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分析論述影對園林意境創造的作用

分析論述影對園林意境創造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11-29 10:47:01

⑴ 中國園林的意境是如何通過手法去創造

在世界園林的發展史上,出現了兩個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規則式園林,另外一支是東方的自然式園林。西方園林講究對稱,以巨大的尺度創造出真實而有限的空間,東方園林則以「一峰山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意境創造了無限的空間感。西方園林重在寫實,東方園林重在寫意。

中國古典園林是東方園林的典型代表,它綜合了山水畫、書法、建築、雕塑、植物學、園藝學等多種藝術形式,反映了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人們都喜歡用詩情畫意來形容中國園林的美,詩情畫意也已成為園林意境的代名詞。意境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經,佛家認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來冥境,得玄即真」。園林意境即指園林的詩情畫意,即詩情畫意在園林中的表現。

一、園林意境的特點。

園林意境首先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特點。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作品《送孟浩然至廣陵》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帆船早已遠去,而送別的人還佇立在江邊悵望,詩人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詩中隻字未提,但卻溢於言表,這種在語言里沒有卻已表達出來的意境,是園林意境最基本的體現方法。

園林意境的創作同時也是指意在筆先,情景交融。只有用強烈而真摯的感情,去深刻認識所要表達的對象,經過高度的概括和提煉的思維過程,才能把這種感情溢於詩表,才能達到藝術上的再現,簡而言之,即意在筆先。一幅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已,才有可能感動別人。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園林作品的完成首先必須有創作者真情實感的投入,才有可能創作出意在筆先,情景交融的作品。

園林意境的欣賞具有意隨人異,境隨時遷的特點。站在作品欣賞的角度來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感受到的意境可能是大相徑庭的。我們創作的作品到底應該具有怎樣的意境,觀賞者體會到的可能又是什麼?網路上一度甚為流行的網文《悟空傳》中的一個片段,很好的反映出園林意境應具有的特點。犯錯的金蟬子(唐僧)取到真經後回到如來身邊,如來要考驗他有沒有悟道,從身邊拿起了一朵花,金蟬子愣住了,這時如來身旁的另一個弟子,迦葉尊者卻在一旁發出了微笑。

如來:你已悟道,可得我正法了!

金蟬子:你明白了他的意思,你即為你悟而笑,卻忘了天下那萬千笑不出之人。

新時期園林意境的創作應該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創造這樣的意境,只讓少數人發出會心的微笑,而不管萬千笑不出之人,如果把如來的拈花比做意境的話,我們說,這種意境是曲高和寡的,我們所要創造的園林意境不應該只為少數專業人士服務。

在園林意境特點的把握上,我們不能犯一個傾向性錯誤,即為了讓大多人理解而一轟而上,失去園林意境所應有的個性化特點,在這一點上,特別要防止媚俗、跟風的現象。我們所創作的園林作品,應該是形式多樣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園林意境是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雖然不象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麼實在,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礎上升華產生的藝術美。園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創作意境的過程中要做到「意在筆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賞的角度上來說,可能是「意隨人異,境隨時遷」,我們創作的意境應該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二、園林意境的表達方式。

園林意境常見的表達方式有形象、典型、聯想、模糊、點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了解這些方法的基本常識,不僅有助於園林意境的創作,也有助於觀賞者理解、欣賞園林意境,提高園林觀賞水平。

形象表達即利用具體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園林中雕塑的處理是最典型的例子。岳飛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的雕塑,使人聯想到「江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詩句。我市星元醫院矗立的胡星元雕像,使人聯想到胡星元先生的事跡,聯想到愛國主義。

典型性表達是對自然界中自然美的高度概括,是園林意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再創造。中國園林中的假山,並不是某一地區真山水的再現,而是經過高度概括和提煉出來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的形態特徵有峰、脊、谷、麓,有雄、奇、險、秀、幽等景觀特點,用來表達深山大壑,廣畝巨澤。園林中的假山雖然尺度有限,但卻有置身於真山水之感,如果方法得當,就可以使觀賞者體會到「一峰山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意境。

利用聯想的方法,由甲聯想到乙,由乙聯想到丙,使想像愈來愈豐富,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蘇洲歷史最悠久的滄浪亭,單單是「滄浪亭」的園名就使人聯想到屈原的「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同時也聯想到漁夫的「滄浪之水清兮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濯吾足」。古典園林中常有用荷花的,即使荷葉凋零,也可以使人聯想到「留得殘荷聽雨聲」。聯想的方法,可以無限擴展園林的意境空間。

模糊性即利用事物的不定性來擴展園林意境。園林中處理人工溪流時,往往要將源頭和去路隱藏起來,取得似有源,似無盡的效果,意味深長。《白雨齋詞話》中寫道「意在筆先,神余言外。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終不許一語道破,恰恰道出了意境的天機,就是不能一語道破的那個意思。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有一亭,題名「亭亭亭」,乍一看使人摸不著頭腦,但如果到實地觀賞,就會看到亭前亭亭玉立的荷花,原來「亭亭亭」取的是亭前荷花亭亭玉立之意。

利用高度概括的園林題詠進行點景,可以升華景物的意境,使其由物質空間上升到精神空間。蘇州拙政園內有建築「與誰同坐軒」,與誰同坐呢,原來是宋代詞人蘇軾的「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點出與清風為伴,與明月為友的意境。揚州個園,園內廣種修竹,個為竹的一半,同時也是竹葉的形狀,暗藏著主人孤芳自賞,借竹明志,像竹一樣「清逸脫俗」的性格特點,如果直名竹園則不免落入俗套。

利用植物的特性美,以及長期以來人們所形成的關於植物特性的共識,也是園林意境創作的常用手法。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桃李杏春風一家,八月桂花香的桂花則象徵喜慶豐收,牡丹代表雍榮華貴。這些利用植物特性美進行園林創作的方法,因為已經形成大多數人的共識,易於引起共鳴。

三、意境的創造。

有了好的意境,還要通過意匠去表現,意匠,即方法和技巧,要有相應的方法和技巧。意匠的形成,貫穿園林意境創造的整個過程。

意境的創造首先要簡。大膽的剪裁,應精於取捨,簡才能給人以想像的餘地,若象西方的規則式園林一樣,則沒有了想像的餘地。意境的創造同時還要誇張,藝術的典型性,要通過誇張的手法來實現,突出典型,必須誇張,但這種誇張應該是以真實為基礎的誇張。毛澤東的「離天三尺三」用誇張的手法道出高度給人的心理感覺,這種誇張是以觀者的心理感受為基礎的,雖極盡誇張,卻真實道出了人的心理體驗。意境的創造應以構圖為基礎。我國園林有一套獨特的布局及空間構圖方法,根據自然本質的要求經營位置,需要創作者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加以體會和理解。

中國的園林設計,特別強調意境的產生,這樣才能達到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所以說中國園林不是建築、山水與植物的簡單組合,而是有生命的情的藝術,是詩畫和音樂的空間構圖,是變化的、發展的藝術。意境並不是所有園林都能具有的,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產生的,在意境的變化中,要以最佳狀態而又有一定出現頻率的情景為意境主題。最佳狀態的出現是短暫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園冶》中所謂「一鑒能為,千秋不朽」。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尋味,引興成趣和深刻懷念。所以意境是中國千餘年來園林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

⑵ 園林意境在園林中的應用!急!!急~!!急~~~!!!

我不會復制別人的,我用自己幾年做園林的經驗告訴你,意境就是一種生活的體驗,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怎麼應用看你對生活的感受了,每個人不一樣,只有這么多了。。。。

⑶ 影子對園林意境創造有什麼作用

最直接的作用是遮陰。當然也有裝飾租用。古典園林中有白牆弄影一說。一般房屋西山是一面白牆,牆前栽植竹子等植物,下午陽光照射投影與牆上。

⑷ 簡述中國古代詩畫對古典園林的影響

詩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國古典園林則是中國建築的最高境界。

反映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意境」、「構思」、「氣韻」、「創意」——也就是「建築意」,是千百年來中國文學中「詩意」的養成。歷史上無數宮闕樓宇、城鄉市井、街巷裡坊在實用性和功能性的推動下創造了無數輝煌的建築奇跡。但唯有園林在其中散發著一縷縷悠長的清香,使人在碌碌匆匆的人世糾葛中得到一片恬靜,煩躁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歇閑。它是中國人情感上的寄託,心靈的歸宿。

中國古典園林說它是中國建築的最高境界,是因為從藝術的角度上看,它在各類建築中是最少功利性,而最具藝術性的。

陳從周先生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一文中說過:「園之存,賴文以傳。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園實文,文實園,兩者無二也。」

因此,中國園林又可稱為「文人園」,園林之築出於文思和畫意,古人詩文和山水畫中的美妙意境,成為園林造景的題材。如果說,中國山水詩畫是人化的自然,中國園林則是自然的人化;如果說,中國山水詩畫是自然風景的縮影,那麼中國園林則是微縮化了的自然風景;如果說中國山水詩畫是詩人將自己的心靈移情於自然山水,而中國園林則是把詩人對自然山水的感悟現實化。

中國古典園林是與山水詩畫相生相長、相輔相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和中國古代的山水詩畫互相輝映,形成了中國古典藝術一實一虛、形影相隨的雙璧。它們之間不僅有現象上的關聯、氣韻上的溝通,而且在意境上更是高度地重合。

正所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而園林就是實體的詩。

中國園林就是這樣與詩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至於彼此不分,相輔相成。

`

⑸ 論述分析園林樹木如何達到改善和保護環境的作用

眾所周知,樹蔭下人們會感到涼爽宜人,這主要是樹木遮擋了陽光,減少了光照輻射熱,降低了環境溫度的結果;樹木通過蒸騰作用能提高空氣濕度,據測定,一株中等大的楊樹,在夏季的白天,每小時可由葉片蒸騰水分25㎏,一天的蒸騰量就達到500㎏之多,若1000棵樹,其效果就相當於在該處潑灑500噸的水,樹林中的空氣濕度要比空地高7%--14%;樹木還有防塵固沙作用,如公園中的風速要比城區的小80%--90%,由樹木組成的防護林帶,可有效降低風速,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三北防護林體系就足以說明這種功效;茂密的叢林樹冠,為大地撐起了綠色的保護傘,這把大傘有效降低了暴雨對土壤的沖刷,樹木的根系盤根錯節地根植於土壤中,使土壤變得更牢固,園林樹木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效是不容質疑的;人們還知道樹木就是地球的肺,樹木通過自身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從而維持空氣中氧氣自然循環,園林樹木還能吸收或阻滯有害氣體、塵埃等凈化空氣。園林樹木在改善和保護環境方面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⑹ 文學對園林意境營造的作用

園林里題首詩就很有意境啦

⑺ 《中國的亭子與意境》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什麼重要作用

亭子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並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吏。到了秦漢,亭的建築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漢書》記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後,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築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設置一個,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築,開始出現在園林之中。
園苑築亭 始於隋唐
到了隋唐時期,園苑之中築亭已很普遍,如楊廣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等景觀建築。唐代宮苑中亭的建築大量出現,如長安城的東內大明宮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萊山,池內有太液亭。又興廣宮城有多組院落,內還有龍池,龍池東一組建築中,中心建築便是沉香亭。宋代有記載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築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後,亭的建築便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
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又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築,布置合理,全園俱活,不得體則感到凌亂,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有極為精闢的論述:「……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顛,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可見在山頂、水涯、湖心、松蔭、竹叢、花間都是布置園林建築的合適地點,在這些地方築亭,一般都能構成園林空間中美好的景觀藝術效果。
也有在橋上築亭的,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北京頤和園中西堤上的橋亭等,亭橋結合構成園林空間中的美好景觀藝術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園景更富詩情畫意,如揚州的五亭橋還成為揚州的標志。
亭與景物 共構美景
亭子以其美麗多姿的輪廓與周圍景物構成園林中美好的畫面。如建造於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絲飛翠小島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選址極為恰當,四面臨水,花樹掩映,襯托著飛檐翹角的黃色琉璃瓦屋頂,這種色彩上的對比顯得更加突出。
島與建築結合自然,湖心亭與「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島如同神話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樣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歷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國,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寫景寫情的楹聯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於亭內眺望全湖時,山光水色,著實迷人。在賞月勝地「三潭印月」,亭子成為構成這一景區的重要建築。從「小瀛洲」 登岸,迎面來的主要景觀建築便是先賢祠和一座小巧玲瓏的三角亭,以及與三角亭遙相呼應的四角「百壽亭」,亭與橋既構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間分割,又增加了空間景觀層次,成為不可缺少的景觀建築,人於亭內居高臨下,可以縱情地遠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覽水面蓮荷,那紅的、白的、黃的花朵,盡情欣賞「水上仙子」的嬌容麗色。綠樹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為構成三潭印月的園林景觀、空間藝術層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說,彼此意會」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這一景區的情趣。
亭因人建 人因文傳
亭既是重要的景觀建築,也是園林藝術中文人士大夫輓聯題對點景之地。如清新秀麗的濟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島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歷下亭,初建於北魏年間,重建於明嘉靖年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題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將此詩句寫成楹聯,掛於亭上,名亭、名詩、名書法,堪稱三絕。
在離紹興不遠的蘭諸山一帶,秀峰環抱,青巒疊翠,在一片開闊的地形中,建有—座精緻的小亭,離亭不遠,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這就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當年作《蘭亭集序》的地方。在蘭亭泓池水旁有一塊石碑,上書「鵝池」兩字。據說那「鵝」字是王羲之親筆,「池」字是其七子王獻之所寫,「鵝」字一筆寫成,清標拔俗,渾潤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們游蘭亭,名字、名題和王羲之傳說故事,成為人們仰慕的著名園林景區,而整個蘭亭景區,也是以蘭亭命名,這不能不說亭於園林中的重要性了。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農壇的西面,建於清康熙年間,亭基較高,故有登臨眺遠之勝。
在杭州孤山北麓賞梅勝地的放鶴亭,是為紀念北宋詩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結廬隱居,除吟詩作畫,還喜好種梅養鶴。在他一生所寫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特別為人所傳頌,人因文傳,亭因人建,名人名詩名亭和放鶴亭一帶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隱一亭,使得放鶴亭更為名聞遐邇。
游目騁懷 感悟人生
在我國園林中,幾乎都離不開亭。在園林中或高處築亭,既是仰觀的重要景點,又可供遊人統覽全景,在疊山腳前邊築亭,以襯托山勢的高聳,臨水處築亭,則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處築亭,半隱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眾多類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見。它簡單大方。圓亭更秀麗,但額坊掛落和亭頂都是圓的,施工要比方亭復雜。在亭的類型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橋亭等,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長方、五角、六角、八角、圓、悔花、扇形等。亭頂除攢尖以外,歇山頂也相當普遍。
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築物起什麼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象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間的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築,如台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進入無限。
突破有限,進入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一種對於整個人生、對於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點。一個例子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於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就是抬頭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一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宗白華說,「仰觀」「俯察」是中國古代哲人、詩人觀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說:「所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游覽者的眼睛是游動的,心胸是敞開的,游目騁懷,因此得到了一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就引發了一種人生感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宇宙無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發出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就是人生感悟。
再一個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也是一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頭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築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它可以使人看到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然後他就寫到,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這就是滕王閣所引發的一種形而上的感興。
我國雲南昆明有一座大觀樓,樓上有一副對聯,據說是中國最長的一付對聯。上聯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是寫無限的時間:「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和「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相對)。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無限的空間和時間引發了對於人生和歷史的感嘆。大觀樓的這副長聯,和王羲之、王勃的兩篇文章一樣,都說明,中國園林建築的意境,就在於它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歷史感悟。

⑻ 簡述中國古代私家園林創造意境的手法

古代園林意境的營造手法
古典園林的造園過程中,一般要通過三個創作境界。即「生境」、「畫境」和「意境」。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園林的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其次是「畫境」,所謂畫境就是藝術美。即將自然和生活素材通過取捨、概括,經過藝術加工,使其「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最後是「意境」,即使用多種藝術手法,從「生境」和「畫境」升華,感受到美的境界。在傳承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上的典型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咫尺山林,小中見大——有限的空間創造無限的意境
計成《園冶》說:「多方勝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長物志》也說過:「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咫尺山林式的園林造景其實就是把大自然的精華濃縮在有限的空間中,用以追求無限的意境。小中見大,則是調動景物與諸要素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比、反襯等手法的運用,造成視覺上的錯覺和聯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則來構建空間,以達到在感官上擴大有限空間的效果。中國畫的創作中經常使用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手段,這同樣也是體現園林意境的重要手法。中國山水畫以「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給園林創作以極大啟示。通過把大地山川等自然景色濃縮在園林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即以有限的面積,創造無限的空間。園林中常常利用空間組合關系的變化來造成「小中見大」的錯覺,如採用園中園的方式來創造和擴大空間:通過園林建築、園牆、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間;利用多種題材進行組景,使空間愈見其大。陳從周先生指出:「中國園林,往往在大園中包小園……它們不但給園林以開朗與收斂的不同境界,同時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結構各異的建築物與山石樹木,安排的十分恰當……耐人尋味。」

2.2欲露而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見奇
在園林中,不論是近景還是遠景,高大的樓台還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覽無余總不如半藏半露顯得含蓄、深遠。我國古典園林吸收了中國畫含蓄有致的創作方法,反對一覽無余,主張「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它介於隔和透之間,園內景物之間互為聯系,同時又互為掩映。這樣,就能構成層次豐富、境界深幽、情趣無窮的城市山林勝景。如蘇州拙政園,其藏露得宜,平中見奇。進門是一座假山,擋住視線是為藏。穿過山洞,至遠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隱約可見,是半藏不露。至遠香堂,主景映人眼簾,是為露。這樣就能使園內景觀層次豐富、意趣無窮

2.3實中求虛、虛實相生—建築布局虛實相生,有助於意境的提升
中國畫家常用「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來說明疏密、虛實關系在繪畫構圖中的重要性。園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虛有實,使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空間處理上,閉合是實,開敞是虛。虛虛實實,變幻莫測,可以加強藝術效果。如頤和園的前山建築較為密集,是為實;後山建築疏落,是為虛;這就使全園疏密有致。杜甫草堂陳列館一帶建築密集,而樹林內水池邊僅點綴亭榭,建築相對疏落,也形成了虛實對比。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經常採用實中有虛的藝術手法,來造成視覺上較大的景深。如在狹窄的天井側面,隔斷和粉壁牆前,種植芭蕉等綠色植物,搭配假山奇石,使之構成一幅立體畫面,用來打破視野上的局促感。另一種即景牆開窗,透過牆內觀看,牆外景色半隱半露,被引入了園內,加強了景深的空間感。再有假山留洞或者在牆上做一個假門,造成別有洞天的錯覺,取得特殊的效果。

2.4比德暢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化園林意境
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文化大樹上的一顆碩果,它和我國古代哲學、美學思想以及倫理道德等密切相關。因此,一些文化典故、神話傳說便很自然地反映到園林之中,成為園林主人表達他們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手段。「比德」說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自然審美觀點。所謂「比德」,即將人的道德情操比附於自然山水,使自然景物的屬性人格化,人的德行操守客觀化。在此,「比」即為比附、比擬、象徵之意,「德」意為倫理道德、品行操守、思想品性。「比德」就是將自然山水所具備的某些自然特徵和規律,比作人應借鑒的優良品德,即把山水美與人的良好品德等同起來。兩者相互比擬,通過這種相互比擬使主觀和客休交融在一起,從而使審美者在欣賞山水美景中得到思維上的陶冶,獲得美感。所謂「暢神」,實際上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就是指欣賞者憑借自然山水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精神方面和思想角度得到滿足和放鬆,使主客體之間達到高度融合,純粹達到情感的抒發和精神的暢游。文人們在園林里堆山理水、栽植花木,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完美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園林景觀中「比德」,保持君子清凈高潔的品格,以山水木石的高潔品性自喻;他們要在其間「暢神」,讓自然的飄逸之氣充溢內心,使之超脫塵俗,以實現「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的「大我」。
水,生命之源,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的「血液」。中國古典園林有著「無園不水」之說。水,晶瑩剔透,柔媚且強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想像,是園林中最富有生氣的因素。園林無水則不活,無論走進哪個園林,人們只有看到水,才會真正體會到園林之美。有水,園林就更有生機;有水,園林就更顯意境。園林中的水寄託著我國古聖先賢的思想,也啟發陶冶著我們後來者的心智,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靈魂。水,因其形而彰顯其美。園林之水,貴在曲折,形曲則意深。曲水流觴是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一種別具風格的形式,指古代文人們聚會於曲曲彎彎的水溪旁,以羽筋盛酒其中,任其在曲溪中漂游,人們沿溪而坐,當酒杯停在誰的座旁則飲酒作詩,有作詩飲樂的意境。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灌吾足」,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用水清灌纓比喻明世則仕,用水濁灌足比喻昏世則隱,意思是勸屈原大夫隨波逐流,不必過於執著,意欲可見一斑。水之意還體現在她的生機無限、孕育生命。水而植荷,生意盎然。一方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調;另一方而體現水融萬物,生生不息的意境。天地之美,園林概之;園林之美,理水載之。理水濃縮自然,有美、有德、有情、有意,大美不言,盡在理水之中。

2.5楹聯題記、點景明志—「文因景成,景借文傳」
我國古代造園大師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他們非常重視在主要建築物和山石景點上題名點景,以文學藝術的形式最終對園景進行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和總結。其重要性可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賈政道出的一段話來說明:「若干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非常明確的指出,園林中的山石泉流和樓台亭榭等形式自身,在表情達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楹聯題額等文學藝術形式來表達,能比較恰當地表現出造園家及園主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詩文題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突出園林的主題。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突出整體園林的主題,代表性較強的有網師園、拙政園等。網師園取名「網師」,是由於園主人「宋宗元以『網師』自號,並顏其園,蓋托於漁隱之義,亦取巷名音相似也」。
第二方面是點景。拙政園中部景區的荷風四面亭,懸額「荷風四面」,亭柱上書有對聯:「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中觀賞荷葉·垂柳,清風徐來,荷香沁人,無比貼切;蘇州留園的「聞木褲香軒」位於假山之上,旁邊遍植桂樹,中秋時節,月桂香飄四方,故取名「聞木褲香軒」,上書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讀後似乎令人感受到桂花清新的香氣,點明此處奇石·香桂的迷人景象。這些都是通過題詠、楹聯等對園林意境起到點題的效果。蘇州拙政園西部池島轉角處的扇面亭,其景名題點可稱點景抒情的題名傑作。這個池邊小亭,背襯青翠的小山,隔岸與凌波浮水曲廊相對,是常見的臨水亭榭。但是由於題名「與誰同坐軒」,注人了特定含義,使意蘊得到了大大深化。此題名,源自蘇軾《點絳唇·杭州》中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來表達園主與明月清風為伍的高雅情操,同時也包含了對蘇東坡的崇敬之情。使這個極普通的水邊景點意境頓生。
摘自新浪網友,謝謝。

閱讀全文

與分析論述影對園林意境創造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