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高三政治創造

高三政治創造

發布時間:2021-12-02 17:15:30

❶ 如何創造性的使用高中《思想政治

首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與客觀物質世界相符合的思想,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人的認識活動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因此當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與當前的時代背景相結合,面對人們的困惑,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從根源來解決人們面臨的困惑,加強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以創造性的思維和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片面的照搬課本知識忽視人們的社會生活,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 其次,發揮主體的能動性。馬克思的實踐觀強調發揮人的能動性,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最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論的辯證發展過程,主張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認識的真理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用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必須要進行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也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教學、遠程課堂教學等。學校在加強傳統教學的同時,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將其納入教育工作中,不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課堂,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靈活多變,調動大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達到大學生認知、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共同參與,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其中,隨時隨地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❷ 高三政治

商品的使用價值沒有大小之分,是從商品的自然屬性說起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商品的自然屬性也就是指商品能滿足人的各種效用的屬性,即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能滿足人的效用也是不相同,首先效用的東西,不能精確的做出比較,其次不同的商品由於要滿足人的不同的效用,因而也具有不同的自然的屬性,或者說它們從自然物的本質上說是存在質的差別的。

❸ 高中政治如何區分 「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與「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 最好用案例來解釋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是《經濟生活》的一個基礎知識點,涉及到「生產與消費」的相關內容,過去有很多學生也會有這樣的疑問,足以說明這個問題是一個稍有理解難度的問題。如果你已經學習了《生活與哲學》的相關知識點可以將其綜合起來更深入地理解,如果沒有學習的話也沒有關系,我們就從這幾個基本點來理解。本人一般這樣講解:
1、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生產決定消費。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和勞動價值論,人們的消費從根本上不是有人們的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的。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是要靠生產創造出來的。從一定程度上說,沒有生產,消費就無從談起。
了解完理論之後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現在液晶電視基本每個家庭一台,試想如果沒有電視生產的發展,淘汰顯像管,也就不會有液晶電視的普遍需求。這是一點。
2、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在這里我想引用一個同行政治老師的解讀,本人無意間讀到,解釋地很巧妙,請你看看。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蘊藏在人體中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被消費了,生產者才有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其中就包括買吃的,這對體力勞動者來說,已能增加他們的體力了,新的勞動力就產生了。另一部分就是去買生產資料和學習資料,讓自己的勞動水平更加提高,也能創造新的勞動力。所以說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其實關於消費方面能講的還有和多,我希望你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有些問題無意間就通了!

如果有不明白的話請繼續追問,直到滿意請採納,我看到之後第一時間解答!
謝謝!祝你學習進步!

❹ 我要找高三政治(人教版)復習提綱!

我國的國家制度
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國家的國體、政體及其相互關系:
(1)國家的國體,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即哪個階級處於統治地位,哪個階級處於被統治地位。國體體現著國家的階級本質和內容。
(2)國家的政體,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用來組織自己政權機關的形式。
(3)國家的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是國家政權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辯證統一的。國家的國體決定著政體。國體是政體的本質歸宿,
國家的政體反映著國體。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於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實現其階級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國家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一國的歷史、階級力量對比、傳統習慣、國際環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國家的政體。因此,在相同性質的階級掌握政權的條件下,不同的國家也會採取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這是我國的國家階級性質的體現,是我國的國體。它表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
(1)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
(2)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
(3)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表現在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4)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是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內部實行高度的民主,因此,這種民主是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真實的民主。另一方面,是對於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
民主和專政的關系。
(1)民主和專政,是國家的階級性質在國體方面的具體體現。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專政,則是依靠國家政權的暴力對於被統治階級實行的政治統治。
(2)民主和專政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的。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兩者的實施方式不同;兩者的功能不同。 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又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社會政治基礎;同時,專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我國的國家職能
(1)國家職能是國家性質在國家實際運行和作用方面的具體體現。一般來說,任何國家都具有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的基本職能。
(2)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體現國家性質。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又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國具有特定的對內和對外職能。具體說來,在對內職能方面主要是:依法打擊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管理公共事務,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在外對職能方面主要是:防禦外部敵人的侵犯和顛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發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的權力機關,制定法律和法規,統一領導國家事務,監督其他權力機關,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直接體現著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同時,它又是建立其他有關的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因此,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它具有最高立法權、最高任免權、最高決定權、最高監督權,其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是本行政區域內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們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權力機關體系。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地位: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憲法賦予他們特有的權利和義務,保證他們完成行使國家權力的使命。
權利:發言、表決免責權;提案權;質詢權。
義務: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機密;密切聯系群眾;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等。
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的結構形式,是指國家的整體和部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方式。根據國家權力的集中程度不同,當代國家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單一制和復合制兩種。單一制和復合制(聯邦制)的特點;區分的標志:單一制國家中的地方權力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的權力是地方政府讓予的。
(2)我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
「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
「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內,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中央政府,香港、澳門和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澳門和台灣則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兩種制度將長期並存、互惠互利;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與香港、澳門及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國家中的地位不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主體,在「一國兩制」下設立的香港、澳門和台灣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了外交和國防事務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以外,它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台灣將享有更多的自治權)。此外,在國務院授權下,它可以在經濟文化方面處理某些涉外事務。
意義:有利於實現國家的統一;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港、澳、台地區的穩定、繁榮與發展。
我國的國家機構
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
(1)國家機構,是一國統治階級為了有效行使國家權力,實施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職能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國家機關的總和。
(2)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在橫向上,國家機構一般由國家元首、立法、司法、行政以及暴力等機關構成國家權力組織體系。在縱向上,國家機構一般由中央政權、地方各級政權構成國家權力組織體系。
我國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我國的國家機關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國家軍事機關。同時,按照層級體系,我國的國家機關又由中央機關和地方各級機關組成。
(2)我國國家機關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在國家機關的組織方面,民主集中制具體體現(略)
(3)我國國家機關的活動原則是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接受人民監督;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4)依法治國的原則
依法治國
(1)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4)要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做到:立法機關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以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政府機構改革
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幹部隊伍,逐步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
我國的公民與國家
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我國公民享有如下政治權利和自由:第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二、政治自由權利,包括按照法律具有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第三,監督權利,包括批評和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權利實行。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它以捍衛和保障公民的權利為自己的根本使命。國家不僅以憲法和法律確認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這種保護集中體現在: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制裁和懲罰一切侵害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的行為。
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第一、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第二、維護國家安全,第三、維護國家榮譽,第四、維護國家的利益。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我國公民享有法定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的重要原則,是公民同一切違法侵權和腐敗現象斗爭的基本依據。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的含義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平等地承擔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不承認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保護。國家在依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方面,對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國家在依法實施處罰方面對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性集中體現在: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上是同時產生又相對應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中,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可分離的。同時,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量上也是相互對應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又是相輔相成的。
根據公民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我國公民應該認真享有和行使公民的權利,同時,應該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
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在具體問題上,也會發生一些矛盾。
我國的憲法、法律和法規,是調整和規范公民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關系的基本法律依據,應該按照憲法、法律和法規的規定,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
我國的政黨與政黨制度
政黨與政權
政黨的特徵
政黨的基本特徵是: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
政黨具有特定的政治綱領。政黨的政治綱領明確規定了政黨的政治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措施。
政黨與國家政權有密切的關系。奪取和維護特定的國家政權,是政黨的政治綱領和活動中區別於其它政治組織的特點。
政黨具有特定的組織紀律。政黨的紀律,是政黨的基本行為規范,是政黨進行政治活動的必要保證。
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在現代,各國一般是由政黨領導國家政權的。一個國家的性質通常是與其執政黨的性質相一致的。政黨是階級力量中最重要的組織力量,在一個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的過程中,政黨是這一階級奪取國家政權活動的領導力量。
在一個階級奪取和建立了國家政權以後,政黨就成為國家政權的領導力量。這是因為,一方面,領導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另一方面,政黨具備領導國家政權的條件。作為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作為有綱領、有紀律、有領導集團的組織,政黨有能力承擔領導國家政權的任務。
政黨制度的類型
按照不同國家的階級性質,通常可以把政黨制度劃分為資本主義政黨制度和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兩種類型。
資本主義政黨制度有不同的形式,這其中主要的形式有兩黨制和多黨制。
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工人階級政黨代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領導國家政權和政治生活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
(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的友黨。
(2)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對於民主黨派實行政治領導。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
(3)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根本活動准則。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機構和政治途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首先體現在其階級特性上,還體現在其利益代表性上,也體現在其指導思想上。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
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勝利完成。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以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的方式予以實施。
(1)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我國國情及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特點。制定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確定奮斗目標,並通過法定程序使之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全體人民共同遵循的規范。同時,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保證國家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
(2)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領導,是以各種途徑,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教育黨員和人民群眾,提高其思想覺悟和貫徹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遵守和實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3)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一方面是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從組織上保證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另一方面,是培養、選拔、考核和監督黨的幹部,並向國家機關推薦合格的幹部,承擔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任務。
(4)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家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統一的有機整體。這其中,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
加強黨的建設
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保證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而要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就必須加強黨的建設。
目前,加強黨的建設主要任務是: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要地位。這其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在全黨形成優良的學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牢牢把握黨的組織建設這一重要環節。這其中最根本的任務是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深入持久地進行黨的作風建設,這其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繼續發揚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加強廉政建設,把反腐敗斗爭擺在突出位置,深人持久地進行下去。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黨的這一基本路線具有總攬全局的指導性和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的穩定性。這是一條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是一條合乎國情,深得民心的正確路線。必須長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在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同時,還必須把改革開放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
我國的民族與宗教
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類生活共同體。
民族的基本特徵是: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質。 民族的這些基本特徵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它們是識別民族的依據。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有效保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民族區域自治,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在中央統一領導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充分發揮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行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權機關除了要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之外,還有自治權。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助於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有助於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有助於把各民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我國的宗教政策
我國的宗教政策:我國對於宗教實行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略)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圍內進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不得恢復已經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
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在這一原則基礎上,發展宗教方面的對外友好關系。 在宗教的管理方面,必須依法加強對於宗教事務的管理,即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同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一般迷信思想屬於思想認識問題,要通過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破除封建迷信。
國際社會與我國的對外政策
當代國際社會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國際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關系表現為共處與競爭、合作與沖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多種形式,這其中,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基本形式。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國家利益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其對外活動的目的。在國際關系中,各國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其中包括它們相互的共同利益,也包括其相互之間的利益差異和矛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其相互之間的利益差異和矛盾,則是引起國家之間摩擦和沖突的根源。國家力量,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衛本國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正是在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作用下,各國形成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政策,而各主權國家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發展變化,則導致了國際關系和各國對外政策的發展變化。
主權國家及其權利
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國際法確認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務。在國際關系中,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獨立權,即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平等權,即一切國家在國際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權利。自衛權,即國家保衛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管轄權,即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進行管轄的權利。
國家在享有基本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不侵犯別國、不幹涉他國內政、外交以及和平解決國家之間爭端的義務。
聯合國
聯合國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包容範圍最廣泛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為宗旨,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作為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 按照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及會員國應遵循如下原則。各成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成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
聯合國設有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等機構。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中,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協調國際關系,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是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為聯合國的籌建和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我國一貫遵循聯合國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根據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國際法
國際法,是各國公認的調整國家關系的有特定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和。簡言之,國際法就是調整國家關系的法律。
國際法是國家之間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它不是一個國家單獨制定的,而是各個國家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通過協議方式制定的。國際法對於國傢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國際法對於國際關系發展的意義在於:它確立了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准和法律依據;它規定了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准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正常的國際秩序;它建立了國際交往過程中的各種權利和義務關系,明確了國際責任。
當今時代的主題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今天,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全球性問題是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
和平問題是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發展和其他全球性問題解決的前提。和平是國際社會的主流。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穩定的。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戰爭是可能的。
發展問題是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發展和繁榮是人類永恆的課題。今天,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和平與發展是彼此聯系而又互相影響的。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維護和平的有力保障。
2、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抑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並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❺ 高三政治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如何建立

在一個競爭市場中,和諧與合作是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為了減少競爭帶來的沖突與摩擦,政府應提供公正的市場秩序和合理的游戲規則。要遏制不合理、不合法市場力掠奪社會財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有一條,『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提法既新穎,也科學與現實。說它新穎,因為這種提法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新的要求。說它科學,就在於經濟學的理論研究表明,在一個競爭的市場中,人們經濟交往,和諧與合作是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因此社會的和諧必然會減少人們在種種交往中交易成本,提高社會活動的經濟效率。而且從人的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工作環境、家庭及人際交往中的和諧也是個人成長與快樂好的條件。說它現實,一個和諧的社會是每個人都可為、可享、可觸、可聞的東西,而不是人們觀念中的理想。

透過市場擴張個人空間

那麼,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如何才能構建呢?在市場體制中,市場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分散化的決策能夠充分發揮每一個市場主體的潛能,並促使經濟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但是,市場的激烈競爭必然會引起市場中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個體之間的沖突與摩擦,社會的資源也可能在這種沖突與摩擦中消散掉。為了減少這些沖突與摩擦,政府就得提供公正的市場秩序,就得提供合理的游戲規則。而這種市場秩序的公正性與游戲規則的合理性也就決定了個人潛能發揮與個人財富的分配狀況。

目前的國內股市,為什麼會低迷三年不見好轉?為什麼中小投資者不願意進入股市?最大問題就在於國內股市游戲規則的不合理、不公正。讓自由進入市場者(如二級市場的進入者)都虧損離場,而讓政府准入下的進入市場者(如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及市場仲介等)都大獲其利。或者說,在政府管制下,允許上市公司用劣質產品賣高價。

還有,目前國內存在的『三農』問題,盡管2004年有所改善。但是農民苦、農民窮、農村生活水平低是不爭的事實。可是農民為什麼會這樣窮、這樣苦呢?是因為他們文化水平差、是他們不努力、是他們天賦不足嗎?非也。最大的問題是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制度造成了農民現在這種狀況。因此,要改變這些現象就得從改革這些現象的初始的權利結構入手,創造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公平、公正的制度規則下來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充分地創造個人的財富的環境與條件。

我曾多次文章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就是每一個人經濟生活權利的空間不斷地擴張,這就為每一個人在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適得其所工作和獲得相應的報酬。比如你能做企業家,你就能夠獲得企業家的報酬,你能當教授就獲得教授的報酬,你只能做環衛工人就獲這種工人的報酬。這就是建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同時,在市場中,無論是國家、單位、家庭,還是個人,其初始條件、資源稟賦、能力與智力等條件是不同的,因此個人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就不一樣,因此,通過市場機制必然會導致社會財富向市場競爭力優勢者集中。市場越是成熟,這種財富分配現象越是會嚴重。加上一些市場制度規則不合理、政府職能不明確,這種財富向少數人或少數地區集中的現象更是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會通過稅收、財政政策等方式來改變這種的狀況,否則,社會沖突與摩擦不可避免。

透過政策平衡社會財富

特別是在中國,按照聯合國的標准,中國是一個剛剛進入中低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樣一種發展水平下,許多制度嚴重缺失、政府權力界定不足約束不嚴、社會財富匱乏,這必然造成個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有義務與責任通過政策方式來開展扶貧開發、平衡地區發展,保證弱勢民眾的生存權。

比如,在最近的房地產泡沫的爭論,有部門就指出,在中國居民住房達到小康時,應該是每戶一套(120平方米),每人一間。而按照這個標准中國居民的住房需求,國內房地產持續增長20年沒有問題。可以說,對於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只要是按需所取,個人住房需求永遠是一個無限大的量,按照目前建築水平,再建築100年也是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的。但是這種住房需求成本由誰來承擔呢?是個人還是市場?如果個人來承擔,以目前上海的房價,國內又有多少人可承擔的呢?一方面豪宅高價狂炒,另一方面大多數民眾望房興嘆。富者購樓多棟炒作,窮者無立錐之地。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得通過稅收、土地、信貸等多種政策來調整這種關系,以保證弱勢民眾基本生存權。如果任由房地產炒作,不僅傷害弱勢民眾,也容易導致社會沖突與風險。

總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一方面要通過市場機制不斷地擴張個人經濟生活權利的空間,讓每一個潛力得到最好發揮,另一方面政府要通過種種政策來保證弱勢者的生活權利,約束政府權力掠奪個人之財富,遏制不合理、不合法市場力掠奪社會之財富。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才能確立,我國經濟發展才能走向繁榮之路

❻ 關於高三政治

呵呵,在高中階段這個確實容易搞混,主要不怪學生,怪老師水平不到位,沒有講清楚。具體建議你看看考研的政治書,上面說的很清楚很詳細,這方面西安交大一個姓韓的年輕老師是權威,號稱中國哲學第一人。我憑著記憶給你解釋解釋,八九不離十吧。
1、唯物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
2、辯證法:就是用聯系的、普遍的、運動的觀點看問題。
3、歷史唯物主義:生產力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4、唯物辯證法:辯證法最早是由唯心主義者創立的,她就像一個工具,唯心主義者握在手裡使用就是唯心辯證法,唯物主義者握在手裡使用就是唯物辯證法。唯心辯證法當然是從唯心主義出發,就是從世界是意識的,意識決定物質出發;而唯物辯證法當然是從唯物主義出發,就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出發。
5、認識論:就是如何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例如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是運動的。
6:價值觀:就是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對世界的觀點和看法就是世界觀;對人生的觀點和看法,就是人生觀。

❼ 高三政治提綱

必修模塊4 哲學生活
1、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政治.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發展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綜合國力
4、文化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5、文化塑造人生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內涵:既認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是發展本民族文化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如何做到尊重文化多樣性: 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7、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8、傳統文化的繼承
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傳統建築是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傳統文藝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思想是傳統文化影響的重要體現。
9、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10、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11、文化創新的必要性----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12、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准所在.
13、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漢字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14、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
1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
16、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作用)
(1)中華民族精神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2)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17、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18、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19、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主要內容: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主要內容:改革創新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
20、.奏響主旋律:文化激盪看主導
社會主義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強有力的導向和示範作用。要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2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提高兩個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23、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1)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信意識為重點,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1、哲學
(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2、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
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可知論、不可知論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的特徵
(1)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2)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3)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唯物論
原理1、規律具有普遍性、具有客觀性。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但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原理2、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1)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主觀符合客觀.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方法論: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

認識論:
1、實踐的特點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原理1:實踐與認識的辨證關系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有決定作用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④實踐是認識目的和歸宿
(2)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參見意識能動作用)

辯證法:
聯系部分:
原理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原理2: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1)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原理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發展部分:
原理1: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原理2:量變質變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1)要重視量的積累。做任何事情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2)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原理3: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
這一原理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矛盾部分:
原理1:矛盾——對立統一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的分析方法.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
①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 (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特殊性的表現: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縱向)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內部)
(2)方法論: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共性與個性相統一,一般與個別相結合.
原理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善於抓住重點、抓關鍵、抓中心,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統籌兼顧,處理好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原理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2)方法論:
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要把握本質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視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原理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既要全面地看問題,又要抓住重點,抓住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辯證的否定觀:
原理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就是「揚棄」 。
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
原理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
原理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表現: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方法論: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人生價值觀
原理1:人的價值
(1)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
①一方面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貢獻: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②另一方面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索取或回報)
③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2)人的真正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途徑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要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原理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准
(1)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最高的價值標准

其餘的你可以去下我的網路文檔。

❽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 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然享受著文化,而社會生活中必然有社會實踐,在長期的實踐中就有可能創造出文化

❾ 求高三政治時事 要新 要全 在線等

例如:材料一:據初步證實,導致三鹿原奶問題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販子在原奶收上來後,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質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這種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導致人體泌尿系統產生結石。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迅速啟動了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對患兒診斷治療、問題奶粉封存回收、相關企業停產整頓、事故責任查處、所有奶製品檢驗和相關行業整頓等問題做了重大部署,同時對地方政府以及負有監管職責的主要部門領導依法實行了嚴肅的責任追究。
企業為什麼不能忽視產品的質量?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因此必須保證商品的質量,才能順利讓渡出使用價值,實現價值。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出現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事件,表明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出現問題,這不利於三鹿集團的生存和發展。
(二)有關「如何做」、「啟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2、遵循價值規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無形手」)[國家利用經濟手段(利用稅收、財政、價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規並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國家的某些決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進行宏觀調控,實現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
4、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5、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6、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創新
8、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構建和諧社會
11、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等。
例如:從經濟常識角度,談談我國應如何應對和防範金融風暴。
①辦好自己的事,通過有效手段來刺激內需,以消費和投資的更高增長來對沖凈出口的下降。②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出台提升出口企業經營者信心的措施,實施「降率免稅」貨幣財政組合拳,穩定資本市場健康運行。
③進一步完善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重點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
④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⑤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合作。
(三)有關「經濟意義」的答案一般有(有利於)
1、 促進經濟發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3、 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4、 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5、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6、 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
7、 構建和諧社會等。
☆、經濟意義方面答題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則,即從「國家與社會」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進行全面地答點組織,否則可能造成要點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關鍵詞,根據材料有選擇地套用。具體來看,
▲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國家/社會」即整個社會、國家。答案的關鍵詞有:
A.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B.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C.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D.有利於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
E.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外匯儲備、增強經濟實力;
F.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G.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繁榮經濟。
H. 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等等。
▲從集體的角度組織要點:這里的「集體」泛指企業、經營者、產業、農村、城鎮、某地區等。答案的關鍵詞有:
A.企業、經營者——加強快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並提高經濟效益等;
B.產業——有利於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拓寬就業渠道,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推進農業或工業的現代化等;
C.農村、城鎮——(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有利於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等
D.某地區——有利於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發揮其輻射與拉動作用,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等等。
E、.國內區域合作意義:(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區域競爭力。
▲從個體的角度組織要點:這里的「個體」泛指居民、家庭、農民、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等。答案的關鍵詞有:①有利於方便、豐富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②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於維護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等等。
例如:近日,財政部發布公告指出,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從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停止徵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
請從經濟學角度,簡要分析停止徵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的意義。
答案:①有利於減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負擔;②有利於實現市場經營主體公平競爭;③有利於促進個體、私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④也有利於激發廣大公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增加就業機會。
☆、涉外類的經濟意義題——[註:這里的「外」包括其它國家、地區、經濟體,如歐盟、東盟、港澳台地區等]
解題思路與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類現象的積極意義時,思路上既要考慮對我國有利,也要考慮對外方有利,還要考慮對雙方甚至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關鍵詞,根據材料有選擇地套用。具體來看,
▲對我國的意義:
1.有利於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改善我國外貿環境/穩定環境/周邊環境,為現代化/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2.有利於我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可持續發展
3.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有利於豐富國內市場,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4.發揮我國在國際事務當中的積極作用,昭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於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貿易條件;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等等。
▲對外方的意義:
有利於外方的外匯收入、外方的產業發展、外方的經濟增長等
▲對雙方和地區、世界的意義:
①.有利於互通有餘、節約社會勞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於加強雙方國家/貿易區內(世界)各國的貿易與合作交流,求同存異,提高貿易區的整體經濟實力;
③.優勢互補,增強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④(有利於)維護兩國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促進各國經濟交流與合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例如: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完善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促進了全國經濟整體上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當然,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有利於優化區域分工,開發西部市場,使東、西部互為市場,最大限度地拓展國內市場空間。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較落後的地區)不僅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而且其遼闊的地域和約佔全國60%的人口還可以為全國(包括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東部沿海地區領先發展的經濟則有望成為帶動全國(包括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這種情況使我國完全有可能建立起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完整的國內產業體系和統一的國內市場體系。此外,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濟循環應以內循環為主,發展經濟也只能走國內市場為主、以對外貿易為輔的道路。中西部的資源產業優勢如果不和東部結合,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離開中西部地區豐富資源和廣闊市場這個後盾,東部的高速發展也難以為繼。
問題:分析區域協調發展的經濟意義。
1、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我國的各種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呈現較大差異,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才能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達到共同富裕。
2、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就是按照資源、環境與人口、經濟相均衡的原則,統籌區域發展,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小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3、有利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有利於優化區域分工,開發西部市場,使東、西部互為市場,最大限度地拓展國內市場空間,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
4、有利於優勢互補。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較落後的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東部沿海地區領先發展的經濟則有望成為帶動全國(包括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中西部地區的資源產業優勢和東部相結合,則會促進全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四)有關解決「三農」「新農村建設」問題答案一般要點有
1、黨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礎
3、依靠科技------關鍵 4、發展產業化經營------重要措施
5、發展農村鄉鎮企業
6、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各項社會事業
7、工業反脯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8、農村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9、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轉移農村勞動力
10、增加農民收入
11、保護生態環境等。
(五)有關「國家應該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點
1. 制定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
2. 加強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自身的缺陷,並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使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3. 國家政策:(聯系社會熱點的答案要點):
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縮小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鼓勵企業發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
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
⑦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農業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消費結構、貿易結構等),促進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⑧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維護社會穩定。
⑨堅持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⑩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1)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把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發展戰略。
(12)國家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等。

(六)有關「企業應該如何做」的一般要點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正確的市場定位。
2、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或者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升降價空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4、誠信經營,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創立名牌產品。
5、企業要實行兼並、規范破產、實行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
6、股份制改造,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經濟效益
7、企業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承擔社會責任。
8、遵守市場交易原則。
9、加強對企業職工的職業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
10、企業經營者要提高自身素質,遵守職業道德,依法經營。
11、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等。
1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13、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14、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要重視商品的使用價值,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獲得更多利潤。

(七)有關「公民(勞動者、消費者、投資者、納稅人等)應該如何做」的一般要點
1、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樹立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 )
2、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具體地說:
▲勞動者角度:
①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制意識,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權途徑)。
②參加勞動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勞動者素質。
③遵守職業道德。
④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
▲消費者角度:
①增強權利意識,增強法制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權途徑)。
②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和社會公德。
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科學、文明、理性消費。
▲投資者角度:
①注意投資的多元化,規避風險。
②注意依據經濟實力,選擇投資方式。
③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又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科學、理性投資。
▲納稅人角度:
①樹立法律意識和義務意識。
②承擔納稅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③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❿ 高三政治必背觀點

第三課: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知識總結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一:政黨和政黨制度
(一)政黨
1、政黨的產生:政黨是階級斗爭的產物。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
產生條件:(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政黨產生的經濟條件(政黨產生的根源); (2)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為政黨的建立創造了物質條件 ; (3)資本主義民主制是政黨產生的思想條件; (4)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觀念是政黨產生的政治條件。
2、政黨的含義:政黨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並以奪取、行使或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為目標的政治組織。
3、 政黨的特徵
第一, 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是政黨的本質屬性。根據政黨的階級性可分為資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黨。判斷政黨的階級性質,主要看它在實踐活動中所體現的階級利益。)第二, 政黨與政權緊密聯系。(政黨和國家政權的緊密結合是政黨區別於一般政治組織、社會團體的根本標志)。
第三,政黨具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
4、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現代實行民主政體的國家一般由政黨掌握國家政權。
原因:第一,領導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必要性)。第二,政黨具備領導國家政權的條件(可能性)。
當然,並不是任何政黨都可以掌握國家掌權,它必須是執政黨。
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性質與其執政黨的性質是一致的。

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1)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 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理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4)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
***1、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或:建設中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什麼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 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的選擇。
(2) 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3) 由堅持黨的領導作用決定的。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 實踐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
2、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1)政治領導:指政治方向和重大決策的領導。制定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律的形式上升為國家意志。
(2)思想領導: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武裝全黨和人民群眾
(3)組織領導:指從組織保證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選拔、考核、推薦德才兼備的幹部;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黨組織建設。
三者的關系: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三者不可偏廢。
3、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
(1) 科學執政:就是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2) 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民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3) 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三者關系: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
*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4、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意義)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1)它有利於黨集中精力抓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2)有利於黨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協調各方關系,使執政黨、參政黨、各機關、各團體都發揮其職能作用,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共創偉業。(3)依法執政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5、 怎樣堅持黨的領導?(即怎樣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第一、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關系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是黨的建設主線。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先進性是黨的本質屬性,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永恆話題。)
第二、 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堅持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組織建設以造就高素質的黨員和幹部隊伍為重點)。
第四,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的重點是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這是黨的最大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揚黨內民主
第五, 黨還要強調必須抓好反腐倡廉建設和黨的制度建設。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創立: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理論。
**(黑體字部分)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在實踐檢驗中,這一理論還會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黑體字部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黨的這條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解放思想,實事求事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
地位: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作用: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三個代表」思想的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最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它創造性地建設什麼樣的和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
(2)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A、關鍵在堅持與進俱進。它是我們黨的理論、黨的領導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途徑。
B、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它是「三個代表思想的真諦和精髓。
C、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它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
(3)(參考)為什麼要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意義)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標志著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水平。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對於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任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二)我國的政黨制度
1、我國政黨我制度的內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 其基本內容是:
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第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第三,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第四,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准則。
2、多黨合作的機構
(1)名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形式。
(3)職能:
A、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和重要問題,以及政協內部各方面的關系等問題進行協商。是黨和國家民主決策的必要環節。
B、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法律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方式所進行的監督。
C、參政議政: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它包括選擇人民群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課題,組織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意見;通過多種方式,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策等。
4、為什麼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黨合作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的優越性)
第一: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二: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有利於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5、為什麼說中國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 ?
(1)我國的經濟基礎決定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我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需要靠輪流執政,權力轉移來調節利益關系。
(2)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的領導是國家性質的明顯標志,國家政權只能由共產黨領導,而不能實行多黨輪流執政。
(3)在我國實行多黨制的實質,是要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

閱讀全文

與高三政治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