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巴赫創造領域

巴赫創造領域

發布時間:2021-11-29 18:13:42

1. 貝多芬,巴赫,莫扎特一生創作過多少首有代表性的作品

交響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 D大調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 降B 大調第四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 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八交響曲(悲愴)
貝多芬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協奏曲: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 曲:
貝多芬命運序曲
貝多芬 《科里奧蘭》序曲
貝多芬 《萊奧諾拉》序曲
貝多芬 《菲岱里奧》序曲
貝多芬 《愛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貝多芬 G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悲愴》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熱情》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黎明》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田園》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貝多芬 鋼琴曲《致愛麗絲》
貝多芬 鋼琴曲《月光曲》
貝多芬 管弦樂曲 《土耳其進行曲》
奏鳴及練習曲:
作品49之2(G大調)
之1(g小調)
作品79(G大調)
作品14號之1(E大調)
作品2之1(F小調)
作品14之2(G大調)
作品10之2(F大調)
作品10之1(C小調)
作品10之3(D大調)
作品13號(C小調也叫悲愴)
作品26號(降A大調)
作品27之1(降E大調)
作品28(D大調)
作品22(降B大調)
作品2之2(A大調)
作品2之3(C大調)
作品78(升F大調)
作品90(E小調)
作品7(降E大調)
作品31之3(降E大調)
作品54(F大調)
作品31之2(D小調)
作品27之2(升C小調月光)
作品31之1(G大調)
作品109(E大調)
作品110(降A大調)
作品81a(降E大調告別)
作品53號(C大調,華爾斯坦)
作品57號(F小調熱情)
作品101(A大調)
作品111(C小調)
作品106降B大調(錘子鋼琴)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莫扎特
莫扎特的主要創作領域是歌劇。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從事歌劇創作,共寫了20餘部。其中《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莫扎特一共寫了約50部交響曲,其中41部有編號,並象其他器樂作品一樣可以分為若干組。交響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種不同音樂風格影響寫成的,因而帶有模仿不同風格的痕跡。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賽爾M.G.莫恩,特別是海頓以及以J.斯塔米茨為代表的曼海姆樂派等風格的影響。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是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的巴黎交響樂團譜寫的,具有巴黎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常被人們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它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風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維也納交響曲,《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協奏曲

是除歌劇以外,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貢獻最為突出的體裁之一。他一生寫了50餘部各種獨奏樂器與樂隊的協奏曲。這些作品在巴羅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3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第1樂章奏鳴曲式,第2樂章是類似詠嘆調式的抒情樂章,第3樂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段等。同時加強了獨奏樂器的地位,強調了它不同於協奏樂隊的音樂性格。由於莫扎特的這些成就,使協奏曲不再片面表現技巧,而使之具有與交響曲同樣深刻的意義。莫扎特成為近代協奏曲形式的創始人。
在莫扎特的協奏曲中,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的地位。共寫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此外,還有7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G大調、A大調、D大調的3首比較突出。在管樂協奏曲方面,《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圓號協奏曲,1首《長笛豎琴協奏曲》等。
奏鳴曲套曲

莫扎特寫了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奏鳴曲和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等,對古典奏鳴曲套曲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3個樂章的奏鳴曲套曲形式。在鋼琴奏鳴曲方面,他完成了從哈普西科德風格到鋼琴風格的過渡。在他80年代的鋼琴奏鳴曲中,已使鋼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發揮,如《A大調鋼琴奏鳴曲》(1783)《c小調奏鳴曲》(1785)等。前者體現了他的生活風俗性的特點,後者顯示了尖銳的對比並置與戲劇性的力量,預示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誕生。莫扎特的鋼琴小提琴奏鳴曲,從義大利A.科雷利G.B.薩馬蒂尼等人的影響中逐步解放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從1778年開始,莫扎特就將鋼琴和小提琴兩件樂器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調(1781)、降B大調(1784)、降E大調(1785)、A大調(1787)等幾首都較成功。
室內樂

在莫扎特寫作的23首弦樂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獻給海頓的6首(1773),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風格——真摯親切、明快開朗的性格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狀態。與海頓、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現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現在五重奏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C大調弦樂五重奏》(1787)和《g小調弦樂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結構、主題處理等方面有創新,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思考。此外,《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和幾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譽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樂

由於職務的關系,宗教音樂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佔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臨終前創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現了他作為市民音樂家一生所遭受到剝削、屈辱冷遇、貧困的痛苦和他對光明歡樂始終不渝的追求與嚮往。莫扎特寫了樂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學生F.X.敘斯邁爾忠實地按照他的計劃和風格予以完成,並於1793年12月以瓦爾澤格伯爵作曲的名義演出。
莫扎特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傳統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詞,非常真摯、動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而只有純凈的歡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種在天國的光芒照耀著他的感覺。
其它

除上述各種體裁外,莫扎特還寫了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採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系,它們大都具有輕松活潑的特點。其中《G大調弦樂小夜曲》影響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動活潑的情緒,又具有寬廣、純朴的抒情性。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2. 巴赫是哪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他最出眾的才能表現在哪個領域

巴赫(1685年-1750年),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由於他對西方音樂的巨大貢獻,被尊稱為"音樂之父"。
巴赫的創造范圍廣泛,形式多樣,代表著復調音樂的最高成就。
他是巴洛克時代音樂的集大成者,更實力西方音樂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音樂家。

3. 巴赫 音樂創作領域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一。作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4. 巴赫的五大貢獻是哪些

J.S.巴赫有著頑強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的毅力.這從他從小全身心鑽研音樂,練習演奏就能深刻地反映出來.有個極出名的故事便是描寫小時候的他:說他的哥哥不讓他接觸喬治��伯姆、布克斯特胡德、帕赫貝爾等人的羽管鍵琴曲譜,於是巴赫偷偷地打開收藏曲譜的箱子,取出樂譜在月光下抄錄,然後再偷偷將曲譜放回箱子里,巴赫因此視力大為降低.
後來巴赫去聽當時丹麥著名作曲家巴克斯特胡德的演出.全程大約二百多英哩,他竟然全靠雙腳走下來,這需要多大的熱情和執著.
巴赫不斷吸取別人的經驗,又不拘泥於現有的音樂風格,大膽創新的這種品質,使他的音樂創作繼承了16世紀以來德國聲樂和器樂的傳統,吸收了義大利和法國音樂的先進技法,將復調音樂技巧達到了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技巧的頂峰.
巴赫的音樂不象貝多芬有著排山倒海、君臨天下的氣勢,也沒有莫札特清明寧靜、典雅優美的精神,作為一個有著宗教信仰的音樂家,他始終認為「音樂是贊頌上帝的和諧之音」,而在和諧、寧靜、庄嚴之中反映出的是平淡、簡單、往復循環的自然法則,艱奧、深邃、歷久不息的人性,就象上帝的精神一樣,對萬生的包容、寬待、無私的給予.在這樣一種和諧之中同時又常常閃爍著人為主義的思想光芒.
他的音樂清晰地體現出平衡與失衡、和諧與對抗、對稱與非對稱、有序與無序,在相反相交、相對相合的遠動規律、邏輯規律與宇宙秩序的最高自然境界中獲得同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純美的內心家園.
聽他的音樂不會讓你大悲大喜,淆然淚下,激情萬丈,只是讓你在那份祥和、純靜中感到一種堅實、恆定的律動,一種暗藏心底、不斷向前的力量,一種自人類創始以來就有的那種堅定、持久的信念.
在管風琴上的深刻造詣,使得巴赫在年輕時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復調技法的寫作,同時也為管風琴創作了數量巨大題材廣泛各種風格的作品:托卡塔與賦格,前奏曲與賦格,幻想曲,眾贊曲等,成為音樂史上一道奇觀,也使巴赫成為管風琴方面的天下第一人,單憑這一點巴赫就足以站在世界音樂史的頂端.
但是他從來沒有滿足過自己的探索、創新,是什麼力量促使他不知疲倦地創作,保證他永不竭休的靈感,也許只有上帝知道!也許是上帝的聖光給予了他這種力量.翻開他的作品錄,就會發現幾乎每一首都是人類音樂的結晶,象一顆顆耀目的鑽石令人目不暇給:他創作的三百多首宗教音樂康塔塔,在不違反傳統宗教寫作規則的前提下,集傳統之大成將其融化於個人的巧妙設計和創造之中,使康塔塔這種體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部管弦樂、6部《勃蘭登堡協奏曲》對於古典交響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成為管弦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兩冊《平均律鋼琴曲集》是集復調技法律則的最高傑作,被譽為音樂史的「舊約全書」,賦格藝術對於一般作曲家而言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然而在天才的巴赫手中卻可以寫成最富於情感、最深刻動人、最變幻無窮,又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均衡的結構感、堅實的和聲基礎的作品,至今被視為復調與和聲相結合的最高典範,而巴赫的這兩冊曲集與《戈蘭德堡變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帕蒂塔》等造就了一個個名聞遐爾的鋼琴大師如:格倫��格爾德、里赫特、希夫等;六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同樣是所有大提琴家的敲門磚,所有這些作品都成為通向演奏大師的試金石,彷彿這些後世大師的出生就是為了完成上帝賦予巴赫神靈的延續.
他臨終前所完成的《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這兩本巨著,總結了他一生音樂創作的精華和思想,是古典巴洛克音樂的典範,是後代音樂家學習的範本.《D小綢彌撒曲》、《馬太受難曲》被看作是那個時代的安魂曲,也可以被看作是巴赫一生在飽嘗磨難、挫折之下祈求心靈美好家園的真實寫照,他的生平及身後也如《馬太受難曲》一般.這部作品1729年首演於萊比錫,然後就被世界徹底遺忘了.如同巴赫在有生之年始終只被當做一個優秀的樂匠一般,不被世俗的社會、周圍的人們所重視、理解,甚至嘲笑他的變革,反對他的創新,圍攻他的人格.直至巴赫逝世79年後,作品首演問世整整一百年後,即1829年才由門德爾松指揮再次公演.
也正是這部《馬太受難曲》才幫助人們打開了塵封多年的巴洛克音樂的大門,才重新認識到巴赫音樂的偉大與深奧,才讓巴赫這個名字最終在音樂聖堂的頂端閃閃發光,正如柏遼茲所說:「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樣.」

就象上帝創造人類,派遣耶穌傳道上界的福音一樣,巴赫所創作的復調音樂同樣給予了後來每一位音樂家以營養.莫扎特、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等等這些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中時刻都有巴赫的影子.
巴赫的音樂沒有官樣的纖巧,沒有廳堂氣、英雄氣,沒有思想的白雲彩.如勃郎寧所說:「上帝在他的天堂里,世間一切都好了.」

5. 巴赫在萊比錫時代創作了哪些作品

38歲那年,巴赫正式來到萊比錫,在聖托馬斯教堂擔任合唱隊長兼所有學校的音樂監督。這個工作非常繁重,他除了教學、指揮合唱團外,還必須安排全市各教堂所要演奏的教會音樂。因為幾乎每個禮拜日和慶典日都必須演唱一首新的康塔塔,這些康塔塔的作曲工作便自然而然落到巴赫這位「總合唱長」身上。巴赫豐沛的創造力在此展露無遺。由於當時作曲家的譜稿都是隨用隨丟的,在萊比錫期間,巴赫每個星期振筆疾書、肆意揮灑的成疊樂譜,一定很受等著包裝紙用的魚販的歡迎。

虔誠的巴赫向來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都是上帝賦予的,因此致力於將最美的音樂奉獻給上帝。感情起伏劇烈、很貼近年輕人心靈的《約翰受難曲》和成熟完美、容易使成人受到感動的《馬太受難曲》,都是巴赫為教堂演奏而作的音樂。另外,我們聖誕節時常在大街小巷聽到的、教堂望彌撒時用的曲子,很多也都是巴赫創作的。

巴赫同時是一個即興演奏大師,他的手指總是靈思無限,可以隨時彈奏出許多優美、奔放的曲子,就像厲害的爵士樂手隨時可以哼出曲調來那樣,而能夠即興地彈奏。1747年,已屆退休年齡的巴赫和安娜去探望在腓特烈大帝宮中當羽管鍵琴琴師的次子,受到正在吹長笛的腓特烈大帝邀請,即興為他彈奏了許多曲子,這些曲子最後集結成《音樂的奉獻》獻給腓特烈大帝。

巴赫在萊比錫時代完成了《平均律鋼琴曲集》的第二卷,並且開始撰寫他一生音樂思想的精華《賦格的藝術》。然而,由於長期以來專心作曲、過度勞累,巴赫的健康逐漸出了問題:他的視力嚴重減退,心臟不太好,兩度手術後,雙眼不幸失明。不過在完全失明前,巴赫依然靠著模糊的視力,一心一意為音樂奉獻,孜孜不倦地繼續創作《賦格的藝術》。

另外,當時由於巴赫的視力每況愈下,萊比錫的市議會也開始考慮遴選他的接班人,德累斯頓的樂長哈賴聞訊跑來,沒想到卻被巴赫吼了回去:「我還活著!」

1750年7月間,在家人虔誠的祈禱下,奇跡真的出現在巴赫身上,隨著竄進眼睛裡的一絲光線,他又重新看見了這個世界。不過這只是短暫的迴光返照而已,隨之而來的是高燒不退,與死神抗爭了10天之後,這位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的音樂巨匠因為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6. 巴赫的偉大創造是什麼

運用音樂概括哲理和刻畫心理,則是巴赫的偉大創造,巴赫也因此被譽為「音樂之父」,其功績自然非同一般,他的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罕見的。

7. 巴赫創作特徵及歷史貢獻

特徵: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一。作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
從音樂的旋律特徵上講,由於他的音樂是多聲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結果因造成音樂連綿不斷的交織、發展,但卻欠缺後來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結構上清晰。而這卻正是巴赫的特性,顯然,我們是不能用樂句、樂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從和聲的發展來看,大、小調功能體系和聲是巴赫最後確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紀中葉為止,在當時和聲所能達到的基礎上,其成果是要歸功於巴赫,他甚至被貝多芬稱之為「和聲的創造者」。

歷史貢獻: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巴赫 Bach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8. 亨德爾與巴赫的創作領域及音樂風格都有什麼區別

亨德爾與巴赫同是巴羅克後期的音樂巨人。與巴赫不同的是,他主要生活在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義大利和英國。他的音樂不僅宏偉壯闊,而且器宇軒昂,帶有豪放的氣概,顯示了一種威力和自信。跟巴赫相比,他的音樂也反映了民族的苦難,但是,他更多是從歌頌英雄、歡呼民族的勝利和解放這個角度來寫的。他的主要創作領域是舞台音樂——清唱劇和歌劇。他不像巴赫那樣追求音樂的邏輯性,而更強調音樂打動人心的效果。他的音樂語言同以復調音樂為主要傾向的巴赫不同,更傾向主調音樂。巴赫在世時,鮮為人知,但亨德爾卻名揚四海。他們兩人的創作體現了巴羅克音樂的最高成就。因此,歷史上以他們先後的逝世作為巴羅克時期終結的標志。

9. 巴赫如何鑽研創造的

巴赫1708-1717年,巴赫在魏瑪宮廷任管風琴師和公爵教堂的樂長。這個期間,他除了繼續吸收借鑒德國前輩管風琴家和作曲家的優秀傳統外,還潛心鑽研了義大利的小提琴藝術,用維瓦爾第、柯萊里等人的樂曲改編或創作自己的作品,並研究了法國庫泊蘭的古鋼琴音樂,進行寫作。他的創作也已成熟,寫出了一些管風琴代表作。

10. 巴赫共創作了多少首曲子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一。作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赫Bach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閱讀全文

與巴赫創造領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