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知道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發明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從學習、工作用品到生活日常用品,這些小發明看似簡單,卻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梅列區青山小學二年級的廖靜怡和四年級的黃文瑾發明的「記憶鑰匙」和「多功能吸塵器」,就是看似簡單但實用的小發明,在去年福建省舉辦的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這兩位小學生的小發明都獲得了省級三等獎。
走進這兩位小女孩身邊,我們發現她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善於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勤思考、勤鑽研,勇於去探索、去實踐。
廖靜怡:凡事總喜歡問個「為什麼」
今年二年級的廖靜怡參加比賽的時候才6周半,是此次比賽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活潑可愛的她從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凡事總愛問個為什麼。爸爸是三鋼的高級工程師,在靜怡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後,爸爸總會將女兒接到單位,給女兒講解一些工程原理的知識,那時的她對爸爸的講解似懂非懂,但也聽得如痴如醉。或許是受了爸爸的影響,靜怡從小養成了「動手」的習慣,手中經常擺弄一些小玩意兒,有事沒事地經常與爸爸「抬杠」。比如:洋娃娃為什麼會唱歌、玩具手槍為什麼能夠發聲發光等等。
對於自己的小發明「記憶鑰匙」,她羞澀地說:「因為奶奶的記憶力不好,常常走到樓下就忘了有沒有反鎖門,老是要重新回家確認,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種鑰匙,反鎖了門以後就有個記號。」
靜怡把想法首先告訴了爸爸,又在一次學校發下的發明設想表格里,把想法告訴了老師。數學老師林愛貞了解情況後,立即到靜怡家裡和家長溝通,爸爸和老師都肯定了靜怡的想法。有了爸爸和老師的支持,靜怡勁頭十足,每天一做完作業,她就和爸爸開始研究如何把想法變成現實。
想法雖好,可操作起來並不容易。該如何入手呢?一次偶然的機會,靜怡從圓珠筆上找到了靈感,「一按筆帽圓珠筆的筆芯就露出來了,再一按,筆芯就縮回去了,我想我的記憶鑰匙應該和圓珠筆的原理差不多。」一開始,靜怡說想法,爸爸就在旁邊按照她的意思畫草圖,身為機械方面的爸爸經常為女兒豐富的想像力驚嘆。
第一份草圖基本成型。按照女兒的意思,爸爸的設計草圖顯示在鑰匙里裝一個圓環,這個圓環上有一個紅點,當鑰匙上的小圓孔顯示紅色就是反鎖。設計看似成功了,但是靜怡卻不滿意。「鑰匙里裝的顯示配件是圓環,這樣紅點要轉一圈或者半圈才能看到,我想能不能把配件設計成方形的,讓它在顯示區域直接從左邊到右邊,這樣就更快更方便了。」靜怡再一次向爸爸提出了建議,爸爸按照靜怡的意見再一次做了修改。
當爸爸拿出設計稿時,只有6周歲的靜怡根本無法完全理解。爸爸、靜怡和老師討論了好幾次,把深奧的設計術語改編成幼兒可以理解的語言。2009年3月,記憶鑰匙的設計稿終於出爐了,並被學校報送到省里參加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終獲得省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第一項發明給廖靜怡帶來了信心和樂趣,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她產生了許多創造設想。靜怡告訴記者,最近她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想發明自動鎖門器。
黃文瑾:小才女的發明之路
和廖靜怡不同的是,10歲的黃文瑾顯得比較內向些,但她又是一個很有想法善於觀察的女孩。
文瑾的媽媽是三鋼幼兒園的老師。擅長繪畫的媽媽從小培養女兒畫畫的興趣,讓文瑾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無論花開了、燕子飛來了,文瑾都會第一個發現,畫畫,賦予了她更多感悟美的能力,也給她的發明創造提供了更多的靈感。
文瑾告訴記者,發明「多功能吸塵器」目的是為了減輕媽媽做家務的負擔。由於家中天花板及一些高的地方死穴較多,媽媽每次都要爬上爬下很是辛苦,孝順的她就突發奇想,能否在自家的吸塵器上安裝一個適合在高空操作的吸頭,這樣只要站在地上,就能夠輕松將高地方的灰塵一吸而盡。
每年的5月份是青山小學的科技月,學校都會鼓勵學生拿出創意和老師一起進行探討。活動中,黃文瑾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素青老師,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家人的贊同後,文瑾和媽媽就開始研究製作的每個細節,並和陳素青老師反復溝通。
製作多功能吸塵器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製作的材料,經過觀察對比,文瑾覺得家裡平時不用的大號可樂瓶有和吸塵器相似的地方,於是她和媽媽商量著截取瓶口的那一段來製作成吸塵器的口。就這樣一個一個細節的琢磨,文瑾和媽媽一起收集了幾個大號的可樂瓶、PVC管、空心管、廢舊的吸塵器吸頭、一個小型的家用吸塵器,開始製作「多功能吸塵器」。
文瑾說,這個發明最有意思也最難琢磨的地方就是製作空中吸塵器的吸柄,首先要在已經截好的可樂瓶瓶口內塞入廢舊的吸塵器的吸頭,再找一根直徑與瓶口相同的PVC管(空心管)插入瓶口固定,在PVC管約30厘米處把管截開,用一截可活動的彎管連起來,這樣PVC管就能活動了。她說,PVC管子能活動,媽媽擦日光燈的時候就方便多了,擦日光燈管時將PVC管成直立狀態,當PVC管成彎曲低頭狀時,就可以擦日光燈燈罩。「她有這樣的發明想法,我們並不意外,因為她平時就有很多奇思妙想的表達。」陳素青老師還告訴記者。文瑾除了喜歡奇思怪想的小發明外,還喜歡畫科幻畫,她的科幻畫《太空清潔器》、《地震能量吸收儀》、《太陽能充電服》等作品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生活中,這個勤於思考、熱愛生活的小女孩還很喜歡跳舞,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成為黃文瑾的座右銘。(本報記者 羅超旻 林芳芳 文/圖)
❷ 求中國近代科學發明家的資料!!
錢學森簡介2007-02-15 18:23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著有《工程式控制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錢學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❸ 放飛夢想當一名發明家發言稿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小鳥因為選擇了藍天,才能盡情飛翔;小溪因為選擇了大海,才能盡情流淌;青松因為選擇了危峻,才顯示了生命之頑強;花朵因為選擇了綻開,才顯示出生命之美麗。才而我因為選擇了放飛,才擁有了曾經的夢想。
在過去的旅途中,無論你是否擁有過歡笑,擁有個陽光,這都已成為永遠的記憶,加上一把鎖將它封閉起來吧!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旅途,新的夢幻,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面對這一切,我們該怎麼辦。由於現實的殘酷,我們將化身為一個個騎士,抹掉胸口上的創傷,擦掉昔日的榮耀,拿上我們的曾經的利器,整裝待發,新學期的目標是我們新的征途的開始!
夢想是我們通往成功的地圖,只有付出了行動,邁出我們堅實的步伐,才能讓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確定我們的目標,就要為了他努力拚搏。志當存高遠!我們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鍾的理想。
同學們,讓我們樹立信念,放飛夢想,你將能隨它一起到達美麗的地方。樹立信念,放飛夢想,你將會擁有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讓夢想飛翔,讓信念開花。
(二)
「超越夢想一起飛,你我需要真心面對。讓歲月銘記這一刻,讓生命回味這一回。」每當歌曲《超越夢想》響起時,總是讓我感動,總讓人有種激情澎湃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確實,這首歌不但詞做得好,曲子也很有激情,更重要的是在歌中主要表達了對夢想的追求與超越。夢想,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也是年輕人生命的標簽,更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情懷。
是啊,生命必須有夢想!就像鳥兒必須有翅膀,魚兒必須有尾巴,駿馬必須有騰飛的四蹄一樣。沒有夢想的生命是可悲的,沒有夢想,就不會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沒有夢想,就不會有百折不撓的決心;沒有夢想,更不會有跌倒了再爬起來,堅韌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毅力。夢想,是夜空中的北斗,是大海上的航燈,是人生起航的碼頭。生命因有了夢想而更加精彩;生命因有了夢想才會變得五彩斑斕;生命因有了夢想,才會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夢想,是人生成功的起點!
古今中外,大凡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都是從夢想起航的。從小數星星的孩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少年,他們都在少年時代就播下了夢想的種子,夢想的種子在細心呵護下,逐漸發芽成長,最終長成了成功的參天大樹。夢想這個詞語,我們把它分開來讀,一個是夢,一個是想,它的落腳點在後面一個字——想。如果連想都不敢想,又怎會去做?又怎會有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恆心和毅力?
夢想還有一個字是——夢,它告訴我們,夢想的種子如果不好好培育,不勤澆水、施肥,就無法生根發芽,只會逐漸乾枯;夢想如果不去努力實現,最終只會成為空想,成為一個無法實現的夢。因此,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的夢想成真,就必須不斷付出努力,就要堅定不移的朝著夢想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放飛夢想,達到成功的彼岸。
我們曾經年少的時候,誰沒有過自己的夢想呢?少年時,我們也曾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文學家,能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開啟科學的大門,能用自己優美的妙筆暢去描繪祖國美好的明天。但是,大多數人沒有不懈的堅持、沒有為此付出足夠的努力,他們夢想的種子最終沒能開花結果,而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湮滅了。
放飛夢想,就要給夢想裝上理想的帆。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夢想的層面,要努力將夢想變成自己努力奮斗前進的理想,夢想的航船隻有裝上了理想的帆,才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放飛夢想,還要選對放飛夢想的舞台。如果你是一隻雛鷹,就應該選擇高遠的藍天,以翱翔九天的姿態來搏擊風雨,達到夢想的彼岸;如果你是一頭雄獅,就應該選擇一望無際的原野,率領群獅在草原上縱橫馳騁;如果你是一隻老虎,就該選擇茂密的叢林,呼嘯山林,號令百獸;如果你是一條巨龍,浩渺的大海才是你施展才華的地方。
夢想,只有選對了舞台,才能生根發芽,並最終開花結果。如果沒有選對舞台,再好的天賦,再強的本領也不一定能施展得出來,「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不適宜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任你本事再大也難有所成就,只會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籃球飛人喬丹,雖然喜歡棒球,但真到了棒球賽場,卻怎麼也飛不起來。法網冠軍李娜,如果不是小時候聽從了羽毛球教練的勸導,選擇了網球運動,也許這個只會甩膀子的女孩在羽毛球賽場上可能仍然寂寂無名。
放飛夢想,就是放飛希望!
放飛夢想,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
(三)
我喜歡飛翔的感覺,像空氣一樣輕盈,像雄鷹一樣自由。而幾乎,每一個嚮往飛翔的人,都擁有一個生著一雙美麗翅膀的夢想,因為,只有讓夢想插上了翅膀,讓它更高更高的飛翔,人生才會發出璀璨的光芒,才能成就不休和輝煌。
春秋季世,諸侯紛爭,戰火連天,太陽也失了光芒,大地上到處是悲哭和蒼涼,血污的現實讓好多人,或是不問世事終老山林,或是得過且過苟延殘喘,而,孔子,正是在這樣一個人性壓抑的時代,依然將夢想放飛,他的夢想自由而驕傲——那就是推行禮制,宣揚仁政,還世界一個美好而合理的秩序。盡管遭遇了無數的磨難,權貴的排擠,暴力的圍攻,路途的坎坷,但這些都沒有使孔子屈服和放棄,他的夢想,飛翔前方,高揚復高揚,讓他心中充滿希望,讓他「知其不可而為之」,最終成就了一個「萬世之師」的人生。清朝末年,又是一個痛苦和絕望的年代,帝國列強在中華大地上肆虐橫行,天地變色,草木含悲,滿目瘡痍,屈辱和彷徨充斥著人心,而,孫中山,正是在中華民族這樣生死存亡的關頭,依然將夢想放飛,他夢想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他夢想著與所有擁有相同夢想的仁人志士一起,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正是在這樣偉大夢想的鼓舞下,他身陷囹圄而不悔,黃花崗血灑而不退,直到聽到辛亥革命那劃破長夜的槍聲,直到看到民族完全獨立,東方睡獅發出震撼世界的長長怒吼。
夢想是希望,是拂向寒冷大地的一縷春風,是穿過漫漫黑夜的一線光明,是荒蠻大原上的一點火種,是浩瀚沙漠中的一塊綠州。有夢就有希望,夢想有多遠,路就有多遠。
相反,沒有夢想的民族,不會長久;沒有夢想的國家,不會強大;同樣,沒有夢想的人生,不可想像。
如果沒有一直飛揚的夢想,摩西的子孫不會在流浪世界近千年,歷盡世世苦難之後,終回到耶路撒冷的熱土建立起富強的以色列;如果沒有一直飛揚的夢想,一窮二白的炎黃後代,不會在傷痕累累瘡痍處處的中華大地,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勇於改革,讓這個古老的民族重煥生機,以大國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如果沒有飛揚的夢想,毛澤東不會在他人生最艱難的關頭依然堅守信仰永不言棄,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
將夢想放飛吧,讓夢想擁有一雙美麗而矯健的翅膀,讓它在人生的天空飛得更高,飛得更高。放飛的夢想之於人生,就像那無邊無際的深夜裡一盞刺破黑暗的明燈,它能引導出一個光明的世界。放飛的夢想之於人生,就像那廣袤的大地上永不幹涸的河流,它能慢慢向東匯聚,就會形成蔚藍的海洋。
放飛的夢想能照亮我們前進的人生。冰雪覆蓋的時候,它能幫我們創造出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溫暖我們的疲憊身體;暗夜無邊的時候,它能幫我們更好的領悟星光的意義,點化我們人生的迷茫;前途困頓的時候,它能幫我們開啟塵封的心智之光,尋到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航標。
放飛的夢想能溫暖我們的生命。夢想是我們生命的溫床和靈魂的棲息地。夢想不在,生命和靈魂便永遠不能安寢。夢想讓每一個如風一樣輕的生命,增加了存在尊嚴和重量。夢想讓我們的生命,在俗世中獨煥斑斕,甚至讓我們美麗的人性,得如幽蘭一般升華。我們的生命所負載的心胸,因為夢想而變得寬如大海,闊如天空;我們的視野,因為夢想而「一覽眾山小」著眼處盡是天藍雲白水碧花紅芳草青青。
將夢想放飛吧,讓夢想揮動長長的翅膀,在人生美麗的天空自由而驕傲地飛翔,且得更高,更高……
❹ 小說男主 發明家
《都市大發明家》
張偉,一個普通的學渣,因為一場流星雨,得到大發明家系統。開啟逆襲之路,成為地球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沒有之一!
❺ 為什麼說愛迪生是平凡的發明家
說愛迪生是平凡的發明家是因為他並不是從小就公認的天才,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從平凡的開端,躋身世界偉大人物之列。
平凡的開端——
1、出身一般,父親經商破產,母親是位老師
2、他曾經是老師眼中的低能兒
1855年,他開始上學,那所學校只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恩格爾先生。因為愛迪生有刨根問底的天性,在上課時經常經常問老師問題一些另類的問題(如:風是怎麼產生的;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而不是四),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被老師以「低能兒」的名義攆出學校。
3、實踐出真知 曾經做過電報員
1862年8月的一天,愛迪生救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救了一位男孩,而那個孩子的父親是這個火車站的站長麥肯齊,對此非常感激,便傳授愛迪生電報技術,在麥肯齊的指導下,愛迪生學會了電報技術並發出了他的第一份電報。1863年,愛迪生經麥肯齊的介紹,他擔任了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但沒多久就被解僱了。在1864年至1867年間,愛迪生在美國境內擔任報務員,過著流浪似的生活,生活沒有保障,期間愛迪生換了十個工作地點,五次是被免職,另五次是自己辭職,足跡所至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那提、納什維爾、田納西、孟斐斯、路易斯維爾、休倫。
可以說,愛迪生的成功,是他母親的良好教育,自身的不斷努力,以及身邊的良師益友公共作用的結果,是平凡人可以借鑒的成功之路。
另附愛迪生的主要發明成就
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 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電影方面
· 活動電影攝影機
1889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活動電影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沒打孔的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並且可以連續拍攝圖像。
活動電影放映機
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是早期電影顯示設備,引入了電影放映的基本方法,通過在光源前使用發動機來高速轉動帶有連續圖片的電影膠片條,從而產生活動的錯覺,光源將膠片上的圖片投射到銀幕。
有聲電影
1910年,愛迪生發明了一部由留聲機和攝影機組合而成的電影攝影機,在電機能量下,攝影機的遮光曲軸與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就能夠記錄下聲音。放映時,留聲機就隨畫面同步運轉,使得聲音和圖像實現同時出現。
❻ 找一部關於一個發明家的電影
◎譯名發明之父
◎片名Father of Invention
◎年代2010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喜劇
◎語言英語
在這部喜劇片中,凱文·史派西扮演的父親嘗試著在出獄後重新贏得女兒的「青睞」。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當然,他笑到了最後。
身兼知名的廣告達人和發明家的羅伯特-艾克斯利(凱文-史派西飾),憑借其超強的電視推銷能力和多項成
功的產品發明,已然成為百萬富翁和眾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但是,羅伯特一項失敗的健身器的發明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可怕事故——讓數以千計的消費者在產品的使用中損傷了他們的手指。倒霉的羅伯特不得不要在監獄里度過漫長的8年時間以償還他無法彌補的過失。
然而,當他苦苦熬過了8年出獄之後,等待他的卻不是親人的關懷,卻是前妻對其家財的統統霸佔的結局,前妻更是帶著新任丈夫霸佔了他的豪宅和跑車……一無所有的羅伯特只好向多年不見親情已然生疏的女兒求助,在與女兒和其「親密」室友的同居歲月里,羅伯特驚奇的發現,自己已然和這個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的社會脫離甚遠。為了生存和力爭東山再起,無奈之下的老羅伯特開始了艱難的打工之路。並繼續嘗試著重操自己的發明舊業。這當中,他同樣面臨巨大的難題就是要與長大成人的女兒重拾親情,他也漸漸意識到,生存、生活以及親情等等一切,都必須要在全新的現實中重新找回自我後方能實現……
❼ 科學創新之路
創新不容易,創新需要一個人畢生的努力。創新之路不可能平坦,需要經久的磨練。
(1)創新靠勤奮。美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他一生100多項發明靠的是1%的聰明和99%的勤奮。開始我還以為是愛迪生的謙虛。無數事例說明,愛迪生是正確的。科學需要有濃厚的興趣,支撐我們一直在研究的路上走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很大程度上是興趣。英國現代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P.布萊克特曾經給科學下過一個有趣的定義:「所謂科學,就是通過國家出錢來滿足科學家的好奇心」。馬克思說科學是地獄之門,而願意在地獄之門徘徊倘漾一輩子、樂此不疲的人,要麼是瘋子,要麼是執著之人。真正的科學家是淡泊名利的,當然,在當前的社會下,房子、車子、職稱有很大的誘惑,尤其職稱與利益直接掛鉤,是知識分子難以釋懷的一件傷痛。但是,真正的科學家是能夠從中解脫出來的。有嚴重功利思想的人是做不好學問的。
做學問要反復思考。科學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曲折前進的,是在矛盾的對立中發展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蘊育的。一個問題,不能只想順利的一面,正確的一面,還要想到相反的一面,負面,從正面去論證,從反面去討論,才能站得住腳。否則你的論點就象紙糊的一樣,是經不起推敲的。寫文章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琢磨的過程,當你把問題琢磨透了,你的文章就無懈可擊了。當然,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無限地接近這個目標,這裡面最需要的就是勤奮。
做學問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己,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做學問是不容易的,尤其當你想挑戰權威和多年來積淀下來的認識時。這其中肯定有反復,有時徘徊不前,舉棋不定,苦苦思索而無所適從,有一種茫然感,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梅花香自苦寒來」,表達的即是這個意境。
(2)創新要嚴謹。尤其對青年學生來說,是處在打基礎的階段,一定要養成嚴謹的學風和嚴格的治學態度。基礎打不好,養成壞習慣,將貽害無窮。「小心地求證」就是要嚴謹。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工作仔細一點,證據多一點,推論嚴密一點,方方面面考慮周到一點,下結論多斟酌一點,就可能少犯錯誤。在做人上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是,在做學問上既「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做學問不能寬容自己,寬容別人也不對。不論學生專家權威,錯了就是錯了,不可能有雙重標准。一個人如果一直不嚴謹,學問是做不長,也做不遠的。
(3)學習與批判。怎樣處理好學習與批判的關系也是一個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我們當然應當首先是學習,因為,我們現在的科學水平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這是基於:(1)國外研究有長期的積累;(2)國外的硬體和軟體比我們好;(3)我們為傳統的文化背景所累。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與國外的差距將越拉越大。我們學習國外,必須學明白了,而不能夠只是蜻蜓點水式的,照貓畫虎般地學一點皮毛就自吹自擂起來,就自封是國際先進水平了。學習必須採取批判的態度,即馬克思所說的「懷疑一切」的態度。首先我得考慮你說的是否有道理,然後才決定是否同意你的結論。外國人盡管比我們強,這是從總體上、宏觀上說,具體到一個問題,一篇文章,外國人說的也不一定都對,即使發表在國際頂尖雜志上。例如花崗岩結晶分離作用問題,花崗岩構造環境問題等,從現在看,問題就不少。在這個問題上外國人無疑犯了錯誤,中國人是跟著外國人後面學著說的。因此,我們必須樹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將學習和批判恰當地結合起來,才能學好,學明白。學習是為了能夠超過老師。長江後浪推前浪,不分外國中國。如果我們學完了,只是當外國人的買辦,替外國人說話,永遠也不會有出息。
如何看待外國人在中國的研究?這是一個很少有人考慮的問題,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按照作者的見解,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有些外國人野外觀察能力超群,能夠由表及裡,去偽存真,舉一反三,確有其獨到之處。往往我們認為不起眼的現象,他們能夠從中看出奧妙;有些我們早已有定論的見解,他們能夠提出質疑;有些我們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他們能夠發現問題;有些我們研究了幾年、幾十年的認識,被他們幾句話就給駁了。他們的某些認識和看法有時甚至象一道沖擊波,使我們為之震動,所謂慧眼識珠也不過如此吧。這些人無疑是真正有學問的,堪當我們的良師益友。
(2)有些外國人來到中國,只是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般地轉了一圈,他們所提出的認識不一定都是真知灼見。我們不能良莠不分,一股腦兒地全盤接受。我們要動動腦子,認真思索一下,以決定取捨。例如,外國人到中國東部,幾乎沒有不認為中國東部中生代象島弧的,因為,外國人大多研究板塊構造,天天和島弧打交道。外國也有古老陸殼,但是,那是幾乎不活動的,不像中國東部,中生代發生了大規模的活化。因此,外國人的見識並不一定對。他們盡管看到一些現象,但是,他們對中國東部地質的認識畢竟沒有中國人深厚,我們應當珍惜自己的認識,切忌盲從。
(3)有個別外國人到中國來是為了獵奇,他們瞧不起中國人,他們似乎想來中國撈到什麼東西。這種人得出的結論可能具有垃圾成分,我們應當格外小心。
總之,我們如果對外國人採取「懷疑一切」的辦法,先過一下腦子,問幾個為什麼,就能夠識別真偽,就不會讓人牽著鼻子走了。
我在這里要特別要強調一下批評外國人的問題。有些人只敢批評中國人,不敢批評外國人,包括某些權威。年輕人連中國人都不敢批評,何況外國人了。其實,什麼外國人中國人,一切以追求真理為准則,沒有什麼好忌諱的。在這里,我提供一個批評外國人(和權威)的方法:把自己當成審稿人。任何人都有資格審稿,不論權威和年輕人。於是,你必須仔細看看該文的資料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結論是否可信。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你對該文的理解就相當深刻了,不論是否同意該文的觀點,都將受益匪淺。
歷史給了我們極好的機遇,發展中國地質科學,迎頭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發展新的大陸構造學的機遇對於各國的機會是平等的,但是,很可能美國會遙遙領先,因為,美國的科技界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板塊構造美國和歐洲(英法)已經領先了一次,這一次美國人可能仍然要獨領風騷,因為,後板塊思想就是美國人率先提出來的。我們雖然很快知道了,但是,美國人能夠把問題擺到桌面上,表示他們已經思考很長時間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可能還不明白他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會這樣想?現在他們想什麼?就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說的,你可以復制阿里巴巴的成功,但是,你復制不了阿里巴巴成功路上的淚水、艱辛和失敗。美國人為什麼提出超越板塊思想?我們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要以為知道了就明白了,從知道到明白有一個過程。
(4)勇於向真理低頭。不要輕易低下你的頭,不要向權貴低頭,不要向金錢低頭,但是,應當向真理低頭,向真理低頭是要有點勇氣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汪洋與作者的私人交流)。這是對的。向真理低頭,向自己的錯誤低頭,不是怯弱的表現,是勇敢的表現。許多人忌諱承認錯誤,以為認錯多丟人現眼呀,其實,錯了而不認錯才是害了自己呢。吃一塹長一智,人是從不斷的犯錯誤中長大的。例如,修改文章就是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我們關於花崗岩思考的第一篇文章(張旗等,2007a)前前後後改了一年多,文章發表的版本與初稿已相去甚遠,2008年收入本書時又作了稍許修改,如果本書推後兩年出版,肯定還要修改。
哈佛大學的校訓就一個詞:真理(truth)。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據說有一個剛進哈佛的新生對校長說:「我一直在跟蹤你的數據,你的數據有錯誤」。一個新生敢對校長說「你錯了」,這就是哈佛文化:思想勝於權威。耶魯大學的校訓是「光明與真理」,華盛頓大學的校訓是「通過真理取得力量」(以上引自楊福家,2008)。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校訓是:「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務」。據司徒雷登考注,此話出自《聖經》:「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他們都把真理作為校訓,可見追求直理的重要。追求真理就不應當懼怕權威,也不懼怕自我批評。許多人搞不明白為什麼搞研究,科學的真諦是什麼?科學的真諦就是追求真理,揭露大自然的奧秘,促進社會的進步。我們應當以此為己任。
出自內心的真正的反省和自我批評是非常重要的,要勇於否定自己,在不斷地否定中求得真理。真理都是相對的,無所謂絕對真理。科學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否定之否定是科學研究的必經之路。幾十年前提出的認識,幾乎沒有不被質疑的,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不要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不要以為自己以前說的話,寫的文章不會有錯誤,不要羞於承認錯誤。這樣,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站在潮流的前頭,在浪尖上做文章。
❽ 為什麼說思考中誕生發明家
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實驗的結果。
愛迪生是美國傑出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據說,愛迪生幼年時身體很弱,但喜愛勞動和製作各種玩具。他愛觀察,愛思考,同時充滿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他對什麼事物都愛問個究竟。他上學不久,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教同學們說:「二加二等於四。」愛迪生站起來問:「老師,二加二為啥等於四呀?」老師目瞪口呆,他不僅不認為愛思考是打開未知世界之門的一把鑰匙,反而認為愛迪生是在搗蛋。上學才三個月,愛迪生就因「成績不佳」被勒令退學。幸虧他的母親教過書,懂得怎樣教育孩子,從此,愛迪生在母親的指導下走上了自學的道路。未滿十一歲,他就讀完了吉本的《羅馬興亡史》和休謨的《英國史》。他還讀了一些科學發明家的傳記故事。母親還給他買了一本帕克爾的《科學讀本》。這是專講物理、化學實驗的書,其中有許多實驗例題,他一邊讀,一邊琢磨,對書中講的一些原理,他都在親自實驗後方才相信。他在自家的地窖里設有一個實驗室,有試驗用的瓶子二百多個,家裡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來買試驗用品。這位未來的發明家,就這樣在科學的乳汁的哺育下逐漸成長起來了。
十八歲以後,愛迪生建起了自己的真正的實驗室,正式走上了發明家的道路。勤於思考的愛迪生,在他的實驗室里貼著一條雷諾爵士的語錄:「人總是要千方百計地逃避真正艱苦的思考」,在這條語錄之後,他加上了自己的一句話:「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有一次,他在試驗發明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的聲音引起震動,他覺得很奇怪,便想進一步探討振幅有多大。可是他的耳朵曾因受傷聽覺失靈,他就用觸覺來代替。他找了根短針,一頭豎在膜板上,一頭用手指輕輕按著,再對准膜板一講話,手指頭便覺得短針在顫動。講話的聲音高,顫動就快,聲音低,顫動就慢,他接連試了好幾回,結果都是如此。這引起了他的深思,猛然間他想到,既然說話的聲音能使短針顫動,那末,掉個過兒,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來的說話聲音。想到這里,只覺得心頭一亮,一項新的發明開始孕育了:為什麼不可以設計一種機器,把有保存價值的聲音貯存起來,什麼時候想聽,再把它放出來不就行了嗎?好奇心和思考把這位自學成才的年輕人引向了發明之路。經過許多次的試驗,愛迪生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留聲機。
曾經有人畫過這樣一幅漫畫:兩位科學家,前來求見愛迪生,看門人上前阻攔道:「先生,那個人正在深思窮索呢,怎麼好打攪他呢?他已經四天四夜沒睡了!」
❾ 促進產業革命的偉大發明家是誰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國近代的偉大發明家,因發明高效率的蒸汽機而聞名於世。
瓦特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諾克。格拉斯哥是英國的造船工業中心。瓦特的祖父曾教數學,父親是建築師和造船師,曾任格林諾克鎮的司庫和市政官。他酷愛學習,好奇心強,又聰慧過人,加之耳濡目染,從小學到了許多機器製造的知識。瓦特上過格林諾克文法學校,中途因病輟學。在家養病期間,他刻苦自學,大量閱讀天文、化學、物理等方面的書籍。1753年,父親經商破產,瓦特被迫到格拉斯哥去學手藝,那時他還不到18歲。兩年後,他轉到倫敦一家鍾錶店當學徒。瓦特在這里學到了許多製造儀表和機器的本領,他因勤於鑽研和實踐,很快學會製造象限儀、羅盤和經緯儀等復雜儀器。
20歲時,瓦特患了嚴重的風濕症,不得不回家休養。等身體好些後,他想到格拉斯哥開辦儀器修造業,可那時還存在排他性的行會,他因學徒沒有出師,當地行會不準他開業。但天無絕人之路,他經朋友介紹,到格拉斯哥大學當了儀器修理工。在這里,他結識了著名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教授及其學生物理學家約翰·魯賓森。該大學是當時英國為數不多的高等學府之一,學校擁有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在這里,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科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為了了解國外的科技動態,他學會了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他同布萊克等科學家一起改良晴雨計和濕度計。布萊克的潛熱理論對瓦特的影響尤其大,後被他在蒸汽機中加以利用。
過去流行一個故事,說是瓦特看到爐子上的茶壺燒開了,蒸汽吹起了壺蓋,他受到啟發而發明了蒸汽機。這未免太簡單化了。其實,在瓦特以前很久,人們就認識到蒸汽的作用。17世紀,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迅速發展,對動力的需求日增,人們對利用蒸汽動力的探索已取得一些實際成果。1629年,義大利人勃蘭克發明了一種原始的汽輪裝置,他用蒸汽推動葉輪,帶動春桿。1698年,英國人薩維利製造了一台蒸汽泵,可用於礦井排水。1705年,蘇格蘭鐵匠紐康門在薩維利發明的基礎上,製造了第一部有較大實用價值的蒸汽機械,稱為大氣壓力機。當時主要用於礦井排水,1721年後在英國許多礦井採用並傳到歐洲大陸。
18世紀60年代,英國因紡紗機的發明和其他領域的技術進步而開始工業革命,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和運用呼喚一種超越自然力的萬能動力機械。這時,由於水輪機、鍾表和其他機械的發明和使用,人們已積累了機械製造、機械傳動和金屬加工方面的知識,焦炭在冶鐵業中的廣泛採用,使鋼鐵冶煉技術獲得長足進步,手工工場的發展已培養了一大批熟練工人,這些都為蒸汽機的發明准備了技術條件。
瓦特努力吸收前人的成果,致力於蒸汽機的研製。1761年和1762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學多次進行蒸汽壓力的試驗,研究蒸汽的密度、壓力和溫度之間的關系。1763年至1764年冬天,他負責修理紐康門大氣壓力機的模型,他反復觀察其運轉情況,終於發現了這種機器效率低下的原因。紐康門機是靠冷凝汽缸內的熱氣產生真空,因大氣壓力的作用而推動與活塞連接的連桿運動,從而產生動力。汽缸冷卻後,又需重新加熱,這就造成大量熱能的浪費。而且,汽缸冷凝後,溫度仍然較高,真空度低,影響了機器的效能。於是,瓦特就集中精力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研究新的蒸汽機既費時又費錢,瓦特很快就耗盡了自己的家產並負債累累,他陷於猶豫和苦悶之中,幾乎中止了研究工作。為了謀生和養家,他被迫去當測量員和工程師,負責繪制喀里多尼亞運河線路圖。這時,兩位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幫了他的忙,他們是約翰·羅巴克和馬修·博爾頓。1765年,經布萊克介紹,瓦特結識了羅巴克,後者剛在福思河右岸的博羅斯托內斯開設了煤礦,急需用於礦井排水的抽水機。羅巴克高度評價瓦特的研究工作,願意出資幫助他完成蒸汽機的研製。於是兩人簽訂合同,羅巴克答應替瓦特償還1000英鎊的債務,並負責提供完成研製和投入工業生產所需的資金。瓦特則許諾把今後可能獲得的利潤的三分之二給羅巴克作為報酬。羅巴克的資助使瓦特得以把研製蒸汽機的工作繼續進行下去。
經過一系列試驗,瓦特發明了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把汽缸內的蒸汽導入冷凝器內冷卻。他努力提高汽缸和活塞的加工精度,增強其密閉性。在紐康門的機器里,蒸汽只是一種輔助力量,它實際是靠大氣壓力做功。瓦特的發明卻是用蒸汽推動活塞動作。此外,他用潤滑油提高活塞運轉的靈活性,在汽缸外增加絕熱層,使汽缸保持必要的工作溫度。經過這一系列改進,瓦特於1769年製造出第一台蒸汽機,並獲得專利。瓦特蒸汽機的效率比紐康門的大氣壓力機有很大提高,耗煤量只有紐康門機的四分之一,效率卻提高了5倍。但是,瓦特發明的這台機器只有一個汽缸,很不完善,容易出故障,安裝沒有多久即被擱置一旁。不久,羅巴克的煤礦因積水而停產。1733年,羅巴克宣告破產。真是禍不單行,這一年瓦特的妻子死了。在這十分艱難的時刻,博爾頓幫了他的忙。
博爾頓是伯明翰北部索霍一家製造金屬製品的手工工場主,經濟實力雄厚。瓦特在幾年前就認識他,並在1767年參觀過索霍工場。博爾頓的事業欣欣向榮,正需要一種理想的動力機來裝備他的工場。羅巴克恰好欠博爾頓1200英鎊的債務,後者提議,只要羅巴克把與瓦特的合夥合同轉讓給他,就免去其債務。博爾頓同瓦特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1774年5月,瓦特帶著他的第一台蒸汽機搬到索霍定居。他立即著手改進他的發明。不久,第一台蒸汽機又能正常運轉了。
瓦特和博爾頓一面把蒸汽機投入工業性生產,一面繼續改進其設計。當時還是投入多,產出少,研製費用又高,博爾頓把工場獲得的利潤和變賣妻子財產所得的收入都投進了改進蒸汽機的工作中。瓦特在完善蒸汽機方面還得益於其他人的發明,例如,1775年約翰·威爾金森發明的鏜床對提高汽缸的精度就有很大作用。經過反復試驗,瓦特對他最初的設計做了很大改進,於1882年發明復式蒸汽機。以前的單式蒸汽機只能做往復運動,與紐康門的機器還有不少相似之處,主要用於提水,使用范圍有限。復式蒸汽機利用蒸汽做功,交替地從兩面推動活塞,並採用偏心輪和曲柄,把直線運動改為旋轉運動。他還發明了一種離心調速器,自動控制運轉速度。經過這些改進後,瓦特的蒸汽機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成為一種用途廣泛的萬能動力機,可以成為各種機器的動力。索霍工廠首先裝備了新式蒸汽機,用它來推動鼓風機、滾軋機、汽錘。新機器很快推廣開來,它用於麵粉廠磨面、煉鐵廠鼓風、啤酒廠磨麥芽、陶瓷廠粉碎燧石、煉糖廠壓碎甘蔗等。1785年,諾丁漢的舍爾棉紡廠安裝了蒸汽機,從此成了紡織業的主要動力。蒸汽機在水陸交通運輸業中的運用導致汽輪和火車的發明,從而使運輸業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使之進入汽船和鐵路時代。
瓦特的發明受到專利的保護,瓦特一博爾頓公司成為當時供應蒸汽機的惟一製造商,蒸汽機成了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在1775—1880年之間,該公司生產了173台蒸汽機,其中用於紡織業的93台,采礦業52台,冶金業28台。19世紀開始以前,英國已製造出1200—1330台蒸汽機,每台平均功率為15—16馬力。這種新式動力機很快傳到歐洲大陸、北美和其他地區。
開始時,蒸汽機製造主要還是手工業生產方式,生產速度慢,機器的質量決定於工匠的技藝水平,可靠性差,成本高,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了大批量生產蒸汽機,需要鍛壓、金屬切削方面的工作機,從而推動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
瓦特的蒸汽機為以工業革命為契機的近代工廠工業提供了一種高效可靠的動力機,它使工業擺脫了對水力、風力等自然力的依賴,使生產不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使工廠可以建設在原材料供應、市場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因此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由於相關工業部門鄰近,市政設施齊備,產供銷互相銜接,提高了工業投資效益,推動了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因此,蒸汽機的發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加快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其他地區工業革命的進程,使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飛躍,因此,19世紀被稱為「蒸汽機時代」。
瓦特除了發明蒸汽機,還發明了液體比重計、信件復印機,他最先提議用螺旋槳代替明輪推動船舶,最先採用「馬力」作為計算功率的單位。
瓦特的傑出成就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和贊揚,他被著名的伯明翰新月會接納為會員,1785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06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814年,法蘭西科學院吸收他為國外會員。1819年瓦特去世後,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後人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瓦特」作為功的計量單位,瓦特的名字被永遠載人世界著名發明家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