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火箭發明圖

火箭發明圖

發布時間:2021-12-01 04:01:58

1. 火箭是誰發明

馬均,是中國火箭的發明人
芬 . 布朗 ( 德國人 ) 13 世紀時
,火箭已被中國做為武器之用 ; 但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卻是 20 世紀後才製造的 ; 20 世紀後 ,美國的哥達特 . 蘇俄的卓可夫斯基 .
德國的奧貝爾特等人投入研究的行列使火箭得以復甦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德國的芬 . 布朗開發完成了 v2 號火箭 ; 軍用武器中 v2
號火箭是外太空火箭的原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投誠於美國的芬 . 布朗 ,在美國陸軍繼續研究外太空火箭 ,美國藉芬 . 布朗之力
,快速提升製造火箭的技術 ; 1969 年 ,阿波羅十一號成功地登陸月球表面

2. 火箭的發明

宋代 隨著火葯的改進 火箭之鼻祖---中國古代火箭

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火箭,現代的運載火箭就淵源於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同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探索相結合,才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運載火箭。而說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的貢獻。

火葯是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秦漢的煉丹術士們把五金、八石、硝石、三黃等混合共煉,發明了火葯。

南宋時期,人們利用火葯燃燒進行噴氣推進的方式製作的爆竹和煙火,已接近火箭製造的原理。而唐末宋初至明朝初期,火箭還只是作為燃燒物,其結構多是在火葯筒上捆一根細竹桿,這叫「起火」,如在「起火」前端加一個箭頭,尾端裝上箭羽,就是「火箭」了。准確地說,火箭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

中國古代最早的實用火箭大約出現在唐末宋初,10世紀時就有火葯用於火箭的記載。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使用了火葯,但仍由弓弩射出。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葯筒四大部分。火葯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葯,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葯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葯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斗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有一個心靈手巧的木匠叫萬戶,他和其他工匠吸取了軍用火箭的技巧,設計了會飛的「飛龍」火箭。這種木質雕刻的火箭筒可以飛行1000米。有一天他坐在一把安放在木製構架的椅子上,兩手各握一隻大風箏。當工匠們點燃構架四周綁著的47支火箭後,「飛龍」撥地而起,但最終箭毀人亡。1959年,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美國的火箭專家赫伯特·基姆也撰文記載他的事跡,在美國的航空和航天博物館中也標示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1945年,美國火箭學家HerbertS。Zin,在他的《RocketsandJets》一書中記述說,一位快要活到15世紀的叫「WanHoo」的中國人,自製兩個大風箏,安裝在一把椅子的兩邊,並把買來的47支最大的火箭綁在椅子背後,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後命僕人按口令點燃火箭,火箭隨即發出轟鳴,噴出火焰。實驗家WanHoo在火焰和煙霧中消失了。首次進行的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這位美國火箭學家把WanHoo評價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國火箭專家W·麥克斯韋爾說「WanHoo的事跡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也說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Hoo在「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時,頗為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Hoo」。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葯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元、明時代,火箭武器在戰爭中又有發展,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捆綁)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飛航式火箭雛型「神火飛鴉」和「飛空擊賊震天雷炮」。都裝有鳥羽做成的翅膀,先用大火箭將飛鴉或雷炮順風送到敵陣上空,然後引燃其中的火箭或炸葯殺傷敵人。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體內裝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葯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葯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火葯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葯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連同其他火葯兵器一同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火箭在戰爭中得到了發展。

雖然古代火箭、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盡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但最終還是從歐洲發展起現代火箭技術。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現代火箭的發明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果園里,一個小男孩正給櫻桃樹修剪枯枝。
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櫻桃樹,眺望著遠方的田野。突然,他頭腦中冒出一個念頭:人要是能飛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樣才能製造出飛上火星的裝置呢?
小男孩從櫻桃樹上爬下來,坐在樹下沉思起來。他想像著有種機器在草地上飛快地旋轉著,急速上升,飛向太空,飛向那遙遠的未知的世界。
從果園回來後,小男孩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父母發現他整天在學習數學和做科學小實驗,即使卧病在床的時候,他也不放過星點兒時間。看著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總是心疼地勸說他休息。
他就是美國物理學家和火箭技術的先驅者——羅伯特·戈達德。
童年在果園的美麗夢想成了戈達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不斷地攻讀數學,堅持做實驗,到長大些的時候,他居然攻讀起物理學家牛頓的著作來。
上大學時,戈達德考入伍斯特工學院。
1911年,29歲的戈達德在克拉克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並在這所大學開始了火箭研製工作。
剛開始時,戈達德做理論研究工作,探討火箭作高空大氣研究的價值和達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發表了題為《達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頁,是他理論研究的結果。小冊子發表了,但沒有引起人們的絲毫注意。其實,10年前俄國物理學家齊奧爾可夫斯基也曾做過類似的研究,寫過相似的論文,但也沒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戈達德在理論研究後,決定進行實踐躁作,想用成功的事實來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1922年,戈達德開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試驗。
1926年冬天,在馬薩諸塞州的田野上,戈達德發射了自己製作的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高約1.2米,直徑約15厘米。火箭里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盡後,它仍在繼續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時速100公里左右。
火箭技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國。發明火葯的中國人在13世紀就發明了「飛火箭」,並運用於戰爭。還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蘭人等也曾研究過火箭技術。但戈達德是第一位設想用火箭或許能載人飛向天外的人。
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達德的家鄉飛向天空。它飛得更高,而且載有氣壓表、溫度計,拍攝氣壓表和溫度計的小型照相機。
試驗剛剛結束,警察居然找到戈達德,命令他以後不許在馬薩諸塞州做試驗。
戈達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塊荒涼的土地上開始新的試驗。經過許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饋贈的一筆錢,他的試驗才得以維持。
在這里,戈達德製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燒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壓的液氧作燃料,燃燒室的壁能保持冷卻。戈達德還發明了控制火箭飛行方向的轉向裝置,使火箭沿正確方向飛行的陀羅儀等。
1930年到1935年的時間里,戈達德發射了數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達到超音速,飛行高度達到2.5公里。
但遺憾的是戈達德的研究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只給過他一小筆預算,讓他設計飛機在航空母艦起飛時用的一種小型火箭。
戈達德在默默無聞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奮發明創造了火箭,是美國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時代的開創者。
戈達德雖在美國沒有受到重視,在德國卻有一批推崇者。他們用戈達德的原理製成了V2火箭,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威力。
二戰結束後,美國科學家向德國科學家請教火箭製造的技術,德國科學家目瞪口呆,「你們不知道戈達德嗎?我們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製造火箭。他是我們的老師。」
美國科學家震驚後再去尋找戈達德時,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達德已經離開了人世

3. 早期火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能高飛的「流星」(或稱「起火」)已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就是用於玩賞的火箭。南宋時期,這一技術開始用於軍事,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在普通的箭桿上綁一個火葯筒,發射時用引線點燃火葯,火葯燃氣從尾部噴出,產生反作用力推動火箭前進。它以火葯筒作發動機,以箭桿作箭身,用翎和箭尾上的配重鐵塊穩定飛行姿態,以箭頭為戰斗部,這是現代火箭的雛形。到明朝初年,火箭技術迅速提高,發展成種類繁多的火箭武器,廣泛用於戰場,被稱為「軍中利器」。

明朝《火龍神器陣法》記載的1支火箭裝有兩個同時工作的火葯筒的「二虎追羊箭」和裝有4個火葯筒的「神火飛鴉」等,是最早的多火葯簡並聯火箭。多火葯筒並聯推進,可增大射程或增加投送重量,是火箭技術的一大進步。書中還記載了一種名為「火龍出水」的火箭:用5尺長的毛竹去節削薄作龍身,前後裝上木製龍頭龍尾,頭尾兩側各裝火箭1支,龍腹內裝火箭數支。發射時,先點燃頭尾兩側的4支火箭,推動火龍前進。待4支火箭燃燒將完時,連接的引線引燃龍腹內的火箭,從龍口飛出,繼續飛向目標。這是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多級火箭。

明朝茅元儀撰《武備志》(1621年初刊)記載的「飛空擊賊震天雷炮」,是一種有翼火箭。它是用竹蔑編造,中間裝一火葯筒,其餘部分裝滿火葯,兩旁各安風翅一扇。火箭加翼,不僅可改善飛行穩定性,而且使火箭具有一定滑行能力,從而可藉助風力增大飛行高度和距離。書中還記載了十幾種多發齊射火箭,這些火箭,都是裝在一個筒形容器內,把各支火箭的葯線連在一根匯流排上。作戰時常並架數十桶至百桶,「匯流排一燃,眾矢齊發,勢若雷霆之擊,莫敢當其鋒者」。實行多發齊射,增加射擊密度,迄今仍是提高無控火箭殺傷威力的基本途徑。

明朝初年,中國人萬戶在一把坐椅的背後,裝上47個當時最大的火箭,並把自己捆在椅子上,兩手各拿著一個大風箏,然後叫僕人同時把這些火箭點燃。其目的是想藉助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萬戶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來飛行的人。今天,月球上某個山脈還以萬戶來命名,以此來紀念這位探索者。

火箭的發明對於太空探索和空間飛行具有重要意義。現代的火箭技術,在原理上與中國古代火箭是一樣的。今天,運送登月飛船的火箭,可以飛行萬里的洲際導彈,都是在我國古代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4. 火箭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我國明朝人:萬戶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內廣泛,容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5. 火箭誰發明的

我國明朝人:萬戶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志》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

火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體燃料火箭是一樣的,以火葯燃燒產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約在7世紀)火葯就出現了,南宋時代火葯用來製造煙火。大約在13世紀製成火箭。我國古代製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葯。

英國人康格里夫1793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是學文科的,由於其父經管英國皇家兵工廠的影響,他對兵工機械懷有濃厚興趣,因此後來便棄文習武,進入這家兵工廠,並且開始在英國士兵從印度帶回的火箭資料的基礎上,研究改進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經過幾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採用新型火葯製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長1.06米,直徑0.1米,並且裝了一根4.6米長的平衡桿,射程可達1800米。這種火箭在英國擊敗拿破崙軍隊的戰爭中建立了卓著的戰功。由於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貢獻,英國政府於1814年授予他爵位榮譽,並在1817年被選為議會議員。然而,康格里夫火箭還未能解決制導和控制問題,精度較差。1844年,英國的威廉·霍爾發明了一種自旋穩定器,並用來對康格里夫火箭進行改進。雖然與現代火箭相比,所有的這些火箭都十分簡陋,應用也不廣泛,但它們的出現卻為現代火箭的誕生奏響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製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穩定方式上都作了改進,其性能已經近乎達到了火葯火箭的極限。由於其巨大的殺傷力,使各國紛紛開始重視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後,戰爭火箭的另一項重大進步就是穩定性的提高。19世紀中葉英國的發明家威廉姆·黑爾在火箭的尾部裝上3隻傾斜的穩定螺旋板,當火箭發射時由於空氣動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轉從而達到穩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火葯火箭的發展已臻於完善。它的基本結構是由裝有火葯的火箭筒,中間裝有發射葯作為推進劑,頭部裝有高爆炸葯和引信,尾部為噴口,另外採用尾部穩定翼起穩定作用,在發射裝置上採用發射架或發射筒。比較著名的就是蘇聯的火箭炮——卡秋莎。

火葯火箭是第一種實用的反作用推進裝置,雖然有許多局限證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運載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卻完全適用於航天運載工具的需要,這樣運用火箭作為宇宙航行基本運載工具的想法在先驅者腦中逐步醞釀。後來液體燃料火箭出現,進一步為航天推進器的實現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也讓航天先驅者看到了使用火箭來完成航天運載的曙光。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早期試驗,火箭作為太空飛行的推進裝置逐漸得到證實,最終為人類通向太空架起了橋梁。

6. 火箭是誰發明的,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火箭(rocket),火箭有很多種,原始的火箭是用引火物附在弓箭頭上,然後射到版敵人身上引權起焚燒的一種箭矢。起初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用。現代的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現代火箭可作為快速遠距離運輸工具,可以用來發射衛星和投送武器戰斗部(彈頭)。
現代火箭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裝置。用以發射人造衛星、人造行星、宇宙飛船等,也可裝上彈頭製成導彈。在一般用語中,火箭也作為火箭發動機的簡稱。1926年3月16日,美國火箭專家戈達德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現代液體火箭。美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

7. 火箭是誰發明的幾年發明的

簡史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內用,為火箭容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簡史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為火箭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
火箭\發明

8. 火箭是誰發明的

是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發明的。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現代火箭技術之父,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國教授、工程師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

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世界的第一枚液體火箭。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其中83項專利在他生前獲得。

設立於1959年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戈達德環形山(Goddard Crater)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8)火箭發明圖擴展閱讀: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的研究成果

他從1920年開始研究液體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而德國的V-2火箭試驗成功,已經是1942年以後的事了。

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現代火箭技術的誕生。

1930年12月30日,戈達德研製的一枚新的液體火箭發射成功,高度達到610米,飛行距離300米,飛行速度達到800千米/小時,打破了以往的火箭飛行記錄。

1931年,他在火箭發射試驗中,首先採用了現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統。

1932年,他首開先河,用燃氣舵控制火箭的飛行方向。同年,首次解決了用陀螺儀控制火箭飛行姿態的問題。

1935年,戈達德研製的的液體火箭最大射程已達到20千米,時速達到1103千米,是人造飛行器第一次超過音速。

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其中83項專利在他生前獲得。

事實上,美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戈達德也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閱讀全文

與火箭發明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