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終歸於水,水代表什麼
水本原說,由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年~前547年)提出,他認為「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水是萬物的本原。
水代表承襲傳統。亞里士多德提到古希臘人都是用神話理解自然世界,把水奉為神聖之本。譬如,古希臘人會把俄刻阿諾斯(海洋之神)和忒提斯(海洋女神)當作創世祖先。神話中亦有「眾神皆以水起誓」的描寫。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到,泰勒斯可能觀察到事物都是以濕潤的東西為養份,而水是濕潤的來源;水對生命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於上述原因,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
另一個解釋是物理學的。
泰勒斯認為熱本身是從濕氣里產生,並靠濕氣維持活力。
後來的哲學家更進一步發揮這解釋。哲學家艾修斯(Aetius)便提到泰勒斯認為「太陽的火和天體,乃至整個宇宙,都是由水蒸發出來的濕氣滋養的」。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勒特(Herakleides)也作出具體的解釋:「泰勒斯挑選水這種天然濕潤的本體,因為它是最容易形成不同事物的。它容易經受各種不同變化。水蒸發就成為氣[…]當水變得堅實時就成為黏泥,再變成土。
(1)水創造萬物擴展閱讀
泰勒斯(希臘語:Θαλής,Thalês,英語:Thales,約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又譯為泰利斯,公元前7至6世紀的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是公認的西哲史上第一位哲學家。
泰勒斯為水本原說提出兩方面理由。一方面,他用經驗證據說明水有滋養萬物的作用。據亞里士多德說:
「他得到這個想法,也許是由於觀察到萬物都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濕氣里產生,靠濕氣維持的(由此產生萬物的東西即是本原)。這是引起他的想法的一個事實。另一個事實是:萬物的種子都有潮濕的本性,而水是潮濕本性的來源。」(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
亞里士多德接著說,有些人(似指柏拉圖)認為那些生活在很久之前,最先對神的事情進行思考的古人,也有過這樣的觀念,他們以海神夫婦為創世的父母,並且把諸神指著發誓的見證也說成水,並假之名號曰「斯德赫」。這種說法說不定是最早出現的對本體的看法。但我們可以確言泰勒斯曾這樣的(指上一段的內容)指陳了世界第一原因。
如果萬物都是各種形式的水,那麼所發生、所變化的萬物就必定都可以通過適用於水的規律加以說明。水無論如何都不是神秘的東西,它可以被感知,是人們所熟悉的。這意味著,每樣事物,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可以為人類思想所理解的。具有革命性的正是這一點。萬物就像水一樣也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東西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神或魔都沒有任何存在的餘地了。
② 水是生命之源滋潤萬物茁壯成長,水是什麼什麼水是什麼什麼。
證明上帝存在的40個例證(11-15)
12. 地球的血液——水。
通過水,我們能否看到上帝的存在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水的特徵,水的作用和水的循環。
水是由難以記數的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水分子的一邊(有氫原子的一邊)是正極,另一邊是負極,由於物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一個水分子的正極就與另一個水分子的負極相連在了一起,這樣,所有的水分子因為都有正極和負極,只要它們存在於同一個地方(容器)中,就必然要結成一體,形成了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水。
純凈的水無色、無味、無氣味,它的PH值為7,所以既不呈酸性,也不呈鹼性。水是自然界中唯一既能以液態狀態存在,也能以固態、氣態存在的物質,它比其它液態物質有更強的溶解性,所以,水很容易地把有價值的化學元素、礦物質、營養物質運送到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去。
水在零度時結冰成固態,在100度時能沸騰成開水,水的表面被熱量照射時表面水分子能變成水蒸氣,成氣態。水有吸熱、散熱的功能。水有很強的表面張力。
太陽照射在水面上,使受熱的水面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在對流層中能持續上升,直到遇上強風把它帶到很遠的陸地上空,陸地表面上因受熱上升的熱氣流會使水蒸氣繼續上升,直到遇上冷氣流(對流層中的溫度和水蒸氣的含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急劇下降和降低),水蒸氣遇上冷氣流後還原成了液態,當足夠冷時,水蒸氣會變成微小的水晶粒,這個水晶粒與空氣中的灰塵、煙塵、鹽晶塵結合,就形成了雲,當一個個濃縮的水顆粒相互結合成大水滴時,由於地球的引力作用,就以雨的形式降到了地面上,降下來的雨滴,有些進入河流小溪回到了海洋中,有些滲入地下成了地下水,地下水經過千百年的地下流動又能出來成地表水,最終會回到海洋的懷抱,有些雨下降到地上後馬上又被蒸發成了水蒸氣。
地球對於水來說是個封閉的循環空間,水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所以,不論水進入了植物體內,還是進入了動物和人體內;不論是用來洗小孩子的尿布,還是飛到了天上;不論是流入了下水管道,還是滲入了地底下,地球上水的總量沒有任何的變化。可以這么說,你正在喝的水中的一個水分子有可能是當年耶穌或釋迦牟尼曾經喝過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被某個母親曾經用來洗過小孩子尿布的。
地球上水的總量為326,000,000立方英里,其中,海洋佔了總量的97.24%,冰河冰山佔了2.14%,地下水佔了0.61%,河流僅佔0.0001%。
依據以上情況,我們來看水中有沒有上帝。
沒有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將不復存在,地球就將成為一個荒漠。人類再有能耐,也無法製造出水來,何況沒有水的情況下人早已滅亡,就更談不上製造水了。這就是說,地球上的水,必然是一個不需要水的「人」造出來的,誰能不需要水而存在呢?
也許有人又要發表高見了:「水不是誰製造的,是自古以來地球上就存在的。」
如果這個「高見」正確的話,我們可以肯定地球既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地球的存在是永恆的。那麼,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們說:「地球是46億年前誕生的。」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了。
再進一步推理,既然地球是亘古以來就存在的,地球又是宇宙的一個小小組成分子,那麼,宇宙也不存在誕生不誕生的問題了,宇宙必然也是亘古以來就存在的,既然宇宙沒有開始,那麼,宇宙中的所有天體和星系也將是永恆不變的。如此來說,地球上掉下來隕石就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隕石從何而來?既然有隕石掉到地球上,就說明太空中發生了變化,或者說某個天體遭遇了「不幸」。一個天體遭遇「不幸」,必然要波及周圍的天體,引起其他有關聯天體的變化,那麼,會不會發生一些天體「滅亡」呢?會不會又會形成一個新的天體呢?如果天體有生有滅,那麼,地球毫無疑問,也有誕生和消失的時候,既然地球有一個開始的時候,那麼它不可能一開始就擁有現在地球上擁有的一切,肯定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那麼,水是如何產生的?
假如我們說地球上的水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那麼我們需要問以下這些問題:
水為什麼無色、無味、無氣味?
如果水有顏色,比如水是紅色的、或是黑色的,如何呢?
如果水有味道,比如是辣的、或是酸的、澀的,將會如何呢?
如果水有氣味,比如水散發香甜的氣味、或是散發腥臭的氣味,如何呢?
水為什麼要有很強的溶解性?
假如水不能溶解我們吃的食物和葯品,假如水不能溶解從骨髓中生長出來的紅血球、、白血球,假如水不能溶解礦物質和化學物質和其它營養物質,將會如何呢?
為什麼純凈水的PH值是7呢?
水的PH值小於或大於7將會如何呢?
為什麼水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形態?
如果水只有液態形式,而無氣態或固態形態,會如何呢?水若不能變成水蒸氣,地球上還能有氣候變化嗎?我們還能見藍天白雲、早霞晚霞嗎?假如水在低溫狀態下不能變成固態,不能在湖面上結成一層冰阻擋嚴寒,水中的魚類能不凍死嗎?占水總量2.14%的冰若化成液態水,地球上還能剩多少陸地?
為什麼水變成固態後其密度反而比液態狀態下的水的密度小?
假設固態水的密度比液態水的密度大,河面上結的冰不斷下沉,江河湖海都將變成冰塊,太陽的熱量何時再能將冰融化,江河湖海中的魚蝦鱉龜都被冷凍在了冰層中,還有生機嗎?
為什麼水有很強的吸熱散熱功能?
假如水不能吸收熱量,接近赤道地區夏天的溫度足以將動物和人熱死,我們的汽車發動機的熱量就無法被水帶走,熱膨脹會使發動機活塞在汽缸內卡死;假如水沒有很強的散熱功能,溫帶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冬天將會成酷寒地帶,發動機內的熱量也就散發不出去。
為什麼水在攝氏100度時會沸騰成開水?
如果水不是在100度時成沸騰的開水,而是在20度時也能成沸騰的開水,許多的江河湖海都將成了蒸鍋了,我們直接可以從江河湖海中撈取已煮熟的魚吃了;如果水150度時才能成為沸騰的開水,我們就別想用普通的鍋蒸煮食物了,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帶就甭想把食物煮熟了。
為什麼水有很強的表面張力?
如果水沒有很強的表面張力,如何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進入樹的脈絡中以滋養樹葉和果實,又如何能在動物和人體的毛細血管中行走,從而把營養物送達到皮膚表層和五臟六腑?
好!有關水的問題到此為止,請大家想想,如果水不是在上帝的精心安排下造成的,大自然就能自然而然創造出具有以上特性功能的水來嗎?
③ 水無形,但水容萬物。出處是哪裡,誰說的
水無形而有萬形,水無物而能容萬物。水不爭故而能得萬物
出自哪裡也不清楚啊 應該是道家學說 可能是《莊子》《道德經》吧
④ 上帝創造萬物,唯獨水不是上帝所造,是自古就有的嗎
【創一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原文直譯]「而地變成空虛混沌;黑暗鋪蓋在淵面上...」
第一、二節之間相隔了一段相當長遠的年代。第二節開頭在原文有「而」字的意思,它表明神原來所創造的大地並非「空虛混沌」,乃是後來變成的。
根據聖經,當初神所創造的地,是經尺度量過,井然有序,美麗可悅的,並非荒涼(賽四十五18),所以天使一見就歡呼歌唱(伯卅八5~7);它變成如此荒涼的光景,乃是被神審判的結果。因為原初的天使長想高抬自己與神同等,就帶同一部分天使並地上的活物背叛了神,故受到神的審判,使地受牽連而變成空虛混沌,而它們自己成了撒但、邪靈和污鬼(賽十四12~15;結廿八15~19;啟十二49)。
「淵,」此字說出神當初審判前一世界是用水淹滅,洪水漫沒大地使成深淵(彼後三6)。
「黑暗,」這詞說出神在審判時也曾封閉了天上的光體(伯九7)。
本節後半是一個轉折點——神在審判之後,經過一段時間,他開始作復造的工作。而神的復造是藉他的靈來作的——「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運行』按原文含有慈愛和柔細之意(申卅二11)。
本節的前半豫表我們在得救之前,就人自己的情形來說,是「空虛」、荒涼、醜陋不堪的;就人在神面前的功用來說,是「混沌」、曠廢、毫無用處的。因此,人伏在神審判的水——「淵面」——之下,身陷「黑暗」的權勢之中(弗六12;西一13),光景可憐。
本節也說出我們的得救重生,是借著水和聖靈(約三3~6)。受浸的水使我們歸入主的死,和他同死、同埋葬(羅六4);聖靈使我們聯於基督,和他一同活過來(羅六5;弗二5;西二13)。
所以水造就被上帝創造了!!!!!!!!
⑤ 為什麼說水是萬物之源
水是萬物之源
——
水是萬物之源,是一切生物生存的物質基礎.曾有學者估計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含水量,幾乎是地球地表淡水量的一半.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含水量=1/2地球地表淡水量
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體內都含有水,都會因缺水而死亡.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講,「生命就是水,水就是生命」.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⑥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求出處
語出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意思是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能夠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善於接受居處的位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治理,定國安邦;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至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⑦ "天生一,一生水,水生萬物,大藏於水"出自哪裡
出自:『易經』《水》篇:「大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萬物」 。「大一藏於水」。
意思:即天地宇宙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均可儲藏在水中。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7)水創造萬物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易經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
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乾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
《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於漢代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
⑧ 泰勒斯為什麼把水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原
泰勒斯既從神話世界中吸取思想成分,也從現實生活中觀察。
在希臘遠古神話中,就有水神和海神創造萬物祖先的說法。但是,泰勒斯哲學觀點的形成,最根本的還是來自於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古代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水這種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對人們生活、社會生產及萬物生長和存在的特殊作用。泰勒斯到過埃及,尼羅河每年的洪水泛濫給當地人民帶來衣食之源的肥沃土壤,那裡的人們認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尼羅河水養育了埃及人民,是埃及文明形成發展的基礎。泰勒斯看到這種現實以及地中海,愛琴海洶涌的波濤使希臘成為強邦富國的情況。據此,他相信「地浮在水上」,並解釋地震說,這就像船在水上,由於水的運動發生搖擺一樣。
⑨ 是誰最早提出了萬物源於水的觀點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的始基。」中國春秋時期《管子》一書中也指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也。他們的觀點屬於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氣等是世界的本原。故本題選B項。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於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分清唯心主義觀點、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辯證唯物主義這幾個概念是作對本題的關鍵。理解基本概念是學好哲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