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桃花已滿秦人洞,杏樹猶存董奉祠什麼意思
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詩
桃花已滿秦人洞,
杏樹猶存董奉祠。
莫怪寒梅獨多葉,
只緣樂府有新詩。
㈡ 華佗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麻沸散進行全身麻醉的醫生華佗與董奉張仲景疾病稱為什麼
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發明了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手術前讓病人和酒服選,病人失去知覺,在進行手術,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故選D.
㈢ 一代名醫華佗發明了什麼 華佗是哪裡人
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就是現代的麻葯,開刀做手術減輕疼痛
華佗簡介: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㈣ 董奉是誰
福州董奉與廬山遺跡
與華佗齊名於世的董奉,是三國時代福州長樂人。他一生行醫濟世,救死扶傷,不收錢財,僅要求重病治癒者,在山上種五株杏樹;輕病治癒者,種一株杏樹。於是,幾年後杏林滿山,故人們便以「杏林春暖」來贊譽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名醫。至今,在長樂有一座山就被稱為董奉山,而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則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為紀念董奉。
董奉年青時離開福建前往江西廬山學道,繼續民為除害。當時由於江西江河溪澗里多出現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設法殺之。據《廬山志》卷七記載:「潯陽城東門通大橋,常有蛟,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見一蛟死浮出。」《潯陽志·董奉太乙觀》還記載:「董奉居廬山大中祥符觀」。張景詩雲:「桃花漫說武陵源,誤殺劉郎不得仙。爭似蓮花峰下客,栽成紅杏上青天。」說的是董奉是在廬山逝世後成仙的故事。
同時,《廬山志》還記載董奉在江西行醫期間,有一縣官女兒得了怪病,醫療無效,請董奉醫治即愈,於是縣令便把女兒嫁給董奉為妻。因董奉常年累月要外出為人治病,怕妻子孤單,便收養一女為她侍候。
董奉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還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真仙通鑒》載:「奉在人間百年,其顏色常如三十許人。」可見董奉有一套養生之道。
㈤ 歷史上有華佗這個人嗎 華佗發明麻沸散是真的
華佗是否確有其人
根據文獻記載,華佗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又名旉,字元華。華佗生於公元145年,逝世於公元208年年,享年63歲。華佗與同處東漢時期的董奉、張仲景並稱三大名醫。他的行醫足跡遍布山東、河南等中原地區,留下了諸多美名。
但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早在
1930
年就作論文《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陳寅恪經過考證後認為華佗這個人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華佗其人其事只是源自於印度的神話傳說故事,陳寅恪大師的觀點之一就是:華佗這個奇怪的名字其實就是以印度葯神阿伽佗的名字為原型轉化而來,『華』和『伽』的古時發音相同。
陳寅恪大師的觀點是不是就是歷史上的真相呢?僅憑這一點就說華佗是虛構人物可能太牽強了一點。《後漢書》、《本草蒙筌》、《本草經》、《三國志》等歷史書籍都對華佗的事跡有所記載。《本草蒙筌》、《本草經》講的是華佗的醫術知識,《後漢書》和《三國志》更是著有華佗傳。
《後漢書》記載說:「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三國志》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雲爾。」這都是評價華佗醫術高超,葯到病除。
從這些文獻記載看歷史上應該是有華佗這個人的。並且「華」姓在漢代也並不罕見,如三國名士華歆,而「佗」這個字也有先例,如秦朝時的南越武帝趙佗。所以單憑古時字的發音相同並不足以為憑。古代確有華佗這個人那麼華佗的醫術真的有這么出神入化,並且發明出麻沸散嗎?
華佗發明麻沸散是真的嗎
《後漢書·華佗傳》所雲:「精於方葯,處劑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處,若疾發結於內,針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積,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這是說華佗給人動手術前,先讓病人服用他配製的「麻沸散」,病人就毫無知覺,做完手術後,傷口幾天便癒合並且病人一個月內就能康復。小編不禁驚呼,太神奇了,華佗真的是千年前的古人嗎。
百家講壇王立群教授認為這些記載應該是真實的,與歷史真相並無出入,華佗的醫術和麻沸散並不是虛構的。王立群教授的依據也是《三國志》、《後漢書》等歷史文獻的記載並沒有其它的考證研究。
國學大師陳寅恪則說華佗的神奇醫術其實是後人抄襲其它的故事,與後漢安世高翻譯的《來女耆域因緣經》所載神醫耆域的神奇醫術雷同。即使沒有國學大師的考證研究來駁斥神奇的醫術和麻沸散,我們憑現代的醫學知識也能知道古代不可能有做內科手術的技術條件和無菌環境。所以華佗的麻沸散做手術應是後人的誇張寫法,穿鑿附會。
歷史上華佗這個人應該是確是存在的,並且華佗也具有高明的醫術,他在山東等地留下的行醫事跡也足以說明這一點;不過華佗用麻沸散給病人做外科手術就不足為信了,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的對待中國的文化遺產,不誇大,不菲薄。
㈥ 董奉傳中卒不生草的卒的意思是什麼
「卒不生草」中的「卒」,最終、結果的意思。
出自宋代佚名的《太平廣記》卷十二·神仙十二。
節選原文:
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譯文:
董奉住在山上不種田,天天給人治病也不收取一文錢。得重病經他治好的,他就讓這人栽五棵杏樹,病輕的痊癒後就栽一棵杏樹。如此過了幾年,山上已經栽了十萬多株杏樹,成了一大片杏林。
他招來山中的鳥獸在杏林中嬉戲,樹下不生雜草,像是專門把草鋤盡了一樣。杏子熟後,董奉就在杏林里用草蓋了一間倉庫,告訴人們,買杏不用告訴他,只要拿一罐糧食倒進倉房,就可以裝一罐杏回去。
(6)董奉發明了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為宋代人撰寫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
《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
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㈦ 董奉傳贊揚了董奉的什麼精神
甘於奉獻的精神
㈧ 神仙傳·卷十(董奉)的翻譯
一、譯文
董奉住在山裡不種田,天天給人治病也不取分文。得重病經他治好的,就讓患者栽五棵杏樹,病輕的治好後栽一棵,這樣過了幾年就栽了十萬多株杏樹,成了一大片杏林。他就讓山中的鳥獸都在杏林中嬉戲,樹下不生雜草,像是專門把草鋤盡了一樣。
杏子熟後,他就在杏林里用草蓋了一間倉房,並告訴人們,想要買杏的不用告訴他,只要拿一罐糧食倒進倉房,就可以裝一罐杏子走。曾經有個人拿了很少的糧食,卻裝了很多的杏,這時杏林里的一群老虎突然吼叫著追了出來,那人聽得捧著裝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於驚惶逃命,一路上罐里的杏子掉出去不少。
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糧食一樣多。有時有人來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是因為偷了杏,就趕快把杏拿來還給董奉,並磕頭認罪,董奉就讓死者復活。董奉每年把賣杏得來的糧食全部救濟了貧困的人和在外趕路缺少路費的人,一年能散發出去兩萬斛糧食。
縣令有個女兒被鬼纏住,醫治無效,就投奔董奉求治,並說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兒許給董奉為妻。董奉答應了,就施起法術,召來了一條幾丈長的白鱷魚,鱷魚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縣令家門口,董奉就讓隨從的人把鱷魚殺死,縣令女兒的病就好了。
董奉就娶了縣令的女兒,但很久沒有兒女。董奉經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單,就收養了一個女孩。女孩長到十幾歲後,有一天董奉騰空升入雲中成仙而去了。他的妻子和養女仍然住在家裡,靠賣杏維持生活,有敢欺騙她們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董奉在人間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歲的人。
二、原文
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常有人置谷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嚙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余斛。
縣令有女,為精邪所魅,醫療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當以侍巾櫛。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鼉,長數丈,陸行詣病者門,奉使侍者斬之,女病即愈。奉遂納女為妻,久無兒息。
奉每出行,妻不能獨住,乃乞一女養之。年十餘歲,奉一日竦身入雲中去。妻與女猶存其宅,賣杏取給,有欺之者,虎還逐之。奉在人間三百餘年乃去,顏狀如三十時人也。
三、出處
《太平廣記》
(8)董奉發明了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為宋代人撰寫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
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二、作品賞析
《太平廣記》的編者把神仙、道術放在異僧、釋證等類的前面,顯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異僧、釋證等講佛法智慧和因果報應的紀實故事,雖然潤物細無聲,能潛移默化獲益,啟迪學問德行,但藝術性恐難如神仙故事。
唐代小說里往往講仙女下凡,又有靈丹度世,還有許多神奇靈異的變化,更能眩人耳目。
三、作者簡介
李昉(925-996)字明遠, 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學者。後漢乾佑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後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
㈨ 華佗的發明對人類有什麼巨大的意義
華佗確實為醫學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
華佗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葯、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記載。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㈩ 華佗發明了什麼 華佗哪個朝代的
華佗是三國朝代的。
華佗(約145?-208),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漢族,沛國內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容)人。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華佗謝了《青囊書》,但是好像沒有流傳下來。以及麻沸散
「五禽戲」倒是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