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用的數學符號是誰創造出來的
人們會計算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
但是使用+、-、×、÷等數學符號卻是近幾百年的事。那麼,這些符號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呢?
加、減號(+、-),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他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增加、合並的意思;在加號上去掉一豎表示減少、拿去的意思。
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與加法有一定的聯系,所以他把加號斜著寫表示相乘。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號,至今「×」與「·」並用。
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分解的意思。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現在有些國家的除號和比號都用「:」表示。
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他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
中括弧()和大括弧(),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7世紀的數學家哈里奧特創立的。
這些數學符號既簡單,又方便。使用它們,是數學上的一大進步。
② 符號是誰發明的
標點符來號
16世紀時,自小馬努蒂烏斯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系統。主要符號源於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
③ 常用數學符號是誰發明的
大數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畢達哥拉斯同志來回答你的問題:
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後,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並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r"是由拉丁字線"r"變,"--"是括線。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參考資料:http://www..com/s?wd=%BC%D3%BA%C5+%BC%F5%BA%C5+%B7%A2%C3%F7&cl=3
④ 數學符號的發明者與發明時間
加號抄、減號「 +、襲-」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後來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表示 ,至今「×」與「·」並用。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 ,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中括弧「[]」和大括弧「{}」,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常用數學符號的發明者。
⑤ 數學符號是由誰發明的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後,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並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r"是由拉丁字線"r"變,"--"是括線.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
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⑥ 數學符號的發明者和發明時間
舉幾個例子:
小數點「.」:1593年德國數學家古拉維斯首先使用;
π:1706年英國數學家瓊斯首先使用;
=:1557年英國數學家列科爾德首先引用。
>和<:1593年英國數學家哈利奧特首創。
+ -:1489年德國人韋德曼首次使用。
⑦ 中國的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在1919年4月份,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很不原因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
所以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符號。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因為古代樂器一般不添加標點符號,否則會給未經訓練的人造成閱讀困難。因此,1919年,馬玉藻,朱熹祖,錢玄同,劉甫,周作人,胡適等人共同提出新標點動議,上海商報於1919年2月出版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綱」。
這是第一本用白話和新標點寫的「新書」。 1920年,在陳獨秀和胡適的支持下,王淵在上海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並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首次使用標點符號發表經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促進漢語白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7)常用符號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
張德彝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景色、人物、風俗習慣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1868年至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
眼下這本書名為《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的標點符號,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
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
雖然張德彝不是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符號,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風。
⑧ 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兩種版本
1,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後亦稱「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晉國溫人(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他是我國現代標點符號的發明人,為讀書斷句提供了方便,後傳到歐洲改進成現在標點符號。
2,16世紀時,小馬努蒂烏斯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系統。主要符號源於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
⑨ 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標點符號
16世紀時,小馬努蒂烏斯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系統。主要符號源於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