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焦作發明

焦作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04 03:22:21

A. 焦作歷史

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傑,焦作地下文明積淀層層疊疊,地上文化布落洋洋灑灑。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體,不可分割。
這里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這里是諸多大師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各類數不清的歷史名人曾在此或游歷、或隱逸、或葬歸於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岩隱居游覽,影響頗大。
焦作地處黃河中下游北畔,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早在七八千年前,這里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現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產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業生產跡象。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以采礦、冶煉、制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采業,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的開采規模,延續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里已開始青銅器製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了以製作兵器、農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現在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內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庄等體現著近代煤城的歷史;焦作工學院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的歷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黃帝時期,是一個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時代,農耕、住宅、漁獵、制衣、蓄水、製作陶器等百業興起。皇帝崇尚「科學」,對於有發明創造的人,就封官加賞,指派他專門負責某一個行業的事務,發揮其專長。
焦作一帶為「寧」的封地。寧是一個人名,是焦作一帶的部落首領。這一帶土地,也因此部落首領的名稱,被稱為「寧邑」。至今修武簡稱為寧,雲台山名為「寧北山」,就是因為有著這么一個文化淵源。
黃帝的名字,出自對黃色的土地的開發,對農業的開發。同一個時期,寧這個人為什麼被以寧命名?是與家庭血緣文化有關,與生育文化有關。是寧這個人結束了無家族、家庭的人類社會狀態,開始以血緣關系組成家庭居住方式,以生育親養關系區別、延續、壯大後代。創立了以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社會組織方式。
焦作一帶,故稱懷川,又叫河內。黃帝部落活動於河南、河東,開始了農業文明的時候,三河之中的河內寧部落,開始了家族文明。河內,山環水抱之間,河流縱橫,湖澤相連,水豐土咸,林草深密。多水之鄉的寧人,崇尚火;家族文化的肇始,需要火。泥土中固定保留火種的地方,泥土燒出陶質,給了寧人製作淘氣的靈感。
寧地的土質適合製作陶器,這有後世當陽峪製作絞胎瓷、絞胎陶為證,有宋代焦作遍地陶窯、瓷窯為證。寧首制陶器,擅長製作陶器,黃帝封其為「陶臣」,人們尊稱其為「子」。這個「子」,是孔子的「子」,是先生的意義,是有所授受的意義,後世祀奉其為陶神。
寧首制陶器,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泥土被固定的火種燒出陶質,是要經歷日積月累,出自天然。人工燒出、發明出陶器來,需要大作為。寧起初怎麼也燒不成器。後世人們形容一個人成器不成器,便出自這里。寧燒陶器燒出哲學來了。後世儒家、道家的道器學說與爭論,淵源於上古寧的思考。哲學往往一句話也不說,寧蹲下身子燒起火來,寧突然跳入火中,直到火中出現了五彩火焰,寧隨著五彩火焰向高度上升,直到寧的陶窯中燒出「神器」。
文化很有意味,「寧」通「擰」,把什麼東西擰成什麼樣子,多少個世紀後,當陽峪絞胎瓷「絞胎」的意思,依然是把制陶、制瓷的胎擰出花紋,依然離不開寧封子的寧文化淵源。自古焦作人要成就大事,也總憑了焦作人天性中具有的那股擰勁。(戶外資料網)

歷史名人

【卜 商】(公元前507-?年) 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溫縣)人,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命論的創始人,在治學上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等觀點。為孔子著作的傳世人,他的《詩序》被後人視為不朽之作。

【山 濤】(205-283年) 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向 秀(約227-272年) 字子期,河內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竹林七賢」之一。曾注釋《莊子》。《思舊賦》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王弼(226-249) 字畏嗣,魏山陽(焦作)人,「正始名士」之一,對《老子》、《易經》很有研究。提出了以「貴無」為主的玄學體系。其所注的《易經》、《老子》現所盛行。

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氏家庭 從司馬懿(河南省溫縣人)始,祖孫三代,是我國三國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懿】出身士族。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重將。曹芸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嘉平元年,殺曹爽,專國政。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追為宣帝。

【司馬師】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嘉平元年廢魏帝曹芸,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追為暈帝。

【司馬昭】懿的次子,繼其兄司馬師為魏大將軍,專國政,並日謀代魏,魏帝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殺曹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發兵滅蜀漢,自稱晉公,後為晉王。死後數月,其子炎代魏稱帝,追昭為文帝。 司馬炎,即晉武帝,晉朝的建立者,司馬昭之子。咸熙二年繼昭為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咸寧六年滅吳,統一全國。在位時,規定按官品高低占田,並准許依官品蔭庇親屬和佔有佃客、衣食客,不納賦稅,加強了門閥制度。又大封宗室,種下其後皇室內訌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後不久,全國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郭熙】(約1020-1100) 字淳夫,溫縣岳村鄉西郭作村人,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其作品國內外存不足20幅,有《早春》(現存台灣)、《溪山秋霽》(現藏華盛頓夫芮耳美術館)、《窠石平遠》(現存故宮博物院)等。有繪畫理論巨著《林泉高致》。

【何瑭】(1474~1543) 字粹夫,號柏齋,生於武陟縣頭鋪營村(今何營村)。明學者,世稱柏齋先生。著有《陰陽律呂》、《柏齋文集》等12卷著作傳世。

【曹瑾】(1876-1849年) 字懷璞,號定庵,清河內(今沁陽市)人。

【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孟州市)人。其先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早孤,由嫂撫養,刻苦自學。貞元進士,任監察御史,以事貶為陽山令。赦還後,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在繼承先輩、西漢古文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原道》、《原性》,強調自堯舜至孔孟一脈相承的道統,維護儒家的傳統思想;又認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但在《師說》中,卻又承認"人非生而知之者",並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合理見解。其詩力求新奇,以文入詩,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行世。

【李商隱】唐代詩人,懷州河內(沁陽市)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 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候》等較突出。"無題"詩也當有所寄寓,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而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傳世;文集已散失,後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朱載堉】"布衣王子"(1536-1611),是我國明代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數學家和天文歷算家。生於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城王宮,是明代鄭藩的一位世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

【許衡】,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河內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

B. 焦作有哪些名人廉潔故事

1、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2、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3、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4、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5、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2)焦作發明擴展閱讀:

1、據史志記載,焦作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據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2、焦作著名人物:

司馬師為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早孤,家貧。竹林七賢之一。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焦作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練何,字子俊,河內人(今沁陽),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

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

李商隱,唐代詩人,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人。

郭熙字淳夫,溫縣岳村鄉西郭作村人,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

李唐,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市)人。

許衡元代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

靳煌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縣王封人。元代正三品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尚葯太醫、太醫院副使。

何瑭,字粹夫,號柏齋。懷慶府人。著有《柏齋文集》、《陰陽管見》、《樂律管見》、《兵論》等。

朱載堉,字伯勤,號句曲山人。明代樂律學家、音樂家、數學家、舞學家、樂器製造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散曲作家,在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了著名的十二平均律。

C. 焦作市有那些歷史名人

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這片捏土於掌,道生澧泉的肥沃土地,地靈人傑,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懷川大地,山陽之土的富饒寶藏的養料,豐實文化知識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搖籃,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歷史人物——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及詩人、文豪、畫家等。他們在成就國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學藝術業績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他們為民族、為國家、為正文、為探索科學藝術和健身之道的奧秘嘔心血,獻生命而所不辭的精神,使我們傾心仰慕,世代相傳,永世不忘。
卜 商(公元前507-?年) 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溫縣)人,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命論的創始人,在治學上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等觀點。為孔子著作的傳世人,他的《詩序》被後人視為不朽之作。
山 濤(205-283年)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向 秀(約227-272年)字子期,河內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竹林七賢」之一。曾注釋《莊子》。《思舊賦》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王弼(226-249)字畏嗣,魏山陽(焦作)人,「正始名士」之一,對《老子》、《易經》很有研究。提出了以「貴無」為主的玄學體系。其所注的《易經》、《老子》現所盛行。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氏家庭從司馬懿(河南省溫縣人)始,祖孫三代,是我國三國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懿,出身士族。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重將。曹芸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嘉平元年,殺曹爽,專國政。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追為宣帝。
司馬師,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嘉平元年廢魏帝曹芸,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追為暈帝。
司馬昭,懿的次子,繼其兄司馬師為魏大將軍,專國政,並日謀代魏,魏帝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殺曹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發兵滅蜀漢,自稱晉公,後為晉王。死後數月,其子炎代魏稱帝,追昭為文帝。
司馬炎,即晉武帝,晉朝的建立者,司馬昭之子。咸熙二年繼昭為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咸寧六年滅吳,統一全國。在位時,規定按官品高低占田,並准許依官品蔭庇親屬和佔有佃客、衣食客,不納賦稅,加強了門閥制度。又大封宗室,種下其後皇室內訌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後不久,全國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布衣王子"朱載堉(1536-1611),是我國明代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數學家和天文歷算家。生於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城王宮,是明代鄭藩的一位世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
朱載堉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八歲就能吟詩。據清代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記載:"朱載堉兒時即悟先天法,稍長,學無師授、輒能累黍辨黃鍾。"他年輕時就立志要"述家學,承父志",在他父親和外舅祖何瑭的影響教育下,精心研究學問。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他寫出了自己的處女作《瑟譜》;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律歷融通》一書問世;時隔三年,也就是公元1584年,他又完成了科學名著《律學新說》,第一次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及計算方法,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音樂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的創造,比西方人發明此律要早一百多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朱載堉不僅是十二平均率理論的提出者,也是這一理論的第一個實踐者。他根據十二平均率的理論反復研製、創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發音準確的樂器--"弦准",這就雄辯地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與科學性。現在他的十二平均率的理論已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圍繞十二平均率的計算問題,他還首創了用珠算開平方,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換算方法。在天文歷法方面,他還精確地計算出了回歸年的長度值,測定出了當時北京的地理緯度和地磁偏角,其精確程度和現在用科學儀器測算的基本相同。在舞蹈藝術方面,他不僅確定了較為完備的"舞學"的理論,而且還規定了有關舞蹈的內容,描繪出了較為詳盡的舞圖和舞譜。他一生著述很多,除上述和已收入他的名著《樂律全書》里的著作之外,主要的還有:《韻學新說》、《先天圖正誤》、《律呂正論》、《嘉量算經》、《圓方勾股圖解》、《律呂質疑辨惑》等。國外科學家認為,朱載堉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式的偉大科學家。

D. 焦作的主要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是什麼

以焦作地區為主體區域的歷史文化,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具體、權威的稱謂,可是,在其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卻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如「山陽文化說」、「覃懷文化」、「懷文化說」、「懷川文化說」、「河濟文化」、「河內文化說」等。盡管眾說紛紜,然而,焦作地區歷史文化獨特的地域性、發展的根源性、文化的原創性、轄域的一致性、史實的重大性、內容的豐富性、廣泛的包容性、思想的基礎性、影響的輻射性、延續的長期性等特性,彰顯著文明輝煌,卻不容置疑。下面,擇要述之:

一、獨特的地域性

焦作特有的地理環境,決定著其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今焦作地區,位於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北部父親般的大山----太行山和西北部的王屋山(二山一脈相承,前者是南北走向,後者是東西走向)抵禦著西北風的狂暴勁吹,是為「山陽大地」;南部是母親似的大河----黃河和偉岸的邙山,故稱「河陽之地」。

太行山,在我國的史籍中有諸多名稱,《列子》謂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經》謂之「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志》謂之「王母山」,《太平寰宇記》謂之「皇母山」、「女媧山」等。《括地誌》載:「太行數千里,始於懷而終於幽,為天下之脊。」

太行山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立於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山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從華北平原西望,山勢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勢非常險要。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人稱其為「陘」。著名的「太行八陘」在河南省境內有軹關陘、太行陘、白陘,自古為河南地區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今焦作境內的太行山地區,在古代歷來被視為兵家爭奪之要地。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直對北岸武陟縣嘉應觀鄉御壩村)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偉人毛澤東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可見,黃河之偉大,黃河在人們心目中位置之重要。

焦作地區,地處黃河中下游,是黃河走出高原、走出大山塑造的第一座城市。黃河在焦作市境內流經孟州(最西端是西虢鄉)、溫縣、武陟三縣市,境內河道長98公里,現年均流量1440立方米/秒。在焦作市境內沁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 (沁河流經沁陽、博愛、溫縣、武陟四縣市,在武陟方陵匯入黃河),境內河道長80公里。

太行山層巒疊嶂;母親河淵源流長。焦作地區,自然風光,秀美壯麗。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氣,成就了焦作文化之大勢。

《史記》中說,中原指的是「三河」一帶,即夏都河東、商都河內、周都河南,明確是指洛陽黃河段的南邊、北邊、西邊,即在今河南西北部,豫、晉兩省交界一帶。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帶,而焦作正初於這個核心之中。

二、發展的根源性
樹有根,水有源。關於中華文明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多有論爭,但無論是「一元論」還是「多元論」,中原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的地位在學術界歷來是不爭的事實。河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
犄角懷川,雙陽大地,氣候溫和,水源豐富,土質肥沃,得天獨厚。這里良好的地域環境適宜人類生存、發展。

中華大地上的遠古人類很早就在太行山系中活動,繁衍生息。汗牛充棟的史籍記載,考古調查及發掘的1092處文物點和50000多件文物有力地證明:焦作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三河文化(河東、河南、河內)的發祥地之一;無論是焦作市城區,還是焦作轄區的邊緣地帶,焦作歷史文化連綿延續、發展不斷。目前已經發現的沁陽邘邰祖先洞、博愛漢高城和六堆峪、濟源王屋山4個地點的舊石器文化,說明距今5—3萬年前先民已在這里生息。據1960年《博愛縣志》記載:在漢高城村西山發現面積為1300多平方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曾發現有石片、化石等。距今9—8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有孟州子昌、沁陽捏掌和紫趙、焦作九里山、濟源長泉和邵原,不落後於全國同時期的考古文化,從遺址里出土了石耒、石鏟、石磨盤等。從這些工具來看,當時焦作地區的農業生產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之後的距今7—5千年前的30多處仰韶文化遺址和更多的龍山文化遺址的數量和水平於全國同時期的文化是齊頭並進的。特別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發現的博愛縣金城龍山文化中期古城址,為全國獨一無二;溫縣徐堡龍山文化中晚期古城堡,面積之大、保存之完整、內含之豐富、築城技術之先進在全國少見。為研究龍山文化向夏文化過渡、城市等級制度和發展歷史、史前城市形態、我國文明的起源、國家的起源和形成、築城技術、古氣候、古環境、水利史(沁河和濟水的變遷)等諸多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這表明黃河和濟水孕育的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已率先進入文明時代。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時代里,這里上演了一幕幕生動的歷史劇,留下了豐富的遺跡。從母系社會轉型為父系社會的三大部落的活動區域,是以黃帝為首的部落在濟源太行山西段的王屋山、天壇山地區(如黃帝祭天戰蚩尤等),以炎帝為首的部落在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和河南省沁陽市神農山地區,以蚩尤為首的部落在河北省的太行山一帶。太行山是中華文明的始祖地,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當黃河水經過大禹治理,順流入海後,濟源、焦作的懷川大地逐漸乾涸,人類先祖開始由山區到今華北平原活動、定居。原始社會末期,這里的「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這里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從中華文明史之源看,學術界關於人類文明形成的標志,主要有原始農業、城邑、金屬器具、文字以至國家的雛形,最能反映社會組織進化的就是城邑。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斷代工程都不約而同把重點鎖定在中原,經考古研究後發現,「黃帝」創業活動的重點地域即今靈寶西坡遺址、「禹都陽城」即今登封王城崗城址、「夏啟之居」即今新密新砦遺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偃師二里頭遺址、濟源原城遺址等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城邑都在河南。焦作地區有新石器時期--漢的博愛縣西金城龍山文化城、溫縣徐堡龍山文化城、早商的府城古城址、夏商時期的溫國故城等等。這些考據證明,由黃帝開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點就在中原地區。在此前後,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們最早擺脫了蒙昧和野蠻,選育、栽培、收割和加工農作物,發展了原始農業;煉銅、製造工具,發明了冶金術;使用契刻符號圖畫文字記載表意,創造了文字;開啟了大規模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建立了城市;為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初現了文明曙光。

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之源看,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或者在河南出生和活動,或者在河南建都立業,經過夏商周三代融合,形成了華夏族,成為中華民族主體。由中華人文始祖衍生出了數以千計的姓氏,流布全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其中大姓的絕大部分源頭在中原,據考證起源於河南的大姓有72個,而這其中起源於焦作的姓氏有46個。如:溫、覃、蘇、雍、鄂、於、樊、鞏、苟、蔣、卜、安、程、晁、陸等,甚至日本的板上、大藏、原田三姓也來源於焦作,系漢獻帝劉協的後代避難到日本後發展成的姓氏。

三、文化的原創性

焦作歷史文化對構建整個中華文明體系起到了一定的開創作用。無論是遠古神話、黃河水利文化,還是古老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文明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發明與中醫葯學的重大發現,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里是人類始祖和神話傳說的發源地。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共工堙水、鯀障洪水、大禹治水等,在這里起源並廣為流傳。

先民們用石器「刳木為舟」,創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禹治水已「陸行載車,水行載舟」。焦作,是大禹治水建立功勛的第一座豐碑;焦作,有萬里黃河千里長堤的第一個堤頭;焦作,有黃河河工引吭高歌的第一支號子。黃河北岸,一馬平川,草長鶯飛,揚柳堤岸,故渡人家,淳樸風情,展現出古老神秘的黃河文化、水利文化。

焦作地區與黃河南岸的鄭州至洛陽一帶,自古就是溝通大半個中國的水上運輸中樞。黃河、洛河、沁河、丹河、衛河、汴水等自然河流和隋唐大運河等人工河流交匯於此,發達的水路漕運為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也譜寫了無數華麗的篇章。

這里,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是以陰陽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焦作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四、轄域的一致性

文化的發生、發展、繁榮,自然地理環境是其客觀條件;經濟發展和行政管理是其根本基礎和主觀要件。今焦作地域在夏朝禹分九州時,為冀州覃懷之地。這里不僅為國都所在地,而且還以此為大本營,積極向外發展,國力逐漸強盛。殷商時期,覃懷地區為其畿內地,而祖乙也曾都邢邱,即今溫縣一帶。盤庚遷殷後,該地區仍為其政治和經濟中心。在殷商甲骨文中,有「覃」的地名。覃地是商王來往和重要的田獵地,卜辭所記甚多,如「甲申卜:王其於覃」、「甲辰卜:翌日乙,王其於覃無災吉」。《尚書·禹貢》中說:「覃懷底績,至於衡章。」意思是說,覃懷這個地方治理的范圍,到橫著的漳河那裡。

西周時,這里為畿內地,是王室直接統轄的行政區域;東周時期稱南陽,先為畿內,後為晉所得,當時的范圍大概指今天的浚縣以西至濟源、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的地區。戰國時,這里屬魏、韓,置陽樊、溫、攢茅、向、懷、州、盟、扈、寧、卷等縣;秦實行郡縣制,這里屬三川郡,置懷、武德、波、山陽、州、溫、河陽、平皋、修武、野王、沁水等縣;歷代均有建制,且置縣大同小異。自東周至隋代,這里均置有懷縣;自唐至金,這里置懷州;元、明時,設懷孟路、懷慶路;清朝時,置懷慶府。從行政建制和歷史沿革來看,焦作地區自夏建制以來,轄區內曾有諸多縣制;「懷」由縣制為州制、為路制、為府制。從空間地域來看,轄區范圍逐漸擴大,超出了現代焦作地區的范圍,但焦作地區是其核心地帶。因此,焦作歷史文化的主體區域,是在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西接逶迤的王屋山、東連廣闊的華北大平原這樣的一個范圍內。

五、史實的重大性
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歷史舞台的中心,戰亂時期是必爭之地,和平時期是首善之區,許多史實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標志性和引領性作用,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就是生動的寫照。古代,焦作地區曾是洛陽王都轄區;當代,洛陽是焦作地區西南的緊鄰。五千年文明史中,各路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既有決定王朝更迭的重大戰役,也有奠定宏圖霸業的諸侯會盟;既有牽動天下的治國方略,也有關乎興衰的重大改革;既有儒釋道法的思想巔峰,也有為推動經濟發展、加強政治統治開鑿的大運河;無不濃墨重彩地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

如:大禹臨終時將職位傳給伯益,他的兒子啟出兵殺死伯益並建立夏朝,開創了以後歷代王朝由一家一姓世襲統治的先例,禪讓制由此被世襲制所替代,「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清的2000多年中,這里經常烽火連天、干戈不息。公元前650年,齊伐晉,入孟門、登太行。齊桓公曾懸車束馬窬太行。春秋末戰國初,諸侯在這里會盟,留下溫縣盟書(沁陽盟書)。公元前263年,秦伐韓,在太行山「決羊腸之險」,一舉奪韓滎陽。公元前204年,劉邦被困於滎陽、成皋之間,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北扼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之津,終於轉危為安。新莽軍的河陽大戰。東漢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下詔在太行山南端36處要沖屯兵。曹操圍臨漳,袁尚輕易率軍東出太行,結果大敗於曹軍。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後燕慕容垂進伐西燕,屯軍於臨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進入,滅了西燕。隋末,李世民與竇建德相爭,李世民進據虎牢,使竇不能越過太行,李乘機佔領上黨,盡收河東之地。唐朝中期的河陽戰亂。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劉福通率起義軍越過太行山,火燒上黨。元將察罕粘木兒塞井陘、杜太行,遏制起義軍向北發展……

這些重大史實,對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意義,不僅左右著中原地區的發展,也事關全國的發展,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重大作用;對歷史發展具有長遠意義,不僅決定著古代中國的發展軌跡,也推動著現代中國的發展歷程,成為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對歷史興衰具有轉折意義,不僅彰顯著中華文明的繁榮發展,也反映著中華文明的曲折演變。

六、內容的豐富性
優越的物候和區位條件,長期的中心地位,使中原大地成為古代中國社會萬千氣象的折射鏡,使中原文化成為展示中華文明的萬花筒,焦作歷史文化作為中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了內容豐富、涵蓋廣泛的特性。

焦作歷史文化里有人類的起源、物種的發生、社會的演變,有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標志性、關鍵性的重要內容。從遠古人類到現代人的演進和形成,都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印,這里是人類演變的一個縮影;從將野生植物培育成農作物到將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家禽,與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植物品種大多最早在中原地區選育成功。博愛縣西金城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址陶罐里儲存的小麥,對研究小麥在我國的出現和傳播路線,以及中原地區文明起源階段的人地關系演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夏代建立以前,善於養殖的雍人遷居焦作一帶,從事畜牧業生產;夏代初年,善於種麥的麥人遷居沁陽一帶,從事農業生產;井人在帝堯時代就開始了「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夏末他們遷居懷地邢邱一帶,從事農耕生活,開創了灌溉農耕文化。殷商時期,焦作地區為商王朝重要的經濟中心。周時,覃懷地區為「邦內甸服」,其「甸服」之「甸」,乃是指收取租稅供給衣食之地。文獻中還有「天子之甸」的記載。因此,覃懷地區乃是供給天子衣食以及祭祀所需物品之地,是周王室的主要經濟支柱。焦作地區出土的西周銅犁頭,有力地證明了這里農業的發展水準。東周時期,該地區夏收小麥秋熟禾,一年之中,既有夏熟,又有秋收,表示土地已過渡到了連種制,並且創始了輪作復種制。輪作復種制的推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使該地區成為國家的經濟中心。不僅如此,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產品的日益豐富,手工業發展,商業也異常繁榮起來。焦作地區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柄鐵劍和一些銅鏡,映照出這里當時先進的工藝技術。《舊郡志》說:「太行北峙,沁水東流,近帶黃河,遠揖伊洛,舟車都會,號稱陸海。」《史記·貨殖列傳》說:「河濟之間千樹荻,坐以致富。」《鹽鐵論·通有》記載焦作:「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正因為如此,古代的焦作曾經成為洛陽向西北、東北聯系山西、河北的地區性大都會。《史記·貨殖列傳》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三河」地帶締造了華夏文明。「三河」地帶乃是國家的經濟中心,而其中的「河內」地區也自古以來就是天下的糧倉、國家的經濟中心。農業的發達,手工業的進步,商業的繁榮,為該地區文化的發生、發展、繁榮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再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原地區最早跨入先進社會形態的大門。無論是政權更迭、制度創新,還是新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產業形態的產生發展;無論是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藝術品種形式的豐富,還是重要軍事戰爭的發生、軍事理論的孕育和軍事人才的成長;無論是科技發明、科技巨擘,還是官辦的教育機構、民辦的著名書院、世人敬仰的教育大家,都可以在中原找到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

我們參觀博物館,看到藏品顯示的特點是「多、全、土」等。「多」就是多種多樣,藏品極為豐富;「全」就是囊括各個發展階段、各個朝代;「土」就是在本地挖掘出土的最多。其它地方很多博物院、博物館,沒有像焦作這樣,其藏品都是「土生土長」的。

七、廣泛的包容性

通過經濟交流、戰爭討伐、人口遷徙、宗教傳播等眾多渠道,焦作歷史文化。吸納了周邊多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實現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與不斷升華,形成了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頻繁,文化融合深化。夏代建立以前,善於養殖的雍人遷居焦作一帶,從事畜牧業生產;夏代初年,善於種麥的麥人遷居沁陽一帶,從事農業生產。夏商周三代,洛陽以成為國家的都城、權力的中心,焦作地區成為聯系山西高原、伊洛盆地和華北平原的通道和門戶,是拱衛洛都的屏障。太行山羊腸坂道上的天井關、白陘關、王屋山上軹關,黃河邊上的孟津渡口成了軍事要塞;黃河、濟水、沁河、丹河(衛河上游)成了攻防天險,這種獨特地理環境的軍事戰略位置異常重要。夏文化就是越過孟津渡口北上,在沁河西岸建立都城---原,積聚力量,再通過軹關和天井關進入晉南擴展地盤的;先商文化就是從太行山東路南下至新鄉地區,商人看著奔流的黃河水(當時黃河未改道)無法通行,西折到沁河東岸長期定居下來,並在與夏人隔沁河對峙時建立了商軍事重鎮---府城。商人壯大實力後西渡沁河和濟水,跨黃河孟津渡口南下進入伊洛盆地滅夏。

商周之際,武王伐紂,從孟津渡黃河,在焦作地區整軍備戰(修武),焦作人民簞食壺漿迎侯明主(待王)……至今,焦作地區的許多地名都還見證著歷史文化的交融。

自春秋戰國以來,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地經蒙古高原、山西高原向南遷移,北邊緊鄰山西的焦作,是北方少數民族到達平原的第一站。漢朝時,胡服、胡樂、胡舞、胡人食品已傳入這里,融入文化之中。

世界其他地區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中原後,卻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納,成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焦作地區和白馬寺隔黃河而望的東漢千載寺、北魏凈影寺、月山寺、圓融寺、萬善寺等等,都歷經風雨,長期興盛。

八、思想的基礎性

焦作歷史文化中的突出思想,如老子在溫縣東口悟的「道」、柳下惠的後人承繼的「和」、孔子的高徒卜商(子夏)闡發的「仁」,漢魏以來形成的孝道思想(24孝中焦作佔4例),魏晉南北朝形成的「玄學」等,都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內容; 焦作歷史文化中的重大節氣、民俗活動,如自夏歷頒布形成的歲時節日、長期形成的婚喪嫁娶習俗等,都繁衍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例如:我國傳承已久的九九重陽節登高遠眺、遍插茱萸、觀賞菊花的習俗就源於雲台山茱萸峰周邊地域,後來被國家定為「老人節」、民間稱為「孝道節」。一名著名考古學家說:中原以外的文化區都緊鄰或圍繞著中原文化,很像一個巨大的花朵。這些外圍的文化區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斷綻放,才形成了中華文化這朵絢爛的文明之花。

九、影響的輻射性

焦作歷史文化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漢獻帝、山陽公劉協的後代遠渡日本,在那裡產生了三個姓氏。隋唐大運河永濟渠從焦作流向涿郡(今北京),過往的不僅僅是客商行人和船隻貨物,還有思想文化和遠征高麗的軍隊。著名的唐代思想家文學家韓愈,貶居潮州的時間僅7個多月,卻因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積極作為,贏得當地士庶的永久懷念,一代文豪,官名落而文名顯,潮州人甚至神化了的韓愈,以韓愈的姓命名事物在潮州比比皆是,古代命名的有「韓山」、「韓江」、「韓木」等,現今潮州市區仍有昌黎路、昌黎小學等,它們反映出潮州命名者特定的文化心態,以韓愈的姓和號命名,反映出潮州人至今對韓愈的懷念與崇敬。在潮州昌黎路中段,潮州博物館前,有一巍峨的石牌坊,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額題著「昌黎舊治」、「嶺海名邦」八字,流露出潮州人自古就有的因文化名流韓愈治潮而產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園內,涵碧樓後面山坡上,有一「景韓亭」,亭內正壁中有據說是韓愈所書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龍為霖主持摹刻的《白鸚鵡賦》石碑。潮州北郊韓江北堤旁有「祭鱷台」,潮州韓文公祠,始建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遷至韓山,是一座歷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被潮州人視為潮州城的標志。韓愈極大地影響了潮汕文化。唐宋時期興盛的瓷都當陽峪,聚集數萬名工匠,因戰火變亂,一些工匠避難南逃到江西、湖南,技藝在當地逐漸流傳。明清時期興盛的「懷商」,足跡走到哪裡,便把精神面貌和經營理念展現在那裡,給世人留下了「十三幫,一大片,不如懷幫一個殿」 、「南京到北京,不如懷川精

E. 焦作又多少歷史之最

亞洲第一轉...塔南路下面的大轉盤 據說世界最小的立交橋——萬方橋

F. 焦作原來叫什麼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焦作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隔河相望,東臨新鄉,西臨濟源,是全國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地貌:

焦作市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復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匯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岩溶水資源,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著約500平方千米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干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焦作

G. 焦作的主要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您好!斷雲澤為您解答:
這里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希望您滿意!來自團隊 新蘭史海

H. 焦作市葯物專利申請流程

焦作市申請專利的最佳步驟: 1。申請專利是一種法律程序,申請專利的發明人要想快而穩妥地獲得專利權,取得法律上的保護,可委託專利事務所的專利代理人為你提供法律和技術上的幫助,發明人一旦與專利代理人建立委找代理關系,專利代理人則是你的技術顧問和專利律師。 2。發明人與專利代理人建立代理委託關系後,應按照代理人的要求提供撰寫專利文件所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詳細技術資料包括發明創造的目的、新舊技術對比、主要技術特徵及實施發明創造目的的具體方案,以及能說明發明創造目的的圖紙等。 3.。如發明人不會制圖或不能提供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可直接向專利代理人口述,專利代理人可根據發明人的發明意圖為你完成專利申請的全過程,直到獲得專利權4.。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的程序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咨詢: 1、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二、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 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 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 1。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2.。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准備申請文件 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2、製作申請書文件; 3、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221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詳情咨詢 北京中聖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I. 蘭州拉麵「起源」為什麼會是焦作

是焦作人馬六七帶過去的。蘭州拉麵館已將「中國的第一張面孔」在全國幾乎所有城市開放。此外,為證明其真實性,許多拉麵在這家商店裡都標志著蘭州面條的由來:蘭州牛肉麵條是蘭州慶嘉興年間的東鄉族馬六七從懷慶府清化陳維精處學到帶到蘭州的。

在接下來的200年中,蘭州拉麵因其肉爛湯鮮,細面條和細面條而受到國內外贊譽,並在1999年位居中國第三。一種快餐試點推廣活動被稱為「中國的第一張面孔」。當蘭州拉麵成名時,有傳言說蘭州拉麵起源於焦作,但許多人不知道是非。到2014年4月25日,在《河南商報》發布的《蘭州牛肉拉麵源自博愛小吃》中證實了對拉麵起源的充分確定的分析。

J. 誰是焦作人啊河南焦作人

根據網路,以下這些人都是河南焦作人。
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焦作溫縣)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七十二賢之一。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漢靈帝之子,漢朝最後一任皇帝。
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師為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30]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早孤,家貧。竹林七賢之一。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焦作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練何,字子俊,河內人(今沁陽),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
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
李商隱,唐代詩人,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人。
郭熙字淳夫,溫縣岳村鄉西郭作村人,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30]
李唐,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市)人。
許衡元代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
逯魯曾字善止,修武承恩鎮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辟御史台椽掌機密,後除太常博士,復拜監察御史。
靳煌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縣王封人。元代正三品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尚葯太醫、太醫院副使。
何瑭,字粹夫,號柏齋。懷慶府人。著有《柏齋文集》、《陰陽管見》、《樂律管見》、《兵論》等。
朱載堉,字伯勤,號句曲山人。明代樂律學家、音樂家、數學家、舞學家、樂器製造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散曲作家,在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了著名的十二平均律。
陳王廷,字奏庭,溫縣陳家溝人,陳氏太極拳創始人。創編了太極拳術,被中外太極拳界尊為鼻祖。[30]
曹瑾,字懷璞,清河內人。1837年任台灣鳳山縣(今高雄縣)知縣,興修水利,後世譽其建的渠為「曹公圳」。
周文華,草根創業者,創本中勞網,探鹿網,店長直聘創始人[31]

閱讀全文

與焦作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