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剩餘價值的創造

剩餘價值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12-02 13:01:26

創造剩餘價值的價值是什麼資本

產業循環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是: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貨幣資本履行的職能是購買,為剩餘價值的生產創造前提;商品資本履行的職能是銷售,實現剩餘價值;生產資本履行的職能是直接生產剩餘價值。
所以創造聲譽價值的資本是生產資本

⑵ 論述題:什麼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剩餘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勞動過程即工人利用生產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最後生產出一個使用價值,這是一切社會所共有的,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和勞動產品全部屬於資本家。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就是價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了一定點而延長的價值形成過程,換句話說,當工,當工人的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所形成的價值超過了勞動力價值這個一定點的時候,價值形成過程就轉變為價值增殖過程。勞動過程是手段,他生產使用價值僅僅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剩餘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增殖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H的,因此,價值增殖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點。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勞動一方面作為具體勞動創造出商品,並把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創造出來的產品中去;另一方面作為抽象勞動創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價值,這個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剩餘價值就是這樣產生的。

⑶ 剩餘價值是如何產生出來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剩餘價值是指剝削自勞動者勞動價值中的利潤,即「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
那麼剩餘價值是如何產生的呢?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模型是:一個工人每天在工廠勞動12小時,創造的價值量是12個物化勞動小時(馬克思用來衡量價值量的單位,以下簡稱為「價值單位」。工人每小時創造的價值量是一個「物化勞動小時」,即一個價值單位)。然而他一天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只有6個價值單位。資本家把新創價值的一半(6個價值單位)作為工資,支付給工人。另外6個單位的價值,即剩餘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成為他的利潤。
在這個模型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均為6小時。
剩餘價值率(馬克思用來衡量剝削程度的指數)是6/6 =100%

⑷ 剩餘價值是如何實現

剩餘價值的生產並非僅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也廣泛存在,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是企業利潤和國家財政收入的源泉。

傳統觀點認為剩餘價值的生產僅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在其他社會,尤其是作為資本主義取代者的社會主義社會並不存在。可事實並非如此。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廣泛存在剩餘價值的生產,不僅「資本主義經濟」存在,而且公有制經濟和個體經濟也存在。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僱人做工的私有企業、合資企業、股份制企 業等傳統觀點所指稱的「資本主義經濟」,它們當然生產剩餘價值,這一點眾人皆知。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而它亦生產剩餘價值,因公有制企業的職 工並沒有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將自己創造的價值全部佔有,而是留一部分成為企業利潤和國家利稅,而這實際就是公有制企業職工創造的剩餘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 個體經濟的業主也要向國家納稅,而其所納的稅實際就是個體經濟的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不管是公有制經濟還是私有制經濟,勞動者創造的價值 實際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自用價值,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則為剩餘價值,成為企業利潤及國家財政收人的源泉。

如果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 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麼企業就掙不到任何利潤,國家財政也不會有一文錢的收入,從而社會經濟就會停止運行,國家機器就會停止運轉。

(4)剩餘價值的創造擴展閱讀:

剩餘價值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餘價值在社會生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人生價值大小及國家財力強弱的重要標尺。

1、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

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會生產力水平越低,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便越少;而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則勞動者創造的剩餘 價值便越多。故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

2、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重要標尺

什麼是人生價值?對其具體解釋雖紛紜不一,但人的貢獻大、影響顯,則人生價值便大,卻是人人都同意的觀點。

而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多,則貢獻便越大, 影響便越顯著,故人生價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少,則貢獻便越小,影響便越輕微,故人生價值也越小,如不能為社會創造任何剩餘價值,則人生便毫無價值。

這樣,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重要標尺。各類人中,正常人都能創造價值,但痴獃人、植物人卻不能,故其不但不能創造剩餘價值,反而需要靠他人供養而生活,因而其人生不僅可以說毫無價值,甚至可以說是「負價值」。

正常人雖都能創造價值,但某些人,如歷史上 的一些貴族、奴隸主、地主及現代社會的一些純粹「食利者」卻不去創造,自己卻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因其不但沒為社會創造剩餘價值,反而消耗社會的剩餘價 值,故其人生也毫無價值。

創造價值的正常人,其創造的總價值包括自用價值和剩餘價值 兩部分,人創造的總價值多,剩餘價值自然也多,在價值總量一定的情況下,自用價值多則剩餘價值少,自用價值少則剩餘價值多,二者成反比關系,人生價值的大 小便也隨剩餘價值的多少一同變化。

3、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總量是衡量國家財力強弱的重要標尺

如何衡量國家財力(注意:這里指國家財力,而非指綜合國力)的強弱?目前,往往是用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收人來衡量,這遠不如用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 價值總量衡量准確。

這是因為:國民生產總值雖確實與國家財力強弱密切相關,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國家的大小,國家很大(如舊中國),即使經濟落後,國民 生產總值也會相當多,但因國民消費量也大,國家財力實際十分弱小,根本辦不成什麼大事。

人均國民收入雖可准確反映國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國家太小,即使人均 國民收入很高,國家財力也不可能太強,辦不成什麼大事,仍會受制於人。

⑸ 剩餘價值是由不變資本還是可變資本創造的

剩餘價值既不是不變資本創造的,是可變資本中支付勞動者工資通過勞動者的剩餘勞動創造的。

⑹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

  1. 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回造的並被資本家無答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2. 恩格斯指出:「資本家所僱傭的每一工人都在做兩種勞動。他的工作時間一部分用來償還資本家所預付給他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但在此之後,他必須繼續工作,而在這段時間內,他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

⑺ 何謂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剩餘價抄值」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高漲和危機;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滅亡。

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出來的?
答:①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②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工人在資本家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於資本家;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③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生產M.勞動者以其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並轉移舊價值到新產品中,同時,他的抽象勞動則凝結到產品中形成了新價值。所以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

④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製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部分,體現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⑻ 剩餘價值是怎麼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⑼ 剩餘價值是在什麼過程中產生的

[原創] 淺析剩餘價值

摘要: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及其意義;其次,闡釋了涉及剩餘價值的相關概念;最後,分析了剩餘價值生產的目的及其過程,並得出社會主義必然替代資本主義的結論。

關鍵詞:剩餘價值 絕對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 勞動力 具體勞動 抽象勞動 必要勞動時間 剩餘勞動時間

一 基本概念

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完成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這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和劃時代貢獻。 那麼何謂剩餘價值呢?馬克思在其巨著《資本論》中寫到「剩餘價值的生產只不過是超過一定點繼續延長的價值生產。」(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P183)剩餘價值就是「產品價值超過消耗掉的產品形成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而形成的余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235)剩餘價值是「被資本家所僱傭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超過其勞動力價值的部分。」(許滌新主編《政治經濟學辭典》上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P409) 根據以上對剩餘價值的定義,我們知道: 首先,剩餘價值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經濟現象,即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資本家通過剝削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而實現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支出的剩餘勞動的凝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P68) 其次,剩餘價值代表了一種生產關系即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是僱傭與被僱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榨取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剩餘價值按其生產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把工作日延長,使之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那個(時間)點,並由資本(家)佔有這部分剩餘勞動,即為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雪葦編《<資本論>要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P79)簡言之,絕對剩餘價值即為通過延長雇傭工人的工作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我把通過單純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絕對剩餘價值。」(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P316)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局限性,生產力發展比較緩慢,所以資本所有者剝削雇傭工人的主要方法即為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所謂相對剩餘價值是為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餘價值。「我把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相對量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相對剩餘價值。」(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P316)「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降低了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了剩餘勞動時間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P72)

二 剩餘價值的產生

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和目的。因為資本的本質便是追求利潤(剩餘價值)。如果沒有利潤(剩餘價值),資本所有者便無法維持和擴大其生產,也就無法達到(或實現)其所追求的目標(諸如生活上的物質需求和文化上的精神享受)。 要生產剩餘價值則必須生產使用價值。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物質承當者。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改變了勞動對象的物質形態,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並把生產資料的舊價值轉移到了新商品中。在這個過程中,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又形成了商品的新價值。如果形成的新價值只僅僅等於資本所有者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則斷然不會有剩餘價值的產生,資本家也是無法接受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 實際上,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時間(用於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和剩餘勞動時間(用於無償地為資本所有者生產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生產的秘密就在於被資本所有者所購買的勞動力的特殊性,即勞動力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價值量大於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家按商品價值出賣商品,不僅收回了資本價值,而且獲得了剩餘價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P71) 資本所有者為了獲得更大的剩餘價值,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一般通過提高工人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來生產剩餘價值(絕對剩餘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人階級斗爭的深入,資本所有者調整了其剝削雇傭工人的方式,即在工人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達到其生產剩餘價值的目的(剩餘價值的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就日益突出了。

總之,生產並佔有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 : 我認為對剩餘價值應辨證地認識。一方面,它是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具有非人道性;另一方面,剩餘價值的生產是資本積累的前提和基礎,是鼓勵資本家繼續前進(創造社會財富)的原動力,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保障。其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是積極性大於消極面的,應允以肯定。在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存在「剩餘價值」,其本質的區別在於剩餘價值是國家(社會)佔有還是私人(小集團)佔有。當然,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制度下,剩餘價值率應該保持在合理的數字范圍內,既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為資本家和工人所共同接受。但無論如何,由於資本主義所固有的、不可調和的基本矛盾,我堅信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是客觀的、必然的歷史發展趨勢。 參考書目 1、雪葦編輯《<資本論>要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 2、衛興華、林崗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4、許滌新主編《政治經濟學辭典》上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閱讀全文

與剩餘價值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