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見過哪些有即興創作才能的人
我覺得李白應該是即興創作的那種人,雖然我未曾真正見過他,也沒有機會目睹他曾經的風采,只是看到那些恣意飛揚的詩句,字字珠璣,覺得不愧是詩仙,因為只有天外飛仙才可以創作出那樣美妙的詩篇。
Ⅱ 音樂的創始人是誰
音樂由節奏和旋律組成,只有節奏可以稱為音樂,所以廣義上來講,大自然中處處都存在著音樂,鳴禽,昆蟲,甚至大型動物的聲音都可以叫做音樂,例如〈獅子王〉的前奏。狹義上的音樂,指的是經過人們修整,加工,通過發聲體的震動,產生的規則的聲音,帶給人美的享受,後來人們用不同的音階,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樂器組合來區分不同的意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遐想。
Ⅲ 人對節奏的認識源於哪些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說音樂有個起源,那就起源於節奏的敲擊。純粹的節奏對我們所產生的效果是如此直接,使我們直接地感受到它是音樂的最初起源。人對節奏的認識不僅受啟於大自然,如地球的規律運轉、交替的晝夜輪回、四季的適時更換、啄木鳥的咚咚敲打、青蛙蟋蟀的鳴叫鼓噪,無不體現出一種有聲與無聲的節奏韻律感。人的生活更是交織在復雜的自然節奏之中,勞動的形體節奏、走路的步伐節奏、鐵匠的錘聲、水車的吱呀、機械的運轉等,都可以透出節奏的美感。
Ⅳ S970如何自製節奏 自己創造節奏
一、語言節奏練習。我們可以通過民謠、詩歌,讓兒童從語言出發來掌握節奏。比如最簡單的《靜夜思》,可以加上自創的節奏朗誦,這樣學生感覺非常熟悉的東西一下子變得不一樣了,很新奇,也必然會很感興趣。可以結合一定的動作和舞蹈去加強節奏,使學生在邊朗誦、邊跳、邊拍掌、邊跺腳等過程中,去培養節奏的敏感性。
二、聲勢練習。這是一種不受條件、環境、時間制約的極其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方法。通過有規律的拍手、拍腿、跺腳等形式可掌握各種多變的節奏型,並為學生自己創造節奏型為歌曲伴奏積累素材。
三、多聲部及合聲的節奏練習。在拍手、拍腿、跺腳的聲勢訓練基礎上,進行多聲部及合聲的節奏練習,對於學生掌握起來並不困難。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以一種聲勢和節奏型進行練習,然後將三組合起來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個聲部的節奏音樂了。
Ⅳ 節奏大師的創始人
這款游戲不是一個人完成的,他是一個團隊完成的。 光速工作室在2012年開發的一款游戲
Ⅵ 音樂是誰創造的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但到底是誰發明了音樂?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幾千年來,有許多種說法。
有人說,音樂是神創造的。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拉柏圖認為,音樂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天上有個主管音樂與詩詞的繆斯女神,她附在音樂家的身上,給音樂家以靈感,召喚音樂家去創作,於是人間才有了音樂。中國古書《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夏禹的兒子夏後啟是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天帝非常敬重他,經常邀他上天赴宴,而每次宴請時都要演天樂助興。天樂極其美妙動聽,夏後啟把它偷偷記下帶回人間,於是,人間就有了音樂。
有人說音樂起源於摹仿。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從蜘蛛那裡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針;從燕子那裡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鳥那裡學會了唱歌。」我國古代也有這種說法,《呂氏春秋·古樂》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聽鳳凰之鳴」,「效八風之音」。
有人說音樂起源與游戲。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認為,人是高等動物,不同於一般低等動物。低等動物要把全部精力用於維持和延續生命,而人類則在維持和延續生命之外,還有過剩精力,於是在游戲中便創造了音樂。
那麼到底是誰創造了音樂藝術呢?我國著名音樂家揚蔭瀏所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勞動。」這個回答完全符合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創造了美」這一美學論斷。恩格斯說:「只是由於勞動……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在這基礎上,它彷彿憑著魔力似的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人注意到,歌曲是出於勞動的呼聲。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說:抬大木的人,前面的人喊出「邪許、邪許」的聲音,後面的人也跟上去喊著,這就是在抬重物的勞動中所產生的歌曲。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造……」
總的來說,音樂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人類創造的,是人類在勞動中創造並發展起來的。
Ⅶ 第一個創作出搖滾樂的人是誰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台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里德(Alan Freed)從一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創造出了"搖滾樂"(Rock n' Roll)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一群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55年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標志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Bill Haley ),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而比爾哈利也得搖滾之父的雅號。
希望採納
Ⅷ 音樂中的多、來~~等七個音符的創始人是誰
你是問音樂中的各個不同的音高呢?還是問譜面上像蝌蚪一樣的音符?
先說前者,音樂中的各音不是創造的,是利用自然規律,即保持一定頻率規律地振動體發出的聲音人耳聽上去有音高感。在任意一個頻率上振動都會有這種保持某個音高的感覺,所以,嚴格地講,不同的音高有無窮多個,人們只是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根據審美習慣的選擇選取了無窮多個音中的有限個作為音樂中的音來使用。
由於技術的進步,音樂中的使用的各音在不同的時代是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標准音高,它們是和某些固定的振動頻率掛勾的,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這些固定作為標準的音高越來越高,音樂中用到的音域也越來越寬,高音漸高,低音漸低,向兩邊擴展。
在不同的地區,由於各民族審美習慣不同,所以各地區音樂有民族特性,在選用的音高上也各有不同。只是1234567這種形式的音階由於歷史的原因普及得最廣,其實音階的組織形式遠不止這一種。
所以說,音樂中的各音是人們在聲學的自然規律作用下,從無數個音中篩選的。從自然界的聲音中發現規律,並以這種規律作為篩選的基礎,經過長期的實踐得出的。至於這些規律具體是什麼以及篩選的過程,詳見繆天瑞《律學》。
如果你是問樂譜中用於記音的那些音符是怎麼來的,那確實是人創造的。由於簡譜是線譜的衍生物,所以只說線譜的歷史。
簡而言之,線譜是從外國和尚念經的實踐中來的。約一千年前左右,西方專業音樂的早期形式——聖詠出現了。其實,就像中國的和尚在念經時會有旋律,像唱歌一樣,聖詠就是從吟誦拉丁文的聖經發展來的,是教堂里的詩班在念經時慢慢唱出旋律來的過程。但當時沒有記譜的方法,所以這種唱誦只能口傳,會的教給不會的。由於聖經內容很多,每部分唱法又不一樣,所以會唱的人就在聖經的字里行間記一種高高低低的提示標記,這樣在會唱的人看到的時候,就能想起來怎麼唱,但是它不具有記譜的意義,不會唱的人看到仍不知怎麼唱。
由於各音有高低不同,會唱的人就在音節的上方標一些高低不同的小疙瘩。後來需要標高低程度逐漸復雜,為了區分高低,就把高度一樣的音節上的小方點標在相同的高度上。這樣的邏輯促進了「線」的產生。為表示相同高度的音,區別不同高度的音,唱詩班的人開始在小方點中畫線,開始時只有一條橫線,為簡單區別高低。後來為了精確區別各音高低,就開始加線,加到兩條,三條,加到四條線後穩定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最後,大約五百到六百年前時,五線譜基本形成了。
由於早期聖詠沒有節拍,唱時節奏是自由的,所以早期的記譜沒有節奏信息,音符就只有「符頭」那個小疙瘩,沒有符乾和表示節奏的符尾。後來隨著音樂的發展和豐富,規定的節奏產生後,才加上了符尾,以表示節奏。
參考資料:《律學》《西方音樂史》
Ⅸ 人的節奏感是怎麼形成的
一說到節奏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音樂的節奏感,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隨著音樂的節拍,不自覺的扭動起來,那麼人的節奏感是怎麼形成的呢?接下來我們就聊一下這個話題。
我感覺人們的節奏感是天生就有的,對於每個人來說,當你聽到一首歌的時候,這首歌的每一個詞在你的心裡就會產生一個畫面,而這個畫面隨著你的經驗等等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時候可能是好的效果,這樣的效果就會讓你不自覺的產生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是人的節奏感。
音樂的節奏感也是同樣的道理,久而久之的,長時間的鍛煉,節奏也可以在大腦里產生印象,並且存儲在一個地方,只要大腦做出相應的指定激活相應的節奏,我們就可以產生這樣的節奏感。
Ⅹ 京劇四大流派創始人分別是誰
梅派的創始人是梅蘭芳,程派的創始人是程硯秋,荀派的創始人是荀慧生,尚派的創始人是尚小雲。
一、梅派
1、流派簡介
梅蘭芳創立的「梅派」藝術,是京劇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響極其深遠的京劇流派。
「梅派」主要是綜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扮相等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將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2、創始人介紹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
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二、程派
1、流派簡介
程派程硯秋創立,旦角,聲情美永的藝術特色。程派的唱腔別具一格。他嚴守音韻規律,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唱腔起伏跌宕,節奏多變,要求達到「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
他的表演非常細致深刻,講究舞台表現形式的完整與美感,同時注重貼近生活的真實。
2、創始人介紹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
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三、荀派
1、流派簡介
「荀派」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所創立的藝術體系,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婉轉的韻味。
其唱腔強調尾音腔化、語氣化及節奏對比,將河北梆子的唱法融入京劇之中,善用小顫音、半音和裝飾音,並且常用鼻音收腔。
2、創始人介紹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荀派藝術的創始人。
男,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四、尚派
1、流派簡介
尚派藝術的創始人尚小雲,尚派行腔吐字清楚,尚派 以嗓音清亮激越、旋律跌宕繚繞的傳統,以板頭的變化運用,打破唱腔的固定節奏,展示唱腔的豐富內涵。
又以斬釘截鐵的斷和錯綜有力的頓挫,使唱腔錯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簡約、堅實整齊中呈現峭險之處,顯得力透紙背。
2、創始人介紹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京劇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