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創造就在身邊手抄報內容
牽手文明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文明的美麗發自內心,令人驚艷;文明的美麗來自素養,令人回味,文明是人的品格積於一身的體現。它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銷聲匿跡,讓我們如沫春風,神清氣爽。透過歷史的嵐帳,隱約中祖先用石斧開辟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史訴說著中華五千年的輝煌——年僅四歲的孔融把自己的梨讓給別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959年,毛主席一起和親友老人吃飯,主席向他們敬酒,老人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便說:「敬老尊賢,應當應當!」言為心聲,行為內現,這古人的德行,偉人的敬言,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中華民族用自己源遠流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上的一顆璀璨之星。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純潔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髓,修身養性共建和諧,讓祖國的「文明」經久不衰。其實文明並不是遙不可發,它就在我們身邊,當然文明也不是要轟轟烈烈,只求實實在在。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上學後,老師也常常如此教育我。在我們的學校里,就有一塊很大的石碑,鐫刻著陶行知爺爺說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我們學習應先學做人,做個文明的人,學做一個堂堂正正,懂文明懂禮貌的謙虛君子,然後才能成才,學校寄於我們多大的厚望啊!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樓梯靠右行,同學之間笑臉相迎。不講臟話,不說粗話,撿起丟在地上的瓜皮紙屑,保護身邊的花草,不踐踏它們,這可都是舉手之勞啊!不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嗎?同學們,讓文明之花在我們心中綻放,讓我們敬業校園的「文明」蔚然成風吧!行動起來,和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吧!不愧對脖子上的紅領巾,其實,文明是那麼簡單啊!多一個小小的手勢,多一句溫馨的祝福,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就夠了。公交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的馨香,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朋友們,讓我們扯起文明之帆,在敬業的校園中乘風破浪,讓文明之花在心中綻放,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行吧!文明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苗,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翅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其實,文明是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都要有所經歷的,也是每一個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什麼是文明?懂禮貌是文明,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是文明。這文明就是一種品質,一種習慣,一種受人尊敬、推崇的行為。我國是禮儀之都,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為「不學禮,無以立」。在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子前來求教,連忙放下筆,整整衣冠,出門迎接。孔子見大門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煉的人,料想是老子。老子問:「來者所謂何事?」進了大廳,孔子說:「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來向你求教……」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是家喻戶曉,好孺皆知。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人,平時更應當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可有一些人,總不以為然,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行為,導致美麗的家園受到嚴重污染,風一吹,滿地垃圾到處飛,還發出一種令人嘔吐的臭味,環境遭受破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可光有文化知識,沒有文明素質,對人對己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就是說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塑更清鮮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布滿每一個角落,讓文明之風伴著我們行,讓文明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有一種美,令人驚艷,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震撼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命帶來溫馨,這種美就是文明之美。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的行為是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具有五千年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之風被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傳承下來。到今天,傳承文明之風的歷史重擔就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如果沒有了文明,我們就會空虛,甚至淪喪,社會也就無從和諧。所以,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必須作一個文明的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然而,文明似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的身邊總存在著一些不良行為。例如:躲在廁所里偷偷的抽煙,躲在角落裡偷偷的使用手機,為逞一時之快翻越護欄……我們的很多同學總是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於是在我們的校園之中,有一支光榮的隊伍在維護著文明之風的傳遞,這就是校風紀檢大隊!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在窺探大地的時候,我們的隊員就已精神抖擻的出現在校園;當課間其他同學還在嬉戲打鬧時,我們的隊員卻已戴著紅袖標巡邏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許有的同學並不喜歡這支隊伍,甚至是憎惡,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就必須小心自己的行為,無法「隨心所欲」。作為校風紀檢隊員,我們不是不知道這些,我們有時是寧願去當這個「惡人」的,因為我們深知我們肩負著維護文明校風的使命,而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也是我們一中每一個學生的責任。作為校風紀檢隊員就義不容辭了。記得我曾經和一位隊長交流時,她告訴我因為她執勤的嚴格,讓她班級所在的那一層樓的同學都十分的討厭她。我當時就問她,「你不後悔么?」「不,我不後悔,因為這是我的職責。」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種堅定。這就是我們的校風紀檢隊員!我們深知自己擔負的責任,即使被埋怨也不曾後悔。我們的職責就是維護文明之風,讓文明之風吹遍我們的校園。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文明的氣息,那麼,我們校風紀檢隊員光榮「下崗」的時候就到了。藍天,白雲;陽光,雨露;朗朗書聲,諄諄教誨;殷殷希冀,拳拳求索;千載文化傳承,百年學風濡染。構築了我們的文明校園,我們放飛理想,放飛青春的地方。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為自己的未來,為我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學做一個文明的人,建立我們的文明校風,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小草抬起頭微笑,花朵仰起臉歌唱,青春的微風伴隨著成長的腳步翩翩起舞。誰來告訴我,世界因何而美好?清晨的第一顆露珠打破了夜的寂靜,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劃破了夜的黑暗。我們是青春的主人,將伴隨著文明的腳步走向黎明,走向世界。於是,一聲聲「您好」,一句句「對不起」……匯成了青春文明協奏曲;一個個起身讓座,一個個彎腰撿紙的動作,點擊了文明的閃光點……我們在這片文明和諧的天空下自由地翱翔,插上文明的翅膀,追逐夢想。文明是一種責任,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公園里,草坪上,花叢中,隨處都有需要我們去關愛呵護的生靈們。也許它只是一根不起眼的小草,也許它是一棵正在發芽的小樹,也許它是一隻毫不起眼的小螞蟻……但它們都是自然界里的一個成員,需要我們共同關愛。試想如果有一天,世界變得昏沉陰暗,到處是一片廢墟。草地上沒有了生機和活力,唯剩一片蒼老的枯黃;人人面目猙獰,隨處都是爭吵聲,打罵聲,公路上已不再是汽車的地盤,反而成了一座座垃圾山,臭氣熏天……這該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文明,是心靈中的一盞明燈,多一點陽光,就少一點點黑暗。彎下腰,撿起你身邊的每一張廢紙;站起身,把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其實你能做的還有很多!文明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不要紙上談兵,請付諸實際行動!讓我們共享一塊土地,去撐起一片藍天,讓我們的歌聲伴我成長!
② 用心思考勇於創造手抄報的內容是什麼
用心思考勇於創造手抄報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思考和創造的主要內容展開,告訴大家要回用答心思考敢於創造。
正文
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牢記「勞動光榮,懶惰可恥」,人人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爭當知榮明恥、尚榮拒恥的好學生。
謳歌勞動,是為了記住過去;我們崇尚勞動,是為了開創未來。熱愛勞動的美德我們要繼續傳承,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輕輕放入垃圾桶內;認真仔細地完成每一項作業,做個真正的好學生……
我們是勞動者,更是未來世界的主人,那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行動去美化世界吧!爭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優秀學生,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吧!
(2)創造小報內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勞動不僅偉大,而且神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勞動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歷史,創造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2、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己勤勞的雙手和豐富的智慧,辛勤勞動、艱苦奮斗,創造發明、改造自然,對整個世界作出了無比巨大的貢獻。熱愛勞動,義不容辭!
③ 體驗創造成長的手抄報內容。
好書伴我成長
我愛讀書。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嘩,不招搖,以自身的豐富影響著你的豐富,以自身的安詳引領著你的安詳,以自身的厚重充盈著你的厚重。它不說話,卻無時無刻不在與你的心靈對話,它不思索,卻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你的思索。它給予我們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的同時,在有助於提高閱讀水平,還可以從中借鑒寫作技巧、積累作文素材,一舉兩得,自然受益匪淺。
「有個徒弟學藝三年,覺得自己可以滿師了,使向師傅表示。師傅未回答,只是拿出一個裝滿石頭的碗,問道:『滿了嗎?』徒弟答:『滿了。』師傅把沙子灑滿石縫,問:『滿了么?』徒弟答:『滿了。』師傅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沒有溢出,再問:『滿了嗎?』徒弟無言以對.....」
這是<<滿了嗎>>這篇文章的前一段,僅這一段,便讓我這個沉迷於美詞佳句中的小學生思緒萬千。滿了嗎?石頭滿了還有沙子,沙子滿了還有石灰,石灰滿了還有水.....究竟怎樣才算滿呢?
我們小學生平時因自滿而學習成績下降;青年因自滿使青春黯然;老人因自滿而嘆息。可見,自滿就像人生的陷阱,而這陷阱正是自己挖掘的。當醒來時才發現四周已變得空曠。
的確,自滿是走向成功的絆腳石,是使人走向退步的電梯,每個人都不能自滿,因為生存是一個不斷接受挑戰的過程。
在這個世界上,太陽再耀眼,也無法把每一個角落照亮;月亮再美麗也陰晴圓缺的時候;岩石再堅硬,也會因經不住時間的侵蝕而風化,白玉再光潔,也會有極其微小的瑕疵......
是的,萬物都在追求完美,也許上帝是完美的,但不幸的是,上帝是虛構的。創造上帝是那些無法盡善盡美的人類......無論如何何時何地我們都沒有權力自滿,不管取得什麼樣的好成績,我們都不能自滿,那樣在別人問我們時,我們便說一聲:「沒有滿。」
無論何時何地,捫心自問一句:「滿了嗎?」無論何時何地,冷靜地回答自己:「沒有滿呢。」
漫漫人生尋尋覓覓,可有毫端蘊秀使你怦然心動?悠悠歲月走走停停,何處暗香襲來讓我心有靈犀?與書一起,諦聽時代的足音,追尋生命的履跡,發現社會的真實,感受文字的魅力。書是我的最愛!!
④ 我正在做《科技創造未來》手抄報,有什麼好內容
從基因工程「讓人活到一千歲」的夢想,到納米技術「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諾言;從人工智慧「送你一隻可愛機器狗」的溫馨,到轉基因技術「讓老鼠長出人耳朵」的奇觀。不斷有新的科技在誕生,每一個新科技的發現都會讓人們欣喜若狂,因為,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就近期而言,中國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全基因組測序,非典現在是全球公認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是為什麼別的國家不能首先完成,而我們國家就偏偏完成了呢?很簡單,這說明了我們國家不比別人落後,不比別人差,回頭看看我們祖國的過去,從曾經一個剛剛起步的改革開放的國家到現在的擁有領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國,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多少的困難與坎坷,但是我們的祖國還是挺過來了,因為我們的祖國堅信——科技不僅改變命運,還可改變未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對社會的普遍感覺是競爭意識強了,學習勁頭足了。科普知識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愛因斯坦、霍金、比爾·蓋茨是我們心目中的明星,計算機科學、現代物理和化學動態更是無時不牽動著我們。我們已經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科技的普遍性。
雖然科技創造新生活的前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但是歸根結底是要靠我們共同的努力實現的。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肩上的擔子的確不輕,新的機遇總是伴著風險與挑戰,但是,我們不會輕易地說放棄,我們用我們的青春向前輩們發誓:決不辜負前輩們對我們的希望。
回望文明的歷程,是科技之光掃盪了人類歷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學之火點燃了人類心靈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撐了文明,科技創造著未來,而未來在我們手中。讓我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讓我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遊,讓我用我們的創造力將我們居住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查看全部4個回答
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攜手麻省理工基隆管理學院,打造科學家與企業家的深度對..
pbcsf.tsinghua.e.cn廣告
國家科技創新公司有哪些?邁科技技術...
邁科技匯聚了中國科研力量與企業需求,搭建全國對接體系...
maikeji.cn廣告
⑤ 用心思考勇於創造手抄報的內容
本組課文圍繞「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專題進行安排,主要由《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畫風》、《充氣雨衣》及語文園地四組成。這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選編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朴實易懂。選文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都成為發明家或者整天想著發明創造,而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領會編者意圖,結合課文和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在讀、悟、做、說中自主感悟科學道理,積淀科學素養。
語文園地四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台」四個欄目。「口語交際」要求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小製作,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樣做的,把製作的過程說詳盡。
學習本組教材,目的不是要學生都立志做發明家,或者整天想著發明創造,而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可以把課文中的人做過的事再做做,一邊做一邊想,看看有什麼感受或者新的發現。我們可以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利用身邊的材料做起,經常自己動動手,或者互相協作做做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學情分析:
識字的能力:學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的模式,在合作識字和匯報識字的環節中不需要老師做太多的提示,但是學生大方自信的表達習慣和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培養。在原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步建立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和保持學生合作學習中傾聽、思考、表達的好習慣。逐步將合作識字的模式運用到合作學文中,講每課的集中識字發展到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進一步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朗讀的能力:朗讀有三個層次的要求:一讀正確;二讀流利;三讀出感情。目前二年級學生能夠將渴望讀正確,即不讀錯字,不丟字、不加字,大部分學生能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通順、讀流利。而讀出感情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人與文本交流的一種情感的升華,這是目前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難點,這就必須在讓學生在讀課文時,培養他們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其思想感情,感悟後再讀。
默讀的能力: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默讀應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用眼讀,用心悟。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漸漸提升學生的默讀能力,嘗試邊默讀邊做標記,邊默讀邊思考問題。
思維的能力(概括故事大意的能力、質疑的能力、理解詞語的能力):孩子們閱讀文章時,常常只注意故事的情節,對文章的思想和語言卻一知半解。
現在的學生家庭條件優越,什麼東西都可以買得來,因而他們很少自己去製作一樣東西,哪怕是一件玩具。因而他們往往思想、行為懶惰,不善動手。再加上在一般人眼裡,發明創造只能是偉人的事,這些消極、錯誤的思想都有礙於學生動手、動腦習慣的培養。因此,本組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為教育的好文章。學生已有一定的朗讀、默讀感悟能力,要讓學生自主默讀、朗讀體驗,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 在類結構學習中擴大識字量,會認52個生字,會寫33個字,在學習實踐中用活漢字,聯系語言環境理解生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默讀課文,學會邊讀邊做標注的方法。嘗試根據提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來理解課文內容,並從文章中受到啟發,懂得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
4. 嘗試根據課文內容用說和寫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明白。
5. 能用普通話有條理地向別人介紹小製作的製作過程,培養動手和與人交際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
1.識字重點落在掌握字形:學生有了熟練拼讀音節的能力,有了「二會」字的基礎,讀准字音不是難點。但是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容易出現字形混淆、寫錯別字現象。所以,本單元識字教學的重點落在字形把握上。
2.閱讀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探究。
單元整體構想及教學策略
單元主題的啟示是一、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動腦思考、敢於質疑、動手實踐,這既是一種科學態度也是一種科學精神。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發現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進的地方,記錄並思考策略。
1.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本組課文對話較多,指導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讀好對話。
可以採用添加提示語的方式體會角色。如《動手做做看》,朗志萬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不會溢出?」前兩個小朋友雖然都有回答,但語氣不同,一個是猜測,一個似乎很肯定,與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親自動手實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讓學生嘗試加提示語,再朗讀,在這樣的朗讀實踐中體會敢於質疑、善於思考、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設計有梯次的默讀訓練
3.提供學習概括故事內容的工具(提示),初步培養學生按照要素歸納故事大意的能力。
5.將書面表達納入課堂,將閱讀與表達結合起來,為將來培養學生邊讀邊批註的習慣打基礎。
6.學會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動。
有些文本,簡潔的語言背後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我們要善於抓住留白處,引導補白,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同時得到訓練。
如《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了兩個小朋友的回答覺得說的都不對,她是怎麼想的?《畫風》的三個孩子用具體事物表現風,他們是怎麼想的?《充氣雨衣》中,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員的花裙子是怎麼想的?圍繞主人公怎麼想展開,既體會人物心理,也鍛煉語言思維。
7.學習復述或轉述。
把課文語言作為學生復述或轉述的材料,也是訓練語言和思維的方法,我們低年級可隨文選用一個小片段進行,不宜太長,能提供關鍵詞更好。
8.學慣用反問句來表達。
本組課文在展示心理活動和思考時,常常用反問句來表達。
例如:《郵票齒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
《充氣雨衣》「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這樣問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觸,在探究人物心理時,可以嘗試讓孩子用這樣的句式表達,豐富孩子的語言表達形式。這是一種初步的學習,不做達標要求。
9.繼續學習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朗讀利於傳遞理解,默讀利於思考。學生剛學習默讀,是一種默朗讀狀態,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務,訓練學生邊讀邊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題目更有價值。例如14課《郵票齒孔的故事》「郵票打孔機究竟是誰發明的?」比「阿切爾是怎樣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更有研究價值。前者將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麼才是發明?發明是為了造福大眾,發明更是建立在對生活細節的關注、思考和聯想之上。
10.口語交際與寫話。
活動:孩子要參與製作的全過程。分組進行,保證作品的多樣性。
交際:
一、小組內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過,比比誰介紹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組推出一名在集體內介紹,要求說清步驟,語言准確流暢,態度自然大方,聽得不明白可舉手提問,台上台下互動起來。
三、小組內自我完善製作過程。
寫話:把自己的製作寫過程下來。
⑥ 寫小報的內容
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樣,既可以是課堂中的內容,也可以涉及課外的內容;既可以是語文知識,也可以涉及物、化、數、英等其它學科的內容;既可以是知識積累為主,也可以涉及學法探討,難題尋解;既可以復習舊知識,也可以預習新內容。具體要求:一般配合教學內容及進度來擬定小報的內容,每二周一期,每期要求有明確的標題,確定重點內容。主次分明,版面新穎活潑。
三、 具體步驟
1、 講清意義,激發興趣
辦手抄報的意義在於:培養讀寫聽說等實用的語文能力,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促進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並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基礎工具的特點。關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不但對於學好其他學科十分必要,而且對於將來從事工作和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是大綱對語文學科的明確定位。從這「工具」和「基礎」兩詞中我們足以了解學好語文的重要性。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因語文不過關而影響了學習和工作的情況呢?有的同學理科學得很不錯,而只因為文科太差而名落孫山。有的人喜愛數學,可面對復雜的應用題卻一籌莫展。有的人工作做的非常出色,讓其總結一下經驗,卻說不出個一、二、三。 從中、高考,到工作中的繼續學習;從工作上、學習上的工作總結,到社會工作中的大量信息的傳遞與交流,都離不開語文這個工具,都有賴於這個基礎。那麼我們如何從現在就認真打好這個基礎,掌握好這門工具呢?靠每天一節的語文課?談何容易。現時學習中又不允許我們用太多的時間去學語文。
⑦ 我愛創造的手抄報裡面的內容怎麼寫
愛創造的手抄報裡面的內容怎麼寫
⑧ 我為創造添光彩的手抄報有關內容
資料
文明城市的創建並不緊緊只包括我們生活中的環境衛生,也應注重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證的法制環境這一系列的測評指標。當創建漸行漸近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創建隊伍中一個平凡的角色,都是創建大潮中普通的一份子,盡我們所能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在自己的領域為創建工作添把力,在創建的藍圖上增上小小的一筆……
一種責任告訴我,我能為文明城市創建添光彩。有了責任,就有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動力,就會將我們每個人與文明城市創建興衰榮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撐起創建文明城市的希望;有了責任,就有了爭先晉位、跨越發展的動力,就會將我們每個人與文明城市創建的前途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築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有了責任,就有了承擔使命、無私奉獻的動力,就會將我們每個人與創建文明城市的持續發展緊緊地連在一起,凝聚行政為民的力量。
「沉舟側畔千帆過」,「無限風光在險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面臨著波瀾壯闊的生機無限,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就著充滿艱辛的霞光萬丈。沒有刀光劍影,沒有沖鋒陷陣,作為普通的基層司法行政人,可能終生也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和催人淚下的事跡,但是,我們每一次法制宣傳就能教育一大批群眾,我們每辦一件法律援助就能安撫一顆受傷的心靈,我們每調解一件糾紛就使一個群體和諧,我們每幫教轉化一顆曾經扭曲的心靈,就能給社會增添一份平安。事業因奉獻而發展,生命因奉獻而精彩。文明城市的創建需要你、需要我。
⑨ 創新手抄報的內容寫什麼
[慶國慶]
先寫教師節的來歷(不要太多,網上都是一樣的)
再找點贊頌老師的詩歌或名言(抄開一點,不然劃不來)
如果有自己的作文就抄點好的段落
如果還不夠就加個板塊寫「老師您辛苦了」六大字
還有汶川大地震的老師們
最後,畫點圖裝扮一下,填補空缺
教師節的由來
公歷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
我國歷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是因為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像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案由: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