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連環是誰發明的
九連環是一種流傳於山西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桿與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綉球、宮燈等狀。
同時,九連環也是按照一種順序來解的。解九連環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也可以訓練人的耐心。不僅如此,九連環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加環數提高難度,但環數增加將使解開步驟呈幾何級數遞增,且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解環方法,因此通常所見仍是九環為主。
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懷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卓文君生於西漢,諸葛亮生於東漢末年,其時漢室江山已分崩離析。二人相差幾百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之前幾百年的西漢,九連環已經存在。故「九連環由諸葛亮發明」之說並不正確,可能系後世誤傳。
今天,解九連環的世界紀錄是237秒,由中國人王仲彬創造
⑵ 九連環是哪個時代發明的
九連環是中國漢族民間智力玩具。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內各式框容架上,並貫以環柄。把玩時,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復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而為一二.
九連環是一種流傳於山西省的漢族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起源
九連環
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懷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卓文君生於西漢,諸葛亮生於東漢末年,其時漢室江山已分崩離析。二人相差幾百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之前幾百年的西漢,九連環已經存在。故「九連環由諸葛亮發明」之說並不正確,可能系後世誤傳。也有人認為卓文君作詞的故事似元朝杜撰,因為詞風明顯不是漢朝時所有。
⑶ 九連環是誰創造的
九連環起源於算盤。這一論斷有待考證。關於它的發明,我國有許多民間傳說。最早記載這種玩具的典籍是《戰國策》。其中提到秦始皇派使臣入齊時,帶有一種玉連環。宋朝周邦彥《解連環》詞中,就有「信妙手,能解連環」。九連環的定型大約與中國古代以「9」作為「陽數之極」有關。它流傳之後,尤受婦女的喜愛。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就有黛玉在寶玉房中玩九連環的描寫。
九連環早在16世紀時就傳到國外。一位叫卡爾達諾夫的數學家在1550年出版的著作中就提到了九連環。舊上海明信片中就畫有母子玩九連環圖。明信片於1909年5月25日從上海寄往英國,可以作為九連環外傳的證據。
⑷ 九連環是誰發明的 人名
九連環起源於算來盤。這自一論斷有待考證。關於它的發明,我國有許多民間傳說。最早記載這種玩具的典籍是《戰國策》。其中提到秦始皇派使臣入齊時,帶有一種玉連環。宋朝周邦彥《解連環》詞中,就有「信妙手,能解連環」。九連環的定型大約與中國古代以「9」作為「陽數之極」有關。它流傳之後,尤受婦女的喜愛。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就有黛玉在寶玉房中玩九連環的描寫。 九連環早在16世紀時就傳到國外。一位叫卡爾達諾夫的數學家在1550年出版的著作中就提到了九連環。舊上海明信片中就畫有母子玩九連環圖。明信片於1909年5月25日從上海寄往英國,可以作為九連環外傳的證據。
⑸ 九連環的發明者是誰啊拜託各位大神
九連環起源於算盤。這一論斷有待考證。關於它的發明,我國有許多民間傳說。最早記載這種玩具的典籍是《戰國策》。其中提到秦始皇派使臣入齊時,帶有一種玉連環。宋朝周邦彥《解連環》詞中,就有「信妙手,能解連環」。九連環的定型大約與中國古代以「9」作為「陽數之極」有關。它流傳之後,尤受婦女的喜愛。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就有黛玉在寶玉房中玩九連環的描寫。 九連環早在16世紀時就傳到國外。一位叫卡爾達諾夫的數學家在1550年出版的著作中就提到了九連環。舊上海明信片中就畫有母子玩九連環圖。明信片於1909年5月25日從上海寄往英國,可以作為九連環外傳的證據。
求採納
⑹ 九連環是誰發明的
傳說九連環源於中國古代傳統民間,一說發明於戰國時代,另一說發明於三國時期,但能確認就是九連環的記載是明代楊慎(1488-1559,號升庵)的《丹鉛總錄》,並不早於歐洲。
在中國,戰國時代名家惠施曾著立《連環可解》的立論。惠施所說連環是指《戰國策》卷第十三中提到的玉連環,南宋鮑彪注稱這種玉連環是「兩環相貫」,顯然不是這里所說的九連環。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常帶兵打仗,為排遣妻子寂寞而發明。
九連環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有著聰明的象徵。在古代,對於人們來說,九連環不算是一種玩具,而是代表智慧的象徵。電視劇看多的人應該會有這樣一個印象:出使天朝的外邦,有些比較囂張的,都會拿出九連環來刁難朝中大臣。在大家都束手無策,外邦使官洋洋得意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出來解出九連環,挽回天朝的顏面。因此,九連環總是會被賦予聰明,有智慧的帽子。
(6)九連環的發明的擴展閱讀
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桿與之相接。
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341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
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綉球、宮燈等狀。同時,九連環也是按照一種順序來解的。解九連環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也可以訓練人的耐心。不僅 如此,九連環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加環數提高難度,但環數增加將使解開步驟呈幾何級數遞增,且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解環方法,因此通常所見仍是九環為主。
⑺ 九連環是誰發明的
九連環是中國傳統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趣味性。九連環能既練腦又練手,對於開發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活動手指筋骨大有好處。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習工作的專注精神和耐心,實為老少咸宜。 九連環歷史非常悠久,據說發明於戰國時代。它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奧妙的玩具之一。宋朝以後,九連環開始廣為流傳。在明清時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歡它。很多著名文學作品都提到過九連環,《紅樓夢》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在國外,數學家卡爾達諾在公元1550年已經提到了九連環。後來,數學家華利斯對九連環做了精闢的分析。 格羅斯也深入研究了九連環,用二進制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完美的答案。 九連環主要由九個圓環及框架組成。每一個圓環上都連有一個直桿,各直桿在後一個圓環內穿過,九個直桿的另一端用板或圓環相對固定住。圓環在框架上可以解下或套上。玩九連環 就是要把這九個圓環全部從框架解下或套上。九連環的玩法比較復雜,無論解下還是套上,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19世紀的格羅斯經過運算,證明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更為便捷的答案。1975年國外出了一本關於離散數學的書,其中收錄了這樣一個數列: 1,2,5,10,21,42,85,170,341…… 這就是"九連環"的數列。 實際上,解下或套上n連環所需步數可用CM公式算出: f(n)=[2^(n 1)-0.5*(-1)^n-1.5]/3。 九連環的確環環相扣,趣味無窮。在第一次玩時,需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不斷進行思考和推理。復雜的玩法需要耐心和在困難面前不急躁的作風,切不可心浮氣躁,使用暴力。玩九連環的次數多了,就會越來越熟練,也會對玩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內在思想。
⑻ 九連環是誰發明出來的
不詳。
民間傳說九連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但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
卓文君生於西漢,諸葛亮生於東漢末年,其時漢室江山已分崩離析。二人相差幾百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之前幾百年的西漢,九連環已經存在。
故「九連環由諸葛亮發明」之說並不正確,可能系後世誤傳。也有人認為卓文君作詞的故事似元朝杜撰,因為詞風明顯不是漢朝時所有。
九連環形式:
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桿與之相接。
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連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34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341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
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綉球、宮燈等狀。
⑼ 是誰發明了九連環
九連環是一種流傳於山西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桿與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綉球、宮燈等狀。 同時,九連環也是按照一種順序來解的。解九連環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也可以訓練人的耐心。不僅如此,九連環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加環數提高難度,但環數增加將使解開步驟呈幾何級數遞增,且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解環方法,因此通常所見仍是九環為主。 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懷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卓文君生於西漢,諸葛亮生於東漢末年,其時漢室江山已分崩離析。二人相差幾百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之前幾百年的西漢,九連環已經存在。故「九連環由諸葛亮發明」之說並不正確,可能系後世誤傳。 今天,解九連環的世界紀錄是237秒,由中國人王仲彬創造
⑽ 九連環的歷史
九連環是中國傳統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趣味性。九連環能既練腦又練手,對於開發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活動手指筋骨大有好處。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習工作的專注精神和耐心,實為老少咸宜。
九連環歷史非常悠久,據說發明於戰國時代。它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奧妙的玩具之一。宋朝以後,九連環開始廣為流傳。在明清時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歡它。很多著名文學作品都提到過九連環,《紅樓夢》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在國外,數學家卡爾達諾在公元1550年已經提到了九連環。後來,數學家華利斯對九連環做了精闢的分析。 格羅斯也深入研究了九連環,用二進制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完美的答案。
九連環主要由九個圓環及框架組成。每一個圓環上都連有一個直桿,各直桿在後一個圓環內穿過,九個直桿的另一端用板或圓環相對固定住。圓環在框架上可以解下或套上。玩九連環 就是要把這九個圓環全部從框架解下或套上。九連環的玩法比較復雜,無論解下還是套上,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19世紀的格羅斯經過運算,證明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更為便捷的答案。1975年國外出了一本關於離散數學的書,其中收錄了這樣一個數列: 1,2,5,10,21,42,85,170,341…… 這就是"九連環"的數列。
實際上,解下或套上n連環所需步數可用CM公式算出: f(n)=[2^(n+1)-0.5*(-1)^n-1.5]/3。
九連環的確環環相扣,趣味無窮。在第一次玩時,需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不斷進行思考和推理。復雜的玩法需要耐心和在困難面前不急躁的作風,切不可心浮氣躁,使用暴力。玩九連環的次數多了,就會越來越熟練,也會對玩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內在 思想。
九連環的各種玩法很多,但都是思維方法的不同,其過程是一樣的。如果通過自己獨立 思考解開九連環,就會形成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思維方法。九連環如此的有趣,它的愛好者一定大有人在。像九連環和孔明鎖這類智力玩具,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貢獻,讓九連環永遠流傳。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歡九連環,能玩好它並體會到其中的內在思想。
* 玩法 :解開九連環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只要上或下一個環,就算一步,不是在框架上滑動。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獨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九連環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對逆過程。
九連環的每個環互相制約,只有第一環能夠自由上下。要想下/上第n個環,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環除外):
一、第n-1個環在架上;
二、第n-1個環前面的環全部不在架上。
玩九連環就是要努力滿足上面的兩個條件。解下九連環本質上要從後面的環開始下,而先下前面的環,是為了下後面的環,前面的環還要裝上,不算是真正地取下來。
要想下第九環,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八環在架上;而第一~七環全部不在架上。 在初始狀態,前者是滿足的,現在要滿足後者。照這樣推理,就要下第七環,一直推出要下第一環,而不是下第二環。先下第二環是偶數連環的解法。上下第二環後就要上下第一環,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就同時上下第一、二環,這是兩步。
九連環在任何正常狀態時,都只有兩條路可走:上某環和下某環,別的環動不了。其中一條路是剛才走過來的,不能重復走,否則就弄回去了。這樣,就會迫使連環者去走正確的道路。而很多人由於不熟悉,常走回頭路,解不了九連環。首次解九連環要多思考,三個環上下的動作要練熟,記住上中有下,下中有上。熟練後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不需要推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