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的創始人是誰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原籍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馮·諾伊曼對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設計提出過建議,1945年3月他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起草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的縮寫)。
這對後來計算機的設計有決定性的影響,特別是確定計算機的結構,採用存儲程序以及二進制編碼等,至今仍為電子計算機設計者所遵循。
1946年,馮·諾依曼開始研究程序編制問題,他是現代數值分析——計算數學的締造者之一,他首先研究線性代數和算術的數值計算,後來著重研究非線性微分方程的離散化以及穩定問題,並給出誤差的估計。
B. 電腦是怎麼創造
提到網路,大家一定會想起電腦。是的,如果沒有電腦,就沒有網路,也就沒有今天。我們科技的高速發展。如果把網路比作一張捕魚網的話,電腦就是紡織這條網的線,如果網路是一個社會的話,電話就是千千萬萬個家庭。所以,電腦和網路是缺一而不可的。
那麼,世界上第一台電腦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那要追述到1943年,美國一所大學要計算幾百條導彈飛軌道,因為那時正值冷戰,又沒有好的設備,所以只能靠珠算完成。這樣以來,用幾百名計算人員花了兩三個月才完成了。於是,一群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和電器工程師,合作花了三年時間,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幾十年後,美國和前蘇聯發生部突,五角大樓發令,研究一條統一全美國的網路,就這樣,世界第一條計算機網路--阿帕網自己邊在不斷提高,不斷升級。1985年,美國國家基金會建立了自己的NST網路,還建立了"地區網"。次年,美國能源部建立了"能源網",宇航局建立了"科學網",物理學家們建立了"HELP"網……1990年,由於一種能統一全球網路進入市場,受到各界人事歡迎。所以,運動320多年的阿帕網終於告老還鄉。計算機發展迅猛,從80年代直到現在,互聯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主機突破100萬台,5年內增長了100倍!2000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3.75億網民,並且還在不斷刷新這個數據。
電腦網路發展史不是在現在結束,誰也不知道電腦網路發展史在哪會結束。也許,在人類也不需要它時,它才會停止動作,也許永遠不會,我們不能想像電腦網路以後將變成什麼樣 因為,電腦網路發展太快了,我們是料想不到的。
C. 計算機的創始人。時間
ENIAC埃尼阿克
世界上的第一台計算機. ENIAC埃尼阿克
世界上的第一台計算機.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D. 計算機的創新性是什麼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時代(從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研製成功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這一時期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元件,程序設計使用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主要用於科學和工程計算;運算速度每秒幾千次至幾萬次。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這一時期計算機主要採用晶體管為基本元件,體積縮小、功耗降低,提高了速度(每秒運算可達幾十萬次)和可靠性;用磁芯作主存儲器,外存儲器採用磁碟、磁帶等;程序設計採用高級語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在軟體方面還出現了操作系統。計算機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除進行傳統的科學和工程計算外,還應用於數據處理等更廣泛的領域。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前期)。這一時期的計算機採用集成電路作為基本元件,體積減小,功耗、價格等進一步降低,而速度及可靠性則有更大的提高;用半導體存儲代替了磁芯存儲器;運算速度每秒可達幾十萬次到幾百萬次;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日臻完善。這時計算機設計思想已逐步走向標准化、模塊化和系列化,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這一時期計算機的主要功能器件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並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導體晶元作主存儲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百萬次至億次。在系統結構方面,我處理機系統、分布式系統、計算機網路的研究進展迅速;系統軟體的發展不僅實現了計算機運行的自動化,而且正在向智能化方向邁進;各種應用軟體層出不窮,極大地方便了用戶。
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LSI為基礎的微型計算機得到了迅猛發展。由於微型機的體積小、耗電少、價格低、性能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等優點,被應用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計算機的應用更為普及。
自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的50多年時間里,計算機的性能獲得了驚人的提高,價格大幅度下降。從1982年以來,日本及一些西方國家提出了研製第五代計算機的任務,其特點是更大程度的實現計算機的智能化,希望能突破原有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或其他新器件為邏輯部件,以實現網路計算和智能計算為目標。現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出現了新劃代方法,即將計算機按其功能和計算方式分為:主機(mainframe)代,中、小型機(minicomputer)代,微型機(micro computer)代,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代和Internet/Intranet代,新的劃分反映了新的技術內容。今後計算機還將不斷地發展,從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看,大致有如下趨勢:
(1) 巨型化: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許多部門要求計算機有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存儲容量,從而使計算機向巨型化發展。
(2) 微型化:計算機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價格更低、更便於應用於各個領域、各種場合。目前市場上已出現的各種筆記本計算機、膝上型和掌上型計算機都是向這一方向發展的產品。
(3) 網路化: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互相滲透、不斷發展的產物。計算機連網可以實現計算機之間通信和資源共享。目前,各種計算機網路,包括區域網和廣域網的形成,無疑將加速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4) 多媒體化:傳統的計算機處理信息的主要對象是字元和數字,人們通過鍵盤、滑鼠和顯示器對文字和數字來進行交互。而人類生活中,更多的是圖、文、聲、像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由於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能進一步改進計算機的表現能力,使現代計算機可以集圖形、聲音、文字處理為一體,使人們面對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的信息環境,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使信息處理的對象和內容發生了深刻變化.。
E. 電腦是誰創造的
一般說來
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F. 計算機是誰發明創造的
世界上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台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G. 電腦是誰創造的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製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H. 電腦是誰創造的
哈哈,是一位外國的老爺爺啊。
電腦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其為研製電子版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權方案,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其原籍是匈牙利人,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8)計算機的創造擴展閱讀:
馮·諾依曼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對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數值分析和經濟學中的博弈論的開拓性工作。
馮·諾依曼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也就是電子計算機的核心,他的報告提到了二進制的優點,並預言二進制的採用將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它也是由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