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版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權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自己看著辦吧)
我隨便弄了點,如果你還要,說....
㈡ 誰能回答我 無籽西瓜播什麼種子 它沒有籽 哪兒來的種子
無籽西瓜是用種子種出來的,但這個種子不是無籽西瓜里的種子,而是自然的二倍體西瓜跟經過誘變產生的四倍體雜交後形成的三倍體西瓜里的種子。由於是三倍體,所以本身是沒有繁殖能力的,也沒有籽。
㈢ 無籽西瓜是怎樣發明的呢
生物技術發展的成果
——1938年無籽西瓜的發明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為充足,含水量高達96.6%,是人們喜食的時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煩,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樣沒有籽呢?於是人們開始研究利用生物技術培育無籽西瓜。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同年,日本生物學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處理西瓜雌花柱頭,獲得多倍體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1950年,日本育成了9個品種的無籽西瓜。無籽西瓜得到大面積推廣,到1957年,日本種植無籽西瓜的面積約達100萬平方米,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先後有印度、美國、義大利、智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泰國等國家的科學工作者,開展了西瓜多倍體的研究工作。中國從50年代至60年代初,進行無籽西瓜的試種。1965年,湖南無籽西瓜已銷往港澳市場。以後許多地區也積極推廣,並選育出適合當地特點的優良品種。
無籽西瓜是利用三倍體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嗎,一般的生物細胞,染色體總是成雙成對的。譬如人就有46條、共23對染色體,每一對染色體長度一樣,看起來像雙胞胎,這樣的生物叫做二倍體。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樣都屬於二倍體。香蕉等天然無籽水果則例外,屬於三倍體,它的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雙胞胎」,而是有三套。這些「三胞胎」細胞在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總是不能成雙成對等量分配,不是多了就是少了。這樣的生殖細胞雖能刺激果實發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結籽成為種子。這好比有的人長大成年了卻不會生育一樣。
培育無籽西瓜的關鍵就是要把二倍體西瓜變成三倍體西瓜。主要方法是:將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種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學葯物進行人工誘變,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創造出四倍體西瓜。然後把四倍體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作父本,在開花時用人工授粉進行雜交,就能得到三倍體的種子。第二年用三倍體的種子種植,長成的花用二倍體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無籽西瓜。由於無籽西瓜體細胞染色體為33條,它在生殖過程中無法均勻配對,生殖力顯著衰退,只能形成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白嫩種子,這樣的西瓜故稱無籽西瓜。
無籽西瓜由於沒有種子不能繁殖後代,所以必須採用年年制種的方法,成本較高,當然,無籽西瓜的價格就要略高於普通西瓜了。
㈣ 現在市面上似乎沒有無籽西瓜賣,吃無籽西瓜有害處嗎
無籽西瓜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無籽西瓜是三倍體,由於三倍體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時出現染色體紊亂的情況,所以三倍體西瓜不能形成種子。其親本是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普通西瓜為二倍體植物,即體內有2組染色體(2N=22),用秋水仙素處理其幼苗,令二倍體西瓜植株細胞染色體成為4倍體(4N=44),這種4倍體西瓜能正常開花結果,種子能正常萌發成長。無籽西瓜是用種子種出來的,但這個種子不是無籽西瓜里的種子,而是自然的二倍體西瓜跟經過誘變產生的四倍體雜交後形成的三倍體西瓜里的種子。由於是三倍體,所以本身是沒有繁殖能力的,也沒有籽。
㈤ 無籽西瓜切法發明者
這需要發明者嗎,切西瓜的人既是發明者
㈥ 誰知道幾幾年哪位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100項科學發明是什麼?
這100個瞬間分別是: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
,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
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
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兄弟,給你找這些廢了好大的勁啊.多給點分啊.
㈦ 西瓜是怎樣培育出來的
你好,無籽西瓜是利用三倍體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主要方法是:選擇優良二倍體有籽西瓜種,經過人工誘變,形成四倍體;以四倍體品種作母本,二倍體有籽西瓜做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得到三倍體種子;用三倍體種子種植,以二倍體有籽西瓜授粉,就可得到無籽西瓜.由於無籽西瓜體細胞染色體為33條,它在生殖過程中無法正常進行減數分裂,不能形成完整的染色體組,生殖力顯著衰退,胚珠高度不孕,不能發育成種子,只能形成白嫩秕子。
購買西瓜種子時請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純度。純度是指受檢種子符合本品種性狀特徵的種子佔全部受檢種子的百分率。也就是說百分率越高,種子質量越好。
2、凈度。凈度是指除去夾雜物,純凈種子的重量佔全部受檢種子重量的百分數。
3、千粒重。千粒重是指一千粒西瓜種子的重量。不同品種千粒重不同,但同一品種的種子千粒重基本上是一定的。在標准含水量條件下,種子千粒重反映出種子飽滿程度,千粒重高的種子質量就好。
4、含水量 種子含水量對種子壽命和保存年限影響較大。在常溫下貯存種子含水量應保持在12%—14%以下。也就是說含水量越低,表明種子質量越高。
5、發芽率。種子發芽率是指發芽試驗終期,在規定的日期內全部正常發芽種子數占供試種子的百分率。發芽率(%)=規定日期內全部發芽種子數/供試種子粒數×100,發芽率是確定播種量大小的依據之一。一級種子發芽率不低於95%,二級種子發芽率應在80%以上。
㈧ 無子西瓜生長素是誰提供的 它沒形成種子怎麼來的生長素
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在子房發育成為果實的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長素。一般來說,果實發育所需生長素是由胚珠發育形成的幼嫩種子提供的,三倍體無籽西瓜是根據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培育而來的。但是,無籽西瓜的發育仍然需要生長素,那麼沒有種子,生長素從何而來呢?
一般來說,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合成部位是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存在著與生長素合成有關的酶系。在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植物體內的色氨酸經過氨基轉換、脫羧作用和兩個氧化步驟,最終變成生長素(吲哚乙酸)。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長素外,同樣也含無籽西瓜有使色氨酸轉變成生長素的酶系。當二倍體花粉萌發時,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體植株的子房內並將自身合成生長素的酶體系轉移到其中,從而在子房內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長素,促使子房發育成無籽果實。
關於其染色體聯會紊亂:減速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要進行兩兩配對,而三倍體植株多出一條染色體無法進行配對,因此會發生聯會紊亂。
㈨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21世紀100項偉大的發明:
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
2.《夢的解析》:一本驚世駭俗的書
3.X射線回:讓我們永答遠銘記倫琴
4.諾貝爾獎:國際最高榮譽獎
5.空調:這里四季如春
6.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7.「飛行者」1號:劃時代的飛行
8.第一隻電子管誕生:世界進入電子時代
9.相對論:科學的新紀元
10.真空三極體:「放大」了的電子世界
11.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
12.「茅利塔尼亞」號:海上「移動城市」
13.同位素:揭示元素新奧秘
14.磁懸浮列車:會「飛」的列車
15.霓虹:不夜的明珠
16.維生素:讓生命之樹常青
17.人造棉:大眾消費大眾愛
18.第一條汽車生產線:每一分鍾生產一輛車
19.大陸漂移說:大陸本是一個整塊的
20.噬菌體:細菌的天敵
21.環流圖案:勾勒出大氣層運動的軌跡
22.卡介苗:趕走結核病
23.彩色膠片:把你的微笑留下
24.冰箱:開啟了一個「清涼世界」
25.環球飛行:讓夢想升空
26.量子力學:揭開微觀世界的奧秘
27.電視:打開新世界的窗戶
28.青黴素:細菌的剋星
29.地幔對流: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
30.石英鍾:精確把握每分每秒
㈩ 無籽西瓜是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