器的作用。較低的法定準備率對應著一個較大的存款創造乘數,活期存款總額就較多;較高的法定準備率則對應著一個較小的存款創造乘數,活期存款總額就較少。
這是因為,rd的值越大,每一輪可用於貸款的金額越少,也就是每一輪「漏出」的金額越多,因而每一輪由存款創造的金額越小,從而各輪派生存款之和越小,所以乘數之值越小。
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