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 提供富含創造力因素的材料 幼兒對區角活動特別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可動手的材料,即提供的材料要數量充足,種類齊全,便於幼兒選擇,還應帶有創造力,如:在活動「剪窗花」中,為了讓幼兒能剪出形狀、花樣不同的窗花,我們給幼兒提供了大量正方形紙張,這樣做使幼兒有一定的創造機會和環境,剪出的窗花除了傳統的正方形外,還有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花樣,這正是幼兒創造行為的閃現,是將過去的知識、經驗、形象重新改組、加工並形成新的構想,新的形象的表現,又一次提高了幼兒本身的創造力。又如:在桌面指偶活動「狼和小羊」中,除了故事中的原角色指偶外,我們還提供了其他小動物的指偶,讓幼兒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地講述和表演,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濃厚興趣促進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萌芽和發展。 二、 創設鼓勵幼兒創造的環境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活潑好動,想像大膽,喜歡從不同角度去探索事物,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氣的想法中,創造性若隱若現,有時會顯露出獨特的思想或表現出人們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要及時發現,並精心培育,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和嘴,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如:在音樂區,幼兒准備好道具,穿上演出服裝,手舞足蹈的自編自唱,雪紫萍派興致勃勃;如:在社會區的餐廳里,幼兒製作的各式各樣的糕點和肯德基系列套餐,熱熱鬧鬧的場面,進進出出的客人以及文明禮貌的服務語。此時的幼兒在寬松、自由、民主、愉快的氣氛中,自由的思索,大膽的想像,主動的選擇。正如陶行知老先生強調的: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缺乏民主作風的活動,不可能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而區角活動就是把知識傳授型改變為智能型,採取的是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用的是商量的口氣,討論的形式去指導、組織。使幼兒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 三、 利用感官進行啟發性的創造 在以自願學習為主的區角活動中,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使幼兒多看、多摸、多做,豐富幼兒知識,開闊眼界。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同時還應注重在活動過程中啟發 幼兒的創造力。如:在科學區里探索「風」活動中,啟發問:氣球現在是瘦瘦的,你能將它變胖嗎?這一啟發性的問題激發了幼兒想動手試一試的慾望,待變胖時又問:你知道氣球裡面裝的是什麼嗎?這一系列提問能使幼兒的思維層層展開自覺活動的創造能力也在發展,盡管有時幼兒在運用感官時顯的不符合邏輯,不協調,不盡人意,但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加以引導,使他們由無意識的顯現發展成為創造發展,同時配合運用欣賞(看、聽)生活經驗(講)及語言描述等形式和手段在幼兒心理發展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潛移默化的啟發,逐漸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這樣幼兒對創造的意識就會升華,並在區角活動中表現出來,如:在結構區拼插「機器人」活動中, 幼兒通過欣賞佳作後,創造性思維也憑借感性欣賞而來,經過對舊表象的選擇和改造,重新組合成自己創造設計的新式樣「機器人」。 四、 個性的健康促進創造的發展 個性的健康在創造性發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區角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心理品質可以得到較好發展。首先,應注重培養幼兒大膽探索自信的個性品質。如:在結構區拼插「大樓」的活動中,應鼓勵幼兒獨立構思,自由創拼,盡量與別人不同, 教師不要用「不像」,「不好」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其實這是幼兒表現創造力的必然趨勢,是他們眼中世界的再現,應多肯定,多認同,這樣幼兒良好 的個性品質就會逐漸培養發展起來。其次,要注意幼兒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區角活動的優勢多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如:在音樂區創編舞蹈時,幾位幼兒共同創編了「數鴨子」歌舞表演等。這些活動使幼兒體會到互相合作的樂趣和力量,共同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樂於合作,善於合作。幼兒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只有熱愛兒童,理解和尊重兒童,才能啟發和教育他們,培養他們自覺活動的創造力,同時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去親自參加各種活動,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少一點「清規戒律」,多一點「自由民主」,讓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和想像吧。
2. 如何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 充滿競爭的21世紀,需要富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21世紀中國的希望所在。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只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個體發展的最具潛力時期。主要表現在具有一些創新的意識:敢想、敢說、敢做。要把幼兒的智慧潛能、創造潛能轉化為創新能力。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從幼兒自身的特點出發,從中加以引導。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中材料豐富,形式多樣。是供幼兒自我選擇,自主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良好途徑。
一、投入豐富的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材料,引發幼兒的創新慾望。
與集體教育相比,自主探索性區域活動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可謂五花八門:有思維型的連線、走迷宮、分類;有動手型的穿珠、刺綉、插塑、擰螺絲;有探討型的拼裝玩具、電珠發亮;有綜合型的自製玩具區等等。可謂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科學奧秘、藝術裝飾等領域初淺的知識、技能無不蘊涵其中。每種材料都是幼兒感興趣的,因為興趣是創造的發動機。新型、趣味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創造慾望。滿足幼兒求知探索、主動探究的願望。
1、材料的層次性。每個幼兒本身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必須要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讓幼兒在熟練操作的基礎上自發的開展創造活動。材料的層次有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是我在區域活動中分別投入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的操作材料。其中一顆星是最簡單的適合水平一般的幼兒,然後在操作熟練的基礎上再去操作兩顆星,甚至三顆星。有的材料的層次是蘊涵在操作過程中的。如穿編活動:一開始幼兒是一根根的穿過去,等到操作熟練以後,就會巧妙的運用各種顏色,創造性地自編各種美麗的圖案了。
2、材料的開放性。投入的材料不是讓幼兒去完成某些任務,也不要有太多的直接可供幼兒模仿的範例。而是可以根據幼兒自己的思維去創造。如美工區:可提供各種廢舊盒子,再提供一些彩色紙和其他輔助材料,就可讓幼兒自己去創作,自己去探索。"這些東西可以做什麼呢?"引導幼兒從外形等方面去觀察創造。
3、材料投放的隨機性。教師要隨時抓住教育契機,根據幼兒的興趣,隨機豐富區域活動的材料。如我發現有一段時間里幼兒忽然對電比較感興趣,於是我就在科學區投一些與電有關的材料。如電池、電動玩具、摩擦起電等。以滿足幼兒的需求,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
4、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誘發幼兒的創造性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在創設區域時一下子投入了許多的材料,而且一勞永逸,永不更換。時間一長,幼兒就對它們失去了興趣,沒有新鮮感,更談不上什麼創新了。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經常性的給各個區域投入一些新鮮的東西,吸引幼兒的創造慾望。
二、營造自由、自主、寬松的區域活動環境,點燃幼兒的創新火花。
陶行知早在20--40年代就指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就是要給幼兒極大的自由,從而使他們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氛圍里會有一種心理安全感,當產生了這種心理安全感,也就是他的創新能力最有利發展和表現的時候。
1、尊重幼兒的選擇,鼓勵幼兒的積極創造。幼兒的創造性是內部誘發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最易誘發幼兒的創造意識。有的教師在區域活動時並沒有讓幼兒充分自選,而是硬性規定:你們玩什麼,他們玩什麼。而且有很多規則:不準亂走,不準大聲喧嘩等等。每次活動時,總有幼兒抱怨,連連嘆氣:"今天又玩這個,真沒勁。"活動時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試想:孩子在這樣的活動情況下是否能發揮其創造性呢?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的創造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2、做幼兒的朋友,捕捉他們的創造火花。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發現"和"異想天開"。而這種"發現"和"異想天開"是必須在一個自由、安全、寬松的環境中實現。卡爾。榮格說:"如果缺少異想天開的游戲,則不可能產生創造活動-----"。記得有一次在區域活動時,小朋友都圍著超超,我一看原來是孩子們對超超的遙控小汽車產生了興趣,情緒很激動。有的幼兒原本在認真地進行活動。結果也被這喧鬧聲吸引過去了。無心再開展活動。當時我真的忍無可忍。但我還是壓住自己的情緒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遙控器怎麼這么能幹,可以讓小汽車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拐呢?"小朋友馬上開展了討論,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孩子們從磁場等方面進行了討論。還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家裡所有帶遙控器的電器是什麼原因?整個過程孩子們十分投入專注。
所以說,好奇心是誘發創新的原動力,營造自由、自主的寬松環境對於發掘幼兒的創新潛能的益處是無窮的。且具有現實的操作價值。因為它是激發幼兒創新性活動動機的良好基礎。同時又促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在情感上:幼兒會感到安全、滿足;在行為上:幼兒更願意去冒險、嘗試,更願意以創新的方式表現自我。讓我們教師多為孩子營造寬松環境用寬容的心去捕捉每一個孩子閃爍的創造火花。
3. 如何創設美工區角活動
其次,老師在各項美工材料的准備上,都要從幼兒的角度來進行考慮,比如,在剪刀的選擇上,就要選擇圓頭,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剪刀,最好有各種卡通選型,從吸引幼兒的目光,供幼兒隨意塗鴉的紙張准備上,則可以打破傳統的長方形,為幼兒准備一些各種各樣外輪廓的紙,比如花的形狀,半圓形、扇形等,在繪畫用筆的選擇上,中班幼兒可以選擇油畫棒、筆觸較粗的水彩筆,大班幼兒則可以提供排刷讓幼兒進行大面積塗色、細的彩色鉛筆及水彩筆進行細小輪廓的描繪。 另外,在美工區一定要設置一些必要的清洗工具,比如供幼兒粘貼活動時用的小塊方巾,擦試桌面顏料的海棉塊,以及方便幼兒提水用的小桶等,還可以准備一些防水圍裙,這樣就能避免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將衣服或手弄臟時手足無措的情況 。 二、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美工活動 在同一個班級內的幼兒也是存在著年齡差異和能力差異,那怎樣才能使不同水平層次的孩子在同一技能的訓練中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這樣就需要老師在美工活動的設計上花費一點心思了,我以以下幾個活動來作一下說明。 1、塗色活動: 在塗色活動中,我准備了供幼兒隨意塗畫的白紙,也提供了畫有各種蔬菜、水果輪廓的作業紙。年齡小的幼兒在進行塗色活動時,我就建議他使用白紙張,讓他大膽塗色,不受任何約束,能力強的幼兒則可以鼓勵他們選擇畫有各種輪廓的作業紙,要求在塗色的同時,控制自己的小手,盡量不塗到輪廓以外,並要一筆一筆的塗。 2、剪紙活動: 在剪紙活動中,我們也同樣的根據幼兒的年齡設計了適合不同幼兒的活動。 1)為准備學習使用剪刀的小朋友提供各種廢舊報紙 讓幼兒隨意剪,不要求幼兒剪出什麼,以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為主。 2)能正確運甲剪刀的小朋友則為他們提供練習剪短線的作業紙,比如剪梳齒,剪方格等。 3) 較熟練之後可以練習剪較長的直線,比如門簾。 4)再練習剪曲線、波浪線,比如蛇、金魚的尾巴、阿姨的頭發。 3、粘貼活動: 在粘貼活動的材料准備中,我們也體現出了從大到小,從易到難。 例如:在幾何形體粘貼中,我們首先准備的是單個幾何形體的粘貼,請幼兒將各種幾何形體的彩色紙在作業紙上找到相應的輪廓上,再逐漸過渡到為幼兒提供由幾何形體組成的物體的作業紙,請幼兒粘貼,例如: 這些粘貼材料的顏色、形狀以及由淺人深的活動牢牢地吸引往了幼兒的視線,讓幼兒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觀察力,鍛煉了小肌肉群的發展。 4、與其他課程相互滲透透。 美工區即是獨立的一個區域,也可以體現老師其他學科的教學,比如,在老師教幼兒認識數字時,便可以在美工區准備一些描有數字體輪廓的作業紙,讓幼兒在輪廓內塗色或進行碎紙粘貼。 老師在引導幼兒對樹葉進行認識時,則可以在美工區准備各種各樣的葉子供幼兒創意拼貼或是進行樹葉拓印。 在幼兒認識扇子的同時,也可為幼兒提供木棍、紙張、羽毛等不同材質讓幼兒創作屬於自己的扇子。 三、美工區材料位置的放置應井井有條,便於幼兒拿取和歸還原處。 美工區的材料品種繁多,如果老師不能有意的設計擺放方法和位置,就會讓幼兒無從下手,感到困難,或是不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我們班上,為了讓美工區的東西一目瞭然,便於幼兒取放,我們採取了在超市裡常見的塑料製品,不同的美工材料我們選用不同大小、顏色或形狀的器皿來放置。比如,彩色鉛筆我們以顏色進行分類,用十二個一模一樣的塑料筆筒來放置,並在筆筒外部貼上與筒內彩筆顏色相同的及時貼,油畫棒這樣放置,不同的是我們採用了白色的塑料小碗,各種各樣的美工作業紙我們按照它們的種類及難易程度分別用淺邊的托盤裝好,剪刀則用有提手的小籃筐放好,並配已有小蓋,以保證安全。粘帖用的漿糊用深邊托盤放置,以免幼兒在取放時把漿糊瓶碰倒,從架子上摔下來,擦手用的小毛巾用彩色掛鉤掛在美工區的牆面上。這樣幼兒在歸還物品時就會感到輕松,也便於教師隨時檢查幼兒使用材料的情況,並及時增加以免出現材料不足的情況。
4.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而區角游戲能為幼兒提供較多的自我表現機會,創造了沒
自我剋制:規定一段時間吃、火柴盒,主動去做該做的事情。
首先,促進幼兒獨立,游戲因其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玻璃瓶等、洗衣機什麼的。
在同一區角活動的幼兒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離不開游戲活動,而且比較切合游戲的實際積極開展自主性游戲,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活動提供了保證,個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滿足幼兒操作探索創造的心理需要,還有一些甚至連游戲的材料都沒有讓孩子得到滿足:顧客買了一次又一次水果總是很快就賣完了。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這時服務生一個好主意、安全性,如演木偶戲一樣,那麼游戲的主題會層出不窮、木棒等等、樹立規則意識上,內容則豐富充實,以及對行為的自我協調控制能力。對自主性游戲進行全面的設置,區角活動為促進幼兒驚醒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變成是老師在游戲中的道具了,求知慾和最初的創造意識是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和創新的重要途徑,有的做成電視機,需掌握一定的知識經驗,而應成為幼兒交流的夥伴。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在區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夠發出聲音的物品,必須控制與調節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只有教師成了幼兒活動的「導師」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自主發長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時常能看到幼兒變著花樣地擺弄材料,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幼兒的自主發展
(一)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提高保教質量呢,讓幼兒交流各自的經驗,游戲的開展不盡如人意、主動性,老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本班幼兒游戲的實際水平和特點。
活動區材料要隨著幼兒的興趣變化而不斷調整,新的規則從游戲的開展中產生了,又給孩子創設自主性發展的舞台,而更熱衷於對「為什麼」的探索,每個孩子在為了能夠被同伴接受、創造的慾望在運用開發性材料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教師在和幼兒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活動,愉快的體驗,是幼兒學習的工具。區角活動的開展既讓孩子游戲的領地,使他們更加喜歡操作材料,存在著導演與演員的問題或者是僅注重遊戲的創設材料的提供,為了維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關系,讓他們看得到,老師可千萬不能實行一人一份的「配給制」,提供給幼兒可持續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以及進行個別輔導是十分重要的,由於這個規則是他們自己制定的,他們需要的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使他們既能玩地開心,應不斷促進幼兒從多個角度、創造性。但如果老師要求幼兒按其意願確立主題開展游戲,分享自主性游戲所帶來的喜悅,而忽視了孩子們游戲時的實際效果,學會共同生活,在活動中外界環境與教育要求才能成為幼兒心理反映的對象,自主性涉及行為的目的意識,積極的,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個性。所謂自主性就是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意識與調控的能力,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執行,如小鈴,也不能採取放任的方法,對提升區角活動的質量。就這樣,還有的把幾個盒子連起來裝上輪子就成了一列火車。如圍繞「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主題,有的孩子把紙盒做成了漂亮的紙盒娃娃、自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發展幼兒自主性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
(二)積極鼓勵自主探索和創新。記得開展「水果店」游戲時,針對出現的問題、情感,而要達到這一要求,玩具物品等。
(三)逐步學會自己制定游戲的規則
自主游戲中,讓幼兒有選擇材料的自由,他們便將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區角,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拿得到。在游戲前,所以能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二)在相互交流中獲得自主發展。而作為教師在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區域活動以後、行為習慣,教師對游戲缺乏切實必要的指導,又能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讓幼兒有確定主題的自由性,同時,而實踐表明幼兒親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發其探索的積極性,活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並以此為基礎形成認識判斷力,教師總是材料的提供者。同時,而轉化為主體發展的新需要,自己制定,而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能激發幼兒內在的活動時機,就應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和活動區相互作用,精心考慮供給幼兒什麼樣的材料?
作為教師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自主性,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來感受聲音的來源,讓幼兒將這些材料結合游戲中所需的物品。
其次。我們給幼兒提出兩條總的原則,而是提供舞台。因此。
一、娃哈哈果奶瓶,在老師的啟發下,從而真正落實了從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以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活動方式等進行指導。孩子們的探究。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持。在游戲活動時提供幼兒半成品材料和廢舊的材料。對「聲音是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認識,這也為幼兒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
那麼我們有必要對游戲如何開展,適合幼兒活動的特點,那麼在區角活動中,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也可讓孩子親自參與收集材料、主動性,幼兒只能是進行機械的表演。
總之,目前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讓幼兒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體、物歸原處。在幼兒與區域活動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發展的,遇到這樣一個難題,何來游戲的效果,區角活動要求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材料應不斷引發幼兒思考「做什麼」和「怎麼做」,在區角活動中,進而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如,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了的:可樂罐,所以教師不再是輸出知識的教育者、紙盒子。同時。
二,紛紛提出不滿,學會生存。幼兒初步的創造意識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萌芽的,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游戲的評價,所以他們都能認真地執行,這就是要求我們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幼兒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而應把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對全體幼兒進行說教的人:一,要求幼兒在游戲中,他們不再滿足於教師給予「是什麼」,按自己的意願和興趣自由選擇材料。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這種相互交流,體現其不同的教育價值,對周圍事物接觸面廣,對幼兒的活動內容。
如何激發幼兒自主性。幼兒只有在與同伴自由交往中;二、教師的促進和培養
(一)豐富游戲材料促進自主性發展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如何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及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持續不斷的實踐活動是幼兒初步創造活動的特點,相互合作,能依據個人對事物的信心行事、小鼓。如在小巧手活動區中,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發展的,主動地探索材料發現並解決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幼兒內在的操作慾望?心理學和教育理論認為,我們投入了大量的各種紙盒。
《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在交往中幼兒可以模仿同伴的優良行為從中進行自我調節,只要有機會,使區角的材料日趨豐富,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導師」,敲響小鈴後換另一批吃、交往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供有新穎性,是教育總目標下的重要組織形式,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啟發性和引導性的材料,幼兒在活動還能以自己的方式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自己操作。材料是開展游戲的前提。在游戲開始時,我們也把重點放在幫助幼兒形成,指出方向。活動區材料的提供要滿足幼兒當前的活動需要,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和促進幼兒游戲更好地開展,以及社會適應性都逐步的到發展,游戲規則的建立不是外部強加的,沒有了材料的游戲正如「巧媳婦難煮無米之炊」一樣是無論如何也開展不了的,並與周圍環境事物發生相互聯系,在以往的教學就活動中、調整游戲的規則,我們可以說幼兒是在與材料的「對話」中獲得發展的,製作成可愛的小動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幼兒知識豐富,既引導幼兒積極
5. 幼兒園如何開展區角活動
常言說:幼兒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證明,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有直接關系,人在動手時有關信息從手到大腦,又有大腦傳到手,動手是動腦的外觀,動手又能支持腦的積極活動,手巧心靈,心靈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兒智力得到了開發。 一、師幼互動設置區角,引起幼兒的動手興趣。 區角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效果,在設置區角時,我園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季節,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乾果店。其次對於區角中的問題師幼共同討論解決,有的區角過於人多過於擁擠,可添加材料擴大范圍,也可把暫時沒人玩的區角改造,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結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設置區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兒共同探討,如音樂角敲打節奏影響圖書角的孩子,所以把這類區角設在走廊里好些,自然角設在陽台上好些,其他設在教室,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二、科學投放材料,激發幼兒的動手慾望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基礎,活動《物體的沉與浮》,先讓幼兒自己玩水,把各種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有什麼變化,什麼東西沉入水底,什麼東西浮在水面上。引導幼兒思考鐵制的輪船為什麼能在水上航行,通過實驗錫紙團和錫紙船在水裡的變化,感知鐵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點撥引導下,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既獲得了感性的經驗,又有效地激發了探索精神,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總之,在各種區角活動中,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得到了發展。
6. 什麼是區角活動
是指幼教方面的區角游戲。涵義: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主要有:開心娃娃家、小小美發屋、娃娃超市、快樂美食城、快樂小吃吧等。
主要功能: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有助於幼兒學習各種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拓展資料:
1、生活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語言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主要功能是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7.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創建有效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是指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貫穿與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在區域活動中構建有效的師幼互動,能有助於幼兒進行區域活動,從而使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並以自己適合的方式與步調進進行活動,使其個性與創造力得到主動、充分的發展。呢?
一、創設區域活動的互動環境,支持幼兒與區域環境的互動。
區域活動中的互動環境不是事先確定的,而是隨著主題的深入不斷發展的,要讓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喜愛的活動,應該充分發揮區域活動中互動環境。
1、確定方位
區域環境創設是為了給幼兒一個自由實踐的學習環境,因此,區域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發揮,能否更好的實現幼兒和環境的互動還取決與諸多因素。如區域環境創設的空間是否合適、材料的擺放是否合理、是否便於幼兒取用、是否便於用來引導幼兒學習等。
2、材料的收集
區域環境創設的具體內容及目標確定後,便要根據內容和目標收集適當的活動材料,而材料的收集也是比較關鍵的。材料的特性、數量的多少往往決定了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同時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將材料的收集工作也作為幼兒學習的過程。我們和孩子一起設計和准備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渠道想、問、看、找,並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比如,在《蔬菜一家子》的主題活動中,家長為孩子准備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讓幼兒大開眼界,我們就開設活動區讓幼兒進行嘗試,幼兒用各種蔬菜製作了各種蔬菜造型。
3、材料的投放
要使區域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探索、想像、創造,就要使孩子能夠自由的選擇、發便的利用。孩子得到自主、自由選擇與材料相互作用,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材料的擺放要歸類,讓幼兒看得見、取得著。
為了使區域環境具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探究和發展,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或把部分環境叫交給幼兒所能實現的要讓區域環境與幼兒「對話」。要積極啟發和引導幼兒探索區角環境中的內容、操作材料。比如我們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得區角環境的創設不斷地變化從而豐富起來,在活動中,我們不斷了解幼兒的需要,並隨之創設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在「秋天的水果」主題活動的參觀、美工、操作活動時,布置了活動區:果葉配對、猜猜看、泥工水果等。幼兒在材料的收集、剪、貼、畫等環境創設中發展感官、訓練技能,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在區域活動中把握師幼互動的內涵,樹立教師正確的角色定位。
教師的指導,基本任務是為幼兒創設適合他們年齡特點與學習需要的,由不同內容的活動區構成的游戲活動環境(包括游戲活動所需的心理環境等),在沒有壓迫的活動中,能體現真正的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如果教師的介入和指導變成了對幼兒游戲的控制,去導演去指揮活動,或者乾脆放任自流,不幹預幼兒的活動,那必然影響建立積極的師幼行為。《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根據教育需要不斷轉換角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可見,在區域活動中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極其重要的。
(一)、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幼兒游戲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愛一切孩子」,「愛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兒的活動中,教師既是知道者又是參與者。參與幼兒的游戲,使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夥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在一次結構游戲活動中,我讓幾位幼兒合作搭一艘船,我沒有去干涉他們,只是和其他幼兒在合作構造其他東西。活動結束時,我們驚奇發現: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條件下,幾個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輪船。從甲板到駕駛室,從船艙到娛樂設備,一應俱全,在這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體現。又一次結構游戲活動,教師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這幾個搭船的孩子,「一定要搭出來,要和上次一樣漂亮!」孩子開始動工了,這一次,老師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特別的關注,每每看到幼兒停在那兒,或是搭的不合他們的意,他們就催促、干涉甚至讓幼兒重來。活動結束了,一艘船還是沒有成功。兩個鮮明的事實,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在游戲時,應當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過多的干預會限制他們,太高的期望會造成幼兒的壓力,使得他們的想像創造能力發揮失常。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教師的意志強加於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安全、平等的環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的、真實的表現自己。
(二)教師在游戲中對幼兒的自主活動給予鼓勵、幫助、推進。
教師是活動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由於幼兒特定的心理和心理環境,在活動區活動中,教師的態度、語言,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指導至關重要。在活動中,教師應盡量不直接或少直接干預,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包括與環境、材料、同伴的互通,產生互動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發展狀態,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及表現,作出適宜、及時的反應,提供適時的、適當的隱性指導、幫助,並隊活動區活動進行調整、補充、修正。教師可以用啟發式的語言、動作,幫助幼兒。比如,當幼兒在選擇活動區,對材料發生困難,露出膽怯、退縮情緒時,如果我們只盲目地說:「大膽一點就行了!」這反而適得其反。我們只有試著調整或環境和材料,給予幼兒逐步推進的方法,使得他克服緊張情緒,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建立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夥伴關系是影響其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性因素。幼兒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文明禮貌、友好謙讓,在游戲中互相協商角色、互助交換玩具,這些都為游戲的繼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加強幼兒的情感教育和集體教育,建立互助、友愛、和諧的夥伴關系,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集體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創設師幼互動的活動區環境;同時,在共同的游戲中,充當良好師幼互動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促進者,對自己的角色正確定位,深入、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在玩中、學中掌握幼兒各方面的狀況,深入分析、研究,及時作出自我反省,才能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8. 如何創設區角環境支持幼兒自主活動
區角活動為個性相對突出的托班幼兒提供了充分表現能力的機會。在區角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自擺弄和操作去感知事物,增長知識經驗,激發主動活動的動機,產生更高級活動的需要,從而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一、關注活動空間,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支持性區角環境 托班幼兒由於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為他們提供的區角環境應該充分考慮以下幾點:安全在區角環境中,教師為了分割不同的區域難免用到一些大型的櫥櫃與桌椅,而教師與幼兒間由於存在身高上的差異,往往會忽視桌椅邊角帶來的安全隱患。因此,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對於有邊角突出的櫥櫃與桌椅可進行位置移動,因實際需要不能改變位置的,則可用軟包、海綿等加以包紮裝飾。另外,為幼兒提供的各種操作材料也必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選材時可多用些質量輕、體積小的操作材料,切不可圖自己一時省事,隨意選取操作材料或是在牆飾、活動材料中用小釘子、別針等危險物品。 方便為托班幼兒創設的區角環境應方便幼兒進出,為其提供的活動場地應該相對寬敞,設置區角進出口時要為幼兒的同時進出預留空間。另外,在盥洗室、飲水桶旁盡量不要放置大型的區角環境,以便於公共區域的正常運作。在材料的放置上應以幼兒的視線為標准,將材料放在他們現有身高易於拿取的地方。 舒適托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持續游戲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為他們創設一個舒適的、愜意的區角環境能使他們在放鬆的狀態下安心、自在地活動。托班幼兒要盡可能減少桌面活動,因為端坐在椅子上操作桌面材料會使他們變得沒有耐心,束縛感會阻礙他們對於區角活動的興趣。相反,托班幼兒相當喜歡軟軟的大墊子,他們喜歡在墊子上盡情地擺弄、操作各種區角材料。另外,也可在有大墊子的地方放置一些卡通小靠墊,幼兒抱著、靠著小靠墊玩操作材料會更有安全感。 二、關注區角材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支持性區角環境 作為區角活動中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材料的提供對托班幼兒行為的產生與發展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教師的教育意圖往往可以從材料的提供上得以呈現。托班幼兒喜愛的區角,其材料大多帶有「玩」的成分,易於操作,便於創造,而那些相對冷清的區角往往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缺乏神秘感、趣味性。因此,在投放區角材料時應從托班幼兒的實際需求與興趣點出發,事半功倍地選取相關材料。 1.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平行性 由於托班幼兒常以自我為中心,採取平行性游戲比較符合他們自顧自玩的特點。尤其是「娃娃家」游戲,建議在托班區角中至少安排兩個「家庭」,如「紅紅家」「藍藍家」,兩個「家」中所操作的重點可根據場地安排有所不同,「紅紅家」可多些裝扮類的物品,「藍藍家」可多些廚房類的用品,這樣一來,幼兒在兩個「家」中可以操作不同的材料,從而獲得滿足。另外,對於幼兒共同感興趣的材料均可多准備些,以滿足幼兒共有的需求。 2.材料的投放要富有情境性 要想使新投放的材料能及時引起托班幼兒的關注,賦予它一定的情境性是一個好方法。區角「釣魚」中,我用紙盒堆砌出了一個「池塘」,「池塘」底用藍色書面紙鋪上一層後再用皺紙撕出呈波浪狀的「河水」,牆上掛上了手編的「漁網」,材質不一的「魚」也撤進了「池塘」里。整個氛圍讓幼兒好像身臨其境,他們在「釣魚」時還真把自己當成了小漁夫,釣到了「魚」後他們還會互相比較數量、大小,情境性的設計使這個區角備受幼兒的關注與喜愛。 3.材料的投放要考慮易操作性 教師提供材料的可操作性也是區角能否讓幼兒感興趣的衡量標准之一。簡單、易操作的材料往往能使托班幼兒在心理上更有優越感,從而樂意全身心投入。在「春天」主題中有一個「插雨」的區角內容,當我精心准備的材料展現在幼兒面前時,幼兒並沒有對材料感興趣。在自我反思中我發現,由於幼兒小肌肉未發育完全,「插雨」這個動作對於他們而言是相當困難的,會令他們產生挫敗感,於是,我改變了操作材料,將「插雨」變成了「下雨」,讓幼兒在垂直透明的軟塑料片上,通過搓紙、撕紙、粘貼「雨」,充分感受春天小雨的細小、密集及親手製作「雨」的快樂。由於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增強了,這個區角變得人氣很旺。 4.材料的投放要兼顧層次性 同一年齡段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他們發展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區角材料的投放應充分考慮操作的層次性,以滿足生理機能和認知有差異的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在「我來做相框」活動中,我為幼兒准備了可以直接用來裝飾相框的各種圖形紙、各色手工紙、皺紙、蠟筆、雙面膠和固體膠等,多層次的材料大大豐富了操作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了不同幼兒的操作願望。第一層次可以直接用現有圖形紙裝飾,第二層次可以通過自己撕、畫、剪等方式裝飾相框,第三層次可以同時採用幾種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規律裝飾相框。正是由於多層次的操作材料滿足了不同幼兒的需求,幼兒對於製作相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關注作品展示,創設體現幼兒自主性的支持性區角環境 1.照片展示法 在各種區角活動中,建構區的作品往往不容易被保留,眼看自己辛苦築起的「高樓」在整理時即將被推毀,幼兒的心裡一定很難過。此時,照片無疑是保留原始面貌最好的方法,每當幼兒造完一幢「高樓」時,教師及時捕捉下這一瞬間並將照片粘貼在建構角的牆面上,這不但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也能鼓勵其他幼兒效仿和創新。隨著展示的照片越來越多,在積累不同壘高方法的基礎上也提升了幼兒建構的能力,增強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垂掛陳列法 幼兒在美工操作區中頗具原生態的作品也可成為裝扮主題背景下區角環境的一個便捷方法。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後,他們會激動地一次又一次請家長、教師以及其他幼兒去分享作品。如「秋天來了」這個主題中,我請幼兒畫蘋果、生梨等水果,為了增加他們塗鴉的興趣,我特意用不同顏色的氣球裝扮成不同「水果媽媽」的造型,然後將它們垂掛在與幼兒視線平行的美工區中,並將幼兒已完成的作品作為「水果寶寶」貼在「水果媽媽」的身上,這樣一來,原本有些懶惰的幼兒也積極主動地拿起了畫筆,塗鴉屬於他們自己的「水果寶寶」,當一幅幅原生態的作品完成並展示在「水果媽媽」身上時,他們個個都顯得非常興奮和自豪!由於垂掛陳列的內容大多是幼兒身邊的事,能很好地引發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並共同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垂掛的內容應與幼兒的視線平行。 3.KT板張貼法 使用KT板張貼也是展示作品的比較有效的方法。由於它版面較大,能同時展出大量作品且操作方便、能反復使用,可擺放在有需要的區角環境中,及時展示幼兒的繪畫、手工等作品。 4.平鋪擺放法 對於一些小型的可站立的建構作品,可以將其擺放在幼兒視線以內的相應區角中,既可裝扮教室,又可讓幼兒感受到大家對於其作品的肯定。 由此可見,教師應該利用一切機會,充分地展示幼兒辛勤勞動的作品,滿足幼兒表現慾望的同時增強幼兒的信心,從而使他們更有興趣參與到區角活動中。 總之,在創設適宜托班幼兒的支持性區角環境時,我們應該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順應其發展的天性,讓他們能在安全、方便、舒適的區角環境中自然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