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朝時期有什麼優點讓西方列強贊譽有加,現在卻很稀缺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一個特殊的王朝,和唐宋元明等不一樣的是,清朝是小族臨大族,且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所以網路上對其爭論很大,說好說壞的都有。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清朝有一個大優點,讓西方列強都贊譽有加,甚至都可能感到汗顏。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優點如今天天談,但卻相當稀缺!只有兩個字,即:信用!
坦率的說,國與國之間,本質是利益,至於信用,那隻是一個馬甲而已。近代發生的世界大事,有幾件講究信用精神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荷蘭、比利時等的宣戰,二戰英國對中國遠征軍的謊言等,無不透露了:在國家利益面前,信用就是一個玩笑!
所以,與其說清朝是講信用,不如說清朝是太愚蠢。當然,從今天社會來說,天天談要講信用,但現代卻是極度稀缺,不講信用的事跡比比皆是,甚至大言不慚“我辛苦借來的錢,憑什麼要還”。因此,國家之間只談利益,私人之間需要信用。
❷ 如何看待中法戰爭中清廷的不敗而敗
法國從清朝手裡拿到了越南作為保護國,不過沒拿到更多的利益(賠款割地),勝利了不過比較起中國近代遭遇的其他戰爭對手的話,不算全勝。
中國(清國)丟掉了越南,失去了福州水師,基本上是失敗,不過比起其他遭遇的戰爭而言沒那麼慘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這能算打平,還美其名曰「不敗而敗」「不剩而勝」,窩大清南洋的海軍全部報銷,陸軍被雄雞的加長版刺刀趕得一路敗仗幾乎丟掉了整個越南,最後勝了一兩次局部戰役,也好意思說自己「不敗」,果然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風格。
另外,鎮南關戰役主要是黑旗軍,說實話,黑旗軍這種反清起家的武裝到底算不算清軍還是只算同盟,那真是不太好說的一件事。
❸ 西方國家是怎麼看待中國的「四大發明」的
西方人在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的時候同時這些西方人對於自己祖先的崇拜意識大大減弱。甚至有一些西方人,對於自己祖先曾經發明的那些自認為比較好的一些成就再也沒有了那種自豪之情。相反在中國人提到中國四大發明的時候,讓整個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
在那些西方人知道四大發明之後,明顯對於自身祖先崇拜意識大大減弱。在沒有知道中國祖先曾發明過四大發明的時候,這些西方人一直認為自己祖先發明的這些東西是非常了不起的並且他們會產生一種自豪感,但是知道事實之後這些人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
❹ 中國四大發明使西方創造了近代,造紙術和印刷術在航海時代有什麼重要性和什麼地位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葯武器由此誕生。
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❺ 清朝時被視為妖魔的照相機,在民國是如何逆襲成為潮流的
在當今社會,照相是一門非常吃香的技藝。
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照相機卻一度被百姓們當作妖魔看待,魯迅先生在《論照相之類》一文中描述到:照相似乎是妖術。咸豐年間,或一省里;還有因為能照相而家產被鄉下人搗毀的事情。
照相機的功能僅是無害的拍照而已,卻為何被百姓們視作妖魔,以至於長期不受民眾歡迎?
從咸豐到民國不過幾十年的光陰,期間又發生了哪些事情,竟使得照相機在民眾中流行起來?
總結
照相機從傳入中國起,短短五十年間,其形象便經歷了由「巫術道具」到引領時尚潮流的轉變,這種變化背後體現了國民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
❻ 四大發明同時期的西方有什麼大的發明,並解釋其革命性意義是什麼呢
黑火葯
亦稱火葯。燃燒、爆炸、發射葯劑。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以硝石、硫磺、木炭或其他可燃性物質組合而成,點燃後迅速燃燒或爆炸。最早起源於煉丹術。
東晉煉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有以硝石、雄黃及玄胴腸(《大觀本草》引作豬胴”)、松脂共煉的記載,唐代已有三物共煉燃燒的記述。
早在中唐時期中國就已經運用火葯,於軍事領域。風火雷、震天雷、轟天雷、竹火器、銃及銅制炮等。
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並非否定蔡倫造紙之功,而是說蔡倫的造紙術並非是突然之間的發明,它有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西漢時期出土的植物纖維紙,是蔡倫造紙的前身。蔡倫擴大了造紙原料的范圍,破布、漁網、樹皮、麻頭等都可以造紙,其中樹皮造紙更是他的發明。他的造紙工藝更為精細,造紙術到他這里,擺脫了紡織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紡織之後拋棄的副產品來造紙的,蔡倫將造紙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工藝。
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說:“中國在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了一個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❼ 清朝有什麼發明
清代268年無重大發明。
明清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終結,封建社會進入末期,各種矛盾激化,資本主義萌芽得到發展,西方的科學技術進入我國,封建階級的保守性並沒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同時土地兼並嚴重,階級斗爭尖銳,科技發展緩慢,但與此同時手工業生產有所發展。
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但問題是當時雖然有人對西學感興趣,也學了不少,卻並沒有讓這些知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制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制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這說明了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7)清廷怎麼看待西方的發明創雜擴展閱讀:
從康熙帝親自領導這兩項大工程,尤其是《律歷淵源》的編纂,我們可以一窺其名為「御制」實為御用科學的性質。
第一,是指導思想上追求為皇朝現實政治服務。
觀象授時是皇權的象徵,關乎皇權的合法性和神聖性,因此倍受重視。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書既然是御制典籍,那就要求做到「有裨於天下國家,以傳於億萬世」,必須保證政治上合乎當時的「崇儒重道」的既定政策。表現在指導思想上,這就要求以中國傳統的天文數學為准則,而僅吸取西方的演算法和技藝。
於是,康熙帝御用的歷算專家就將河圖洛書附會為「數理本原」,以所謂周公製作的《周髀算經》為「西學中源」說張本。其用意雖說也有吸收西法的積極意義,但這不僅與科學的求真精神背道而馳,而且將清代科學引向了「會通中西」的羊腸小道。
第二,同等重要的是,御用科學必須由皇家來掌握、控制和壟斷。
康熙帝對耶穌會士的學術活動加以嚴格的控制,一旦傳教士的活動超出了他許可的范圍,他就嚴加禁止。因此,耶穌會士的科學活動在相當程度上僅局限於宮廷一隅,未能得到必要的傳播。至於《皇輿全覽圖》和隨後增修的《乾隆內府輿圖》等都深藏大內,不容他人染指和置喙。
然而,《皇輿全覽圖》早就由傳教士寄回法國公之於世,為歐洲人所周知,而清廷卻當作珍籍秘不示人。這真是對康熙帝等清朝統治者實行專制愚民政策的莫大諷刺。
第三,御用科學追求的是實用性、權威性,而不是創新性。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御制「一代大典」,不過是天文學、數學和歷法計算的實用手冊,服務於欽天監等機構的歷法編制和天象觀測。這兩部書對相關天文學和數學理論的介紹都十分簡略,較之明末的一些譯著,在系統性和理論深度上反而倒退了。
《律歷淵源》的權威性不容置疑,盡管雍正和乾隆年間《歷象考成》所載的方法推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出現了差異,不得不加以修訂,但仍然沿用了原有的體例和模式。
因此,這部康熙御制的科學經典,盡管在清代科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放在17—18世紀的世界科學之林,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第四,與御用科學的權威性密切相關的是其保守性。
四庫館臣對清代官方的西學政策總結得十分精闢,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這一政策即源自康熙帝,它妨害了中國人了解西方、理解西學。
在康熙帝的影響下,欽天監雖然聘用了耶穌會士,採取了西法,但其任務和工作則依循舊軌,毫無求新求變,清朝也沒有建立任何新的科研機構,最終導致在中西交流頻繁的康乾盛世,國人對近代科學毫無感知。
❽ 對於中國人說的「四大發明」,西方國家是怎麼看待的
西方國家當然非常贊賞中國的四大發明,但是同時四大發明帶來的沖擊也降低了一部分,西方國家發明對於西方人的自豪感。要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可以說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四大發明同樣也可以展現出中國古代人的智慧,實在是令人佩服。
但是中國的這四大發明無疑是對西方文化的一種沖擊,當西方人們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之後,同樣也降低了這些西方人對於自己祖先發明的成就感。剛看見西方國家祖先發明的一些特別的發明和成就的時候,很多西方人都是用一種淡然的態度來對待。但是對於中國來說,中國的這四大發明也是令現在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感到自豪的事情。
❾ 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為何鄰國迅速開化,清朝卻不思進取呢
因為清朝閉關鎖國,看不到外國的發展,又自恃是天朝上國,對西方的科技發明很不屑。但是等到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切切實實看到西方的堅船利炮後,清廷也在嘗試改變,只是幾千年的封建思維束縛了清政府,改變的效果不夠明顯。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以極其慘烈的方式打開了國門,雖然有識之士要求變革,清政府也圖謀變革,但是統治階級還是以守舊派為主,這些掌握實權的大臣大多都年紀很大,他們無法接受新鮮事物,還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他們也害怕新興的改革勢力奪走他們的權力,所以罔顧國家命運,為了一己私利阻撓變革。因為這些人的阻礙,清朝雖然嘗試了幾次變革,但都效果有限。
當時的日本,天皇當時就沒有實權,他是在改革派的幫助下獲得實權的,自然就支持改革,所以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十分成功。而中國,維新開化觸及了慈禧等人的利益,自然就難以變革。
❿ 《走向共和》洋務運動期間清廷如何向西方學習的,以及重要著作,譯作和成就都有哪些
洋務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也用。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前期:打出「自強」旗號
(1)向西方學習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
創辦的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等。
(2)創辦新式海軍。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
(3)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後期:打出「富強」旗號
(1)創辦新式民用工業。
創辦的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重要譯作:中國第一部國際法中文譯本:惠頓的《萬國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學中文譯本: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經濟學中文譯本:福賽特的《富國策》(18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