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有什麼發明
撲克牌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誰發明的?這兩個問題在國外曾引起爭議。義大利人說: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撲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經商,發明了用撲克牌來計算日期和消遣娛樂。法國人說:撲克牌是在1392年時,一個學者專門為有精神病的法國皇帝卻爾斯六世娛樂而設計的。比利時人說:早在1379年時,撲克牌就在比利時出現了。可英國博物館里至今保存著一個瑞士僧侶的文件,裡面記載撲克牌在1377年,就已經流傳到瑞士了。
國外還有人認為,撲克牌應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在我國宋代時,民間就流行一種「葉子戲」的紙牌(叫「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他們認為這種紙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時期,由商人、傳教士傳到國外去的,西方受此啟發,才改製成現在流行的撲克牌。
撲克牌的設計十分奇妙,它是根據歷法而設計的。一副撲克牌為什麼是52張(大、小王除外)呢?原來這是因為一年中有52個星期。撲克牌為什麼有紅桃、方塊、草花、黑桃四種花色之分?它象徵著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到,每種花色為什麼都有13張牌,這表示一個季節里有13個星期。
如果我們把54張牌的點數全部加起來,就可以進一步證明撲克牌與歷法的關系。如果把「J」當十一點,「Q」當十二點,「K」當十三點,大、小王各當作半點,把54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恰巧是全年365的總天數。
大、小王牌的設計也有其道理,大王(正司令)代表著太陽,小王代表著月亮。一副牌為什麼有紅(紅桃、方塊)、黑(草花、黑桃)之分呢?現在也可懂得其中道理了:紅表示白天,黑表示夜晚。
你的串號我已經記下,採納後我會幫你製作
B. 是誰發明的一年365天的,為什麼一定要那些天呢
地球繞日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 year)。公歷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 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把這一天加於2月末(即2月29日),這一年就為閏年。
C. 中國有哪些發明
你是說古代還是現代的?
古代有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現代的就太多了。。。。。。。。
D. 一年365天最早是誰發明的
古埃及人發明的,公歷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歷。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歷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
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環周期被稱為天狼周期。
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歷。
擴展知識:
二十四節氣的來源: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祖先長期生產實踐的產物,它總結了天文、氣象和農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了季節、寒暑、天氣的變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地球一年(365天5時48分46秒)繞太陽公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黃道.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
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
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處春、秋兩季中間,夏至和冬至正處夏、冬兩季中間。
這樣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劃分為4段,如將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陽在黃道上移動15度,每小段約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為24小段,農歷上稱太陽在黃道上從0 度起算,每15度為一節氣,全年共有二十四節氣。
E. 一年為什麼有365天誰發明的~!!!!!!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運動,地球的這種運動形式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周期為一恆星年,約等於365日6時9分10秒。從北天極向下看,地球公轉的方向是逆時針的,根據日出東方的習慣,也可以說是自西向東的。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軌道全長9.4億千米。地球公轉平均線速度約每秒30千米。地球公轉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自轉軸對於公轉軌道面是傾斜的,夾角等於66°33′(或者說赤道平面與公轉軌道平面夾角為23°27′,也可以說黃道與赤道交角23°27′),而且在地球公轉過程中,不論在軌道上哪一點,自轉軸總是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指向北極星的方向。地球就是這樣一面自轉,又一面側著身子公轉。
F. 365天是誰發明的
古埃及人。公歷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歷。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泛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歷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環周期被稱為天狼周期。
G. 是誰先提出一年有365天的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現行公歷的產生、變化和發展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歷。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泛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歷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環周期被稱為天狼周期。
後來,埃及人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侶們為了使埃及的節日能與祭神會同時舉行,以維護宗教的「神聖」地位,寧願保持游移年。後來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臘文所寫的碑文,記載了歐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發布的一道命令: 每經過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後、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並在這天舉行歐吉德皇帝的節日慶祝會,以便讓大家記住。歐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歷法的缺陷,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古羅馬人使用的歷法經歷了從太陰歷到陰陽歷、陽歷的發展過程。羅馬古時是義大利的一個小村,羅馬人先是統一了義大利,而後又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最早,古羅馬歷全年10個月,有的歷月30天,有的歷月29天(這十分類似太陰歷),還有7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羅馬城第一個國王羅慕洛時期,各月有了名稱,還排了次序。全年10個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羅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為元年,這就是羅馬紀元。某些歐洲歷史學家直到17世紀末還使用這個紀年來記載歷史事件。
第二個國王努馬,參照希臘歷法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時調整各月的天數,改為1、3、5、8四個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個月每月29天, 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據那時羅馬的習慣,雙數不吉祥,於是就在這個月里處決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這樣,歷年為355天,比回歸年少10多天。 為了糾正日期與季節逐年脫離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兩個補充月,第一個補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裡,另一個23天加在第四年裡,所增加的天數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與25日之間。這實際上就是陰陽歷了,歷年平均長度為366.25天,同時用增加或減少補充月的辦法來補救歷法與天時不和的缺點。但這樣卻更增加了混亂:月份隨意流轉。比如,掌管歷法的大祭司長在自己的朋友執政的年份,就硬插進一個月,而當是仇人執政,就減少補充月,來縮短其任期。民間契約的執行也受到影響,祭祀節與齋戒日都在逐漸移動,本該夏天的收獲節竟跑到了冬天舉行。
當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歷,這就是儒略歷。
儒略歷的主要內容是:每隔三年設一閏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這樣,羅馬執政官上任時就恰值元旦。 儒略歷每年分12個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閏年30天,雖然月序不同於改歷前,可是仍然保留著原來的特點,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歷從羅馬紀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開始實行。 這一年,為了彌補羅馬歷與太陽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歷年和一個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進兩個月,其中一個月為33天,另一個月為34天。這樣,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亂年」。
西方歷法從儒略歷實施開始,終於走上正軌。滑稽的是,那些頒發歷書的祭司們,有本事從烏鴉的爭斗預卜吉凶,卻把改歷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設一閏年」誤解為「每三年設一閏年」。這個錯誤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奧古斯都下令改正過來。
奧古斯都」是神聖、庄嚴、崇高的意思。在古羅馬,這個尊號過去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給了屋大維。他是儒略·凱撒姐姐的兒子,是凱撒遺囑的第一繼承人。
想當年,偉大的凱撒大帝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後來更成為事實上的獨裁者。樹大招風,遭到許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當凱撒意圖公開稱帝時,卻在元老院的議事廳遭到刺殺。此時屋大維還不滿20歲,但他卻頗具智力和手腕,逐漸積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擊敗所有對手,成了羅馬「第一公民」。屋大維實際上就是唯一具有無限權力的統治者,他結束了羅馬共和時期。因此,歷史上把從公元前27年開始的羅馬,稱為羅馬帝國。
當奧古斯都准備改正閏年錯誤時,已經多閏了三次,於是他下令從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閏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後又恢復為每四年一閏了。 為了紀念他的這一功績,羅馬元老院通過決議,把儒略歷的第八月改稱為「Augustus」,即奧古斯都月,因為他在這個月里曾取得過巨大的軍事勝利。但這個月是小月,未免有點遜色,何況羅馬人以單數為吉,而30天卻是個雙數,於是就從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奧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憐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閏年也不過29天。7、8、9月連續三個月都是大月,看起來很不順眼,使用也不方便, 就把9月改為30天,10月為31天,11月為30天,12月為31天。這樣,大小月相間的規律破壞了,一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還受到影響。
奧古斯都修改過的歷法格式與現行公歷一模一樣了,但它的紀元,即計算年代的起算點還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閏年方法與現行公歷還不完全一致。這兩點差別與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詞是古希臘語的譯音,意為「救世主」。傳說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作為救世主,許諾窮人死後升入天堂,而富人要進入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由於撥動了社會下層人民的心弦,基督教逐漸傳播開來,引起羅馬統治者不安,在提庇留皇帝時代,羅馬派駐猶太的總督,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耶穌從墳墓中復活過來,並升了天,他將來還要對所有的死人、活人施行末日審判。後來,基督教徒把這些傳說和耶穌言行記錄下來,編寫了《新約聖經》。
早期的基督教,因為打破了羅馬帝國的神權統治,而多次遭到鎮壓。後來,羅馬帝國日漸衰落,奴隸制日趨瓦解,原來的社會上層分子在彷徨中紛紛加入基督教,並逐步控制了它,努力尋求統治者對教會的支持。統治者對教會轉而採取懷柔政策,到四世紀末,羅馬帝國終於宣布基督教為其國教。
公歷的紀元,就是從「耶穌降生」的那年算起的。這與基督教的興盛密切相關。
此後,儒略歷被認為是准確無誤的歷法, 於是人們把3月21日固定為春分日,卻帶來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覺,真正的春分不再與當時的日歷一致,這個晝夜相等的日期越來越早,到16世紀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春分逐漸提前,是由於儒略歷並非最精確的歷法,它的歷年平均長度等於365.25日,還是比回歸年長了11分14秒,這個差數雖然不大,但累積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為了不違背宗教會議的規定,滿足教會對歷法的要求,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設立了改革歷法的專門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 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利里奧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歷多出的三個閏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歷命令,內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
二、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
格里高利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由於格里高利歷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我國是在辛亥革命後根據臨時政府通電,從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歷的。
H. 中國名人發明了哪些發明
額 其實那些古代的發明家個個是名人了。。。。。
比如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I. 一年365年誰發明的
我只知道公歷是愷撒發明的 7月是以他的名字的發音而來的,8月是他的兒子奧古撕都愷撒的稱號而來的。所以2個月都有31天因為是愷撒的生日。
應該是羅馬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